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台幣強升 可成Q3匯損高達24億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NOVA情報誌】帶你進入多采多姿的3C世界,每週主題深入探討,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的電腦與數位產品資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10/28 第472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資訊科技頭條 台幣強升 可成Q3匯損高達24億
可成響應政策 擬擴大在台投資
台幣成最強亞幣…讓代工業頭大
張忠謀:台灣科技業會更好
國際科技產業 超微砸350億美元併賽靈思 拍板
超微調高財測 台鏈添動能
通訊產業 遠傳 持續深耕新經濟
半導體業 聯電擴大產能 傳買東芝8吋廠
資訊產業 工研院院士 劉德音、魏哲家入選
林憲銘:產業調整…進行式
林百里:智慧醫療 下個護國神山
鴻海攜陸大咖 設私募基金

今日財經頭條
台幣強升 可成Q3匯損高達24億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屬機殼廠可成(2474)昨(27)日公告第3季財報,受新台幣強勢升值壓力影響,上季匯損高達24.3億元,創歷史次高紀錄,加上海外盈餘匯回課稅23億元,共侵蝕每股純益6.2元,單季每股純益僅0.75元,創2002年第4季以來獲利新低。

可成第3季營收236.68億元,季增5%,主因筆電及平板需求成長,但年減14.9%,衰退原因是去年同期美系客戶手機新品已開始出貨,基期較高;單季毛利率約28.9%,季增6個百分點、年增5.7個百分點,毛利率上升主因來自營收成長、產品組合較佳或成本控制。

可成指出,第3季新台幣強勢走升,導致匯損24.3億,加上上季有海外盈餘匯回,產生一次性稅金約23億,因此單季稅後純益僅5.69億,季減79.4%、年減83.3%,每股純益0.75元,較第2季每股純益3.63元大幅衰退。

可成今年前三季營收638.23億,年增6.9%,稅後純益72.57億,年減7.2%,每股純益9.49元,較去年同期每股純益10.15元略減。可成強調,雖因匯損及盈餘稅金侵蝕獲利,但本業相當穩健,主要產品需求皆成長,預期第4季因客戶新品上市,業績表現不會太差。

可成為蘋果iPhone 12機殼主要供應商之一,日前已公告將泰州廠出售給藍思科技,今年仍會持續出貨給蘋果。可成指出,今年不會缺席美系客戶新品,售廠預計今年底前完成,屆時將依規定認列售廠利益。

展望未來,日前可成董事長洪水樹曾強調,現在是可成轉型關鍵時刻,將聚焦5G、醫療、新能源車等三大新領域,並積極物色併購對象以完成轉型。未來出售廠房利益部分用於車用零組件、5G裝置散熱新材料及健康照護等應用,其餘部分資金用以併購合適對象,期盼讓可成走向新發展,為股東爭取最大利益。

 
可成響應政策 擬擴大在台投資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屬機殼廠可成(2474)昨(27)日公告上季財報,海外盈餘匯回產生一次性稅金23億元,侵蝕單季每股純益約3元,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可成回應,扣掉稅金後,約匯回9億美元(約新台幣256.5億元),主要是響應政策,未來不排除在台擴大投資。

法人指出,可成盈餘匯回課稅高達23億元,但未來若依規定在台投資,有可能退回部分稅金,反之可能被加稅。可成指出,未來持續投資台灣,目前積極評估各種可能,期盼協助台灣產業升級,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可成近期在電動車領域動作頻頻,日前傳出喜獲特斯拉明年開案訂單,今年也大舉在台徵才,顯示轉型決心。業界人士認為,可成明年少了蘋果iPhone訂單,勢必要積極拓展新業務,車用市場門檻高、訂單穩定,成為可成首要搶攻市場。

相較台廠大部分都是供應塑膠件,可成目前出貨的車用產品主要是汽車內部金屬結構件,驗證期較長,製程相對比較複雜,進入門檻相當高,但不容易遇到同業削價競爭。

可成台灣員工今年已大幅攀升至4,975人,人力增幅達20%,展示轉型決心,期盼各地好手加入。

 
台幣成最強亞幣…讓代工業頭大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防疫得當、經濟基本面堅實,加上台股高殖利率題材,吸引外資蜂擁流入,推升新台幣匯率升抵九年三個月新高;中央銀行資料顯示,今年來新台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1.23元,升幅高達4.27%,意即若完全沒避險,「毛三到四(毛利率3%、4%)」的代工業,利潤很可能會被匯損吃光光。

