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4日 星期日

電價未凍漲 飲料業:不公


【Sports觀點報】提供知名運動評論家的精彩體育賽事評論文章,讓你輕鬆瞭解比賽及體育界相關訊息。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7/25 第540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電價未凍漲 飲料業:不公
記者李承穎/台北報導聯合報
經濟部針對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七月起調漲電價百分之十五,但考量內需、民生產業受疫情衝擊,農漁、食品、百貨、餐飲、電影院、健身房六類產業的高壓用戶將不調漲,但同樣是攸關民生的「非酒精飲料類」卻未被列入凍漲行列,業者預估一年增加電費將破億元,大呼不公。

非酒精飲料業年產值達五百億元,製造桶裝水、礦泉水等飲品,依行政院主計總處行業統計類別,被列在代號為「09」開頭編號的「飲料製造業」,這次全未被列入凍漲行列,「08」開頭的食品製造業卻全被列入,業者不滿指出,飲料也是食品、也是民生必需品,未列入很不合理,疫情期間配合政府不停工、不漲價,卻淪為此待遇。

台灣區飲料同業公會在立委莊瑞雄、蔡易餘辦公室協助下,與經濟部官員開協調會。據悉,與會人士直接詢問經濟部官員,是否把同是「09」代號開頭的酒精飲料製造業、非酒精飲料製造業混為一談?造成非酒精飲料製造業根本未討論,就被排除在外?經濟部官員在會中坦言確實沒有討論。

台灣區飲料同業公會理事長翁聰賢說,電價調漲是必然的,但政府對民生必需品的製造業,有顧及國人的立場考量,暫時緩漲,飲料製造業也是經濟部最關切的產業之一,防疫期間政府要求工廠廿四小時生產包裝水、各式飲品,供應民生。「未列入範圍內,有失公平。」

張姓業者則透露,若是大廠的飲料業,電費可能月增達到千萬元,小間的工廠也可能月增一百五十萬元,明明桶裝水是民生必需品,怎會跟酒精飲料混為一談?連乳品製造業都被列入凍漲範圍,為何礦泉水卻不行?還有手搖飲料店也被視為小吃店,凍漲電費,真不知道政府標準到底在哪裡?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曾銘宗說,凍漲政策不周全,若有業者為供應民生,就該凍漲。民眾黨立委張其祿則說,電價調漲標準未透明,未來只會轉嫁在物價,「羊毛出在羊身上」,將衝擊民生。莊瑞雄指出,這次電價凍漲卻獨漏同屬民生重要物資的飲料製造業,讓業者陷入營業成本增加,已發文給經濟部要求凍漲。

曾銘宗說,電價調漲已實施一段時間,哪些矛盾、掛一漏萬的產業,應聽取各界意見,全面檢討。

電費漲不漲 看營業登記

【記者林海/台北報導】經濟部能源局表示,是否在漲價名單之外,要看行政院行職業分類認定,實際執行面則是台電比較了解。台電則回應,漲不漲電價,要看營業登記,而產業類別不是台電訂的,因此無法擴大解釋,而民生必需品範圍太廣,要個案採認會有困難。

 
勞動基金上半年恐虧4,000億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勞動基金今年截至5月底已累計虧損2,311.1億元,由於台股6月大跌,據了解,截至6月底,勞動基金累計虧損恐將進一步擴大到近4,000億元。

勞動基金運用局將在8月1日發布今年上半年績效。勞動基金今年上半年虧損金額若擴大至近4,000億元,可能創下勞動基金運用局2014年2月成立以來,第二慘的虧損金額紀錄。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發,全球股市大震盪,勞動基金2020年3月底,累計虧損達4,712億元,創下勞動基金史上賠最多紀錄;不過2020年3月之後,全球股市隨後反轉向上。

至於今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市場是否出現反轉?勞動基金運用局副局長劉麗茹表示,預期下半年可以喘口氣,但也不可能大幅回升,不可能馬上反轉向上,預期下半年將是「U」字型走勢,難像2020年「打勾勾」V型反轉向上。

