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人陳文茜彈著巴哈,進入了每日的早課模式,旋律如水平緩流暢,顯示今天心情好,等著好友蔡璧名來,談談愛。
一位是名女人、一位是中文教授,因為一位年輕人而走在一起、因為各自的病痛相知相惜,都寫了書、教人解愛,在小情外觀照大愛,最重要的是,女人要愛自己。
相遇─盧廣仲牽起三人行
兩人成為好友,有段曲折。「我們的相遇是一段愛情的故事。」陳文茜形容,最初是琵琶行的「相逢何必曾相識」。
兩人一度是隔壁鄰居,兩個花園隔著一道籬笆。當時陳文茜在當立法委員,希望保持生活簡單,而蔡璧名是台大中文系副教授,過著隱士般的生活,沒注意隔壁住的是每天在電視上看到的人。
改變,是因為兩人間有個盧廣仲。那時盧廣仲跟著蔡璧名學太極拳,知道乾媽陳文茜病了,想介紹她跟蔡老師學打拳、學武術。「廣仲希望三個人住一塊三人行,他可以就近照顧有兩個接近他媽媽年齡的人。」陳文茜笑說:「是盧廣仲把我們兩個人變成真正的好朋友。」
認識之後,陳文茜又看了很多蔡璧名的書,這才發現這女子太特別了,例如她記得蔡家花園裡蔓生的各種植物,完全體現莊子逍遙遊。
而蔡璧名則好奇陳家的植物為何能長得如此之好,得到一句「死了就丟了,留下來的就好好照顧」,從而更認識這位率性的女子。
相映─不穿胸衣的姐妹
蔡璧名從陳文茜新書「終於,還是愛了」裡看到一個知感恩、會流淚的女人,書裡提「我是一把泥土」,更讓身為莊子迷的她有了知音之感,「我覺得自己是莊子的小廝或徒弟,所以感覺很親切,她跟我確實有很多的相似。」
另一相似點是兩人都不穿胸罩。在蔡璧名,原先不理解父親所謂「練拳時對氣血循環不好」的建議,直到後來自己練功時,真發現內衣影響了氣的積累,就此不穿了;在陳文茜這方,胸罩更是一個有關「她」議題的體制象徵。
陳文茜很在意「她」。即使寫新書時正是肺腺癌治療後期,全身遭免疫系統攻擊,痛苦不堪,也要趴在床上書寫,就是想寫出對女性這個性別的致意,把「她」攬進懷裡、寫進書裡,「我虧欠『她』」。
從小跟著外公外婆長大的陳文茜,並沒有被當成女性在養著,偶像一直是亞歷山大大帝、邱吉爾這類人物,甚至迷戀到13歲時就在思考:「人家亞歷山大大帝都征服世界了,我還在台中這個日式房子裡,我的人生怎麼辦啊?」
「我對我在12、3歲還看不到人生會有什麼大成就、征服不了任何一塊領土這件事,覺得很慌張。我是這樣長大的。」陳文茜說:「我內心就是一個有大志向的人,只是我的軀體是女性。」
因此,別人說女性不該如何如何,她就偏如何如何。早年台灣少有冷氣,夏天熱,20多歲的陳文茜不穿胸罩,就有男同事說:「妳這樣,我們心神不寧無法工作。」她回應:「你去戴眼罩就好。」
男人抽菸當自己是巴布狄倫,陳文茜抽菸斗對抗;23歲時,頂著五顏六色龐克頭、穿垮褲、踩恨天高,她是報紙副刊主編,「我的人生其實做很多事情,都只是為了對抗那些自以為是的男人。」
到現在,陳文茜嘆,去電視台錄影,快63歲的人,還要被討論上鏡好不好看,而不是關心她說了什麼,「你們怎麼不說趙少康好不好看?」
蔡璧名則問:「女人既然是人,為什麼還要造一個女字旁的『她』?」從小,跟著父親走進中國文學的世界,「文學裡從來沒有說女性就有一個特殊標準。我覺得,真正的高手是不需要保障名額的。」
