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蝗蟲效應/暴力的暗影 為何終結貧窮需要消滅暴力?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10/31 第110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蝗蟲效應:暴力的暗影/為何終結貧窮需要消滅暴力?
比句點更悲傷/喪禮之後,那些遺憾和痛苦才真正開始
我們在德國IB學校學會的事/愛在餐桌上談政治的德國家人
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在悲傷與死亡的面前,我們如何說愛?
#你下班了沒?/不是你不夠努力,是你少了點狠勁
閱讀筆記 我在台北放框框/日常中的千絲萬縷

新書鮮讀
蝗蟲效應:暴力的暗影/為何終結貧窮需要消滅暴力?
文、圖節錄自馬可孛羅
圖/馬可孛羅出版提供
當制度不再為平民設計,而是保護當權者解決貧富問題的關鍵不是創造經濟成長,而是從根本去建立秩序

內容簡介: 「貧窮背後的成因,我們要和全世界一起解決!」《蝗蟲效應》訴說一個驚人的事實:貧窮並非經濟問題——目無法紀的暴力犯罪,才是導致窮人無法翻身的根本原因。全世界至貧人口高達二十五億,從世界每一個角落的案例和故事中,我們看到種族、性別、司法、階級正義、資源分配等因素,是如何影響貧窮與犯罪共生的現象。

作者介紹:蓋瑞•豪根(Gary A. Haugen)

, 國際正義使命團創辦人暨總裁。於一九九七年創立國際正義使命團前,豪根在美國司法部民權司的警察行為不當特遣小組(Police Misconduct Task Force)擔任資深審查官,並在盧安達種族屠殺後,接受指派出任聯合國調查小組的主管官員。

維克多.布特羅斯(Victor Boutros)

, 擔任聯邦檢察官,代表美國司法部參與涉及警察不當行為、仇恨罪行、美國周邊國家國際人口販運等全國重大案件的調查和審判。他也是司法部人口販運起訴處(Justice Department's Human Trafficking Prosecution Unit)的成員,這個部門匯集了全國頂尖的人口販運檢察官,提高政府的專業能力以搜索、起訴大型人口販運網絡。

搶先試閱:〈貧窮背後的恐怖〉

這是貧窮的恐怖,是你我和世上眾人未必能深入了解的暴力橫行之地。比如說,我們可能知道許多祕魯人生活貧困,但是對

於藏在貧窮下的暴力夢靨,我們又曉得多少?我們可能知道祕魯鄉間的婦女大多處於貧窮線d下方掙扎,求取每日所需的食物和住所。但是我們可曾曉得,百分之五十到七十的祕魯女性為了反抗性侵害和其他形式的暴力而奮戰5,如同露西拉和她的母親及女兒?指出百分之四十七祕魯女性是強暴或強暴未遂受害者的那份研究,我們曾聽說過嗎?

一提起貧窮,我們很容易想到飢餓、疾病、無家可歸、遭汙染的水、不識字和失業。可是荷西和理查想到的是另一種把窮人困在貧窮中的現實―就是暴力。外界的人很難看見此種現實―即使是時常造訪發展中國家、熟稔此處的訪客―因為大部分施加於窮人的暴行,皆經過有意隱藏。骯髒、簡陋木屋、汙水、乞討者和垃圾難以忽視,然而在貧窮築起的牆後,鮮少有人曾親眼目睹突然打在臉上的耳光、醜惡掙扎的強暴、往腦袋砸去的鐵條,以及扼住喉嚨的雙手。

我們很輕易就可以把尤莉和露西拉的故事視為單一事件,是驚人且罕見暴行下的悲劇。不幸的是,她們並不孤單。這故事是「常見」暴行的縮影,這股巨大浪潮靜靜地衝擊發展中世界裡超過億萬的窮人。

世人的確未能深入理解以下這段簡單明確陳述中的可怕意涵,連起步都稱不上。這段文字埋藏在聯合國鮮為人知卻不失詳盡的報告中,僅僅指陳:大部分窮人並未活在法律的庇蔭之下,相反的,他們與法律的保護傘距離遙遠。

考量到世界上極為貧窮的人口至少有二十五億8,影響「大部分窮人」的任何狀況,都會影響一大群人。再者,假如這狀況影響二十五億人中的多數人,使他們不在法律的保護之下,那麼一大群人就面臨了大麻煩,而且是我們外人幾乎難以想像的嚴重麻煩。簡單地說,他們不安全。他們―數以億萬計的人口―日日遭受被脅迫為奴、監禁、痛打、強暴和搶劫的威脅。

然而,或許這場隱而不宣的暴力惡夢,是被隔絕在像瓦努科大區這般渺小而遭人遺忘的重貧之地?它們過於隱蔽無名,甚至用Google 地球也看不見?

