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現場讀唐詩》【全三冊】
來一場與詩詞最美的相遇!
幽默、新奇、知識、好讀,那些關於詩人、名人、節日、節氣的故事......
文史作家章雪峰三作品,精美書盒典藏套裝版
●《唐詩現場》
第75梯次好書大家讀入選圖書
換個姿勢讀唐詩,變個角度看唐史
以詩證史,以史解詩──每首唐詩都隱藏著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每段故事都牽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詩詞沒有說的那些事,一本來自唐朝的現場報導
作者從唐詩切入,以堅實史料為基礎,用輕鬆幽默的筆調,講述、挖掘唐朝的歷史及社會面貌。
●《藏在節日裡的詩詞》
讀詩詞,品節日
詩詞其實一直離我們很近,這些從小過到大的節日背後,都有詩詞的影子……
還原節日詩詞創作現場,發現藏在詩詞裡的秘密
以十六首經典節日詩詞為引導,帶出背後的詩人故事、歷史事件與節日風俗,欣賞詩詞的同時,對傳統節日、歷史社會樣貌也能深入了解。
●《二十四節氣的詩詞密碼》第77梯次好書大家讀入選圖書,採全彩印刷!
理解節氣詩詞之中故事,品味詩人詠嘆自然之美
當二十四節氣成為創作背景,一起閱讀屬於自然與時間的詩詞故事!搭配繪畫大師齊白石畫作,感受詩人所描述的節令之美。
節氣典故與生動故事
包含通俗易懂的詩詞釋義,亦有生動有趣的詩人故事,並講述節氣來源及習俗,輕鬆理解其諸中蘊含的歷史文化。
【書摘】《二十四節氣的詩詞密碼》寒露/唐.韓翃〈魯中送魯使君歸鄭州〉
直到唐朝,魯酒才因李白而名聲大振
唐乾元元年(西元七五八年)九月,「安史之亂」的戰火,仍未熄滅。時任鄭、陳、潁、亳等州節度使兼鄭州刺史的魯炅,來到淄青節度使侯希逸的駐節地—魯中的曲阜,聯絡軍務。
過了寒露節氣之後,魯炅便向侯希逸告辭,準備返回自己的駐節地鄭州。侯希逸則按照當時同僚送別的慣例,騎馬一直送到城外驛站,並設宴為他餞行。正是在這次酒宴之上,「大曆十才子」之一,時任侯希逸幕府從事的韓翃,發揮自己的才子優勢,寫下了上面這首詩,為魯炅送行。
城中金絡騎,出餞沈東陽:曲阜城中所有官員,都乘裝飾華貴的良馬,出城為魯炅送行。
有人說了,不許你忽悠。詩中明明說的是給「沈東陽」送行,關魯炅什麼事?呃,還是忽悠。是的,你在詩中看到的是送沈東陽,但他們真的是在送魯炅。
那麼,沈東陽是誰?為何在此時此地亂入?沈東陽,就是沈約,南朝人,曾擔任過南齊的東陽太守,所以簡稱沈東陽。問題還是來了。沈東陽不是唐朝人,唐朝的韓翃要給他送行,怎麼也搆不著啊。那韓翃為什麼在此處神經錯亂,說自己送的是沈東陽呢?因為沈東陽,是韓翃,還有另一個「大曆十才子」之一錢起,還有「詩仙」李白,以及一大幫唐朝詩人們的心中偶像。
沈約沈東陽,是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是齊、梁的文壇領袖,可是當年的名人之一。一是詩才了得,開創「永明體」詩,對中國詩歌從比較自由的古體詩到格律嚴整的近體詩,有促進之功。
二是史才了得,今天「二十四史」中的《宋史》即為他所撰。不僅如此,史載他還撰有《晉書》一百一十卷、《齊紀》二十卷、《高祖紀》十四卷,只是多已亡佚。
三是事業了得,他歷仕宋、齊、梁三代,曾助梁武帝登位,封建昌縣侯,官至尚書令。
也只有這樣的名人,才能進入李白、錢起、韓翃的心中。於是這一大幫唐朝詩人在寫詩時,如果要提及一個自己尊敬而又不便直呼其名諱的人時,就常常用「沈約」或「沈東陽」來代替。
