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歐盟同意 英國脫歐大限再延3個月


【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10/29 第454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歐盟同意 英國脫歐大限再延3個月
英國脫歐再延後 移歐英人卻增加
脫歐陷政治博奕 「拖歐」成護身符
英相強生提前大選案 未達門檻遭否決
日媒民調顯示 逾8成贊成女性出任天皇
關注克什米爾人權 歐洲議會訪團將造訪
北韓官員發出交火言論 年底前恐再射飛彈
暫下放執法權給副總統 杜特蒂:讓她試試看
川普撤軍讓追捕巴格達迪更複雜危險 他卻急於收割成果
共和黨讚揚巴格達迪喪命 國安顧問:偉大的一天!
黎巴嫩爆全國示威 政府暫禁攜大量美元出境
巴格達迪喪命 東南亞續抗伊斯蘭國影響力
俄改口:巴格達迪死訊若屬實 川普貢獻重大
巴格達迪8月就交班 神秘「教授」接手IS
美軍獵殺秀 更顯撤軍敘利亞瞎搞
防司機故意衝撞行人 澳洲維省員警獲權當場射殺
反對黨強贏總統大位 阿根廷預將掀政治報復
哥倫比亞反貪腐鬥士 當選首位波哥大女市長
阿根廷變天 費南德茲當選總統
德另類選擇民粹興起 地方選舉受支持
法國一清真寺附近槍擊 2人受傷
法槍擊凶嫌具極右派背景 企圖對清真寺縱火
國際要聞 強生推動提前大選有妙計 不怕國會阻撓
越南貧困省偷渡多 扭轉命運要冒險
2歲印度男童跌入井中 救援行動已3天
一支針用50次!缺德醫生垃圾桶撿針筒重用 900兒童染愛滋
川普證實其死訊 伊斯蘭國領導人巴格達迪是誰?
影/毛孩險淪鯊魚午餐 澳洲男揮槍驅鯊救愛犬
身陷裸照、三角戀醜聞 美國民主黨新科議員希爾辭職
世界最大樹屋遭祝融!設計師兼牧師苦蓋12年稱「解脫」
美國這一州喜飆車 超速罰單倍增
戰情室照風格大不同 川普展權威、歐巴馬有臨場感
24歲美籍華人謝承潤一夕暴富 身家38.8億美元
英國兒童萬聖節變裝角色 最夯潘尼懷斯、蜘蛛人還有他
想環保就少追劇 線上看片半小時碳排1.6公斤
非洲豬瘟疫情擴大 日本機場接連查出病毒

焦點新聞
歐盟同意 英國脫歐大限再延3個月
編譯李京倫/報導/聯合報

歐盟廿八日同意,將英國脫歐期限延後三個月,到明年一月卅一日止,如果英國國會在明年一月底前批准脫歐協議,英國可以提前脫歐。歐盟做出這個決定的時機,距離英國原定脫歐期限卅一日不到九十小時。

歐盟除了英國之外的廿七個成員國代表廿八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開會,會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宣布:「歐盟廿七個成員國同意接受英國要求,將英國脫歐期限延到二○二○年一月卅一日。這個決定將透過書面程序正式定案」。

法新社報導,這場會議的決議內容顯示,如果英國首相強生能在今年底前說服國會批准脫歐協議,英國可以在十一月卅日或十二月卅一日提前脫歐,不過,英國須提名一名高階官員擔任下一屆歐盟執委會的執委,而且必須同意,不再就強生十七日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草案重新談判。

歐盟上周就打算同意英國延後脫歐,但法國總統馬克宏反對,擔心延期之後,英國仍猶豫不決。接近馬克宏的消息人士強調,這一次允許英國延後脫歐將有附帶條件,就是不能重談脫歐協議。另外,歐盟其他成員國可以在英國代表不在場的情況下開會,討論歐盟的未來。

原本法國希望歐盟其他成員國再等等,等到英國首相強生推動國會提前改選的進度,歐盟再宣布允許英國延後脫歐,不過,歐盟各國代表廿八日對法新社說,他們不想再等了。

歐盟消息人士說,接下來就等英國正式同意延後脫歐,而後圖斯克將要求其他成員國正式同意,「希望程序能在廿九或卅日完成」。

強生想改選國會,希望藉勝選強化威信並改變目前保守黨少數執政的窘境。他預定廿八日稍晚(台灣時間廿九日清晨)要求國會表決,是否同意提前在十二月十二日舉行大選。

不過,強生曾兩度提出提前大選動議,都沒過關,而且他須在六百五十席的國會取得三分之二議員支持,但他掌握的票數甚至沒過半。最大反對黨工黨不同意強生版脫歐協議,並表明除非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完全消失,否則不支持提前大選。

   
英國脫歐再延後 移歐英人卻增加
記者施凱文╱台北報導/台灣醒報

英國脫歐再等3個月!歐盟主席圖斯克28日宣佈同意英國「彈性延後」的請求,延長脫歐期限3個月。但當英國政府因脫歐一案忙得焦頭爛額,英國人卻急著移民到歐盟成員國。根據統計,英國人過去10年間移居至歐盟各國的人數,提升了近3萬人;歸化歐盟他國國籍者更是從2000多人,一舉躍升至1萬5000人。

脫歐釀離英潮

根據《衛報》報導,28日歐盟主席圖斯克宣布同意英國的「彈性延後」請求,表示英國若於3個月內完成脫歐法案可隨時退出歐盟。英首相強森甫上任時曾表示,將會在期限內完成脫歐,然而英國國會遲遲不肯通過強森版本的脫歐法案,也迫使他不得不提出延後請求。

牛津大學報告指出,英國的移民人數達到10年來新高,英國人大量移民至歐盟各國的消息也與近期的脫歐風波呈現反差,2019年約有8萬4000名英國人移民至歐洲,與2008年的5萬9000人相比有很大的落差。

英國移民者想留在歐盟的趨勢尤其明顯,其中歸化德國籍的人數從2015年的622人,來到2017年的7493人,總體歸化至歐盟的人數從2015年的2000多人,躍升至1萬5000名。

要自由不要驕傲

參與調查的研究員泰特洛說明:「此現象已經透露出族群認同警訊,這是英國整體的社會現象。令我驚訝的是,不只有大都市內的中產階級會想移民,其他包括工程師、前軍人及救護車駕駛等,他們都想要離開英國。」也指出在英國脫歐紛擾之際,大多數的移民者皆表示,比較想當個「自由」的歐盟公民而不是「驕傲」的英國人。

據《The Local》報導,英國人的族群認同角度已不再相同,這可能是導致人口移出的原因,一份《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調查報告指出,約有3成的英國人表示,曾因脫歐一事而產生精神上的問題,並有超過一半的人表示,必要時,他們會放棄英國國籍以保持自己的歐盟公民身份。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脫歐陷政治博奕 「拖歐」成護身符
布魯塞爾28日專電/中央社
歐盟成員國今天同意延後英國脫歐期限至2020年1月31日,創下第3度延期。在當前陷入政治博奕泥沼下,使出「拖歐」似乎是應對脫歐的護身符。

英國多次延後脫歐,保加利亞前環境部長波波夫(Julian Popov)以戲謔方式推文說:「今年是2192年。英國首相訪問布魯塞爾,要求延長英國脫歐期限。沒有人記得這項傳統的起源,但是每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遊客。」

歐盟今天召集27成員國大使開會,隨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在推特上宣布27成員國同意英國延後脫歐請求,彈性延後至2020年1月31日。

歐盟此舉意在讓脫歐期限最長至2020年1月31日,其間若英國國會通過脫歐協議,英方也可以在此期限前離開。

英國原訂脫歐期限為今年3月29日,但因英國國會未能通過脫歐協議而向歐盟請求一延再延,從復活節到萬聖節,英國仍留在歐盟。歐方第3度同意延後脫歐後,愈來愈多人對英方是否真要脫歐失去信心,保加利亞前官員波波夫今天在推特(Twitter)上嘲笑這種無止盡脫歐情況。

英國在2016年通過脫歐公投,並在2017年3月啟動程序以來,脫歐從2年節目拖成3年。過程中,英歐從信誓旦旦到一再破功,雙方政治誠信都受到傷害。

英國前首相梅伊(Theresa May)在過去2年與歐盟談判期間不知說多少次「要在2019年3月29日離開歐盟」。而今年7月接任的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更口出驚人之語,「必須於10月31日脫離歐盟」,絕不會延後脫歐,寧願「死在溝渠裡」也不會這麼做。

在歐盟方面,與梅伊在2018年年底達成的脫歐協議後,也一再表示不會與英國重啟談判,信誓旦旦捍衛歐方立場。但歐盟這個月還是與強生談判出新協議,在同意第3度延期後,他們的任期也將到終點,將脫歐談判責任轉給下一屆歐盟領導人。

而在英國方面,脫歐已經是高度政治博奕工具,強生取代梅伊坐上大位、其他在野政黨各有心思,英國原本每5年大選,但在2015年後,2017年提前大選,強生現今又有意推動提前大選,混亂政局短期內難穩定。