假如答案是肯定的,或許我們會感到些許安慰。然而並不是。針對窮人兇猛又猖獗的暴行,都在發展中國家裡許多最為知名且醒目的地區發生―就在我們眼皮底下,而我們卻沒有看見。

印度或許是最令人震驚的例子。這個國家猛爆的成長率,使其成為全球經濟圈中令人屏息的驚喜話題。而印度境內大概沒有別的城市,比新興的高科技之都班加羅爾(Bangalore)受到更多注目,原因出自它看似奇蹟般的經濟成長和現代化。此城號稱「印度的矽谷」,是全國第三大城市,擁有九百萬人口。它享有百分之十點三的經濟成長率9,居民至少有十位屬於億萬富翁10,超過一萬人是百萬富翁11。這裡也是眾所皆知的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頓悟全球競爭真相的所在,其後寫就《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這本書。跟祕魯隱而不見的拉烏尼翁不同,你我皆能駕馭Google 地球的高解析度衛星照片,俯衝而下深入班加羅爾的每條大街小巷。我們可以數出停在班加羅爾嶄新國際機場的巨型客機有幾架,或是飛越修剪整齊的草坪和玻璃帷幕大樓,正是這些擴張的景觀吸引佛里曼注意到此地的那些科技巨人。

可是,班加羅爾的一位年輕律師莎須密塔.莫米,想讓我看看這城裡的另一面。莎須密塔是位出眾的年輕女性,出身於高種姓e的上流家族,她排除萬難到班加羅爾讀法律學校。身為明星學生,莎須密塔很快受到城市裡其中一間生意興盛的公司搶著聘雇。由於在公司的主要業務項目表現突出,她迅速上了軌道,而

出乎她意料的,這項業務是交涉行賄。任何大型且複雜的經濟體,必定需要持續解決大量的糾紛、交易和監管事務。在印度,這些事情時常透過錯綜複雜的行賄與收賄獲致解決。像這麼繁複的系統,當然需要一群有經驗的專業執行者與協調人,而印度常是由律師來提供上述服務。

身為新入行的律師,莎須密塔順應著局勢走,不過幾年後,她感到工作愈來愈空虛,覺得自己在做錯的事。於是她接受幾位良師益友的忠告,循著招聘廣告加入班加羅爾的國際正義使命團,與我的同事一起工作。

接下新工作前,莎須密塔和所有人一樣,都曉得印度存在著貧窮。共計四億一千萬印度人試圖一天花一點二五美元過活,比美國總人口數還多出一億人。百分之四十六的印度兒童營養不良,另外有大約七千八百萬印度人無家可歸。人們想到貧窮,腦裡是這幅圖像:貧民窟、營養不良、乞丐、髒水和疾病。但是莎須密塔想要讓我看見她新工作所揭露的:由綁架、強迫勞動力和折磨構成完全隱蔽的地下經濟,吞噬了數百萬人,藏匿於南亞一望無際的稻田、磚窯、採石場與農場中。

對我來說,奴隸這個字眼很強烈,輕易地指出今日此種荒謬暴行仍以重大模發生,是可憎且駭人聽聞的事。然而令人震驚的事實擺在眼前,如今世界上的奴隸(最佳估計值為兩千七百萬人)多於四百年間從非洲交易到大西洋彼岸的總人數。而且印度是世界上擁有最多奴隸的國家。奴隸對莎須密塔不只是統計數字,而是迫在眉睫的私事。她和同事從班加羅爾和隔鄰坦米爾納德邦f的工廠、農場和各種設施裡,已救出數千位受到奴役的印度同胞。

莎須密塔載我在城裡駛過一小段路,剛出班加羅爾外環路的西南角,她指向長草叢與寬廣樹林外,那裡有片低矮的白色水泥建築,屋頂由紅色瓦片斜搭成,底下堆著數千塊人工燒製的磚塊。

在這二月底的涼爽午后,四下靜謐無聲。但是就在這院落,退至路邊聽不到的田野上,大約有十二個奴隸受困於綁架、痛打、挨餓、虐待折磨、強迫勞動和輪姦的惡夢中。

像這樣的奴役當然明顯違反印度法律。那麼數百萬人怎麼會被扣留為奴,又為什麼不曾有人因犯下此等罪行而實際入獄服刑?