勞動基金運用局表示,台股6月跌跌不休,今年前五月台股累計跌幅7.75%,但光6月台股跌幅就高達11.79%,跌掉近2,000點,跌幅之深,超乎預期,進而拖累勞動基金績效,因此今年上半年虧損可能會擴大至近4,000億元。

「今年上半年非常辛苦,很難熬。」劉麗茹表示,全球主要預測機構全面下修今、明兩年經濟成長預測,加上俄烏戰爭影響及高通膨,主要國家接續升息等衝擊,股票及債券市場均大幅下跌。

劉麗茹表示,今年上半年跌太深了,股市短期間要快速回升並不容易,預計下半年跌幅會趨緩、打底,會有喘息的機會,但難以大幅反彈。而勞動基金著眼於長期獲利,而在市場回落時,勞動基金仍會持續逢低長期布局、加碼台股,「行情總是在絕望中展開」。她強調,優質產業、未來前景看好、流動性佳的大型龍頭股仍然是勞動基金投資、加碼標的。

勞動基金將出現大幅度虧損金額,勞動基金運用局也呼籲勞工不要太擔心,整體勞動基金近十年多(2012年至2022年5月)平均報酬率為4.82%,近五年(2017至2022年5月)平均報酬率則為5.38%,長期投資績效仍屬穩健。

 
國科會周三掛牌 扛四任務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因應國際科技趨勢,目前科技部將改制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並將於本周三(27日)掛牌,將主導國家未來科技發展策略之擘畫。此外,政院規畫數位發展部則將於8月掛牌。

新國科會將整合並主導全國科技預算之分配,預期著重在量子科技、前瞻半導體技術、大空科技與產業、資安暨智慧科技、精準健康與防疫等項目。

新國科會將於周三舉行揭牌暨主任委員布達典禮,現任科技部長吳政忠將成為首任主委且兼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總統將親自到場見證外,至於哪個科技業大咖到場觀禮,現還在邀請、待確認中。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組織法於去年12月28日經立法院三讀修正通過後,總統於今年1月19日頒布。

原本,新國科會規畫於今年3月掛牌,但考量數位發展部人事安排連動科技部改制,掛牌時間因而延後,而今又將先一步數位發展部掛牌運作。

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表示,因為數位發展部辦公室正在裝修中,仍需要一點時間,因此決定新國科會先行掛牌運作。

另據了解,新國科會掌握全國科技預算分配大權,明年度預算須要及早跨部會協商,因此將先行運作。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將整合到新國科會。

新國發會人事短期內不會更動,三大科學園區仍納入新國科會管轄。

新國科會將由跨部會組成。吳政忠先前表示,新國科會將聚焦在「擘劃科技政策」、「支援基礎研究」、「完善科學園區」、「推動創新創業」四大任務。

 
台美貿易倡議談判將啟動
本報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據中央社昨(24)日刊出報導,行政院政務委員、經貿總談判代表鄧振中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未來數周內可望對外宣布正式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將先集中於貿易便捷化等共識較高議題,並期望能在明年底、美國主辦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前完成談判。

台美雙方在6月1日共同宣布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目的是深化台美經濟體的關係,也被外界視為「類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將涵蓋若干貿易領域,包括貿易便捷化、法規制訂、農業、反貪汙、中小企業、數位貿易、勞工、環境、標準、國營企業以及非市場經濟等11項議題。其中,在環保議題方面,有可能會觸及碳關稅、綠色規則機制等當前全球面臨的重要議題討論。

他說,美國在7月8日已結束徵詢公眾意見,目前掌握提供美國政府意見的公司、商業團體、非政府組織等,都支持美政府與台灣的倡議。

 
中火2號機修破管 一度供電吃緊
記者黃寅、林海/連線報導聯合報
台中火力發電廠2號機前天破管導致蒸氣外洩,中火緊急停機檢修而短少55萬瓩發電量。台電表示,周末假日負載較低,安排部分機組停機進行例行點檢保養,雖然中火2號機破管停機,但夜尖峰備轉容量仍有250萬瓩,供電沒有問題。中火廠長許家豪也強調,破管與逢甲夜前晚小區域停電並無關係。