比如李白「沈約八詠樓,城西孤岩嶢」,錢起「未曾無興詠,多謝沈東陽」。詩人們的這一傳統,甚至還延續到了北宋,辛棄疾寫道:「花知否?花一似何郎,又似沈東陽」。
韓翃在此處,正是用「沈東陽」代替「魯炅」,他送的其實就是魯炅。只是因為,他如果不時常在詩中提一提「沈東陽」,出門看見李白、錢起,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九月寒露白,六關秋草黃:時值九月寒露節氣,露珠一片晶瑩;在魯國時就已設置的「六關」之前,秋天的小草已經發黃。
「六關」,是春秋時期魯國設置的關卡名稱。《孔子家語.顏回》:「孔子曰:『下展禽,置六關,妾織蒲,三不仁。』」王肅注:「六關,關名。魯本無此關,文仲置之以稅行者,故為不仁。」原來,「六關」是一個專門負責收稅的「不仁」關卡。
齊謳聽處妙,魯酒把來香:齊歌悅耳,魯酒飄香,席間大家喝著美酒唱著歌,賓主盡歡。
齊謳,就是齊國的音樂和歌舞。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寫道:「謳,齊歌也。」早在春秋時期,齊謳就和楚舞、秦箏一起,是馳譽諸侯國的著名音樂了。孔子在齊國聽到的那個讓他「三月不知肉味」的《韶》樂,其實就是齊謳。
到了唐朝,齊謳還是穩居流行歌曲排行榜之上,多位詩人對其讚不絕口。李白寫道「清管隨齊謳」、「微聲列齊謳」,師僧皎然讚「齊謳世稱絕」。侯希逸身為淄青節度使,駐節齊魯之地,當然要盡地主之誼,用最好的齊謳為魯炅餞行了。
魯酒,泛指產於山東的美酒。孔子就喝過魯酒,而且他喝魯酒還特別講究,在《論語.鄉黨》中他說「沽酒市脯不食」,意思是說從市場上隨便買來的酒和肉,他是不吃的。他老人家,只喝精心釀造的魯酒。
史上的魯酒,曾以「魯酒薄」而著稱,即以酒精度數低而著稱。
魯酒一直到了唐朝,才因為李白,而名聲大振。李白當年遊歷山東,免費的魯酒肯定喝了不少,吃人家的嘴軟嘛,所以在詩中一個勁兒地誇讚魯酒的妙處:「魯酒若琥珀」、「魯酒不可醉」、「魯酒白玉壺」、「閒傾魯壺酒」。特別是那首「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更是催生了魯酒中的第一品牌—蘭陵酒。在韓翃參加的餞行宴上,招待音樂是齊謳,招待用酒是魯酒,都是本地最好而且馳名全國的土特產啊。話說侯希逸為了給魯炅餞行,也是蠻拚的。
醉後著鞭去,梅山道路長:客人回鄭州的道路還很長,趁著酒醉飯飽,快馬加鞭而去。
〈魯中送魯使君歸鄭州〉,只是韓翃一百三十七首送別詩中的一首。韓翃在唐朝詩人中,有「送別詩之王」之美稱。原因是他流傳到今天的詩,只有一百六十五首,居然就有一百三十七首是送別詩,占比高達八成三!別的詩人自然也送別,但沒有到韓翃這個樣子,不是在送別就是在送別的路上的。
韓翃在唐朝詩人中,還有「點將錄」、「點鬼簿」之美稱。主要是因為他在詩中大量使用人名,活的點將,死的點鬼,堆砌極多, 有的甚至達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
這首〈魯中送魯使君歸鄭州〉 還算好的,但活的他就點了「魯使君」,死的他就點了「沈東陽」。比這搞得還要過分的有:「差肩何記室,攜手李將軍」、「御史王元貺,郎官顧彥先」,「中丞違沈約,才子送丘遲」、「僕射臨戎謝安石,大夫持憲杜延年」。不再一一列舉了,大家有興趣可以到他的詩中去找,一百六十五首詩中如果找到一百一十個人名,那就對了。
《回到現場讀唐詩》【全三冊】──還原創作現場,發現藏在詩詞裡的秘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