為了尋找答案,莎須密塔帶我去見一度在磚窯廠為奴後被釋放出來的人,聽聽他們的故事,並且弄清楚涉嫌綁架、迫使為奴、強暴、虐待他們的男人,怎麼會七年後還在班加羅爾街上自由來去,完全無所畏懼。

前往會見消息來源,莎須密塔得載我往班加羅爾城外行駛約一小時,開入散落於「印度矽谷」周邊遼闊鄉間的村莊。那些人要向我們說明身為他人奴隸的感受,但在赴這樣一個約之前,在城外路邊的麥當勞暫停似乎有點怪―然而麥當勞就在那兒。嶄新的McCafé 位於剛下高速公路主幹道的路旁,包括造型固定的金黃色拱形招牌,陶瓷製的麥當勞叔叔坐在店門口,供應最新口味的濃縮咖啡飲品。這些全在人們被迫為奴的製磚廠一小時車程內,那裡的勞動方式千年來未曾改變。

柏油路在此處讓路給泥土路。手裡拿著麥當勞表層覆蓋奶泡的卡布奇諾,我們開車經過鄉間的草地、犁田、棕櫚樹園和路邊的聚落。我們在距離一座小村莊數百碼的距離下車,步行穿越一片犁過的田埂,與十來個成人和混在裡頭的小孩會合,他們聚集於鋪在大羅望子樹下涼蔭處的草蓆。莎須密塔和她國際正義使命

團的同事,跟這群男男女女並肩前行七年了,起初陪伴他們爭取自由,接著是司法制裁。這些年裡孩子出生,其中兩個人過世,不時慶祝一些甜美的進展,更多時候得忍受苦澀的失落。

在村民眼中我是陌生人,不過憑著莎須密塔與他們深刻陪伴的關係,我受到眾人歡迎,投以信賴的友好對待和溫柔微笑。這裡的女人身穿漂亮的紗麗,紅色、綠色和橙色流動交疊,她們的黑色長髮整齊往後梳,突顯出稜角分明的顴骨。為人妻的在耳鼻穿刺裝上小金飾,腕上戴手環,腳趾戴戒指。像這樣的場合,她們的丈夫會換上乾淨熨過的有領襯衫,著長褲或腰布,是傳統由格子棉布綁繞的長裙。這群男女正值二十或三十多歲,可是身上負載的疲累使他們看起來有四、五十歲。莎須密塔並未抱有錯誤幻想―認為他們擁有高超美德、能忍人所不能忍―他們只不過是生活凌亂的普通人,就像我們一樣。跟我們不同的是,他們撐過暗黑世界裡無法言說的艱辛和恐怖,而能恢復原有的人性、率真和尊嚴,這能力既動人且使人心生謙卑。 ▶▶ 閱讀更多 蓋瑞•豪根, 維克多.布特羅斯《蝗蟲效應:暴力的暗影──為何終結貧窮需要消滅暴力?》

 
比句點更悲傷/喪禮之後,那些遺憾和痛苦才真正開始
文、圖節錄自寶瓶文化
圖/寶瓶文化提供
往生者其實沒什麼好怕的,最慘也是支離破碎……活著的人那種聲嘶力竭,比死亡更刀割。

內容簡介:哭著哭著又笑了!《你好,我是接體員》作者大師兄,36篇從未發表的全新神作!這邊是殯儀館,不是卡通,不是遊戲,不是連續劇,沒有重來,沒有存檔,不能起死回生。有的是悲哀,有的是早知道,有的是還沒說出口的愛、感謝,以及對不起。

作者介紹:大師兄 ,我是大師兄,我是殯儀館的接體員,也是一個肥宅和單身狗。光陰似箭,歲月如梭,雖然距離上本書還沒滿對年,但很開心能跟各位再相見。曾經有人問我說:「大師兄,為什麼你有那麼多朋友,有那麼多故事呢?」我笑笑沒說話。其實我的朋友不多,但是不會說話的他們都很有故事,也許遇到我實在不算好事,而這些衰事是一本書寫不完的,於是,我們又再次相見了。

搶先試閱:〈不希望「被」存在的人〉

有天下午,我聽同事老大聊起一位葬儀社老闆的往事。

某年,那老闆接了一件案子,電話另外一頭的家屬說他們的母親往生了,需要一台接體車,於是老闆就開開心心地去做生意了。

到了現場,發現那個地方之詭異的:一間凌亂的套房,一個大口大口喘氣的老婦人,一個在床旁哭的中年人。

雖然詭異,但老闆也不是沒見過世面的,直接問那個中年人,「電話是你打的嗎?」

中年人點點頭。

「那往生者呢?」

中年人看著床上還在喘的老婦人,說:「再等一下……」

老闆氣往上衝,一句三字經差點罵出來,但是看看床上的老婦人,還是忍住氣說:「先生,有擔當一點好不好?這時候應該是送醫院,而不是先叫我們來。就算要叫,也等不喘了再叫吧。」

中年人木然地看著老闆,說:「擔當?我照顧她十多年了,你告訴我我沒擔當?我老婆照顧她照顧到跑掉了,你跟我說我沒擔當?我這幾年存不到錢,常常還要跑醫院,你跟我說擔當?」