央行統計顯示,去年底新台幣匯率以30.106元封關,昨(27)日收在28.872元,今年來升值1.23元,升值高達4.27%。與主要貿易對手國相比,人民幣今年升值3.73%、韓元升值2.59%,就連具避險功能的日圓,升幅也只有3.63%,不及新台幣的4.27%。

新台幣升幅超越日圓、人民幣、韓元與星元,榮登「最強亞幣」,對出口廠商與央行都是一大壓力。

對新台幣匯率升值可能衝擊出口廠商報價競爭力,央行屢屢強調,企業應強化避險操作並提高產品競爭力,以降低新台幣匯率波動影響。在避險工具部分,像是遠期外匯、換匯交易(SWAP)、換匯換利(CCS)與匯率選擇權等,都可有效降低匯率風險。

不過,避險工具只能「治標」,長期而言,出口廠商應持續提升技術能力及產品競爭力,包含技術、產品組合、服務、行銷等。

 
張忠謀:台灣科技業會更好
記者鐘惠玲、巫鴻瑋/新竹報導/經濟日報
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昨(27)日出席第九屆工研院院士授證典禮,並陪同蔡總統參觀工研院的「邁向2030與產業同行」疫後經濟產業特展,聽取現場11項亮點技術發展情況。被問到台灣科技業未來發展,張忠謀認為還不錯,「當然會更好」。

張忠謀與蔡總統一起參觀工研院5G技術時,特別詢問工研院的5G專利「是哪一國的?」工研院資通所所長闕志克負責解說5G研發進度,他說,目前除了台灣本身的專利,5G大多使用美國及歐洲各國的專利標準,這樣未來在國際上也更容易普及,能將台灣的5G技術轉換成對外輸出的科技力。

蔡總統也不時與張忠謀討論5G相關技術,對台灣發展5G技術的前景有信心。工研院表示,未來目標是使台灣的5G產品能普及,並且讓各國都能採用台灣製造的5G設備產品。

 
國際科技產業
超微砸350億美元併賽靈思 拍板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半導體大廠超微(AMD)27日表示,已同意以350億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購賽靈思(Xilinx),跨足更多元化且更有利可圖的市場,並且壯大資料中心產品的陣容。

這項交易也使超微與英特爾在資料中心晶片市場的競爭熱度加劇。

根據交易條件,賽靈思股東可用1股交換超微1.7234股,折算收購價約為每股143美元,較26日收盤溢價25%,也比10月初併購交易消息披露前的股價高出35%。

超微股東將擁有合併後公司約74%股權,而賽靈思股東擁有剩下的26%。超微執行長蘇姿丰將擔任合併後公司的執行長,賽靈思執行長彭文迪(Victor Peng)將出任總裁,負責賽靈思的業務及策略成長計畫。兩公司預計這項交易將節省3億美元成本。

超微預計在2021年底完成這項交易,合併後的公司將有1.3萬名工程師,採取全部外包的生產策略,主要依賴台積電生產。這項交易可說是超微執行長蘇姿丰的妙招,將建立了一家擁有更大研發預算和更多產品線的公司,以與英特爾(Intel)相抗衡。

 
超微調高財測 台鏈添動能
編譯林奕榮、記者蕭君暉、李孟珊//經濟日報

處理器暨繪圖晶片大廠超微27日提前公布上季財報,獲利與營收都優於市場預期,並上修全年營收預測,估全年營收將成長41%,高於之前釋出的年增32%。超微調高財測,意味旗下產品熱銷,為台積電(2330)、微星、技嘉等協力廠營運同步增添動能。

台積電是超微晶片主要代工夥伴,法人看好,超微出貨量持續增加,對台積電7奈米、5奈米投片量同步大增,為台積電高階製程訂單來源增添強大動能。

據悉,超微規劃於2021年量產「Ryzen 5000系列」新處理器,並加速處理器「Ryzen 5000 APU」系列,仍採7奈米製程生產。按照進度,預估5、7奈米在明年第2、3季進入量產高峰期。

超微可望於2022年時,將產品線全面導入5奈米製程,對台積電單季營收占比將進一步提升。此外,微星、技嘉等板卡廠出貨量也將受惠於超微繪圖晶片市占擴張而走揚。

超微表示,由於個人電腦(PC)、遊戲及資料中心處理的需求暢旺,第3季淨利較一年前暴增225%至3.9億美元,經調整後的每股盈餘為41美分,營收也成長56%至創紀錄的28億美元,均優於分析師預估。