在布魯塞爾看待脫歐,向老友說再見感傷愈來愈淡,會不會再有第4次延期?脫歐經濟衝擊英方準備好了嗎?在各方政治博奕下或許維持「拖歐」者,大於真心推動「脫歐」者。

   
英相強生提前大選案 未達門檻遭否決
倫敦28日專電/中央社
英國下議院今天晚間以299票贊成,70票反對,沒有通過434票門檻,否決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要求提前大選的動議。

距離原本的10月31日脫歐期限剩不到100小時,歐盟今天同意讓英國脫歐期限延後3個月至明年1月31日,強生隨後推動提前大選。

英國每5年舉行一次大選,下一次本應該在2022年。若要提前,政府可依「固定任期制國會法」(Fixed-term Parliaments Act)在下議院提出動議,需要下議院650席次中2/3同意,也就是434票。

強生希望在12月12日大選。他在投票前表示,工黨現在「已經沒有藉口」拒絕提前大選。不過,由於提前大選動議沒有綁定大選日期,工黨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不信任強生會遵守這個日期,指示黨籍議員棄權不投票。

強生在表決結果出爐後表示,政府今晚將提出法案,繼續推動12月12日舉行大選。

   
日媒民調顯示 逾8成贊成女性出任天皇
東京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日本共同社民調顯示,高達81.9%的受訪者支持女性出任天皇。依皇位只傳男性規定,目前繼承皇位資格者僅有3人,皇室正因缺乏男性繼承人陷入掙扎。

日皇德仁上周舉行「即位禮正殿之儀」,向海內外宣布即位。隨後,日本共同社在周末進行全國電話調查。關於政府計劃討論的穩定皇位繼承措施,對允許女性天皇表示贊成達81.9%,反對為13.5%。

今天公布民調後,針對皇室家庭繼承議題,重新引起討論。

在日本皇室典範中,規定只有父系有天皇血統的男子才能繼承皇位。目前有繼承資格僅3人,分別是53歲的秋篠宮文仁親王(德仁弟弟)、13歲的悠仁親王(文仁兒子),及83歲的常陸宮正仁親王(德仁叔叔)。

逐漸減少的男性皇位繼承人再度引發是否允許女性皇族繼承皇位的討論。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表示,在今年一系列的皇室典禮過後,他們會「謹慎地」研究這個議題。

日皇德仁和皇后雅子僅育有一女,今年17歲的敬宮愛子內親王。

女性皇室成員被排除在繼承順位名單之外,而且一旦跟一般男性結婚,就必須脫離皇籍,離開皇室。

日本保守勢力仍強烈反對修改日本皇室典範,讓女性皇族有繼承皇位的資格。

   
關注克什米爾人權 歐洲議會訪團將造訪
新德里28日專電/中央社
國際關注印度控制下克什米爾的人權狀況,歐洲議會也不例外,印度政府今天表示,正在印度訪問的27位歐洲議會議員明天將飛往當地了解克什米爾的文化、宗教與發展。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今天在新德里接見到訪的27位歐洲議會議員,總理辦公室發聲明表示,莫迪歡迎歐洲議會訪問團,也希望他們在包括查摩與克什米爾(Jammu and Kashmir)在內的印度各地進行富有成果的訪問。

聲明說,歐洲議會訪問團到查摩與克什米爾訪問,相信能更了解查摩與克什米爾及拉達克(Ladakh)等地多元文化與宗教,且更清楚了解當地發展與施政重點。

在未明指巴基斯坦的情形下,莫迪向歐洲議會訪問團表示,必須對所有支持或贊助恐怖活動、且將恐怖主義作為國家政策的國家採取緊急行動。

印度指控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暗地操控恐怖組織滲透印度發動恐怖攻擊,巴國前總理夏立夫(Nawaz Sharif)在媒體專訪中曾證實這項指控;而中國在背後支持巴基斯坦,也被指為恐怖主義的幫凶。

莫迪政府8月5日廢除賦予印度控制下克什米爾(查摩與克什米爾省)特殊自主地位的憲法第370條,隨後增派安全部隊進駐當地且進行軍管,同時切斷網路與電話通訊,要求外國遊客離開,限制當地民眾不得隨意外出,拘留政治領袖和孩童在內的居民,且拒絕外國媒體赴當地採訪。

查摩與克什米爾的電話與行動通訊本月14日已恢復,但網路仍然中斷。

印度政府的相關措施,引起國際人權組織和一些國家關注,包括美國國會。

美國主管南亞事務的代理助理國務卿威爾斯(Alice Wells)之前在國會聽證會上對印度政府拘留克什米爾居民和政治領袖向新德里表達關切,並敦促印度政府尊重人權,恢復在克什米爾的網路和行動電話等服務。

   
北韓官員發出交火言論 年底前恐再射飛彈
首爾28日專電/中央社
北韓勞動黨副委員長兼朝鮮亞太和平委員會委員長金英哲昨日表示,美國試圖用比以前更狡猾、更惡毒的方法孤立和扼殺北韓,「即使現在也有可能發生交火」。

分析家認為,金英哲的這番言論,暗指北韓在年底前可能再發射洲際彈道飛彈和潛射飛彈等。

南韓東亞日報今天在頭版頭條以「北韓金英哲再度登場:隨時有可能發生交火」的標題,對於美國於25日派出2架B-52轟炸機前來朝鮮半島東方海域(日本海)作出上述發言。

繼北韓領導人金正恩23日指示拆除金剛山觀光特區中的南韓設施、外務省顧問金桂冠24日發表談話,通知南韓拆除金剛山南韓設施之後,金英哲又發出強硬言論。

金英哲是北韓勞動黨副委員長,日前甫自勞動黨統一戰線部部長職位上退下來後,仍然擔任亞太和平委員會委員長一職。

北韓中央通信社報導,金英哲當天以亞太和平委員會委員長的名義發表談話說:「如果美國想以(北韓和美國層峰之間的)個人關係為藉口拖延時間,順利度過今年年關,那是一種愚蠢的妄想。」

金英哲接著表示,所有事情都存在局限性,北韓與美國領導人間的親密關係絕對不能忽視民心,並不能保證防止或補償雙方關係的惡化。

青瓦台相關人士27日發表評論指出,雖然北韓提高了威脅程度,但也傳達出對話的意志,這一點值得肯定。

南韓前國立外交院院長尹德敏預測,如果北韓看到不能遂自己的心願,有可能主張進行試射洲際飛彈等的挑釁行為。

   
暫下放執法權給副總統 杜特蒂:讓她試試看
馬尼拉28日專電/中央社

針對副總統羅貝多對掃毒戰的批評,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今天說,他將下放執法權給羅貝多,時間約6個月,「她覺得她比較聰明?她應該試試看」。

羅貝多(Leni Robredo)日前呼籲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應允許聯合國調查菲律賓國內的掃毒戰,並指當局的掃毒戰「明顯行不通」。

菲律賓總統與副總統由人民分別投票選出。羅貝多和前總統艾奎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屬自由黨(LP),與杜特蒂為不同陣營。

ABS-CBN新聞網報導,杜特蒂今天表示,將透過總統府文官長梅迪爾迪亞(Salvador Medialdea)致信羅貝多,告知她這項決定。

杜特蒂在總統府發表演講時說:「我將把執行法律的權力交給副總統。我將給她約6個月。」

他表示,羅貝多欠缺法律知識,才會說些「瞎話」(nonsense)。

杜特蒂說:「讓我們看看她能否做到。她覺得她比較聰明?她應該試試看。」

不過,羅貝多昨天澄清,她只是呼籲當局重新評估掃毒戰手法,「沒有說它應該停止」。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HRC)7月決議,將對菲國掃毒戰發表全面性報告,但馬尼拉當局表態,不會允許聯合國人員來菲調查。

根據菲國官方數據,杜特蒂上任3年多來,掃毒戰造成至少5500名涉毒嫌犯身亡。

民調機構「亞洲脈動」(Pulse Asia)9月16到22日調查顯示,菲國民眾對杜特蒂支持度為78%,較6月時85%的支持度下滑;民眾對羅貝多支持度僅50%。

   
川普撤軍讓追捕巴格達迪更複雜危險 他卻急於收割成果
編譯季晶晶/即時報導/聯合報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自敘利亞撤軍,讓追捕伊斯蘭國(IS)首腦巴格達迪的行動變得更複雜和危險。美國情報、軍事和反恐官員27日表示,川普本月稍早下令美軍撤離敘利亞北部時,已經知道中央情報局(CIA)和特種部隊突擊員正全力搜尋巴格達迪的藏身之處。

這幾個月,情報官員一直在向川普回報這件被設為優先要務、全球頭號恐怖分子巴格達迪追捕任務的進度。

但川普三周前突然下令撤軍,擾亂正在進行的精心規畫,迫使五角大廈官員加速進行高風險的夜襲計畫,以免美軍撤離後,他們再無力控制部隊、間諜、偵察機。

目前不清楚,川普6日與土耳其總統厄多安通電話,突然做成撤軍決定時,覺得巴格達迪藏身之處的情報有多重要。情報官員說,只知這讓地面突擊隊員承受更大壓力,必須儘快發動這場複雜的突襲行動。