老闆搖搖頭,大喊晦氣,決定離開,這趟算是撲空了。

隔天,他接到一模一樣的電話、一模一樣的地址,但是過去的時候,已經有屍體收了。運送屍體回殯儀館的路程中,接體車上除了佛經,還有中年人一聲聲的對不起。

聽完這個故事,我內心滿唏噓的,老大本來要再補充一個故事的,這時候,電話來了。

這次是在自宅,往生者是病死的,跟他同住的是他的兩個兄弟,但是往生者已經死亡超過一天了。重點是,那幾天他們除了上班,其他時間都在家。

我們到了現場覺得納悶:你們都住在同間屋子,為什麼家人往生超過一天,你們不知道?

現場鑑識小組先開問了,「先生,你多久沒看到你哥哥了?怎麼現在才發現?」

弟弟說:「我們雖然住在同一間屋裡,但是都沒什麼聯絡,各過各的。是醫院通知我哥哥沒去洗腎,我去敲他的房門,打開後才發現他死亡的。」

鑑識小組又問:「你們平常都不說話嗎?吃飯也沒一起?都沒有話聊嗎?」

弟弟指著滿地的便當盒、寶特瓶和垃圾,說:「他就跟廢人一樣,整天不工作就住在這裡,動不動伸手借錢。房子當初是爸媽登記給他的,不給他錢,他就吵著要把房子賣了。我們兩個也不好過,又沒辦法搬出去住,他還有一個女兒,生了不養,都是我們在幫他養的。平常一開口就是要錢要錢,他不跟我說話就謝天謝地了,我們怎麼可能跟他講話!」

我們看看環境,看看那個弟弟的衣著跟外觀,再看看往生者的電腦螢幕上是某個線上賭博遊戲,嘆了一聲,把往生者從三樓抬了下去。

隔天驗屍的時候,往生者的女兒也到場了。當我們告知相驗要請葬儀社時,幾個家屬互相看了看,問:「多少錢?」

我告訴他們,相驗大概行情一個人一千,會需要兩個人。

想不到他們給我一個意外的答案,「大概要怎麼驗?」

我想了想,告訴他們,「翻翻身,把衣服剪開,看看有沒有外傷。」

他弟弟說:「那麼簡單?你可以借我剪刀,我自己驗嗎?」

就這樣,他們一家子就在驗屍室裡,自己驗了……

等到結束的時候,地上都是往生者的衣服碎片,我問他們要不要拿件衣服幫往生者穿,他們說不用,沒關係。往生者就這樣一直光著身子,直到出殯。

當天下班後,我去市場買菜,看到前面的攤子有個人在買火鍋料。攤子老闆說:「大哥,你今天買比較多喔。」

他說:「家裡有喜事,要慶祝一下。」

離開市場後,我想了想,那個身影……咦?有點熟悉…… ▶▶ 閱讀更多 大師兄《比句點更悲傷》

 
我們在德國IB學校學會的事/愛在餐桌上談政治的德國家人
文、圖節錄自天下文化
圖/天下文化提供
孩子努力的目標,就是發展成為最佳版本的「自己」!108課綱正式上路,很多家長都在問:「素養是什麼?去哪裡補?」「評量卷哪裡買?」「學習歷程是什麼?怎麼下載?」

內容簡介:且慢!素養=知識+能力+態度,不是靠補習、寫評量就可以養成的世界變化越來越快,傳統的學習方式已經追不上了,各國的教育系統如火如荼的改革中,為的就是培育能夠真正面對未來挑戰的人才,然而最根本也最關鍵的,卻是家長無誤。父母放下迷思,孩子才有機會!

作者介紹:凱若Carol Chen ,她深知創業與育兒並行的酸甜苦辣,於是創立「HomeCEO 在家創業支援平台」,同時經營「Carol 凱若的生活・教育・實驗」臉書粉絲專頁及部落格,並為許多專欄撰文,與讀者分享她的生活及創業故事。

搶先試閱:〈愛在餐桌上談政治的德國家人〉

塞納河畔的餐桌激辯

那年我們全家人旅行巴黎,慶祝我的生日。當天晚上在塞納河的遊船上用餐,一面看著夕陽與艾菲爾鐵塔交映生輝,一面享受著高級美食,一家盛裝出席,真是夢想中的慶生啊!