超微預測,第4季營收將比去年同期成長41%至約30億美元(正負1億美元),主因是新款Ryzen、EPYC及半客製化產品需求提高、及消費者動能增強。

超微也預期,今年全年營收將比去年增加約41%,高於先前財測預估的32%。

超微核心的運算與繪圖部門上季營收為16.7億美元,優於華爾街預期的15.5億美元,因為Ryzen產品銷售的強勁成長,幫助抵銷了繪圖事業營收的下滑。超微執行長蘇姿丰表示,市場對超微PC、遊戲及資料中心產品的強勁需求,帶動上季營收創新高。

超微的企業、嵌入式暨半客製化(EESC)事業上季營收11.3億美元,成長主要來自於EPYC晶片的銷售及半客製化部門業績成長。

 
國際財經要聞
遠傳 持續深耕新經濟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遠傳電信(4904)深耕電信帳單、手機保險等加值服務,總經理井琪表示,遠傳用戶平均帳單金額(ARPU)都是業界最高,今年持續深耕加值服務等新經濟營收,而5G推出加上iPhone 12開賣,可望帶動月租用戶的平均帳單金額明年落底反彈。

電信產業2018年打起499元超低資費殺價競爭,平均帳單金額持續呈現衰退,業者寄望,靠著5G及iPhone 12開賣拉抬平均帳單金額。

遠傳目前月租用戶平均帳單金額約695元,是業界最高。井琪表示,隨著5G開台,遠傳7月起,新合約用戶的平均帳單金額已經呈現正成長,看好5G推出,iPhone 12的開賣效應,加上加值服務帶動,明年平均帳單金額可望落底反彈,重返成長軌道。

遠傳表示,近年積極推動電信帳單代收、手機保險及數位服務,已經是Apple Store或Google Play電信帳單代收第一名,更與遊戲業者合作緊密,近年跨入縣市政府停車費代收,每個月都有上百萬用戶使用帳單代收服務。

隨著電信帳單代收、手機保險及數位服務貢獻營收成長,目前新經濟等加值服務貢獻營收占整體平均帳單金額已達兩成,且每年呈現一成以上成長。

 
半導體業
聯電擴大產能 傳買東芝8吋廠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市場傳出,聯電(2303)因應8吋晶圓代工需求強勁並擴大營運規模,有意斥資新台幣百億元以內,收購日商東芝8吋晶圓廠。時值8吋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若聯電成功收購東芝8吋廠,接單將更添利器。

聯電昨(27)日表示,不回應市場傳言,強調對併購抱持開放式態度。聯電昨天股價尾盤急拉翻紅,收33.5元、漲0.5元。ADR周二早盤漲逾2%。

聯電近期頻頻出手併購,去年9月獲准以544億日圓(約新台幣156億元),收購該公司與富士通半導體(FSL)合資的12吋晶圓廠日本三重富士通半導體(MIFS)全部股權,大舉擴充12吋晶圓代工產能,若此次再出手收購東芝8吋廠,將是聯電再次擴大日本布局。

法人指出,受惠全球5G商轉,推升面板驅動IC、電源管理晶片等主要在8吋晶圓廠生產的關鍵零組件需求大開,但因過去幾年全球已無新增8吋晶圓廠,5G帶動的周邊晶片爆量成長,使得全球8吋晶圓代工產能拉警報,聯電、世界先進等業者產能塞爆,已陸續傳出漲價消息。

由於成熟製程需求熱度大增,近期全球8吋及6吋晶圓廠收購案頻傳。去年初世界先進收購格芯(GlobalFoundries)新加坡8吋晶圓代工廠,並將其廠務設施、機器設備等業務一併拿下。

華新麗華集團旗下新唐也在去年出手,以2.5億美元(約新台幣70億元)收購日本松下電器(Panasonic)旗下半導體事業Panasonic Semiconductor Solutions(PSCS)及其蘇州廠,當中包含一座6吋及8吋的晶圓廠。

據悉,東芝目前共有Fab 1與Fab 2等兩座8吋晶圓廠,聯電傳出將斥資百億元內拿下這兩座廠。法人認為,若聯電加入此波跨國併購行列,更凸顯8吋晶圓代工市場熱度。

聯電過去曾在日本擁有一座8吋晶圓廠聯日半導體(UMC Japan),但已於2012年宣布清算並結束營運,去年則購買12吋晶圓廠三重富士通半導體,於同年第4季認列營收。

法人透露,聯電大約使用了三個季度的時間,讓富士通套入聯電系統,目前已達公司預期中的水準,因此聯電若再出手收購日商,也能運用富士通的經驗,再次協助聯電的壯大。

聯電受惠於8吋晶圓代工需求熱,第3季合併營收448.70億元,創單季新高。聯電將在明(29)日舉行線上法人說明會,外資看好公司本季營運熱轉,預料跨國併購案、晶圓代工漲價等議題,也將成為法人關注焦點。