台電昨天傍晚的即時資訊供電狀況亮出代表「供電吃緊」的黃燈,台電雖強調不缺電,但仍建議民眾冷氣溫度調高到攝氏28度,併同風扇使用。台電表示,不是電不夠,而是要提醒民眾避免浪費、省電省荷包。

據了解,中火人員前天上午發現2號機有異常水聲,且用水比正常時多,研判是破管造成蒸汽外洩,因正好是假日,用電負荷少,決定馬上停機檢修。

由於要等溫度下降才能入內,工作人員直至前天深夜11時才進入檢修,發現管線有一個約1至2公分裂縫,附近管線也有兩處略受影響,焊補維修到昨天中午完成,已重新點火試機,待一切測試妥善,預計今天凌晨1時重新併聯發電。

台電人員說,一座發電機組裡有約500公里長的管線,工作人員在黑暗又悶熱的環境中找破洞,相當辛苦,此次找洞和焊補作業順利,今天凌晨併聯發電後,到中午用電尖峰前應可滿載,讓全台每小時達到4300萬瓩都沒有問題。

台電人員說,中火每部機組每小時發電55萬瓩,台灣上周曾創下每小時4070萬瓩新高用電量,當時備載用電量還有2、3百萬瓩而言,少了2號機雖會使用電吃緊,但夜間尖峰備載容量仍還有250萬瓩(7.14%)。台電預估今天用電量可能升到4100萬瓩,但配合啟動需量反應措施,加上水力機組白天少開晚上多開,還有輔助服務,可以度過供電需求沒問題。

 
國際財經要聞
抗通膨 南韓掀團購潮
編譯王巧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面對生活成本上漲壓力,愈來愈多人獨居的南韓近來掀起團購熱潮,許多人都找左鄰右舍團購日用品,既能用大量採買的優惠價買到商品,還能節省運費。

韓國時報報導,34歲的餐廳老闆金志□(音譯)最近與鄰居在南韓最大線上跳蚤市場平台Danggeun Market團購雜貨用品,因為大量採購的商品價格更便宜,還有人分攤運費。

28歲研究生李賢浚(音譯)也常與鄰里居民一起用Danggeun Market叫外送,深夜團體訂單最多可揪四人訂餐,以省下50%~75%的外送費。今年2月,南韓的外送費從約5,000韓元(3.8美元)漲到6,000韓元(約4.6美元),促使民眾開始找鄰居團體訂購餐點外送,根據Danggeun Market的數據,上半年團體訂餐的相關貼文數年比暴增45%。

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Danggeun Market曾為地方社區提供群聊服務「Let's Do It Together」,幫附近居民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並於線下相聚分享心得,但這項服務在政府實施防疫措施後喊停。

為了幫助民眾對抗通膨Danggeun Market已恢復地方社區服務,帶動總用戶數截至5月止增至3,000萬人,每月活躍用戶數也攀抵1,800萬人。

 
零售商自有品牌 打擊食品廠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大型食品業者設法應對自身成本高漲問題之際,精打細算的消費者正購買更多零售商的自有品牌產品,加劇這些食品大廠的壓力。

市場研究機構IRI表示,由自有品牌製造商TreeHouse Foods等公司製造、沃爾瑪(Walmart)和Kroger等零售商販售的低價燕麥片、酸黃瓜、穀物棒和咖啡等食品,受消費者歡迎程度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次增加。

IRI最新數據顯示,在7月10日止的四周內,自有品牌的食品和飲料,以銷售額計的市占率提升了1個百分點,達21.6%,超越2019年的水準。疫情期間,自有品牌受供應鏈問體影響,銷售不如卡夫亨氏(Kraft Heinz)和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等食品大廠,但隨著3月汽油價格上漲,過去兩年來的趨勢開始反轉。

業界主管和分析師表示,在經歷疫情期間跟不上需求的困境後,自有品牌最近幾周已加快補貨,並提供比知名品牌更優惠的折扣來提振銷售。自有品牌商品通常比大廠的同類商品便宜,因為沒有額外的行銷成本,且無需像大廠一樣須提供不同容量或口味的產品。