但咱們家的人走到哪都維持一貫風格,即使很有氣質地品嚐佳餚美酒,話題終究是離不開當時剛落幕的美國總統大選。我們一家都對這個結果不甚滿意,不過我們既不是美國人,也沒有投票權,只能對著彼此抒發對現今世界政局的擔憂與不滿。雖然我們一家對各候選人的觀感差不多,但每個人的觀察角度卻不盡相同。我屬於「目前的世界局勢就是如此,我們持續觀察」的溫和態度,而且又是我的生日,實在不想多討論政治。但我們家德國爸爸和中學生女兒,卻就「選民有沒有智慧」這個議題開始激辯起來。

從我剛到德國時,就對婆家時常在晚餐時間討論各種嚴肅議題而訝異。因為他們不只是討論,還時常辯論,但竟完全不影響情緒與食慾。我後來發現,從青少年時期就是政治狂的德國人還真是不少,朋友見面可以討論「昨天梅克爾的談話,你有什麼想法」這類很硬的話題。他們有些人靠左,有些人靠右,但對政治或政策的意見不同,並不會讓他們老死不相往來,這也與我過去的經驗很不同。

愛在餐桌上談政治的德國家人

餐桌上他們暢談移民政策、各國選舉、國際關係,一開始我實在食不下嚥,心想哪有人這樣不胃痛的?而我過去被教導「餐桌上最好別談政治」,家人間就算知道彼此立場不同,也最好別「哪壺不提提哪壺」,省得翻桌吵架;我的德國家人卻是時常「吃晚餐配政治」,談笑風生自在得很。後來從女兒新學校發現,這根本就是從教育扎根的習慣。

他們在歷史課堂上不背誦年份,但討論歷史事件「為何」產生。他們會花上好幾堂課,從不同角度分析為什麼會有「奴隸制度」的產生,以及黑奴解放運動如何改變美國文化,也會討論希特勒當時為什麼能夠成為德國的統治者,哪些事件鞏固了他的地位,而他又採取了哪些政治手腕。當前德國最多人關心的難民與移民問題,也是課堂上討論的重點,老師並不會直接告訴他們移民政策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因為這正是要留待學生自己去思索與探究的,老師會要他們去理解各個族群為何會產生這些不同的觀點。

十多歲的孩子霹哩啪拉講著自己的想法,分析與論點自然不是十分到位,此時老師並不會說「你們不懂」或阻止學生發言,而是補充「歷史實證」來讓他們再次思考,或讓同學回家再繼續做更多功課,以驗證或推翻自己的想法。因此,與父母親討論這些議題就變成很自然的事。

讀歷史,不是要去記憶那些遠古與我們無關的故事,而是去了解當時或當地的人,其實與你我無異,我們若在當下或許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這種「同理心」的培養,絕對沒辦法靠著背完整本「公民與道德」來完成。當不同觀點都被充分討論了,也比較能決定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立場,而不會人云亦云,隨便他人為自己決定。當然,這也代表有些人的想法可能會很極端與偏激,不代表所有人都能理性冷靜的判斷,但能夠有一個公開的場域來表達己見,特別是對十多歲的孩子來說,是很珍貴的尊重與自由。

女兒當天真是火力全開,從不同陣營的支持者的背景開始分析,搭配上美國社會現狀,又談到二戰之前歐洲政局的對照,和我家德國人交鋒對戰。她認為雖然自己不支持當選者,但從各方面可以明白這是一個可預期的結果,而且是很能理性去判斷出來的,並不是像大家所形容得那麼「出乎意料之外」。我在旁聽得津津有味,聽到了有趣的觀點還會應和幾句,真的是很有趣的對談。

同理心,從充分了解對方觀點開始

從這些分析當中也可以看到,女兒雖然不支持該位當選者,但她仍然能夠站在另一邊選民的立場去雙邊思考,這倒是很成熟的思辨力。我們多半會為自己所支持的對象發聲,卻鮮少能同理另一方的觀點與感受,這樣充滿同理心的雙邊分析,連許多大人都無法做到。當然,結果沒有誰勝誰負,畢竟只是討論,無需有最終結果,過程卻讓我見證到教育方式對於孩子思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心臟強一點,支持孩子說出自己觀點

現在的教育方式,強調要讓孩子能夠自主思考與學習,也重視他們的表達與分析能力。然而很多家長老師都會問:「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動腦與開口呢?」其實,我從女兒教育環境的改變中發現,如果孩子在課堂與家中闡述自己的觀點時,能被肯定與鼓勵,他們其實都挺有想法的,若還能加上更多歷史與實證,整個「激辯」就能變成一次珍貴的學習歷程。我也很喜歡與女兒的朋友談天,我發現,只要我丟出對的問題,並且展現出願意聆聽的態度,他們多半都很願意暢所欲言,就如我家女兒一樣。

