2020年8月31日 星期一

《告別日》─(2)


【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讓父母瞭解孩子思考與美感的「天賦」,陪孩子一起快樂閱讀、創意思考! 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8/31 第274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連載故事
給你報報
《告別日》
作者:傑夫.桑特納 Jeff Zentner
譯者:劉清彥
台灣東方出版

  原本的計畫是,當我們完成納許維爾藝術學院高中部的課程後,艾里要前往柏克萊音樂學院主修吉他;布雷克要去洛杉磯追求他的喜劇和編劇夢想;馬斯還沒有想清楚自己要去哪裡,但也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他要畫漫畫;我要去塞瓦尼或埃莫里大學讀創意寫作。

 
《告別日》─(2)
作者:傑夫.桑特納 Jeff Zentner
譯者:劉清彥

第2章 布雷克的喪禮

  我是一個十七歲的喪禮專家。

  原本的計畫是,當我們完成納許維爾藝術學院高中部的課程後,艾里要前往柏克萊音樂學院主修吉他;布雷克要去洛杉磯追求他的喜劇和編劇夢想;馬斯還沒有想清楚自己要去哪裡,但也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他要畫漫畫;我要去塞瓦尼或埃莫里大學讀創意寫作。

  等待「醬料幫」第三位成員的喪禮並不在計畫之內。馬斯的喪禮是昨天,艾里的則是前天。

  布雷克的喪禮在他所屬的那間小小的白色浸信會教堂舉行,那是廣大的納許維爾區,三萬七千五百六十七間白色小教堂的其中一間。教堂裡瀰漫著全麥餅乾、膠水和舊地毯的氣味,還有一些用蠟筆畫的耶穌圖像,看起來就像個留了鬍子的棒棒糖,伸手遞出藍綠色的魚給一大群像樹枝般的人。八月初的燥熱中,教堂的冷氣功能不彰,我穿著海軍藍西裝,汗流浹背。那套西裝是姊姊喬吉娜為我挑選的,或說,她根本是為自己挑的,只是當時我剛好一臉茫然的站在那裡。待我恍然清醒後,表示我應該穿黑色的西裝比較適合,喬吉娜輕柔的解釋,海軍藍很合適,就算那場喪禮結束後還能繼續穿。她總是忘了喪禮不只一場,是「那些」喪禮才對。但說不定她沒有忘記。

  我坐在教堂後面,前額靠在前座的長椅背上,看著前後擺動的領帶上的斜條紋,心裡納悶著,人類怎麼會想到:「哇,在我認真看待你以前,你得先在脖子上繞一條有著明亮斜條紋、末端尖尖的窄布。」地毯是藍色的,上面有白色斑點。我也好奇地毯是誰設計的?這是誰的人生使命與天職?是誰說:「不!不!還不對!它需要……加些白點!這麼一來,我的傑作就大功告成了!」我任憑這些念頭胡亂冒竄,因為這個世界值得仰賴的荒誕事物,是少數能讓我分心的東西,然而現在,我非常樂意分心。

  我的前額因為抵靠在堅硬平滑的木頭上感到疼痛。我希望自己看起來像是在禱告,因為這是非常適合在教堂舉行喪禮時所做的事。加上這麼做可以讓我免去聽見那些閒言碎語︵那是我在這種情況下最鄙視的事︶,那些人在我身邊的低聲哀嘆,聽起來就像是一群悲傷的蟬在嗡嗡低鳴。真是太可怕了……好可憐……年紀輕輕的就……他好風趣……他如何如何……他如何如何……他如何如何。人們將自己藏身在這種陳腔濫調之下,偏偏語言對一張毫無血色的臉來說,根本一點力量也沒有。我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求人們從考驗證明的事物轉向,或許是一種過分的要求。

  來了一大群人。有布雷克從東田納西來的大家族、布雷克教會的會友、貝西奶奶的同事和朋友,還有一群從納許維爾藝術學院來的同學。我盡可能對絕大多數的人表現友善,就算不是朋友也一樣。少數人只是匆匆表達哀悼後就不再搭理我,這讓我感到很慶幸,幸好他們不理我,沒有對我深表同情,否則艾達爾就會準備說服他們說我是殺人凶手。

  身旁突然出現一陣沙沙聲響,長椅的坐墊凹陷下去,先是一股暖意,接著出現如陽光般的金銀花香水氣味。如果有什麼味道能壓過死亡的氣味,那便是金銀花莫屬了。

  「嘿,卡佛。」

文章出處/資料提供:台灣東方  

 
小朋友們要記得看
 

每週一的連載故事:《告別日》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自然觀察的記錄,目前最早可追溯至數萬年前的史前遺跡與遺物,例如法國著名的肖維岩洞(Grotte Chauvet)、拉斯科洞窟(Lascaux)裡兩、三萬年前的壁畫。文字發明後,即使人們能夠在書籍文章中以大量文字描述各種觀察、紀錄和科學分析結果,也無法徹底取代圖像在傳達訊息方面讓人一目瞭然的優勢。這些藉由觀察自然,對動物、植物、化石,乃至地景等進行的繪圖紀錄,也逐漸的發展成兼具學術專業與美感的科學繪圖。