因此,川普很有可能在他的撤軍政策遭到抨擊後,才積極獵捕巴格達迪,為他的中東政策解套。

巴格達迪在美軍突襲行動中引爆自殺炸彈身亡,讓川普取得勝利,而他可能才開始為收割政治成果暖身而已。

川普27日在白宮宣布,特種部隊進敘利亞執行戲劇性突襲行動時,習以為常地使用最高級詞彙「最大條的事」。根據美方說法,這次突襲是情報搜集、在敘利亞戰爭中與多方合作、以及美軍搭直升機前往精準執行任務的巨大成功。但川普特別需要這場勝利屬於他一個人,因為他的彈劾調查愈滾愈大、整體的敘利亞政策又遭廣泛抨轟。所以,他不時出人意外地詳加描述突襲行動細節,安插政治表演,說了許多與反恐無關的台詞,只因他有吹捧自己的需求。

追捕巴格達迪不僅是「最大的」勝利,還必須大過於2011年時歐巴馬任內的大膽突擊行動,那次擊斃凱達組織首腦和911恐攻幕後藏鏡人賓拉丹。

川普說:「賓拉丹的事很大條,但賓拉丹因為世貿中心變得大條。巴格達迪則是建立起他稱之為國家的人。」

美國國防部長艾思博(Mark Esper)27日在美國廣播播公司電視政論節目《本周》(This Week)表示,川普直到24日和25日才下定決心同意在26日執行任務。

艾思博描述兩小時長地面突擊任務說:「巴格達迪在一個宅院裡,沒錯,有其他幾名男女和他在一起,還有很多小孩。我們的特殊行動人員有戰術、技術並遵循程序,試圖叫他們出來。最後,我們相信,如同總統川普所言,他決定自殺,還帶著幾名幼童一起。」

川普更繪聲繪影:「我看到大部分行動。」他說,巴格達迪「跑進沒有出口的地道,一路嗚咽、哭泣、喊叫之後死去。」

艾思博沒有重述川普所說的「嗚咽」和「哭泣」。他表示:「我沒有那些細節。總統很可能有機會和地面指揮官講上話。」

   
共和黨讚揚巴格達迪喪命 國安顧問:偉大的一天!
編譯林梅婕/綜合27日電/世界日報
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26日宣布,伊斯蘭國(IS)首腦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已死,並宣稱今日是美國和全世界「偉大一天」。

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會見新聞界」(Meet the Press)節目中,歐布萊恩雖然沒有透露行動細節,但是他說:「我們百分之百的相信,巴格達迪已死」。

節目中問及歐布萊恩,川普的致謝名單中將俄羅斯排在第一位而將庫德族放在最後,有沒有透露什麼訊息,歐布萊恩表示:「俄羅斯並不是美國的盟友,但我們有共同的利益;我們也非常感激庫德族,他們在行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先前川普在敘利亞邊境撤軍的決定遭到共和黨內部強烈不滿,然而這次巴格達迪遭美軍突擊身亡後,黨內幾乎對川普一致大力讚揚。

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葛理漢(Lindsey Graham)表示,對於川普撤軍的行動一切解釋的通了;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諾(Mitch McConnell)也說:「我們感謝所有情報單位專業的表現,以及行動中所有人的勇氣,還有川普的領導和他的團隊。」

雖然此次行動大勝,共和黨許多成員仍認為反恐的戰役並未結束,麥康諾表示IS和凱達組織(Al Qaeda)非常強韌,美國必須重回敘利亞邊境繼續他們的任務。

共和黨參議員里契(Jim Risch)表示:「我們必須持續對抗IS,直到他們無力反抗」;民主黨籍眾院議長波洛西(Nancy Pelosi)也說:「巴格達迪之死不代表IS滅亡,國會必須聽取關於這次行動及俄羅斯參與部分的簡報。」

參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也警告:「有上百名IS囚犯已脫逃成功,我們必須擬定計畫,確保這些囚犯和IS被完全殲滅。」

   
黎巴嫩爆全國示威 政府暫禁攜大量美元出境
貝魯特2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在黎巴嫩爆發全國示威之際,國營媒體報導,國家檢察官今天下令禁止交易員和貨幣兌換商,經空中和陸地邊界將大量實體美元帶出國。

黎巴嫩國家通訊社(NNA)報導,公共檢察官韋達特(Ghassan Oueidat)下達這項禁令,直到中央銀行確定管制這類轉移的新機制。

此前,黎巴嫩人民在獲海關當局允許下,能夠將大量美元現金帶出國。報導指出:「海關總署將把資金的轉移,交給黎國央行確定的機制處理。」

黎巴嫩爆發11天的全國示威,已導致銀行8個工作日關閉。銀行協會表示,目前恐懼加劇,銀行重新開張恐發生存款擠兌,可能耗盡逐漸減少的外幣存款,銀行將維持歇業直到情勢恢復穩定。

另外,黎巴嫩央行總裁沙拉梅(Riad Salameh)今天則在一份聲明中指出,貨幣兌換商要移轉資金,必須獲央行許可,或者透過領有牌照的公司進行,或者申請一份牌照。

聲明也提及:「黎巴嫩匯市仍是自由市場,符合現今(央行)法律及通報。央銀將不會就此發布任何新通報。」

這次的黎巴嫩歷史性抗議浪潮是針對政治人物,他們因腐敗及帶領國家走向經濟崩潰受到指責。目前政府與示威者尚無達成妥協的跡象,示威者的要求包括政府下台。

在抗議影響國家之際,黎巴嫩銀行協會已於近日開會,尋求在不引發擠兌下重開銀行的方法。黎巴嫩是世界上負債最重的國家之一,貨幣黎巴嫩鎊(LBP)目前與美元掛鉤。

   
巴格達迪喪命 東南亞續抗伊斯蘭國影響力
馬尼拉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東南亞3個國家今天讚揚聖戰組織伊斯蘭國的首腦巴格達迪(Abu Bakral-Baghdadi)死亡,同時表示維安部隊正在為抑制伊斯蘭國意識形態籌備長期抗戰。

路透社報導,菲律賓、印尼與馬來西亞境內存在若干亞洲最有組織的伊斯蘭激進份子。3國今天表示,他們準備迎戰伊斯蘭國忠心分子的報復行動,包括因伊斯蘭國強大網宣變得激進的在地人所發動「孤狼」攻擊。

根據美國總統川普,巴格達迪26日在敘利亞西北部遭美軍進逼時引爆自殺炸彈背心,死於一座坑道內。

菲律賓國防部長羅倫沙納(Delfin Lorenzana)表示,儘管巴格達迪死亡會撼動伊斯蘭國,伊斯蘭國的力量仍在而且很危險。目前在菲律賓動盪的民答那峨地區(Mindanao),伊斯蘭國影響力已在失學穆斯林青年間立足。

羅倫沙納說:「考量到巴格達迪位居領袖高度,這對該組織是一大打擊。但考慮到該組織在全球的深度與廣度,這只會是場短暫挫折。有人會接替他的位置。」

東南亞長期皆是伊斯蘭國的重要焦點。伊斯蘭國不僅在西非、中東與亞洲各地啟發伊斯蘭主義激進份子,也把觸角伸進印尼與菲律賓。

菲律賓、馬來西亞與印尼憂心來自區內與從伊拉克、敘利亞出逃的伊斯蘭國支持者,可能利用民答那峨地區易滲透的邊界、無法治狀態和大量武器,藏身當地偏遠村莊。

   
俄改口:巴格達迪死訊若屬實 川普貢獻重大
莫斯科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俄羅斯總統普亭的發言人今天表示,美軍行動造成伊斯蘭國(IS)首腦巴格達迪死亡的消息若獲得證實,將代表美國總統川普對於打擊恐怖主義做出「重大貢獻」。

川普昨天宣布,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在美軍追捕下,於敘利亞西北部引爆炸彈身亡。但俄羅斯軍方隨後對消息提出質疑。

不過,普亭(Vladimir Putin)的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今天表示:「我方軍官確實在那個地區見到美國飛機,他們在那裡見到可能在當地執勤的無人機。」這與川普的說法相符。

培斯科夫告訴記者:「如果巴格達迪死亡的消息真的獲得證實,那麼總的來說,我們可以說美國總統對於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做出重大貢獻。」

川普昨天宣布,在美國特種部隊夜間突襲下,巴格達迪死得「像條狗」。他還說,許多伊斯蘭國聖戰士在突襲中被擊斃,巴格達迪被逼到一座沒有出口的坑道,無路可退下引爆身上的自殺炸彈。