TreeHouse Foods執行長奧克蘭表示,受通膨影響,自有品牌現在成為最划算的商品,過去四個月來銷售持續成長。一些食品大廠已發現趨勢正在轉變,Conagra執行長康諾利表示:「自有品牌食品的市占率正在提升,但我們的產品並未出現消費者轉向自有品牌的明顯趨勢。」

本周可能會有更多食品大廠針對自有品牌的影響發表評論,卡夫亨氏、可口可樂、億滋國際(Mondelez)、聯合利華和雀巢本周都將發布財報。

 
美通膨觸頂 難快速下降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華爾街日報報導,愈來愈多信號顯示,美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升9.1%,可能就是這波通膨升勢的頂峰,但經濟學者普遍認為,就算通膨真的在走下坡,速度也將非常緩慢。

多項指標顯示美國CPI可能已觸頂,包括汽油價格已比6月中的頂峰回跌約10%,小麥期貨價比5月中回檔37%,玉米比6月中下跌27%,從東亞到美西的海運費率也比一個月前回降11.4%。企業調查指出,成本壓力正在緩解,未出貨訂單情況改善,供應商供料時間縮短,顯示供應鏈瓶頸正在鬆動。

消費者的通膨預期也下降。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調查指出,較長期的預期通膨率已由6月底時的3.1%,降到2.8%,與疫情之前20年期間的平均水準相當。與通膨有關的衍生性金融產品及債券價格顯示,投資人預期一年後的CPI升幅將回降到2.3%,接近Fed的2%目標。

但富國銀行經濟學者豪斯也說,即使通膨升幅在6月觸頂,大環境仍然過熱,他預測今年第4季通膨率介於7.5%~7.8%,「因此無論通膨是否觸頂,年底之前仍然相當痛苦」。

 
美國財長葉倫稱國內經濟放緩 衰退並非不可避免
華盛頓24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今天指出,美國經濟成長正在放緩,並承認存在經濟衰退的風險,但她認為衰退並非不可避免。

葉倫在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訪談節目「會晤新聞界」(Meet the Press)中表示,強勁的美國就業數據和消費支出,顯示目前美國經濟並未陷入衰退。

美國6月的就業情況依然強勁,全美新增37萬2000個就業機會,失業率也維持在3.6%。

葉倫指出:「這不是一個陷入衰退的經濟體。但我們正處於成長放緩的過渡時期,這是必要且適當的。」

葉倫還提到,國內通膨率「太高了」,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最近的升息動作有助於遏制物價飆漲。

另外,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正從戰略石油儲備中售出石油,葉倫認為這舉措已幫助油價下跌。

 
物價略跌 美現通膨觸頂訊號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聯合報
美國聯準會(Fed)將於美東廿七日下午二時(台北時間廿八日凌晨二時)結束兩天的決策會議,會後宣布利率調升幅度以對抗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愈來愈多跡象顯示,美國六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百分之九點一,可能是這一波通膨升勢的頂峰;經濟學家指出,未來幾個月的核心CPI月增率若能回穩,聯準會可能會放慢升息步調。

目前汽油價格已經比六月中的頂峰回跌約百分之十、小麥期貨價比五月中回檔百分之卅七、玉米比六月中下跌百分之廿七、從東亞至美西的海運費率也比一個月前回降百分之十一點四。而企業調查發現,供應商供料時間縮短,顯示供應鏈瓶頸正在鬆動。

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調查指出,較長期的預期通膨率已由六月底的百分之三點一降到百分之二點八,與疫情之前廿年期間的平均水準相當。從均衡通膨率看,公債投資人對通膨的憂慮也降低,從三月底的百分之三點五九歷史高點降到百分之二點六七,顯示市場的通膨預期也在下降。

與通膨有關的衍生性金融產品及債券價格顯示,投資人目前預期一年後CPI增幅將回降到百分之二點三,接近聯準會的百分之二目標;從二月到六月初期間,投資人曾預期一年後CPI增幅仍達百分之四至五。

富國銀行經濟學者豪斯表示,「這是往好的方向邁出一大步。不過即使六月升幅觸頂,但通膨的大環境仍然過熱」,預測今年第四季通膨率在百分之七點五至七點八之間;「無論通膨是否觸頂,年底前仍相當痛苦」。

