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6日 星期六

六都執政大調查/台北房價高 幸福光榮感最低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22/03/27 第776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要聞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六都執政大調查/台北房價高 幸福光榮感最低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聯合報

醫療和藝文最大優勢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民調顯示,台北市最大的優勢是醫療資源及藝文活動多,市民認為劣勢是房價過高、交通不佳。

台北市雖然是首都,但不論幸福感或光榮感皆在六都吊車尾,特別是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滿意度墊底,不滿意度最高,對許多台北人而言,「天龍國」未必是首善之都,對於二○二二要交棒或二○二四徐圖大位的柯文哲,都是重大警訊。

防疫表現僅優於桃園

柯文哲出身台大醫師,但僅七成四市民滿意防疫表現、二成二不滿意,在六都表現中僅優於桃園市;至於不滿意防疫表現的原因,則以地方和中央不同調(二成五),與疫苗接種預約不便或不公平(一成八)為主要理由。

進一步從市民觀點看台北市市政項目的優劣,在提示選項且可複選情形下,市民認為台北市最大的優勢是醫療資源(三成四),其次是藝文活動多(二成四),認為台北市市容及環境品質佳(二成三)、治安好(二成一)及教育與托育資源多(二成)。

交通怨言多有待改善

至於台北市應該立即改善的劣勢項目則以抱怨房價過高的比率最高(六成一),其次是交通問題(三成)、薪資水平過低、就業機會不足(二成九)。

具體從經濟、交通、治安、市容環境品質、防疫及長照資源提供等六面向評價台北市施政現況,結果發現,市府維護治安(七成八)、防疫(七成四)、維護市容和環境品質(七成二)的表現都獲得逾七成市民好評,不滿意比率介於一成七至二成三。

改善交通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表現,則分獲五成五和五成一市民好評,各有三成九及三成六的人不滿意。各指標中,以提供長照資源和服務表現的滿意度最低(四成三)。

瞭解市民不滿意交通、防疫及市容維護的原因,在可複選的情形下,不滿意市府改善交通表現的市民中,以抱怨車多壅塞常塞車的比率最多(五成八),其次為道路規畫不夠完善(一成五)、停車位不足和停車收費問題(一成五)等。

想移居者最屬意台中

不滿意市府維護市容和環境品質的市民中,以抱怨市容老舊不美觀(三成三)和市容髒亂(二成九)為主。

調查也發現,三成一市民想移居外縣市,以想移居台中市的占比最多(二成二),想移居新北市、桃園市或台南市約一成一。

本次調查於二月九日至三月二日晚間電訪完成一○八二位居住台北市且年滿廿歲以上成年民眾,拒訪四百五十四人。在百分之九十五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三個百分點以內。調查是以台北市住宅電話為母體作尾數兩位隨機抽樣,結果依台北市廿歲以上人口之性別及年齡結構進行加權。

▌延伸推薦:

台北人不光榮、不幸福 柯文哲滿意度吊車尾

 
TOP
專題
新聞眼/首都黯淡 改變落空 3成想移居
本報記者程平聯合報
台北市去年強打「首都品牌三支箭」,訴求打造進步價值的光榮台北城,讓每一天都活得驕傲的「台北式」。不過,聯合報民調顯示,六項執政指標中,北市有四項在六都中敬陪末座,另二項在後段班;市民的幸福感和光榮感,也都在六都中吊車尾。號稱首善之都的台北市,在市長柯文哲執政七年後,已變成黯淡的首都。

柯文哲說,他第一任期重點西區門戶計畫,其中雙子星案具六鐵共構優勢,每日通勤五十萬人次,「人流就是金流」;東區門戶計畫是他第二任期的亮點,甚至串起整個生技廊帶,南港已經完全不一樣。

拚建設 市民苦於高房價

西區雙子星幾番波折延宕多年,今年都未必能動工,東區南港民眾最大感受卻是一坪破百萬的房價,也難怪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表現上,市民的滿意度勉強超過五成,不滿意度卻高達三成五,都是六都最差。

