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選擇在大陸就地上市融資,已成為新趨勢,去年六月以來,就有五家台資控股公司在上海主板或深圳創業板掛牌。迄今在大陸上市(不含北京新三板)的台商已達廿六家,家數居所有外資企業之冠,大陸資本市場上的「台商板塊(類股)」隱然成型。去年底的上海交易所飄著濃濃「台味」,先是台灣老牌糕點品牌元祖食品十二月廿八日在上海證交所主板掛牌,成為A股首家烘培類股;緊接著兩天後,台灣上市公司無塵室工程大廠亞翔,也分拆大陸事業—「亞翔集成」,卅日在上交所鳴鑼上市。
一手輔導亞翔上市的富蘭德林投資銀行董事長劉芳榮表示,他輔導台商從不刻意引導企業到哪個資本市場上市,僅提供資訊,告知他們有哪些市場可選擇。政府開放大陸台商以F股回台上市櫃後,約有六成台商會選擇台灣資本市場,但近三個月非常明顯的趨勢是,台商幾乎都決定在大陸就地融資。
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KPMG)合夥人劉許友也表示,二○一五年開始,他接觸到愈來愈多台灣上市公司有意分拆大陸業務在A股上市;劉芳榮認為,台股長期低迷、交易量偏低、不少上市公司市值低於淨值等因素,是很多台商無意回台上市櫃的主因。
反觀台商若選擇在大陸上市,往往可享有較佳的本益比。以昆山台資企業優德精密為例,儘管陸股券年表現並不理想,上證指數全年下跌超過百分之十二,但優德精密去年九月卅日在深圳創業板,以每股人民幣十五點零三元的發行價掛牌後,去年十一月中股價仍一度飆破一百零七元。
目前在A股台資上市公司家數已達廿六家,劉芳榮說,若加上台資參股公司家數還會更多。在所有外資中,台商在A股的上市公司家數穩居首位,遙遙領先排名第二的港資企業。
據悉,目前向大陸證監會遞出A股上市申請的台資企業還有五家,計畫上市的台商家數更多。隨著愈來愈多台商傾向在大陸上市,大陸資本市場的「台灣新勢力」正逐漸壯大。
劉芳榮表示,台商在大陸上市,除可不受政府對企業大陸投資不得超過公司淨值六成的限制,還能擺脫部分人士不時質疑台商「錢進大陸、債留台灣」的困擾。
相較於台灣對台商回台上市櫃設下諸多門檻,大陸對台外資上市相對開放。
在元祖登陸上海主板當天,上海台辦主任李文輝明確表示,歡迎未來有更多台商到上海上市。
為了在大陸長期發展,不少外資企業都有意加入在大陸上市行列,台商在大陸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的韓國企業,對在大陸資本市場掛牌也日趨積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