蔡璧名讀到李清照、朱淑真,不錯,可是沒有像她讀到李白、陶淵明、白居易那種「這首好啊!」的拍案叫絕。
到現在,她的枕邊書是東坡樂府、白居易全集。
有一天,這位精熟醫家思想的教授在研究室發出感慨:「中國醫學史上太久沒有出現像張仲景這類人了。」助理一驚:「老師,妳的野心好可怕。」一般人只想學會「傷寒論」、活用經典,可是這位蔡老師卻是感嘆太久沒有張仲景、葉天士這一流的人。
相知─對愛的理解
陳文茜的新書改了三次名,在「終於不愛了」、「終於還是愛了」之間反覆,最後改回「終於,還是愛了」,其中兩次的「終於還是愛了」,定義也完全不同。這也是她對於「愛」這個命題的自我辯證。
「愛情跟我的身分地位是衝突的。」陳文茜過去的情史總被大眾談論著,她自己看:「妳不太了解靠近妳的人,是為了攀緣妳的名和利,還是真心喜歡妳。妳的名氣跟社會地位,對妳是一個curse(詛咒)。」
「我不適合世俗化的愛情。」陳文茜說:「超越世俗化一直是我一生很清楚的主軸,但愛情是多麼世俗的東西,占有、嫉妒、挫折,尤其我的情況還牽涉太多名利的攀緣,對我這樣追求唯美純淨的人來說,是非常大的背叛。」
蔡璧名能理解好友的難題:「她的悲哀是,會追她的人一定是成功人士,而成功人士要不世俗?何其困難。如果妳的靈魂是大愛,怎麼能要一個只想有美女躺在旁邊的人去愛這樣的人?」
蔡璧名自己從小就重視人的才情,又受到母親傳統思想影響,承認會扮演非常傳統的角色。在一段十年感情中,她任勞任怨,偶爾會想:「我當了360天的女僕,有點累,可不可以放我5天假,讓我嘗嘗當公主的滋味?」
那段感情沒有走到最後。後來蔡璧名寫「解愛」,正是出於對學生的愛護,「希望他們不要枉費十年」。
相惜─直面生死
「疾病是我很熟悉的語言。」陳文茜從小就有免疫系統問題,發展至今變光毒症,笑說「我是不能曬太陽的女人」,在太陽下一會兒,全身如針刺,可能血栓塞就送命。
一般人是聽說她得肺腺癌才覺得她生病,陳文茜反而覺得,因家族有病史,對這個病是有心理準備的,她有更多致命在瞬間的急症,卻笑說:「我就是少一條筋啊。因為我已經快死了很多次,每次都被救活過來,所以從沒在快死之前懼怕。」
明明最辛苦的時候,對止痛劑過敏,72小時無法睡,不想一直躺著,陳文茜去雨天無人潮的百貨公司shopping,第一天撐不過30分鐘,喘著氣要櫃台動作快,之後今天買張床單、明天買幾雙筷子,每天出去走走,再喝熱可口可樂加檸檬,自嘲是「利尿劑美人」。
陳文茜認為可能因從小父母不在身邊,跟老人家住,見過太多死亡,才形成了自己一套生死觀。老人離世,對她不只是一場喪事,更是生命重大的改變,11歲時,外婆重病,她擔心地想跟著死,就寫了遺書;17歲,外婆過世,她在心理上便自認是孤兒了。
「練習死亡、練習失去、練習生命的巨變,是我從小就練習的功課。」陳文茜無懼於自己的死亡陰影,反而是三隻狗密集過世,讓她痛極,但感謝毛小孩教會她生死課。
對於死亡的豁達,陳文茜笑說,已經通知好幾個人、還找了「送行者」,不是來幫她整理遺容,而是在她彌留之際幫忙通知幾位男士,趕在最後時刻來對她表示愛情。
蔡璧名也走過生死關頭,那是13年前一個9公分的腫瘤、子宮頸癌第三期。「我所有的書寫,都是開始整理遺作,把所有本來晚年想做的事,從那時候開始。」病癒的她,同時開啟約十本書的計畫,先出莊子、黃帝內經相關,再談情,把詩歌當愛情案例,請莊子來解答。