美國六月核心CPI(扣除能源與食品)年增率已降到百分之五點九,遠低於三月時百分之六點五的高峰;但經濟學者預測核心CPI九月才會觸頂,因為居住及服務業的通膨基期較低,因此年增率將相對較高,拉升核心CPI。通膨壓力愈持久,利率就必須升得愈高,從而提高經濟衰退風險。

野村證券經濟學者說,預測模型顯示六月通膨年增率已經觸頂,但目前說這些還為時過早。未來幾個月的觀察重點在於核心CPI月增率;如果年底時月增率從六月的百分之○點七回穩到百分之○點三上下,則聯準會可能會放慢升息步調;但這將很難達成,因此即使經濟已進入衰退,聯準會仍會繼續升息。

 
學者:美升息至明年腳步不變
記者巫其倫、編譯任中原/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六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來到百分之九點一的高峰,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表示,通膨率即使觸頂,但將在百分之七到八左右維持一段時間,美國聯準會升息腳步不會停,這星期升息三碼(○.七五個百分點)幾乎已可確定,除非通膨緩和,否則後續九月至明年應會升息。

國外經濟學者則預測,聯準會在本周會議升息三碼後可能放緩升息速度,預料九月再升兩碼,十一、十二月各升一碼,到年底時,聯邦資金利率區間將為百分之三點二五至三點五,為二○○八年來最高。

邱俊榮說,「通膨是否緩和,現在很難判斷」,即使物價真的觸頂,預計也不會太快下滑,目前距離與聯準會設定的通膨率百分之二目標仍很遙遠,未來幾個月美國通膨率維持在百分之七、八將是常態,且短時間降幅不可能太大。

他指出,除了聯準會本周升息三碼幾可確定,若美國通膨率無法在短時間降至百分之四、五,九月至明年將會持續升息,只是速度快慢,每次升息至少兩碼的幅度不變。

至於停滯性通膨疑慮,邱俊榮說,定義上目前還不是停滯性通膨,但事實早已存在,只是過去各國央行硬是透過超發貨幣掩蓋衰退,但各國紓困政策浪費很多行政成本,最終只能把經濟衰退往後遞延,大家都有心理準備今年全球景氣恐會衰退。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則說,近期油價、糧價都已下滑,就算物價沒見頂,也已經接近頂峰,但俄烏戰爭還未結束,未來物價不會馬上滑落,例如房租等價格黏著性很高,只能說這波通膨高點已接近,但大幅下滑還需要一點時間。

他指出,美國通膨氣焰還未下來,聯準會應會維持既有升息步調,「若經濟成長、打擊通膨兩邊都想討好,恐會得不償失」,升息要累積多次才有效果,就像溫水煮青蛙,不會一波就把通膨打下來,且升息通常是一個循環,假如已超升,等經濟衰退就會採取降息等措施,反之若力道不夠,就會繼續升息,直到效果慢慢顯現。

 
要聞
自駕遊車險 留意三要點
記者紀佳妘/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不少人趁著暑假來臨,都會安排一趟家庭旅遊,且受疫情影響,自駕旅遊風氣盛行,產險業者提醒,為了不讓突發事件影響自駕旅程,在出門前,除了應檢查車輛狀態外,同時也要檢視自己的車險保障是否完整足夠,以避免權益受損傷荷包。

安產險指出,旅遊前應檢視自身愛車的保障,善用保險來分散潛在風險,並列出駕駛人應注意三大要點。

其一為出發前檢視保單是否過期及保障是否足夠,主要是許多民眾認為每年投保強制險便已足夠,但強制險僅保障車外第三人及車上乘客的體傷衍生費用,且賠償金上限最高220萬元,若是自撞或是理賠金額超出,就必須自行負擔。因此建議民眾可投保駕駛人傷害險、第三人責任險及超額責任險來增加保障,同時也提醒民眾,一定要記得按時續保。

其二為出門在外,讓車體險保障自己的愛車,如經過田間小徑或是蜿蜒山路稍有不慎,即可能發生意外讓錢包大失血,可透過投保車體險將經濟損失降到最低。

第三,據警政署統計,2021年全國發生八百多起汽車失竊案,尤其出門在外,當愛車失竊造成諸多不便,民眾可藉由汽車竊盜損失保險來轉嫁,內含竊盜代步金及配件損失保險等。