俄羅斯國防部先前表示,對於美方這場圍捕行動,他們「沒有可靠資訊」,並對美方說法表示懷疑,稱這是「數不清第幾次的」巴格達迪死訊。

俄羅斯國防部2017年曾表示,巴格達迪已在一場空襲中喪命。

   
巴格達迪8月就交班 神秘「教授」接手IS
記者張聲肇/綜合報導/聯合報

伊斯蘭國(IS)首腦巴格達迪引爆自殺炸彈背心身亡,新聞周刊報導,他在八月就任命卡達許(Abdullah Qardash)主管「伊斯蘭事務」,形同交班給這位曾在伊拉克已故總統海珊麾下擔任軍官的新領袖。

多家英國媒體報導,卡達許長期以來負責IS立法和政策制定等工作,因此外號「教授」,年齡不詳。

新聞周刊引述不願具名的情報人士說,廿六日在美軍突襲行動中死亡的巴格達迪,對IS已無關緊要,「巴格達迪是IS象徵性元首,不管日常事務,不作計畫,只負責批准或駁回下屬擬定的政策」。

英媒報導,巴格達迪雖然只有四十八歲,但罹患糖尿病和高血壓,今年八月他遭空襲受傷,因此指定卡達許為接班人。

巴格達迪和卡達許二○○三年在伊拉克被美軍逮捕,一起關在巴斯拉監獄,開始熟識,巴格達迪在獄中變得愈來愈激進,開始籌畫實施他建立哈里發國的構想,並在獄中吸收同志。泰晤士報說,卡達許當時就開始和巴格達迪合作。

IS已喪失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大片地盤,只在這兩國的少數零星據點活動。情報顯示,在突尼西亞、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拉克共有三股殘存的IS主要勢力,各有領導人,他們會不會服從卡達許是個疑問。

巴格達迪因美軍追擊在地道引爆自殺炸彈喪生,根據美國總統川普的說法,他的遺體炸得支離破碎,身處的地道也因爆炸坍塌。美軍花了一番工夫挖掘,才取得他的部分屍塊進行DNA檢驗,確認身分。

二○一一年美軍在巴基斯坦擊斃凱達恐怖組織首腦賓拉丹後,將他的遺體海葬,目的是避免他埋屍之處成為激進分子聖地。這次巴格達迪自爆身亡,遺體殘缺,美軍結束突襲行動撤離後,出動戰機對他藏身的房舍發射六枚火箭,將房舍夷為平地,等於將他就地土葬。

   
美軍獵殺秀 更顯撤軍敘利亞瞎搞
編譯季晶晶/綜合報導/聯合報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表示美軍成功獵殺伊斯蘭國(IS)首腦巴格達迪,是國安大勝。然而,美國情報、軍事和反恐官員廿七日表示,川普本月稍早下令美軍撤離敘利亞北部時,已經知道中央情報局(CIA)和特種部隊正在當地鎖定巴格達迪的藏身之處準備行動。川普堅持自敘利亞撤軍,讓追捕巴格達迪的行動變得更加複雜和危險。

這幾個月,情報官員一直就這件被列為優先要務的全球頭號恐怖分子追捕任務,向川普回報進度。但川普三周前突然下令撤軍,擾亂正在進行的精心規畫,迫使美國國防部官員加速進行高風險的夜襲計畫,以免美軍撤離後,他們無法再控制當地的部隊、間諜和偵察機。

目前不清楚,川普六日與土耳其總統厄多安通電話突然做成撤軍決定時,他是否覺得巴格達迪藏身之處的情報相當重要。情報官員說,這讓地面突擊隊員承受更大壓力,必須盡快發動這場複雜的突襲行動。

因此,川普很有可能在他的撤軍政策遭到抨擊後,才積極獵捕巴格達迪,為他的中東政策解套。

巴格達迪藏身之處在敘利亞西北部接近土耳其邊境,當地是凱達恐怖組織相關勢力的控制範圍,空域則由俄羅斯和敘利亞政府軍掌握。美國撤離敘北後必須由伊拉克出兵,路途更遠風險更高,因此兩度在攻擊發起前臨時取消。

美國國防部長艾思博廿七日表示,川普直到廿五日才下定決心同意在隔天執行任務。

此外,美方官員表示,即便在川普下令撤軍拋棄在敘北並肩對抗IS的友軍庫德族,使其遭受土耳其攻打,庫德人仍持續向中情局提供巴格達迪行蹤的情資。一名官員表示,敘利亞與伊拉克庫德族提供的突襲情資,遠超過其他陣營。

紐時指出,巴格達迪遭擊斃,凸顯出美國三大傳統強項的價值:堅定的聯盟關係、信任情報機構以及能投射全球的軍力,偏偏川普三不五時就破壞前兩項。川普長久以來帶著懷疑眼光看待情報圈,老覺得情報圈的人「有陰謀」。他也對聯盟關係持懷疑態度,像他這回拋棄庫德人。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主席哈斯說:「最諷刺的是,若無那些被撤走的美軍地面部隊和遭美國背叛的敘利亞庫德人協助,以及常被貶抑的美國情報圈大力支持,就不可能成功獵殺巴格達迪。」

   
防司機故意衝撞行人 澳洲維省員警獲權當場射殺
雪梨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在發生多起司機故意開車衝撞行人的攻擊後,澳洲部分地區警方今天被授予射殺權,讓警方能採取「果斷行動」回應,包括撞擊肇事車輛或開槍阻止司機故意撞人。

法新社報導,澳洲第2大城、維多利亞省(Victoria)首府墨爾本2017年起發生3起類似攻擊,導致8人喪命、超過45人受傷。

維多利亞省警察局副局長巴頓(Shane Patton)說,員警有阻止攻擊或襲擊威脅的廣泛權力。他在墨爾本告訴記者:「任何現存策略性選擇他們都可以使用,政策額外指明,他們能使用致命武力。」

巴頓表示,雖然將這些「納入政策是極端手段」,但是他也說,清楚讓警方知道能採取什麼行動「非常重要」。「我們不想等到車輛已撞入人群,我們希望他們在事情發生前就制止。」

警方宣布授予射殺權前,正對2017年1月墨爾本市中心發生的6死攻擊進行調查,該名肇事司機當時還造成另外27人受傷。而這起調查將檢視,警方是否原本應當能夠阻止這名男子進入市中心攻擊。

犯案司機賈加蘇拉斯(James Gargasoulas)因謀殺被判無期徒刑,警方認為這跟恐怖攻擊無關。

這項新車輛敵對政策立即生效,是澳洲首例。

   
反對黨強贏總統大位 阿根廷預將掀政治報復
布宜諾斯艾利斯28日專電/中央社

最新開票結果顯示,阿根廷總統大選反對黨候選人艾柏托擊敗現任總統馬克里成為新任總統。外界預料阿根廷重回干預政策、政壇將掀政治報復,新聞言論自由將受拑制。

阿根廷總統大選左翼基西納派的(Kirchnerismo)反對黨候選人艾柏托(Alberto Fern□ndez)聯手前總統費南德茲(Cristina Fernandez de Kirchner)以48%得票率擊敗現任總統馬克里(Mauricio Macri),成為下屆新總統。

阿根廷新任總統艾柏托在國際舞台上鮮為人知,但他的副手搭檔前總統費南德茲在國際社會似乎不太受歡迎。英國「衛報」選前曾評論,馬克里似乎低估了費南德茲的政治想像力,奉行貝隆主義的費南德茲善長社會補貼救助政策,成為窮人的捍衛者,使她擁有極高支持度,儼然化身現代版的阿根廷前第一夫人艾薇塔(EvaPer□n)。

費南德茲在總統卸任後遭收賄、侵吞公款等13項罪名起訴。但4年後卻以副總統之姿重返政壇,且可能背後真正掌權,她涉及的貪污案在選前因司法轉彎,已延到選後審判。

馬克里任內經濟問題惡化,披索暴跌,通貨膨脹率高達56%,貧窮人口占比達35%,此次選舉結果顯示相較於經濟困境、通貨膨脹、失業與貧窮問題,阿根廷選民似乎對貪污案視而不見。

另外,2018年爆發費南德茲前私人司機記錄的賄賂筆記本曝光;筆記內容顯示,費南德茲夫婦執政時期疑透過公共工程收賄,此案仍在司法調查。但阿根廷國會議員卡里奧(Elisa Carri□)選前曾警告,若基西納派勝選,調查貪污案的記者們將受到報復,受司法調查。

阿根廷資深媒體人拉納塔(Jorge Lanata)曾將費南德茲及她的夫婿執政的基西納時代,與獨裁政權相提並論;他批評現在的基西納派比先前更專制。

另一名政論主持人諾瓦雷斯西奧(Luis Novaresio)也曾接受訪問,他擔心若費南德茲重掌政權,他將無法繼續在阿根廷從事新聞專業。

另一名經常批評基西納派的阿根廷記者及作家比爾馬傑(Marcelo Birmajer)選前曾在街上遭人襲擊威脅,當時艾柏托曾聲援比爾馬傑,呼籲建立社會寬容氣氛。

   
哥倫比亞反貪腐鬥士 當選首位波哥大女市長
波哥大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哥倫比亞反貪腐象徵人物、前參議員羅培茲(Claudia Lopez)昨天當選首都波哥大(Bogota)首位女市長。她推文表示:「我們不僅勝選,也正改變歷史。」