就自然史(又稱博物學)領域而言,最早期的科學繪圖以幫助人們識別、鑑定生物為主。隨著歐洲的文藝復興與大航海時代到來,愈趨精美的繪畫技巧與愈來愈多的新物種,使得科學繪圖加入更多細節表現,包含動物的解剖形態,或是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的特徵,鉅細靡遺呈現自然的豐富樣貌。

19世紀以來,隨著殖民版圖的競奪開發,以探索自然為骨幹的自然史也乘勢而起。許多探險隊的成員除了包括動植物學、地質學、人類學等專家外,有時也有繪圖師隨行,隨時記錄現地的觀察發現。即使沒有隨隊繪圖師,科學家本身通常也具備相當的繪圖能力,因而能在野外,或是回到研究室後仔細的描繪記載探險所得的標本。因此,科學繪圖的發展和精緻化,可說是與自然史的興盛息息相關。

在臺灣,與自然史相關的首件科學繪圖是英國植物學家威廉·傑克遜·胡克(William Jackson Hooker)分類學文獻中的「蓪草」繪圖。自此,科學繪圖的工作從英國人在臺灣進行自然探索的時代為起點,延續至日本人、臺灣人的自然史研究,直至今日都還在不斷前進著。除了專業的學術文獻,科學繪圖也常被使用在各個出版社出版的圖鑑裡。其中,常與出版社或學術書籍合作,且作品較為現今人們熟知的科學繪圖家,就有王仁禮、陳建鑄、黃崑謀、鄭義郎、林松霖、楊恩生等人。

活動日期:2020年1月22日至2021年5月30日(星期二至星期日)9:30至17:0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台北市南昌路一段1號)
費用:入館門票:全票20元,半票10元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
聯絡信箱:ntm.edu1@gmail.com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智慧博物館」 智慧穿戴&智慧農業

準備好進入智慧化時代了嗎?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智慧博物館」,帶領大家一同邁入智慧化生活
配合政府近年來推動產業積極創新、朝向智慧化升級,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身為鏈結社會資源及民眾學習的平台,當然不遑多讓,推出「智慧博物館」三年計劃,引領大朋友、小朋友們透過互動體驗,感受智動化及工業4.0無可限量的未來。

騎乘重型機車兜風好威風,也可以跟機械手臂棋手比劃比劃喔
已於107年開放的「智慧車」及「產業機器人」專區,位於科工館2樓動力機械廳內。「智慧車」展區介紹了多種運用在汽車產業如自動駕駛、油電混和、車聯網等新興技術;「產業機器人」則於現場展示了實際運用在產業中的各式機械手臂,民眾可透過體感遊戲親自操控機械手臂、或是跟機械手臂來場井字棋對奕。

科技可以穿在我們身上,也可以戴在牛身上
於108年接續開放的「智慧穿戴」及「智慧農業」專區,分別位於4樓衣技織長廳與地下3樓臺灣農業的故事廳,延續兩廳原有的故事軸線,新增在物聯網科技的發展下,紡織產業與農業的進步及未來想像。「智慧穿戴」以「超能家庭」故事,串連臺灣紡織科技的豐碩成果,民眾將認識智慧型紡織品材料和技術的演變,並體驗智慧穿戴為生活帶來的便利。「智慧農業」以畜牧產業為主題,介紹應用於牛、雞、豬等養殖產業的新科技和設備,透過互動體驗,民眾也將一窺畜牧產業的日常。

「智慧博物館」共有6大主題,敬請期待
預計於109年建置的「智慧烹調」及「智慧醫療」,將著眼居家照護、智慧醫療及烹調等相關科技應用,屆時「智慧博物館」的6大主題將會更加完整的涵蓋各展業面向。
對於智慧生活的概念,還是懵懵懂懂嗎?快趁著寒假來高雄科工館,一起隨著大數據、物聯網與智慧機器人,邁向「智動化」的世代生活吧!

***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智慧博物館」常設展覽
參觀資訊:科工館北館地下3樓臺灣農業的故事廳、2樓動力機械廳、4樓衣技織長廳
展覽網頁:https://www3.nstm.gov.tw/smart1/

活動日期:2020年1月10日至2022年1月31日週二至週日9:00至17:00
活動地點: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高雄市三民區安發里九如一路720號)
費用:**入場優惠: 科工館配合交通部觀光局「擴大國旅秋冬遊」計畫,自由行旅客親子共遊科工,12歲以下兒童不限次數免費入館 (不含團體參觀),至109.01.31止。 詳情請見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網頁資訊
主辦單位: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天工開物股份有限公司
聯絡信箱:chiaweichen@techartgroup.com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