 
國銀房貸量、新貸戶 衝高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交屋高原期讓5月國銀房貸量與新貸戶兩大指標同步走揚,國泰世華銀、第一銀、中信銀三家銀行增幅最大,其中又以第一銀房貸量與新貸戶年增率同創15年新高最受矚目;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直言,前期遞延的貸款需求推升房貸量與新戶數,但要小心交屋潮恐掩飾買氣快速萎縮的真相。

黃舒衛說,今年交屋量是2009年來新高,交屋潮會帶來新屋價量,但事實上市場已愈來愈保守,6月六都交易量年減14.9%,量跌幅度持續擴大。

據金管會5月底統計,全體國銀房貸餘額9兆405億元、月增0.7%是今年來新高、年增9%卻降到15個月新低;再看新貸戶數,總房貸戶200萬7,720戶、月增0.1%是四個月高點、年增1.8%反探八個月低點,都呈現月增走揚、年增卻持續走低的現象。

黃舒衛進一步分析,整體國銀5月房貸量月增走揚,是因為預售屋交屋潮的分戶抵押貸款產生遞延效果,年增率持續下探則因是整體交易量縮,又以中古屋買氣消退最嚴重。

至於房貸量因高房價、預售屋又轉新成屋增加,導致房貸餘額一路墊高,但他也示警,6月交易量縮趨勢持續擴大、但房價又不跌,已呈現價量背離的現象。

若以前十大房貸行來看,國泰世華銀、第一銀和中信銀5月房貸餘額、及新貸戶數年增率兩大指標同步走高,一銀房貸年增12.2%、新貸戶數年增4.4%,兩者同創15年新高。

國泰世華銀房貸與新貸戶年增各是6%及4.2%同創今年來新高,中信銀房貸年增10.3%攀逾三年高點、新貸戶年增3.9%是近一年高峰。

第一銀行主管說,5月房貸量、新貸戶數年增率同步飆高,有三大主因,一、一銀去年同期因做兩段式利率,量少的低基期,今年成長,二、土建融整批分戶貸款增加,5月整批分戶房貸45.5億元較4月增加了33.8%,占整體房貸量衝破三成達31.1%,三、交屋進入高原期,內部已預估下半年成長率應會下降。

據金管會統計,位居房貸老九的一銀5月房貸餘額4,270億元,月增66.5億元或1.5%是今年高點,年增率12.2%,新戶數較上月增加650戶、年增4.4%,房貸與新戶數年增率齊創15年新高。

穩居房貸季軍的中信銀5月房貸餘額7,552.6億元,月增93.3億元或1.2%,月增連三個月都在1%以上,年增10.3%是三年四個月高點,新戶數較上月增加820戶,年增率3.9%是11個月高點。

房貸老七的國泰世華銀5月房貸餘額4,942.5億元,月增81.1億元或1.6%是14個月高點,年增6%是年來新高,新戶數較上月增加1,053戶、年增4.2%是年來高點。

 
台塑勞資周一會商加薪
記者魏鑫陽/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塑(1301)集團的年度調薪結果今(25)日可望出爐,今日上午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將在台塑大樓與四寶工會代表見面,將針對年度調薪一事進行溝通。

先前台塑工會提出的版本是以本薪為基準、調薪4.5%。

據了解,最可能的結果應該會按照去年的模式,本薪會調高也會發放慰勉金,至於調薪的幅度則要看工會代表與王文淵討論的結果。

台塑工會理事長吳祈忠表示,台塑企業一般員工薪資平均為55,467元,考量公司去年下半年營業以及今年上半年獲利表現,且今年還多了通膨的因素,加上疫情持續延燒,因此在照顧員工的前提下,希望調薪幅度至少能高於通膨、優於公務人員加薪幅度的4%,今年台塑四寶工會提出4.5%、才是真正有感的實質加薪。但實際最後調薪的幅度,還是要等總裁決定。