柯文哲認為,方便的公共運輸還是台北最大特色與優勢,只不過從民調數字上看來,市民對改善北市交通的滿意度為五成四,不滿意度卻逼近四成,也是六都中最不理想的表現。

救交通 任內無捷運完工

去年台北市區公車有肇責事故件數創十年新高,北市公有停車格費率每小時最高擬漲到一五○元,更別說無解的內湖交通與任內捷運零完工,柯文哲除了剛上任時改善北門交通,之後真的很難讓市民留下好感。

柯文哲自稱,上任以來,老人福利預算增加卅三億,讓長者每個月有四八○點敬老卡可使用大眾運輸及運動中心,並幫長者付健保費,自評北市的老人福利相當好。

打疫苗 未顧及數位落差

市民感受並非如此,執意疫苗登記上網預約,不顧及長者的資訊落差,堅持不發敬老金,卻變相將敬老卡點數轉換為敬老儲值金,更別提有近五成的七十歲以上長者,對市府提供的長照資源及服務搞不清楚。台大醫師出身的柯文哲,二成二市民不滿意市府防疫表現,無疑是「醫師市長」最大諷刺。

柯文哲自認,八年任期結束,一定有成績可以交得出來。不過,台北市民沒有足夠的幸福感與光榮感,有三成的台北人想移居外縣市,天龍人的驕傲已不復存在。

八年前,搭太陽花學運浪潮,柯文哲以素人之姿進入北市府,當年一句「改變成真」曾感動許多年輕人;如今民調一落千丈,立委蔣萬安嘲諷北市一「城」不變。許多人比較記得柯文哲耍嘴皮「垃圾不分藍綠」、大巨蛋一再卡關,不太清楚北市改變了什麼?

▌延伸推薦:

住在雙北、基隆、宜蘭後,你認為最大的問題是?

 
TOP
首長談施政/柯文哲:市政得看客觀數據
記者徐偉真/專題報導聯合報
聯合報系六都民調,台北市多項指標滿意度敬陪末座。市長柯文哲表示,他重視的是客觀數據,台北市民的要求比較高,「我覺得很大成分是我個人問題」,他覺得自己太有個性,另外新聞頻道每天都在罵他,換做是誰民調也不會高。

柯文哲說,他被打這麼多年還有這樣的民調很了不起,「我發現我挺耐打的」,他被打這麼久,但講到總統大選,大家最怕的還是他,現在藍綠一起打他,他把挨打當練身體,他認為自己的民調很有趣,雖然最低,但拿去做「潛在敵人」,又可以看到大家最怕的是誰。

主觀感覺 改變市民滿意度

柯也說,台北市在客觀的數據都第一名,領先幅度還在變大,但問到滿意度都最後一名,應該是有些主觀的感覺改變市民的滿意度;他列舉台北市的優點,公共運輸很方便、騎樓很平整,大家對北市交通不滿意,但北市交通事故死亡率是其他六都的四分之一,還有綠色人行通道,應該是台北市民要求比較高,他重視的是客觀數據,那才是實際的結果。

他表示,台灣政治上最大的問題是兩千年後再也沒有長期計畫,現在政治唯一的KPI(關鍵績效指標)就是現在、下次的選票;因此,台灣需要長時間解決的問題都難解決,他最有爭議的是重陽敬老金,沒有人蓋長照機構,但每個人都發敬老金,因為發下去馬上有選票,這是政治上的無奈。

理性問政 而不是譁眾取寵

柯文哲指出,大家要思考,台灣政治有一天可以進步到選出德國前總理梅克爾這樣的領袖,政治要走向理性、務實、科學,不再是譁眾取寵,台灣要有一天願意選梅克爾,而不是納粹領袖希特勒,「從希特勒到梅克爾是一種民主進化的過程」。

「以後不會再有我這種政治人物了。」柯說,他本來就不是政治人物,所以他不是來討好大家,他是開創天下的人,但他需要讓天下完美的人,他認為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是最適合的下屆市長,有議員、副市長經歷,且每半年的首長互評都第一名,下屆台北市長很好當,很多建設會完工。

 
TOP
對手看市政/城市治理重專業 市長要將心比心
記者楊正海、林麗玉/專題報導聯合報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指出,台北市民的標準高,對於市府的要求也高,從聯合報民調可看見其他五都急起直追,對比之下,台北市出現風華漸老的疲態;北市前副市長張金鶚說,台北市資源豐富,其實很好治理,城市治理還是要尊重專業。