現年49歲的羅培茲為立場中間偏左的候選人,是公開出櫃的女同志。她以35.2%得票率,在地方選舉擊敗自由派候選人蓋倫(Carlos Fernando Galan)的32.5%得票率,幾乎所有選票都已計算完畢。

羅培茲的勝選在720萬人口的波哥大,是重要的一大躍進,因為哥倫比亞過去慣於接受自由派男性菁英領導。

羅培茲於上週告訴法新社:「身為女性不是個錯,身為一個堅持己見的女性,堅定…並不是個錯。身為同志不是個錯,身為來自普通人家的女孩不是個錯。」

這次大選有逾3600萬合格選民,投票選舉市長、省長及地方議會,共有逾11萬6000名候選人,其中有37%是女性。

哥倫比亞總統杜克(Ivan Duque)指出,這次全國地方選舉的「候選人數為歷史之最」。然而,哥倫比亞選舉觀察團(MEO)表示,逾4分之1城市的選舉受到暴力困擾。

前左翼游擊隊哥倫比亞革命軍(FARC)在2016年歷史性的和平協議後改組政黨,終結了半世紀的武裝叛亂,今次是該黨第二度參與選舉。

   
阿根廷變天 費南德茲當選總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阿根廷總統大選結果出爐,在野黨候選人費南德茲(Alberto Fernandez)擊敗尋求連任的馬克里,顯示選民拒絕馬克里的財政緊縮政策,並使阿國再度回到左翼民粹主義、重視勞方甚於資方的政治路線,央行則旋即宣布加強貨幣管制。專家指出,費南德茲也將立即面臨三大挑戰。

根據已開出的95%選票,費南德茲的得票率為48%,領先馬克里的40%,若費南德茲最後的得票率能跨過45%門檻,將不必在下月舉行第二輪投票,直接當選總統,並將在12月10日宣誓就職。

費南德茲勝選,雖代表阿國再度回到重視勞工甚於企業的政治路線,但他和馬克里之間的得票率差距比原先預期還小,代表選民雖拒絕馬克里的財政緊縮政策,但仍擔憂費南德茲是否有能力帶領阿國走出經濟困境。因此投資人的反應沒有原先想像激烈。

費南德茲年底上任時,可能會馬上發現他難以兌現競選支票,原因是缺乏財源:經濟萎縮、通膨率超過50%、失業率超過10%、全國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投資人更預料阿國政府可能倒債。

經濟學家表示,費南德茲上任後將立即面臨三大挑戰,分別為央行的反應、副總統基希納在經濟政策中扮演何種角色、以及與國際貨幣基金(IMF)的關係。阿國央行在選後旋即宣布加強貨幣管制,宣布民眾每月可購買的美元額度,從原先的1萬美元減至200美元。此舉似乎是為了在政權交接時期保留外匯存底,但也可能導致披索的黑市匯率飆升。

其次,費南德茲的副手為曾於2007-2015年擔任總統的基希納,投資人擔心她對政府決策仍有強大的影響力,未來投資人可能會從費南德茲的經濟團隊成員,一窺基希納的影響力,而市場可能不青睞任何與基希納過從甚密的人。

第三是阿國與IMF的協商。若費南德茲的政策可能導致阿國再度陷入失衡狀態,恐難獲IMF支持,將讓費南德茲的施政綁手綁腳。

投資人目前將密切關注國會席次的最後組成,若馬克里率領的政黨仍保有一定的席次,可能是一大利空,因為費南德茲可能須推行更加民粹的政策。市場也將緊盯費南德茲的經濟政策、以及債務重整的計畫。

   
德另類選擇民粹興起 地方選舉受支持
記者王慶宇╱台北報導/台灣醒報

德國民粹主義持續崛起,極右派的另類選擇黨在圖林根邦擊敗梅克爾的基民盟,躍升第二大黨。圖林根省目前由左翼黨帶領左派聯合政府,但因為其盟友社民黨支持率大幅下滑,因此無法再續前緣。而反猶的另類選擇在德國持續崛起,也讓整個德國感到震驚與戒慎。

另類選擇成第二大黨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另類選擇黨於2013年成立,最一開始為反歐元,但經歷2015難民危機後,搖身一變主打反移民,甚至有反猶太、伊斯蘭傾向。另類選擇在圖林根省的領袖赫克就曾表示柏林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是「羞恥的紀念碑」,而遭德國政界圍剿。

但圖林根地方大選顯示,另類選擇並沒有因赫克失言而一蹶不振,反而創造佳績。另類選擇黨最後獲得23%選票,比年前的10.6%多出兩倍,更成功擊敗梅克爾所屬的基民盟(22%),成為圖林根邦的第二大黨。主政的左翼黨則基本上持平,從上次的28.2%變成29%。

民粹崛起引擔憂

英國《衛報》指出,另類選擇的赫克其實在德國政界惡名昭彰。除了嘲諷柏林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外,他也被認為是鼓吹國內反猶太言論,進而導致今年「哈雷猶太教堂槍擊案」的隱形兇手。此外,他也以前任歷史老師的身分,多次呼籲德國應該多注意二戰中受苦德國人的遭遇。

諷刺的是,圖林根邦位於前東德境內,更是納粹惡名昭彰的布亨瓦德集中營的所在地。綠黨的共同黨魁貝爾伯克就不客氣地痛批另類選擇是「法西斯」,更指出,另類選擇在圖林根省的崛起突顯了在東德地區加強公民社會教育的必要性。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法國一清真寺附近槍擊 2人受傷
巴黎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法國警方表示,西南部貝約納(Bayonne)一座清真寺附近今天有人開槍,造成2人受傷,嫌犯已被捕,是一名80多歲的男子。

嫌犯是在案發後,於住家附近落網。今天下午案發當時還傳出小聲爆炸,可能是現場一罐汽油遭點火所致。

   
法槍擊凶嫌具極右派背景 企圖對清真寺縱火
巴黎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法國警方表示,一名84歲老者今天在西南部貝約納(Bayonne)企圖對一座清真寺縱火時,將另2名有意阻止他的70多歲老者開槍射擊成重傷。凶嫌有極右派背景,現已被捕。

凶嫌在格林威治時間今天下午2時20分前後企圖對清真寺大門縱火,遭74歲和78歲的另2名老者撞見,對方有意加以阻止,凶嫌開槍抗拒。事後傷者已送往附近醫院救治,傷勢嚴重。

凶嫌在逃離現場時,並將一輛汽車縱火,稍後他在住家附近被捕,警方在他車內起出了一把手槍。

警方消息人士透露,凶嫌有極右派背景。今天攻擊事件發生數小時前,法國總統馬克宏甫呼籲穆斯林,加強對抗「分離主義」,因為法國近日再次發生伊斯蘭激進分子攻擊事件,一名警察單位的員工在辦公室內持刀刺死4名同僚。

   
國際要聞
強生推動提前大選有妙計 不怕國會阻撓
編譯李京倫/即時報導/聯合報
歐盟28日同意將英國脫歐期限延到明年1月底,讓英國首相強生有充裕時間推動國會下議院提前改選。媒體焦點轉向英國國會,關注強生能否順利推動提前大選。

強生28日稍晚將要求國會表決,是否同意12月12日舉行大選,根據2011年的「固定任期制國會法」,他需要下議院三分之二議員支持,最大在野黨工黨很可能反對。不過觀察家說,工黨的態度可能會變,尤其黨魁柯賓似乎比其他人更能接受國會提前改選。

紐約時報報導,就算強生提前於12月12日舉行大選的動議被國會否決也無妨,在野的自由民主黨和蘇格蘭民族黨支持提前大選,他們想到一招,可以避開工黨阻撓:他們打算跟執政保守黨一起支持「固定任期制國會法」修正案,內容只有一行,將大選日期定在12月9日,而且修正案只需簡單多數就能過關。

自由民主黨會支持提前大選,因為這個黨主張取消脫歐,如果大選在脫歐之後才舉行,這個政見就毫無意義。

蘇格蘭民族黨也希望盡快舉辦大選,因為前黨魁薩蒙德被控強暴未遂和性侵案明年開審,對黨的選情不利。下院總共650席,保守黨占288席,蘇格蘭民族黨35席,自由民主黨19席。

如果這兩個原本擔心強生暗推無協議脫歐、反對提前大選的小黨都改變意向,工黨將面臨強大壓力。保守黨可能攻擊工黨和柯賓不敢面對選民,是讓英國無法在10月底脫歐的禍首,逼迫工黨同意大選。

   
越南貧困省偷渡多 扭轉命運要冒險
記者林祐任╱台北報導/台灣醒報

英國冷凍貨櫃命案意外揭露出越南人遠渡重洋的辛酸,國內的勞動力過剩與貧富差距大,且越南人相信在海外打拚可以扭轉家庭命運,使得他們願意離鄉背井鋌而走險。人口販子提供不同價位的偷渡規劃,然而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唯一途徑,只有躲入貨櫃車。