過去台塑集團多於每年6月時,開始與工會進行薪資協調會,並於當年7月執行。去年台塑集團員工每人調薪3.83%,並加發1萬元慰勉金,合計調薪幅度達5.33%,超越2018年、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同時也是台塑集團連十年調薪。

台塑內部指出,去年台塑調薪幅度甫創下新高,同時上半年獲利狀況依舊良好,但今年面對詭譎景氣變化,加上俄烏戰爭、通膨加劇等不確定因素,下半年石化景氣宜保守看待。

即使秉持照顧員工、減少通膨壓力的考量,但是整體加薪幅度恐不會高於去年水準,而且還是會以加薪搭配慰勉金的方式來發放,會盡力幫員工爭取較高的慰勉金。

 
兩岸觀光 航空旅遊業乾著急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冠疫情爆發後,台灣以防疫為由,自2020年2月中旬起,片面限縮兩岸航班只保留北京、上海、廈門及成都等四個直航航點;熟悉兩岸業務官員表示,如今國境開放腳步日近,但兩岸關係毫無解凍跡象,恐無法順利協商復飛事宜。相關消息讓苦苦等待疫後兩岸觀光大爆發的航空、觀光業者,只能嘆息乾著急。

熟悉兩岸業務的官員分析,我方當初以防疫為由,片面限縮僅存四個兩岸客運直航航點,且不開放原有航點只載貨不載客,形同大規模切斷兩岸往來通道,雖然兩岸簽有空運協議,但兩岸關係複雜,又涉及敏感的政治神經,疫前兩岸溝通管道早已關閉,未來疫情緩解時,兩岸要以何種方式重啟協商「復飛」事宜?這恐怕是雙方都要傷腦筋的問題。

而兩岸航空、旅遊業者則是擔憂,未來若兩岸無法順利協商復飛事宜,之前兩岸飛航的航點要如何恢復,將是一大問題,若兩岸旅客出團無法像過去能輕鬆直飛各個城市,還得舟車勞頓拉到主要旅遊景點,團費和交通時間都會增加,勢必大大降低兩岸民眾往來旅遊意願,航空、觀光業期待的疫後兩岸觀光大爆發,恐將因此落空。

因不承認九二共識,加上與美日站隊,抨擊中國大陸,並公開支持香港占中、反送中,碰觸大陸「干涉內政」紅線,兩岸關係大倒退;之後又遇上疫情爆發,更使兩岸民間往來急凍。

據交通部統計顯示,陸客來台人數最高峰在2015年,全年旅客量多達418.4萬人次,2016年蔡總統當選並執政,陸客隨即開始減少,不過,來台旅客量一年至少都維持在270萬人次上下,依然穩居各國來台旅客量第一名。

2020年1月中旬爆發新冠疫情,交通部前部長林佳龍為防堵疫情,決定即刻送回抵台陸客,並暫停陸客來台,接著陸委會宣布小三通暫時關閉,往返兩岸的航空客運僅保留北京、上海、廈門及成都等四個直航航點,兩岸航班數與旅客量因此同步銳減。

受疫情影響,過去二年多來,兩岸往來大受限制,但從今年春天起,因疫苗普及、疫情輕症化及流感化後,全面開放國境的國家愈來愈多;現在台灣已大放寬入境隔離檢疫規定,陸方也逐漸雖減入境隔離天數,但疫後兩岸要恢復過去航空、觀光的盛況,恐有難度。

 
貨櫃三雄 Q2賺逾2,000億
記者魏鑫陽/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航運業將進入超級財報周,未來兩周,貨櫃三雄上半年財報將陸續出爐,法人指出,在國際運費維持歷史高檔區間下,預估貨櫃三雄第2季純益加總將可跨越2,000億元大關,且第3季也將優於第2季;其中,長榮(2603)受惠於運力大幅提升,獲利將居三雄之冠。

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23日(周六)受訪時指出,全美零售商聯合(NRF)估計今年第3季進口貨量稍高於1季,相信今年前三季貨櫃三雄總獲利可能超過6,000億元,年增率約兩成;且俄烏戰爭一旦結束,會帶來戰後重建物資運送熱潮,牽動今年乃至明年貨櫃海運營運。