 
資訊產業
工研院院士 劉德音、魏哲家入選
記者鐘惠玲、李珣瑛、楊文琪/新竹/經濟日報

台積電(2330)董事長劉德音與總裁魏哲家雙雙當選第九屆工研院院士,兩人都由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推薦。他們也不約而同感謝張忠謀的提攜。

工研院昨(27)日舉辦「第九屆工研院院士授證典禮」,七位新科院士包括台積電董座劉德音與總裁魏哲家、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合聘特聘研究員翁啟惠、美國哈佛大學比爾蓋茲講座教授孔祥重、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李源德、緯創董事長暨策略長林憲銘、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杜書伍。

蔡總統昨天親自出席並為院士授證,感謝院士在各自領域做出重大貢獻。她期許台灣在後疫情時代成為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期望工研院以堅實的科技、創新的能量,帶領台灣升級轉型。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工研院每年推舉產業界菁英成為「工研院院士」,表彰院士在技術創新及其產業化卓越成就,今年七位新科院士各來自半導體、資通訊、生技醫療、AI產業界的菁英,都是下一世代非常重要的發展趨勢,對國家長遠發展貢獻良多。

劉德音表示,1974年他在大學時聽到施敏教授演講,吸引他當下決定要加入半導體產業;劉德音也感謝他的博士指導老師,他說,老師從來沒告知要做什麼事情,只說不要做什麼事情。魏哲家則分享《How The Mighty Fall》(為甚麼A+巨人也會倒下)一書,借鏡書中案例提醒自己,也將這份榮耀獻給台積電的員工與客戶夥伴。

劉德音說,在他27年半導體工作過程中,非常謝謝張忠謀的培養,學著建立現代化的世界級公司。另外,他也感謝魏哲家在內的台積電夥伴,「互相切磋、日新又新,樂此不疲」。

魏哲家則表示,成為工研院院士「既高興也有一絲惶恐」。惶恐是來自於這幾個月台積電的股價表現還不錯,張忠謀曾說,「當上市公司的CEO,公司股價是最重要的成績單之一」,他看著股價不免有些沾沾自喜。但近期有退休同仁送他一本書,內容談到一家成功公司走向失敗的原因,包括生意太好而瘋狂擴張,沒有注意風險管理等,又讓他有些忐忑不安。

魏哲家開玩笑說,如果享受或獲得其實沒有資格得到的榮譽,例如院士或榮譽博士等,可能就是「忘了我是誰」的開始。但因為是張忠謀推薦他成為院士,「他的判斷從來不會有錯」。

 
林憲銘:產業調整…進行式
記者鐘惠玲、吳凱中/新竹報導/經濟日報
因應美中貿易戰及新冠肺炎疫情不減,緯創(3231)董事長林憲銘指出,產業調整已是進行式、甚至完成階段,「現在情勢發展像單行道」,趨勢還會繼續。雖然明年景氣好壞不敢講,但ICT產業需求還是在,會相對往上走。

林憲銘獲選為工研院新科院士,昨(27)日出席工研院院士授證典禮。他說,預防貿易戰政治風險及額外關稅,緯創在品牌客戶要求下,近年積極擴張非中國大陸海外據點,目標是2020年海外產能占全球總產能25%,2021年中國大陸、非中國大陸產能占比各半。也因疫情衝擊了產業供應狀況,緯創目前在墨西哥、越南、印度、馬來西亞都有擴廠或新增據點規劃,也在美國、台灣尋找新生產基地。

新冠肺炎讓遠距工作、居家學習等需求出現,因應疫情引發的後續經濟加速發展,緯創也看好商業模式的改變,並進行業務調整。

展望明年,林憲銘指出,景氣好壞不敢講,但ICT產業朝向未來經濟發展,隨著疫情後人們生活方式改變,產業生產的是必需品,需求還是會往上走。

 
林百里:智慧醫療 下個護國神山
記者謝柏宏、蕭君暉、吳凱中╱台北/經濟日報

衛福部健保署攜手廣達(2382),發展智慧醫療雲。健保署署長李伯璋昨(27)日表示,健保資料庫中350萬筆非自然人資料已導入廣達平台,開放產業申請進行研究,未來將先鎖定肝癌診斷與治療領域,開發新的醫學應用。

健保署昨日召開「健保資料人工智慧應用研討會」,副總統賴清德、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科技部次長謝達斌及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均出席。