很多時候,孩子的想法會與我們不同。或許是因為世代差異,也有可能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更多時候只是因為我們是獨特的個體,本來就會有不同的觀點。然而,如果大人一味地想要「教」孩子些什麼,卻忘了先聆聽與理解,那麼我們所示範的方式反而阻止了孩子獨立思考。我常對我母親說:「就是因為你當初希望我擁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也特別難『教』和『管』啊!」當我們希望培育出具有批判思考力的孩子時,師長父母的心臟也得要夠強,才能頂得住這些辯論,且從中漸漸滋長出孩子的珍貴思辨力。

下一回,當孩子跟我們來個「餐桌辯論」時,別一開始就對他們說「小孩子有耳無嘴」了,或許,我們還能從他們的分析觀點中,學到不少東西呢! ▶▶ 閱讀更多 凱若Carol Chen《我們在德國IB學校學會的事》

 
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在悲傷與死亡的面前,我們如何說愛?
文、圖節錄自聯經出版
圖/聯經出版提供
熱血小鎮醫師「主動脈」•暖心粉絲最愛,深度療癒力作,為你的身、心止痛!一篇篇沁人心靈的故事,刻鏤人性的掙扎思考……醫學人文的珍貴紀實。醫病之間的往來感動,更是生命試煉與盡頭的解方!

內容簡介:麻醉醫師的心靈風景當你看到這些醫師們像受盡折磨一樣徹夜未眠,在疲倦的時候努力保持清醒,你就會明白,在這個即將崩解的醫療世界中,仍然有很多醫師擁有不被擊倒的熱情。因為有他們,在黑暗裡,你仍然看得到希望……。

作者介紹:主動脈 ,花蓮慈濟醫院麻醉及疼痛科醫師、關山慈濟醫院兼任麻醉醫師,著有《麻醉科醫師的憂鬱》一書。管理「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粉專,經營風眠會館民宿,過著半農半醫的生活。不論是成為一個麻醉及疼痛科醫師,或是民宿業者,其目的都在療癒人心。身為一位醫師,療癒病人受病痛折磨的心;身為民宿業者,療癒旅人疲憊的心。

搶先試閱:〈一年當中,如果在春節期間輪到急診室值班〉

一年當中,如果在春節期間輪到急診室值班,絕對是最可怕的日子。那段時間其他醫院診所都休息,所有的病人都會蜂擁到我們醫院來。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我會跟小鎮醫院的急診扯上關係。幾年前,我對在大醫院裡當個小醫師感到厭倦,想要轉調到小鎮去當個小鎮醫師,當時院長開出的條件就是要去急診室輪值。

在大醫院當小醫師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首先你必須做研究、寫論文,而我不是天才型的醫師,寫出來的論文,對醫學進步也不會有什麼幫助;就算不寫,對整個世界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再來,醫院裡的同事表面上互相合作,私底下暗中較勁,我對這種白色巨塔式的人際關係處理不來,所以想要搬到小鎮去,買兩分地種向日葵,開放自採,一朵十元,假如還有空閒的話,再去小鎮醫院做麻醉工作。

當時的小鎮醫院人力缺乏,雖然有各專科醫師,但是每個人都要下去輪急診,所以每個醫師都練就全科醫師的功夫。我就在那種因緣下,硬著頭皮去學習看急診。

小鎮屬於旅遊型的城鎮,假日時會湧進大量的遊客,值了一個晚上的急診班之後,會有一種壽命短好幾天的感覺。不管給你多少值班費,你都不會想去賺這筆錢的。我自忖不是怕累的醫師,但是上過急診班之後,真的有一種靈魂要離開肉身的感覺;有時候,你也不知道其他急診室的醫師,是怎麼度過這些夜晚。

於是,在往後的重要節日,諸如母親節、父親節等等,當急診室的人力缺乏時,我都拋棄自己的家人在小鎮的急診室度過。父親知道了,就打電話來阻止我,叫我不要為了錢去工作。他沒有辦法明白,很多時候並不是錢的問題而已。我如果是為了錢,挑輕鬆的日子去就好了,不必挑這種重要的節日。然後他又說,那不按時吃飯又睡那麼少,對身體不好。我就說假如要身體好,每天睡飽飽,那就去賣冰好了,不用當醫師。最後他投降了,要求我:「那你值完班,不要開車回來;徹夜未眠,開車太危險!」我就跟他說:「好。」

但是有時候火車時間就是配合不上我的時間,而且我喜歡開車,我喜歡開車看著風景從眼旁不斷往後逝去的那種感覺。我常常開著我的TOYOTA,然後幻想著自己是開著BMW的硬頂敞篷,在台九線上奔馳。我跟父親說「好」,但是從來沒有做到。