貧困省偷渡多

《英國廣播公司》指出,儘管越南經濟成長快速,貧困人口大減,貧富差距卻仍存在於不同區域,近年來移民的風氣盛行於一些貧困的省分,例如河靜、廣平、義安;此外勞動力過剩也迫使越南人到海外找尋更好的工作機會。根據估計,每年偷渡至歐洲的越南人高達18,000人,到美國的則不足1,000人。

偷渡的費用高低視乎交通工具的優劣。根據《英國廣播公司》與《路透社》報導,比較克難的行程從7,800至11,600英鎊不等,通常是由越南進入中國,再橫跨俄羅斯至歐洲,行程當中可能要求偷渡者在夜晚徒步穿越森林;偷渡者需要支付31,000到39,000英鎊才能享受豪華行程,大多是利用假護照搭飛機。不同行程的偷渡者被警方抓到的機率也大不同,豪華行程只有1%的機率被抓。

扭轉家庭命運

然而,這些費用對越南偷渡客來說都是天文數字,31,000英鎊差不多等於在越南鄉下工作30年的薪水總合。為了籌出這筆鉅款,許多越南家庭必須四處向親友借貸或賣地,甚至尋求地下錢莊。在越南人的文化中,家庭是生活的重中之重,許多越南人相信在海外賺錢可以扭轉家庭的命運,因此他們願意冒險偷渡。

英國可謂是越南人最想去的地方,因為英國許多行業有低廉勞動力的需求,例如越南餐廳、美甲店及非法大麻等;且英國當地已存在完整的越南社群,可以協助新來的同鄉尋找住宿與工作。

不論是何種行程,偷渡到英國的最後一關必須躲藏於貨櫃車中。24日悲劇就發生在英國的一輛貨櫃車中。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2歲印度男童跌入井中 救援行動已3天
新德里28日專電/中央社
印度南部的坦米爾那都省一名2歲男童25日掉入住家附近的井中,總理莫迪今天推文說,已致電坦省省長要求確保男童安全,省長表示有信心今晚救援行動可達最後階段。

印度媒體報導,坦米爾那都省(Tamil Nadu)一名剛在蹣跚學步的2歲男幼童威爾森(Sujith Wilson)25日下午5時30分在住家附近玩耍,不慎跌入井中,卡在井深25呎左右處,目前卡在深約100呎處(30.48公尺),至今已3天,坦省救援行動仍在進行中。

莫迪(Narendra Modi)今天推文說,他的祈禱與年輕而勇敢的威爾森同在,已致電坦米爾那都省省長潘尼爾塞爾凡(O. Panneerselvam),了解拯救威爾森的行動進展,要求盡一切努力確保幼童的安全。

潘尼爾塞爾凡今天告訴媒體,有信心正進行的拯救行動今晚將到達最後階段。

但坦省衛生廳長巴斯卡(Vijaya Bhaskar)說,儘管救援行動到最後階段,但事發地點有堅硬岩石,讓挖掘工作愈來愈困難。

巴斯卡說,當初規劃是今天上午能開挖到90呎深,但在堅硬岩石阻礙下,結果只挖到40呎深。

不過,巴斯卡說,現場的重機械正努力鑽探岩石表面,政府也正與專家討論替代方案,正在決策的最後階段。

印度國家災害應變部隊(National DisasterResponse Force)與坦省災害應變部隊超過6名成員,及坦省馬杜賴(Madurai)消防與救援部門一組工作人員也在現場救援。

   
一支針用50次!缺德醫生垃圾桶撿針筒重用 900兒童染愛滋
記者盧勁揚/報導/香港01
巴基斯坦一個城鎮兒科醫生,因多次重覆使用針筒,令約900名兒童感染愛滋,有病患家屬踢爆醫生從垃圾桶撿起用過的針筒,為其他兒童注射,導致HIV病毒在當地爆發。當地政府以涉嫌過失殺人、業務疏失、意外傷害拘捕涉事醫生,惟他否認所有指控。

事發於巴基斯坦中部小城那托德羅(Ratodero),兒科醫生杭格羅(Muzaffar Ghanghro)是當地收費最便宜的醫生之一。今年初當地約有900名兒童突然發高燒,經檢測後所有兒童對HIV病毒測試呈陽性反應,疲情爆發後,約1100名市民去篩檢後,同樣證實感染愛滋,當中約900人僅得12歲以下。在短時間內發現大批市民感染愛滋,當地衛生局官員認為數字恐怕比預測更多,因只有小部份人接受檢測。

經調查後,發現所有感染人士也是杭格羅醫生的病人,他其後被病患家屬踢爆從垃圾桶撿起用過的針筒,再為兒童注射,導致HIV病毒在當地爆發。其中一名父親夏班尼(Imtiaz Jalbani)的6名子女都是杭格羅的病人,當中4人感染愛滋,最年幼的兩名孩子更已離世,二人分別為14個月及3歲大。

他接受外國傳媒訪問時指控杭格羅,稱曾目擊對方從垃圾桶中找出一支舊針筒,並為其6歲兒子注射藥物,之後兒子就被確認對HIV病毒呈陽性反應。夏班尼稱當時曾向杭格羅表示不滿,不過被反駁指「你窮得買不起一支新的針筒」。另外亦有父母指出,杭格羅曾經用同一支針為50名兒童進行靜脈注射。

目前杭格羅被警方以涉嫌過失殺人、業務疏失、意外傷害拘捕,惟他否認所有控罪。當地警方及衛生部門指,杭格羅的疏忽和不慎是HIV病毒爆發的主因,但相信他並非爆發的單一原因。因為當地貧窮,不時都有醫生重覆使用針筒,在路邊開檔的牙醫可能使用未有消毒的工具,理髮師為不同客人理髮時都會使用同一剃刀等。那托德羅有約20萬居民,是巴基斯坦國內最貧窮的地區之一,文盲率亦都高。

由於當地人對於HIV病毒仍有不少誤解,例如認為可以透過接觸傳染,有受感染的學生被同學拒於千里之外,甚至不能在同一個班房內上課。他們亦有親戚擔心接觸感染病毒,因而不敢接觸或擁抱他們。

根據聯合國數字,現時巴基斯坦的HIV數字達到16萬人,是2010年的兩倍,國內亦有多達60萬個無牌醫生,其中27萬位於那托德羅所在的省份。雖然政府曾經查封無牌醫生的診所,不過當國際媒體的關注減少之後,這些診所就會重新營業。揭露當地HIV病情的醫生阿班尼(Imran Akbar Arbani)批評,除非那些庸醫、理髮師、牙醫受到管制,不然感染率只會繼續上升。

延伸閱讀:

將軍澳海濱大媽猛摘草 網民批如上山採藥 中醫:胡亂食用或中毒

女子4年每天向亡父發短訊 死忌前夕獲窩心回覆 背後有洋蔥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川普證實其死訊 伊斯蘭國領導人巴格達迪是誰?
德國之聲/德國之聲

美國總統川普周日(10月27日)證實了媒體有關「伊斯蘭國(IS)」首領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已被美軍在敘利亞西北部擊斃的報導。

巴格達迪原名伊布拉辛·阿瓦德·伊布拉辛·阿裡·默罕默德·埃爾·巴迪裡(Ibrahim Awad Ibrahim Ali Mohammed al-Badri )。他的死亡意味著「伊斯蘭國」的重大損失,正是在他的領導下,2014年臭名昭著的恐怖組織IS在飽受戰爭蹂躪的敘利亞和伊拉克橫空出世。

不過,「伊斯蘭國」背後的這名領導人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青少年時代的巴格達迪是一名虔誠的穆斯林,沉默寡言。2003年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為巴格達迪的崛起提供了前提。

為抗擊美國的入侵,2003年巴格達迪發起了一個軍事組織,並伙同其它類似組織,共同抵抗美軍。2004年,巴格達迪被美軍抓獲,關押在後來引起廣泛爭議的阿布格萊布監獄(Abu Ghraib)和布卡營(Camp Bucca)。據報道,巴格達迪關押在阿布格萊布監獄的時間更長些,而阿布格萊布監獄後來成了美軍虐待伊拉克戰俘的巨大污點。同年,巴格達迪被釋放。

2006年前,巴格達迪在別人領導的叛軍裡參加戰鬥,後來,多個伊斯蘭軍事組織組成的聯盟解散並重組,他們自稱這個在伊拉克誕生的新組織為「伊斯蘭國」,那時,他們被看作是活動在伊拉克的「基地組織」。

不清楚的是,巴格達迪是怎樣成了IS的上層領導人的。2006年,「伊斯蘭國」的領導人阿布·奧馬爾·埃爾·巴格達迪(Abu Omar al-Baghdadi)被擊斃(他同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沒有任何關系),2010年,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宣布擔任伊拉克「伊斯蘭國」的領導人。