林百里表示,看好台灣在人工智慧(AI)、大數據結合5G 後,將可帶動智慧醫療、精準醫療成為台灣下一個「護國神山」產業。

林百里強調,醫療產業界與科技產業界必須團結,目前台灣健保的資料很多,能做的項目也很多,這都是科技界以前從來沒有碰到過的,因此,一定要大團結,大整合,整個產業鏈必須整合之後,才有機會形成經濟規模,進而發揮世界級的影響力。

林百里說,未來十年資訊科技(IT)的創新,將有非常多突破性發展,例如電腦的運算會超級快,所有裝置將出現超連結,而能支持智慧與精準醫療產業的發展,未來的智慧醫療,將使得每一個人,在每一個地方、每一個時間,都可以得到醫療照顧,可用最少資源達到大健康目標。

李伯璋表示,他有一次參加台大醫學院教授楊泮池在南投的溪頭主持吳大猷基金會的演講,當時他演講健保資料的相關問題,林百里聽到之後,後來就邀請健保署到廣達林口總部演講健保資料目前所產生的問題,雙方形成共識。

李伯璋說,林百里協助健保署,把健保資料的設備做得更好,健保署因為是公家機關,學術經費少,有其盲點,林百里無償給健保署使用,而且提供專家服務,讓健保署來規劃健保資料庫,因此有了昨天的健保資料管理平台。

李伯璋表示,健保資料庫中已有350萬筆從1997至2019年非自然人,即去識別化後的就醫、治療有關數據,可提供產業界申請使用。

健保署表示,全民健保開辦至今25年,累積的就醫紀錄結構化資料高達649億筆、醫療影像自2018年收載至今也有22億筆,成為台灣發展大數據分析與醫療AI的寶庫。

 
鴻海攜陸大咖 設私募基金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鴻海集團(2317)積極尋找潛力投資標的,擴大技術與營運能量,昨(27)日宣布與大陸官方指標性投資平台中保投資合作,將籌設總規模人民幣200億元(約新台幣852億元)的私募基金,鎖定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新世代行動通訊、人工智慧(AI)、半導體等領域標的。

鴻海集團大陸官方平台昨天發出訊息指出,富士康與中保投資透過線上連線方式,於台北及上海兩地同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是雙方首度展開合作,由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中保投資董事長任春生代表簽署協議,目標藉由此次合作,擴大各自優勢。

據了解,該新設立的私募基金由中保投資負責大陸當地籌資與投資,鴻海集團身為戰略夥伴,因具備產業指標領域知識,將能推薦適合的集團「3+3」布局的標的,相關標的將在大陸當地市場尋找。

中保投資大有來頭,根據該公司官網介紹,成立時間為2015年,過去主導的多項基金是大陸國務院審批與大陸銀保監會下屬機構,屬於官方投資平台,長期背負官方政策投資使命,雙方此次簽約合作,目標支持鴻海集團在大陸市場的創新科技產業布局。

根據雙方規劃,將設立合資公司,鴻海集團擔任基金的普通合夥人,該私募投資基金首期計畫規模人民幣100億元(逾新台幣425億元),總規模目標人民幣200億元,並共同設立市場化平台。

該平台將由中保投資運用融資管道負責,鴻海集團則提供優質的資產標的,換句話說,因為鴻海集團具備科技服務業的領先能力,因此較能篩選值得投資、具有前景的標的。

鴻海集團大陸官方平台發布新聞稿提到,劉揚偉在連線簽約時表示,鴻海集團目前正擴大對「3+3」產業戰略布局,即電動汽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產業,以及新世代行動通訊、AI、半導體三大技術。

劉揚偉強調,鴻海集團一直致力於成為「科技的鴻海」,始終以提供先進的技術,讓產品產生價值,進而創造智慧生活為己任。此次雙方戰略合作,以互利共贏,共同推動高科技產業的目的,實現優質資產與長期資本、卓越基金管理的有機融合。

依據說明,私募基金的主要募資對象為包括母基金、保險資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雙方將以電動汽車、數位健康、機器人、新世代行動通訊、人工智慧、半導體等重點聚焦投融資項目進行深度合作,同時在人才培養、業務培訓及宣傳等領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風味接近蝦餅的蟋蟀仙貝 可以救地球?!
今年5月,無印良品真的就在網路商場推出蟋蟀仙貝,單價一包190日圓,而且一開賣就被搶光。無印良品表示,2050年世界人口預計將達100億,屆時蛋白質食物的來源將是大問題,能否將昆蟲轉化成食物,成了不少研究單位的重要課題。

迷因?彌因?到底什麼是 Meme? Meme Time
任何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一定都對迷因不陌生。沒有避開它們的方法。它們在社群媒體上無所不在。它們在訊息應用程式上、以及透過電子郵件被分享出去;它們甚至被引用在已發表的文章中。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