有時候我也會感到害怕,怕有一天在台九線上出了車禍,被抬出來的是我。或許那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假如我運氣不好,被人家發現得早,可能會像植物人一樣,終身臥床。再晚一點,我的同事會取走我的器官,移植在需要的人身上。若再更晚一點,就只能當大體老師了……。但是人生就應該這樣,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死亡,何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幾年前院長曾經跟我說,他已經八年清明節沒有回去掃墓了,現在應該已經超過十年了,我相信他也十幾年沒有回家鄉過年。

很多人把小鎮當做度假中心,但是也有很多醫師一生都奉獻給這個原本不應該有醫院的小鎮。看到這些醫師,有時候自己都覺得慚愧。有時候你會希望可以幫助這些醫師或鎮民一點什麼。

我不是天才,這一生不會發現什麼抗癌基因,或是抗老化基因之類的,然後得到諾貝爾獎。這個世界或者說是這座小鎮,也不需要每位醫師都成為天才;這個小鎮只需要有心的醫師,有心甘於平淡,留在這裡的醫師。

我們不可能像醫學中心一樣,各科醫師都有,每個病人的問題都可以經由會診,請到各個專科的專家來解決。有時候我們只能幫他們搶到一點時間,讓他們有機會存活,直到他們能轉到後送醫院為止。

因為我只是麻醉科醫師,過年的時候,我只能在急診室旁邊幫忙,當個打雜的二線醫師,看看感冒、拉肚子、處理簡單的傷口,讓其他的醫師可以稍微休息,或是集中精力去照顧其他的重症患者。我們可能不是最好的醫院,但是我們都很努力讓這個小鎮變得更好,在年假的時候,讓鎮民依然可以有所依靠,能夠過著正常的生活。

有時候,你會覺得可以跟這些下鄉的醫師一起工作,度過一年中小鎮醫院最艱困的那幾天,是一件快樂而有成就感的事。當你看到這些醫師們像受盡折磨一樣徹夜未眠,在疲倦的時候努力保持清醒,你就會明白,在這個即將崩解的醫療世界中,仍然有很多醫師擁有不被擊倒的熱情。因為有他們,在黑暗裡,你仍然看得到希望……。 ▶▶ 閱讀更多 主動脈《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

 
#你下班了沒?/不是你不夠努力,是你少了點狠勁
文、圖節錄自三采
圖/三采出版提供
低薪、苦高、情緒勒索!崩世代前所未見的超高壓職場環境,想下班不能只靠努力,還要具備「職場真能力」。

內容簡介:四十歲大叔寫給「崩世代羔羊」的新職場運動,不再活得生存以上、生活以下。 ◆致,該下班卻還沒下班的你:想下班,先搞懂比「努力」更重要的「職場真能力」◆

作者介紹:崴爺 ,寫創業的事、寫職場的事、寫人生的事。「我是崴爺」粉絲團,吸引超過21萬粉絲。2016年至今,已出版過三本書。2019新書「#你下班了沒?」,崴爺要寫給在職場浮沉、看不見明天的上班族,幫你在無解的時代,找到出口;在「自我」和「現實」中取得平衡。

搶先試閱:〈職場、社會、江湖,有對錯嗎? 〉

新職場運動:認清自己的「弱」,是「強大」的關鍵。

「明明是主管出包,為什麼還要我背黑鍋?」

「明明是客戶的問題,我卻要當代罪羔羊!」

你有沒有發現,遇到這種忿忿不平的鳥事,除了和朋友背地裡咒罵一番, 自己卻很難改變什麼?還是得乖乖地吞下這些「不屬於自己的錯」。這是「活在底層」,必經的磨難。

當年,崴爺還是電視台的小小FD(俗稱:打雜小弟),有次電視台直播抽獎節目,開播前,我負責和主持人順Rundown(腳本)。順稿過程中, 主持人根本沒專心聽,只低著頭不斷傳手機訊息。

當節目直播進行時,她漏了一個重要橋段。一進廣告,導播就衝下來破口大罵,主持人只淡定對導播說:「那個FD 剛沒和我說喔……」就這樣, 崴爺成了代罪羔羊,導播將我的祖宗八代罵了一輪。當下,我能解釋什麼呢?這就是「弱者如我」的悲哀。

職場、社會、江湖,有對錯嗎?