在這一位置上,他對所有伊拉克以及周邊地區發生的襲擊事件負有責任,其中包括對伊拉克安全設施以及什葉派穆斯林的自殺性襲擊。

2011年5月賓·拉登死後,巴格達迪發誓復仇。

2011年10月,美國國務院宣布,巴格達迪是一名「全球性特殊恐怖分子」。

此後,美國一邊加緊對其的制裁,一邊拿出數百萬美元懸賞巴格達迪的人頭。

同「基地組織」分道揚鑣

2013年,「伊斯蘭國」在巴格達迪的領導人進入敘利亞領土,並聲稱,「基地」組織在敘利亞的分支努斯拉戰線已被合併,在這個基礎上,他宣布位於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伊斯蘭國」成立。

然而,「合併」努斯拉戰線只是一廂情願,該陣線領導人埃爾·扎瓦希裡(Ayman al-Zawahiri)堅持認為,巴格達迪應該在伊拉克奮鬥,而不要在敘利亞搞活動。不過,巴格達迪完全不理會努斯拉方面的態度,而這一分歧最終導致「伊斯蘭國」同「基地」組織分道揚鑣。

2011年1月,「伊斯蘭國」佔領拉卡(Raqqa)後,竟然將努斯拉陣線趕出城外。「基地」組織當年2月宣稱,「伊斯蘭國」不再是基地的一個分支。

2014年6月,靠發動所謂的「閃電戰」,「伊斯蘭國」佔領了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大片土地,攻陷摩蘇爾市標志了「伊斯蘭國」軍事進攻的鼎盛時期。

6月29日,巴格達迪在摩蘇爾大清真寺發表演說,宣布成立全球性的「哈里發國」。

不過,宗教領袖、伊斯蘭主要流派的學者以及穆斯林社會並不認同巴格達迪創立的「哈里發國」以及巴格達迪為其領袖。

那以後,巴格達迪從「哈里發國」推動IS的發展以及其軍事組織的擴大,讓恐怖主義現象蔓延到世界的其它地方。

現在,「伊斯蘭國」失掉了直至2014年攻陷的大片土地,而巴格達迪的死亡更是對這一恐怖組織的致命打擊。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

   
影/毛孩險淪鯊魚午餐 澳洲男揮槍驅鯊救愛犬
編譯尤寶琪/即時報導/聯合報

愛犬掉入全是鯊魚的海中怎麼辦。澳洲YouTube網紅摩斯(Brodie Moss),就曾碰到過這種事,表示當年帶著愛犬出海潛水捕魚,結果愛犬卻跳入游滿鯊魚海中,險些成為鯊魚食物,讓他當場下得冷汗直流。

海上活動探險網紅摩斯,27日在自己的頻道「YBS Youngbloods」上回答粉絲提問時,被粉絲問到,在海上碰到最讓他害怕的事,是什麼?摩斯直言,是以為自己的愛犬要淪為鯊魚午餐的時候。

摩斯指出,幾年前跟團隊前往鯊魚橫行的水域潛水拍片時,拍到一半發現水中的鯊魚行為出現改變。許多原本在海床上悠閒自在游動的鯊魚,突然都騷動起來。摩斯一開始以為有同伴射到一條魚,但後來發現,竟然是自己的愛犬跳入了海中,正朝自己游過來。摩斯的隨身攝影機畫面可見,他一邊朝自己的愛犬游去,一邊還要在水下揮舞著標槍,驅趕對狗非常感興趣的鯊魚。

而在摩斯把愛犬抱回船上的同時,身後團員都還可見,正不斷揮舞著標槍,驅趕鯊魚。當下驚恐的情緒,至今摩斯都還記憶猶新並表示,在那之後愛犬就再沒有隨便亂跳入海中過了。

   
身陷裸照、三角戀醜聞 美國民主黨新科議員希爾辭職
記者顏伶如/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露骨火辣的私生活照片曝光,與部屬鬧緋聞的事實傳出之後,美國民主黨加州聯邦眾議員凱蒂希爾(Katie Hill)政治前途蒙上陰影,還遭到眾院紀律委員會調查,因此她在27日晚宣布辭職,在推特發文寫道,相信如此決定對選民、社區以及國家來說,都是最好的結果。

32歲的希爾推文寫道:「今天,我帶著沉痛心情宣布從國會辭職。這是我所做過最困難的決定,但我相信如此決定對我的選民,我的社區以及我們的國家來說,都是最好的結果。」

「每日郵報」(DailyMail)網站24日刊登希爾裸身入鏡吸大麻菸斗、與女助理談地下情的圖文報導之後,希爾的醜聞風暴在短時間內越演越烈。報導指出,希爾與丈夫賀斯列普(Kenny Heslep)及她的24歲女助理摩根迪斯賈爾丁斯(Morgan Desjardins)大談「三人戀」。

希爾27日同時發表正式聲明指出:「這是必然要發生的結果,才能讓支持我的善良民眾,從今此後不必再承受來自我刻薄丈夫的折磨,也不必再飽受手段殘酷的仇恨政治操作之苦,這些政治手段似乎非常樂意地為著抹黑式的政治,提供著建立於網路剝削的妖魔化平台。」

她在聲明中表示:「私人時間拍下的私密照片被人拿來當做攻擊我的武器,嚴重侵犯了我的個人隱私。這種作法也是違法的,我們目前正在考慮採取適當的法律行動。」

希爾曾經公開表明自己是雙性戀者,但她23日坦承,與女性部屬有「不妥當」的關係。希爾去年才在加州一個搖擺選區,擊敗競選連任的共和黨對手進入國會,現為勢力強大的眾院監督委員會副主席。

據報導,希爾也與一名男性資深助理有婚外情,不過她否認報導內容。

   
世界最大樹屋遭祝融!設計師兼牧師苦蓋12年稱「解脫」
記者胡玉立、編譯徐榆涵/即時報導/聯合報
世界最大樹屋建造者哈羅德.伯格斯(Harold Burgess)這幾天不斷接到各地曾經前來樹屋「朝聖」者的哀悼電話。因為,他花了12年在田納西州克羅斯維爾(Crossville)蓋出、高達97英尺(30公尺)的樹屋,22日在15分鐘內,燒成一堆灰燼。

坎伯蘭郡(Cumberland County)消防隊長科雷(Trevor Kerley)說,消防隊上午接獲火災報案到達現場時,一切為時已晚。目前不清楚火災原因;當天沒有暴風雨,樹屋也不用電。科雷說,「人人都愛它,但它的確是火災隱患。」

這棟樹屋2012年暫停對外開放,後來被伯格斯賣給他人。它一直被遊客稱為「婚禮牧師的樹屋」,伯格斯的妻子認為樹屋是她老公的「情婦」。對身兼婚禮牧師和景觀設計者的伯格斯來說,樹屋影響他的人生好幾十年,「某種意義上,它的毀滅是一種解脫。」

伯格斯建造樹屋12年,用釘槍釘了25萬8000釘子、徒手將大約500磅鐵釘按壓進結構木板中。他在樹屋主持23場婚禮,但只有幾對夫妻至今仍然在一起。 他打趣道:「我替他們打的結,也許不夠緊。」

伯格斯說,建樹屋的想法是1993年一個早晨冒出來的;當時他躺在床上,上帝向他展示樹屋內外平面圖,「牆上有藝術品,還有電梯。有聲音告訴我,如果你造的是牧師房屋,材料永遠不缺。」建造樹屋有時得懸在離地面60英尺處,伯格斯說,幾乎固定所有木板都需要神的指引。

動物星球頻道(Animal Planet)「樹屋大師」主持人皮特.納爾遜(Pete Nelson)寫過六本有關樹屋的書,他表示,伯格斯的樹屋結構是至今世界上最大的,「全是手工製,擁有真正樹屋本質,一切都是回收再利用而成。太了不起了。」

樹屋結構底部狹窄,固定在巨大白橡樹上,蜿蜒至附近15棵樹中。樹屋尖頂有鐘樓,伯格斯用大瓦斯罐焊接製造出教堂般的鐘聲。

2012年,州消防局以樹屋超出高度限制、沒有火災警報器或灑水系統、也非註冊專業人員建造為由,關閉樹屋,後來有人入侵破壞樹屋。伯格斯近期已賣掉它。

   
美國這一州喜飆車 超速罰單倍增
編譯孫梁/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美國德州高速公路的最高時速是85哩(約136.8公里),但德州人開車似乎越來越快,今年8月德州有2145位駕駛被開超速罰單,遠多於今年7月的575人。

今年8月,因超速而被攔檢最多的車輛是道奇(Dodge)Charger車。根據州公共安全廳對哈里斯(Harris)、簡波斯(Chambers)、布拉佐利亞(Brazoria)和加維斯頓(Galveston)四個縣的超速罰單統計,在超過限速最多的20位駕駛中,有四人開的是Dodge Charger車。

8月超速最高的是一輛凌志(Lexus)SC車,是在哈里斯縣290州際公路限速60哩的路段,被攔檢時的時速124哩。超速第二高的是Chevrolet Corvette車,在限速65哩的公路以124哩的時速行駛。