值得注意的是,運力低於長榮海運的日本航商ONE(海洋網聯船務公司,Ocean Network Express)集團,上周調升財測目標,今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純益上調至2.3兆日圓(約新台幣5,000億元),也牽動市場對貨櫃三雄評價,其中,長榮因大型船舶陸續加入,運力與ONE的差距持續拉開,法人認為,長榮運力優於ONE,其獲利能力應不遑多讓。

根據Alphaliner統計資料,長榮海運現有運力TEU(20呎櫃)逾150萬TEU,全球排名第六名,已贏過日本最大的貨櫃輪航商ONE。法人指出,隨著新船不斷加入,長榮海運的全球競爭力不僅隨運力同步成長,且旗下八成的船齡低於十年,預期在碳排新規上路後,長榮的競爭力還能持續向前挺進。

對於市場投資人普遍擔心,貨櫃恐步上面板產業後塵。法人表示,當前現貨運費差異不大,第2季上海航交所運價指數(SCFI)平均為4,212點,而7月初時則是4,143點,兩者差異微小;而且第3季旺季遇上解封,同時將完整享有美國線長約漲價效益,另外油價由漲轉跌,在這四大有利因素下,航運業第3季獲利不只將較第2季成長,還有高機率可創下新高。

法人認為,幾大因素促成長榮7月營收高機率可再創新高。除了7月工作天數較多,中國大陸解封效應也將較6月更明顯,每年7月至10月是貨櫃航運業的季節性旺季。

此外,長榮美國線長約自5月1日漲價,漲價效益約落後一到兩個月計算,7月將可完全享受其利益,最後則是長榮新船持續下水的新運力效益。

陽明雖然新運力效益較低於長榮,但法人預估,陽明今年獲利將較去年明顯成長,並且逐季走升。至於萬海,估第2季是今年獲利低點,從今年下半年起到2023全年,萬海獲利都可望持續看好。

延伸閱讀》

貨櫃三雄本益比低 恐成併購標的

長榮、陽明運力大躍升

 
央行跟進Fed?22年來 開過18場非例行會議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全球掀起抗通膨升息潮,美國聯準會將在周四(28日)凌晨公布最新利率決策,我國中央銀行是否會召開臨時理事會、跟進聯準會調升貼放利率,外界投以關注眼光。但央行資料顯示,自2000年以來,累計召開過18場非例行性理事會,臨時宣布升息的次數是「0」。

儘管如此,央行官員仍不忘強調,過去經驗不代表未來,央行將密切關注通膨與國內外金融情勢變化。央行總裁楊金龍也說過,若今年6至9月期間,全球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央行將審慎評估適當時機,必要時也會召開臨時常務理事會,採取適當的因應措施。

根據央行網站資料,自2000年以來的22年半內,我國央行一共召開過18次的非例行理監事會。首先,2000年至2001年12月,因適逢網路泡沫化與美國911恐怖攻擊,全球景氣急凍,這段期間內,央行共召開十次非例行性的理監事會議,其中包括六次臨時理事會(召集全體央行理事)與四次常務理事會(只需召集常務理事),多數都是調降利率,少數為討論貨幣政策制度問題。

接著是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國際金融海嘯爆發,除每季底的例行理監事會議外,央行也召開六次常務理事會,均為刺激景氣緊急降息。另外,還有兩場臨時常務理事會與房市管制有關,分別是2015年8月與2020年12月,前者為鬆綁房市管制措施,後者為加碼房市信用管制。換言之,22年半以來,央行從未召開過臨時理事會、緊急宣布升息。

對此,熟悉總經的財經官員分析,央行22年半以來沒有臨時升息過,理由有二,一是過去20幾年來,台灣通膨率低且穩定,沒有突然爆發劇烈通膨,且須採緊急措施應變的情況。

其次,網路泡沫化、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國內外景氣迅速衰退,就像是急症病人需要立刻注入強心針般,主要央行都會立刻降息救市,但通膨發生時常是受到油價影響,而油價又容易受供給面因素迅速變化起伏,所以央行升息就像中藥一樣酌量調配、不會瞬間就下猛藥,因為升息茲事體大,會增加個人與企業貸款戶的利息負擔,過度升息也會帶來損害經濟成長的副作用。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