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我提供一個答案給各位做個參考: 「學生」的目的,就在於學「生」。 學生,學生,不學「生」,難道你要學死嗎? 所有知識、技術乃至於人生態度,都是為了「生」而服務的。這正是祖先把「學生」叫做「學生」的原因,用這兩個字正是為了讓後人知道,「學」的目的就是為了「生」。 中國的學問與西方的學問不同,西方學問講求方法,中國學問講求工夫。講方法就要重取徑,所以現代學術論文的第一節,必然是研究目的與研究取徑,因為這是西方知識體系的產物。講工夫就要重「層次」,因此想讀懂中國書,就必須將其內容一個層次、一個層次的來進行剖析。 以此為例,學「生」的層次是什麼呢? 第一步就是如何讓自己活下去。每個人遭逢的時代都不一樣,學習知識、技能,正是為了讓自己在面對不同環境時能夠活下去。活下去只是最低的要求,更進一步就要讓自己活得好,最後能活出你衷心所願的人生。 此外,人是群體的動物,身邊必有所愛。自己活得好,還要讓身邊所愛、所關心的人都能活下去、活得好。如果你的能力充足,再擴大到親戚、擴大到鄉里、擴大到國家、擴大到全人類,讓大家都能活得好。人的成就,正決定於此。但無論是哪一個層級,終歸一個字就是「生」。 學習歷史,就是要用古人的智慧來啟發自己的智慧,將古人的智慧活用在自己生存的時代,將自己的生命歷程與書中的智慧不斷相互印證。這才是真正的學歷史,真正的學「生」。 文章出處/資料提供:平安文化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