德州今年7月攔檢了575輛時速超過85哩的車,在開車最快的前10位超速駕駛中,六人開的是Dodge車,包括Dodge Charger和Dodge Ram車,其他分別是Chevrolet車和豐田車,攔檢與開罰單的地點同樣是在哈里斯、簡波斯、布拉佐利亞和加維斯頓四縣。

7月開車最快的是Dodge Challenger車,以120哩的時速行駛在限速60哩的公路上,地點在哈里斯縣境內的10號州際公路。7月超速最高的前三個駕駛開的都是Dodge Challenger車。另有一個司機是開馬自達CX-5車,在限速65哩的290州際公路開了112哩。今年7月,德州有575個司機因為時速超過85哩而吃了罰單,其中50人是在休士頓地區,開車時速超過100哩。

休士頓是全國駕駛、乘客和行人死亡率最高的都會地區,一年死亡640人,另有2850人重傷。休士頓紀事報的分析指出,休士頓地區的車禍死亡人數之高,相當於每年墜毀三架滿載乘客的737波音客機,而且是機上乘客全部遇難。

   
戰情室照風格大不同 川普展權威、歐巴馬有臨場感
編譯樊蕙/綜合報導/聯合報

白宮廿七日公布照片,顯示總統川普在戰情室指揮突襲伊斯蘭國行動。對照八年前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戰情室指揮獵殺凱達組織首腦賓拉丹的照片,呈現出兩位總統截然不同的領導風格。

廿七日公布的照片中,幾名男子圍坐在桌邊,全部身穿深色西裝或軍服,面對攝影機擺好姿勢,神情嚴肅地看著鏡頭,牆上的總統徽章顯眼地出現在川普上方。

照片中,川普坐在正中央,呈現他的權勢與排場。坐在川普右手邊是副總統潘斯和國安顧問歐布萊恩,左手邊是國防部長艾思博、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反恐與特別行動小組副主任艾凡斯。會議桌上雜亂的網路線、筆記本還有電腦,跟當下的肅殺氣氛形成強烈對比。

外界將這張照片拿來跟前總統歐巴馬在二○一一年五月指揮獵殺賓拉丹的戰情室照片作比較。那張照片中,沒有人刻意擺姿勢,只看到十三個人緊張地擠在桌旁,有人的臉還沒有完整入鏡。

歐巴馬穿著馬球衫和薄外套,身體向前彎曲坐在折疊椅上,出現在照片中間偏左處。時任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用手摀著嘴,時任國防部長蓋茨坐在她旁邊,雙臂緊緊地在胸前交叉。

歐巴馬那張照片較不正式且充滿緊張氣氛,當時房間裡非常擁擠,和歐巴馬一起見證這次行動的顧問團隊人數較多。

   
24歲美籍華人謝承潤一夕暴富 身家38.8億美元
編譯組/舊金山電/世界日報

他才24歲,可是身價不凡,和姚明一起看NBA,與歌星蕾哈娜(Rihanna)和名模哈蒂德(Bella Hadid)開趴,而且日昨才在一夕之間成為億萬富翁。

剛由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畢業的美籍華人謝承潤(Eric Tse)是香港上市公司中國生物製藥( Sino Biopharmaceutical Limited)執行長謝炳及執董鄭翔玲之子,兩人分別以饋贈方式,將4.5億股及22.5億股公司股份無償轉讓予謝承潤,市價38.8億美元。轉讓後,謝承潤的持股約占21.45%,並獲聘為執董。

出身香港的謝承潤是亞洲新富俱樂部的新成員,不過他可不想被列入富豪排名。中國生物製藥在聲明中表示,在被動被列入媒體或其他單位的富豪排名時,將盡量避免以個人名義參與,而建議以謝炳家族的名義參與。

雖然這表示謝承潤想保持低調,但早在先前他就過著精采的生活,2017年在威尼斯與名模艾德瑞吉(Lily Aldridge)及哈蒂德狂歡,又在紐約與偶像歌星偶像蕾哈娜開趴。

他的Instagram貼文可以看到他的足跡踏遍世界,日本滑雪、泰國玩拖曳傘、在巴哈馬群島與海豚同游,也和知名運動員如孫楊和姚明合影,與政壇領袖和皇室成員來往,但更教人矚目的是他與中國重量級政界人物的關係,這倒不足為奇,因為其父謝炳曾任全國政協委員。

   
英國兒童萬聖節變裝角色 最夯潘尼懷斯、蜘蛛人還有他
編譯陳韋廷/即時報導/聯合報
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即將來到,根據英國知名兒童媒體賓諾工作室(Beano Studios)最新調查,由於萬聖節當天是英國脫歐大限之日,過半英國家庭從中汲取靈感,想變裝成英國政治人物,首相強生更名列英國兒童最想打扮角色第十名的位置。

賓諾工作室編輯總監麥克史特林說:「現在的孩子對世界發生中的事情更加了解。隨著英國脫歐掛在人人嘴上,我們萬聖節時在街頭上看到一大群迷你強生,以及一、兩個迷你柯賓將不足為奇。」

至於最受英國兒童歡迎的人物角色則是電影《牠:第二章》的跳舞小丑潘尼懷斯(Pennywise),漫威電影的超級英雄蜘蛛人則排在第二,而NETFLIX原創影集《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中的角色也很受到歡迎。

此外,調查還發現,三分之二英國父母和孩子認為強生是21世紀第二可怕的名人,而美國總統川普則排名第一。

這項調查是在10月進行,共調查2000名英國父母與6-14歲孩童。

   
想環保就少追劇 線上看片半小時碳排1.6公斤
巴黎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以前晚上想窩在家看場票房鉅片,都得先開車到錄影帶店租回來、倒帶,才能好好欣賞。這還沒完,看完之後,還得趕緊驅車還片,相當麻煩。

隨選影音內容服務商出現後,大家只消動動手指就能點選想看的片子,追劇多了個好理由;但專家表示,串流服務帶來便利,也伴隨巨大的環境代價。

法國智庫The Shift Project的艾佛伊-海斯(Maxime Efoui-Hess)表示,看半小時節目,會製造相當於1.6公斤的碳排。

根據Shift Projec,去年線上影音串流製造的碳排量,相當於西班牙一年的排放量,接下來6年串流影音製造的碳排量還可能增加一倍。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的庫克(Gary Cook)說:「數位影音檔案非常大,隨著每一個世代影片解析度更高,檔案也會越來越大。」

庫克告訴法新社:「更多數據需要的能源也更多,系統才能隨時準備好串流影片到你的裝置。」

   
非洲豬瘟疫情擴大 日本機場接連查出病毒
編譯田思怡/即時報導/聯合報
日本共同社28日報導,對豬的致死率接近100%的非洲豬瘟疫情在亞洲擴散,日本是亞洲少數還沒有淪陷的國家之一,但在日本機場,旅客攜帶的豬肉製品中接連查出病毒,專家提醒說,無論何時傳入(日本)都不奇怪。

非洲豬瘟與在日本國內成為問題的豬瘟完全是兩回事,由於沒有疫苗和治療藥物,若傳入國內,預計將造成嚴重損失。雖然人類不會被感染。

去年8月,全球最大養豬國中國首次爆發疫情,僅一年時間就擴大到越南、南韓等亞洲11個國家和地區。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表示,亞洲截至今年8月因感染和撲殺有500萬頭豬死亡。中國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飼養豬9月比上年同期減少41%。豬肉價格高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該病毒不感染人類,日本農林水產省表示,「萬一(不小心)吃了病豬肉,也沒有問題」。不過,該病毒的特點是在環境中能頑強生存下去。有報告顯示,疫情跨越國境蔓延的事例中,有的是因為給豬餵了遭病毒汙染的飛機和船舶內的剩飯剩菜。此外,病毒附著在去過疫區農場和山野的人的鞋子、衣服、器材上,之後被帶入國內的風險。

雖然日本並無感染非洲豬瘟的例子,但從農水省動物檢疫所統計來看,在國內各地機場回收的豬肉加工品中接連檢測出了病毒的基因。去年10月以來從中國、越南、寮國、柬埔寨、菲律賓帶入的香腸等77件以上物品呈陽性。

若被家豬或野生野豬食用,疫情可能會擴散。在日本農業與食品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負責海外病研究相關工作的山川睦表示:「希望徹底做好工作,避免在準備伴手禮時違法攜帶肉類加工品入境。」

   
日企「用人」更要「育人」
面對激烈的、不確定的市場環境,日本企業已經理解到,人才是其核心競爭力。日本政府除了在勞動法規制度上進行鬆綁之外,也積極鼓勵企業在管理上能有更多的彈性。

《好小男孩》看小屁孩轉大人的惡搞喜劇
在本片幾乎是獨挑大樑的布萊德彼特,展現出令人驚豔的突破性演技,近乎苛求的力求完美,極度壓抑的內斂情感,在尋父過程中的三段太空旅程,細膩刻劃出內心起伏的覺知轉折,頗有再創個人巔峰的精彩表現。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