真的出了社會,滾了幾年後,你才會明白學校教的那些做人道理「僅供參考」。在公司企業裡,誰要是溫良恭儉,看起來弱弱的,誰就是最佳炮灰候選人。

真實的世界裡,比的是拳頭大、口袋深、後台硬;從來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強弱之別。只要你強,就是對的。

你的想法,像是你眼前的路;如果,現在的你只執著在誰對、誰錯,你就會一直糾結在「對錯」裡,無益於你的生命。

一旦你明白,是因為自己「弱」,不是因為你「錯」,才會有變強的動力。所以,如果你不想再「錯下去」,那就讓自己別再「弱下去」。 ▶▶ 閱讀更多 崴爺 《#你下班了沒?不是你不夠努力,是你少了點狠勁》

 
閱讀筆記
我在台北放框框/日常中的千絲萬縷
沈眠聯合報
《我在台北放框框:陳尚平的台北街頭影像》書影。(圖/田園城市提供)
推薦書:《我在台北放框框:陳尚平的台北街頭影像》(田園城市出版)

在一代又一代不斷重啟的蜘蛛人系列中,我以為《蜘蛛人:返校日》最有意思,主要是拯救世界的信念明確地被縮小,縮小到一個城市一個社區,而不再是地球或宇宙性質的奔波,他只要守護好身邊的人,觸目可及的地域即可。

換言之,超級英雄也完成相當程度的普通化、日常性,不用肩負那麼巨大的使命。其次是這部電影將蜘蛛線的隱喻,亦即人與人的連結,發揮到最大。蜘蛛人系列其實一直有個特色,經常在最危險關頭時,他會需要一般民眾挺身協助,《蜘蛛人:返校日》更可見得英雄與普通人的相互合作──蜘蛛線不止是綑縛反派惡人,更有把即將四分五裂的事物,重新聚合起來的意味。

這完全可以說是一種關係學的體現吧。

讀陳尚平《我在台北放框框》,也給我同樣的領會。書分兩part,其一是分A到G七輯的攝影作品,其二是關於攝影的文章,包含對街頭攝影與台北我城的思索。無論照片或文字,陳尚平都靜靜凝視複雜奇異的台北,那些包羅萬象的景致,雜亂的生命力,怪誕的色彩,種種凡此。每一張照片都可以是一條線,彼此暗中聯繫,最終組構完整的繁複網絡。

框框是四條線組成的矩形,框框也是一個象限,而每一次當陳尚平透過相機「放下框框」時,就像是在將虛無的線條,扭纏為繩索,打下一個結,甚至是封存一個結界。Italo Calvino在〈結繩傳訊〉這麼說:「因為結是兩條曲線的交點,……打結這門藝術,是結合抽象心靈和手工藝術的極致表現,可以被視為卓越的人類特性,或許更甚於語言……」藉以說明陳尚平的框框必殺技,亦是十分允合。

當他貼近被攝者時,視角總是向下凝視,經由局部的凝望,產生祕密的趣味。而拉開一定距離拍攝時,往往相片深處才是重點──他總是望得更深,看得更後面,似乎那些曖昧模糊難以預料的光景,更是陳尚平觀看的核心。

打開心靈之眼,日常也就有奇觀。

《我在台北放框框》可說是一本定義台北(台北人)的攝影圖文書,將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城市的關係,各種必須用手去指去按的關係,千絲萬縷,纏繞盤轉,透過各種視覺片段,重構成整體的我城景觀。

因為陳尚平持續在場的觀看(累積了150000張相片),也就創造了連續性。觀看是一門技藝,觀看必然需要心智的錘鍊。街頭攝影尤其是一門面對不確定性的藝術。陳尚平時時刻刻都在直視無常變動的世界,都必須接受、適應眼前的環境,與台北街頭磨合,找出偶然與巧合的種種奇妙機遇,按下快門,重新定義自我與城市。

而唐諾在《世間的名字》(這本散文書也是在企圖探索台北)不厭其煩地寫:「所謂的專業技藝,指的並不僅僅是某種求生維生的無可奈何技術而已,這是人在世界一個踏實的位置,是你得以持續看待世界理解世界的一個基本視角,持續非常重要,只有持續才是進展的,才能慢慢看清細節,發現不同,讓原來隱藏的一層層浮現,讓世界不因為你自身的捉摸不定永遠是一抹鬼影子、是夢境;這也是你跟世界綿密的、具體的相處所在,你跟世界的關係是雙向的往復的,在你自身的進展中你能發現世界的進展,這極可能是人生活中所能發生最好的事。」

以此段文字對照《我在台北放框框》,確乎有自身與世界同時進展的美好感受哪。 ▶▶ 閱讀更多 陳尚平《我在台北放框框:陳尚平的台北街頭影像》

 
大阪斷崖絕壁 你敢放手往後躺嗎?
距離地面300公尺高的距離,阿倍野展望台已經列為到大阪必去體驗的悠遊地點。最人氣的新設施,真的完全挑戰膽量漫步在300公尺日本最高摩天大樓天空中。大膽的人,甚至可以放手往後仰,心跳指數百分百。

便祕免煩惱!
對於便祕的起因、影響和治療,一般大眾通常有諸多誤解。但在大多數便祕的例子,基本的簡單治療就能發揮作用。如果情況較為複雜,比方涉及骨盆肌肉收縮問題,目前也有效果不錯的治療方法。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