回憶病中生活,那時蔡璧名易被感染,無法跟人接觸,「我就是長年需要居家檢疫的人,過著一張書桌、一個廚房、一個人的生活」。
那時有多痛苦?因疾病導致泌尿功能變差,一晚要上十幾次廁所,根本無法睡,也因此找不到願意半夜跟著沒得睡的看護。她記得,某次母親來電,她正好在如廁,忍不住的痛苦溢出聲,媽媽後來說:「我聽到來自地獄的聲音。」
醫生說五年內存活率是25%。蔡璧名說:「這個訊息是我今生遇到最重的一個力量,所以我必須拿出所有力氣來對付。」她以前是工作狂,生病後,學生說她變成治病狂,她卻認為,用莊子的語言來說,就是她變得非常重視自己的內心,蔡璧名生病前看醫書,只看方子、扎針位置等技術性內容,生病後看同一本黃帝內經,就注意到情緒的影響,發現必須主宰自己的情緒,否則任何一種負面情緒都會造成傷口擴大、出血加劇。
蔡璧名開始實踐過去只在紙面上的研究,認真練功,如今三天沒練,就會強迫自己補上,永遠檢視身心,希望這個月優於上個月,「我很慶幸我在42歲的時候下過一次地獄,因為這會讓我的餘生不再不知不覺又走向地獄。」
相愛─中年女人愛自己
談著愛,那愛有年限嗎?「到我們這年齡,聚散都要懂得溫柔。」陳文茜說:「這個年齡的女人有足夠的智慧處理聚與散、對與錯,不受荷爾蒙的影響、也不汲汲營營要結婚生子,這時候的她,真正有能力來尋找愛情。」
陳文茜甚至建議50歲到60歲的女性,重新檢視現在的情感關係,「不要害怕老來一個人,老來勉強在一起的兩個人,都是半個人」。她舉小羅斯福夫人為例,理性處理了老公過世時有個長年情婦在側的難堪,一直懂得過自己的生活。
陳文茜鼓勵50+的女人去談戀愛,還替自己計算著,如果要活到75歲,只剩12年了,而回顧一生的情感,成長最多的一段,是那位能帶給她最多知識跟野視的人,所以她覺得,「到這個年齡,如果不是找浪漫愛情,而是找人生的共鳴跟成長,最好一年成長三次、有三位不同的情人。」如此,人生不虛此行。
蔡璧名則認為,談愛最痛苦的就是意料之外,說著「愛妳一萬年」的人幾個月就變心,「到一個年齡後,妳心裡定義的意料之外愈來愈少,所以更適合談感情,因為妳會覺得,變心是正常的啊,就不會覺得天崩地裂。」
這個年齡的女子偶有攬鏡自照時的自卑。陳文茜認為女人要直視自己的自卑感,認清這是社會給的框架。她自己是屬於「常常忘記」的那一類,多數時候是:「我為什麼要對男人自卑,他跟我年齡差不多,他一定比我難看,我有什麼好自卑?我欠缺中年女子的自卑感,我覺得大家都應該學我。」
愛,不只是愛情
蔡璧名遍數中國文學裡的愛情故事,完美的愛情太少了,但讀中文的人,仍然相信,人的時間太珍貴,如果一定要有一個共度一生的人,還是希望是神仙眷屬,「當餘生愈少,愈珍惜後面的人生。」
她相信,如果愛很美好,當然可以有愛,不然,朋友之間的感情,珍貴度不亞於愛情。例如,曾經陳文茜打電話給盧廣仲說:「這兩天的心情,想看到快樂的人。」於是她和廣仲就上山了。
蔡璧名說:「當有一個人想到妳時,他是快樂的,我覺得這是天地間非常美好的情感。」
陳文茜建議女性,天天為自己打扮,「當妳喜歡自己,別人當然會喜歡妳,如果別人不夠喜歡妳,那是他不適合妳。」
最要緊的是,女人要把自己活得很美,像陳文茜、像蔡璧名,在這當下,一人彈琴、一人聆聽,分享新書、想法,有情的生活,很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