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終人散回頭一瞥,嗯……最後一夜」,中油高雄煉油廠今天關廠,員工昨晚下班時拖著蹣跚的腳步,在最後一夜跟煉油廠揮手道別。許多人臨別時打開手機播放蔡琴唱的「最後一夜」,歌聲中更添難捨的離情。
中油公司一九八七年規畫在後勁的高雄煉油廠,增設第五輕油裂解場,後勁人長期飽受汙染所苦,傳出要新設五輕後誓死抗議,「反五輕運動」持續三年多。後來行政院前院長郝柏村夜宿後勁,承諾五輕只用廿五年,才在軍警開道下勉強動工,一九九四年啟用。
以前,五點下班時間一到,員工就急著打卡下班回家;昨天,大家都不急著打卡了。
「除了加班,過去從未回家遲到,昨晚是例外。」在煉油廠卅幾年的林姓資深領班,昨晚和幾個同事繞著兩百六十公頃、等於十座大安森林公園規模的遼闊廠區邊走邊聊,回顧以往建廠的坎坷,也不捨要離開熟悉的工作環境。
和其他三五成群的同事一樣,走著聊著竟已深夜時分,偌大廠區頓時冷清,空氣中只剩熟悉的汽油味。煉油廠「末代廠長」許如凱開著車繞廠區一圈最後巡禮,一一向員工道再見。
許如凱說,高峰時,這裡工場多達四十六座、員工三千多人,整個廠區機器轟轟作響,上下班門口擠滿員工,但這一切今起都走入歷史。
高煉廠關閉後,全區四十六座工場命運大不同。五輕四座工場設備可能賣到海外,低硫燃油工場移到大林煉油廠繼續運作,其他則拆解變賣。
高雄煉油廠低硫燃油工場場長尤金和昨晚值班,為工場熄燈。他說,低硫燃油工場是煉油廠四十六座工場中產值產能的模範生,雖無法和它同進,但能同退是人生很光榮的事,「謝謝,它養了我全家,豐富我的人生」。
「廿五年,後勁人已身心俱疲!」當年帶頭反五輕的後勁社福基金會總幹事李玉坤說,後勁人四分之一個世紀都活在有毒的環境裡,猶如次等公民,緊迫盯廠、極力抗爭的生活,讓後勁人很疲累,每天都在倒數中油關廠的日子。
高雄煉油廠昨吹熄燈號,廿多年前時任經濟部長的江丙坤承諾二○一八年遷移的大社工業區,成為下波焦點。工業區服務中心表示,包括國喬、中石化等多家石化廠已有所因應,會改由中油林園廠的四輕及新三輕供料,產能不致受影響。
【經濟日報/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
中油高雄煉油廠在中央遵守對高雄地方25年遷廠承諾下,今(1)日將關閉最後一座工場—硫磺工場,這座一年產值曾高達2,000億元的高雄煉油廠正式熄燈、走入歷史。
針對廠內年產50萬公噸乙烯的五輕設備,在去年中即停產後,中油正與印尼石化業者接洽,傾向以整廠輸出方式,赴當地重起爐灶。
中油設廠歷史最久,一度是國內油品、石化原料供應最大基地的高雄煉油廠,在1990年時為撫平高雄後勁居民抗爭,讓五輕能順利投產,當時擔任行政院長的郝柏村對地方做出高廠25年遷廠的承諾。
隨著時空環境改變,中油前後提出轉型石化科技園區等計畫,欲續留該廠區,惟均不獲地方同意。面對居民質疑政府態度,馬英九上任總統後,對該案背書,拍板2015年底全數遷廠的立場。
高雄煉油廠廠長許如凱昨日表示,廠內工場數量最多時有46座,在油價高漲、石化原料行情好的時期,該廠一年產值高達2,000億元,配合中央政策,近幾年陸續停產相關工場,今年下半年只剩下六座運作。
上周五(10月30日),包括蒸餾、低硫燃油、氫氣、加氫脫硫、柴油加氫脫硫等五座工場停爐後,今日將關掉最後一座的硫磺工場,確定高廠所有工場全面關閉。
接著,廠方將展開善後作業,包含有管線吹驅,排空所有餘油和餘氣,然後拆解設備和管線,預估要花兩年時間。至於現有900名員工,也會只留下200多人。
至於廠區土壤和地下水汙染整治,則由新成立的土壤及地下水整治工程處接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