張金鶚說,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執政和民進黨差不多,都是政治意識形態掛帥,很多市府專業人士都離開,有的甚至被罵走;都市治理很專業,關鍵在人的治理,市長若沒有將心比心,很難指揮龐大的市府體系。

蔣萬安說,高標準、高要求的台北市民,需要一個對市政更有前瞻的市府及市長。北市府公務員的專業程度領先全國,但市府局處首長更動頻繁,柯人事任命未尊重文官體制、市府施政不尊重職務專業,導致即便有龐大市府資源和堅強文官團隊,也無法發揮效果。

至於台北市目前最迫切的問題,蔣萬安表示,台北市的市容老舊,屋齡卅年以上建物占全市住宅總數九十萬戶之百分之七十一,台北市開發接近飽和,又缺乏好的政策引導,都更的速度幾乎可說決定城市發展的速度。對於交通問題,蔣萬安表示,過去六年台北市沒有新的軌道建設完工,多數交通瓶頸難以突破,二○一四年北市府雖然提出內湖交通改善計畫,至今成效不彰。

國民黨北市議員游淑慧說,台北市在這波疫情受創更嚴重,主因北市為單一服務產業,柯卻沒有放更大心力在這一塊。議員王鴻薇質疑,柯文哲第一任打出「改變成真」,但北市沒有多大改變,怎麼會有光榮感?

民進黨北市議員陳怡君也說,柯P新政不斷加重老百姓負擔,包括路邊汽機車停車格全收費、擬漲費率,還有老人重陽敬老金也不發,這些人民小確幸都被剝奪,當然沒有幸福感。

民眾黨議員林國成指出,柯文哲施政亮點包括西區門戶計畫、五大市場改建等,改建需要時間,完成後就會看到政績,鄰里交通改善計畫也讓台北市巷弄交通事故大幅減少。

 
TOP
看問題/「脫北者」激增 加劇高齡化
記者鍾維軒/專題報導聯合報
高房價難解、台北人出逃,市長柯文哲日前更斷言,三月北市人口就會低於二五○萬;「脫北者」激增,北市將成移居首都。本報民調顯示,三成市民想移居外縣市、六成市民認為北市府最需立即改善房價過高問題。

全台高齡化,台北市一月底正式成為六都中第一個「超高齡直轄市」,五位市民就有一人超過六十五歲。

學者指出,租屋黑市必須優先處理,否則只會讓年輕人愈住愈遠,最後徹底離開台北市,加劇北市高齡化結構,北市府要認真想想如何讓年輕人留在台北。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說,北市有責任要讓買不起房子的人租得起房,在居住正義的課題上,有三件事情要處理,其一為社會住宅,目前完成五千多戶,二萬多戶正在興建與規畫,需要時間驗收成果;二為包租代管,用政策鼓勵房東提供空屋,截至去年底有二一三九戶;最後是租金分級補貼,共有二萬七四四人申請。

蔡炳坤舉例,北市白天人口有三五○萬人,到了晚上剩下二百多萬,每天有一百多萬人口移動,所以要評價城市不能只看戶籍人口;台北市擁有完整的大眾運輸路網,是「交通友善城市」,移動愈來愈方便,在房屋有限的情況下,人自然就會往郊區或外縣市移動。

 
TOP
話題
基警染疫擴大4確診 長照禁探病至4月1日
記者許政榆、游明煌、李定宇、王昭聯合報

全市兼營卡拉OK小吃店 停業三天

基隆市警察確診案擴大,三天共四名警察確診,基隆市警局所屬四個分局都「淪陷」,緊急啟動應變作為,刑事業務由刑警大隊及未被居家隔離的隊員支援。另外,基隆累計十名案例,部分與小吃店相關,居家隔離中的基隆市長林右昌昨透過視訊表示,基隆市兼營卡拉OK的小吃店停業三天清消,KTV等室內唱歌一律戴口罩,長照及醫療機構將停止探病,至四月一日止。

新北科技廠增十例 累計廿人 □

基隆昨晚又新增兩個分局的兩名小隊長確診。而指揮中心昨天下午公布新增本土病例為廿一例、境外移入八十二例,新增本土病例中,基隆五例(含前天未列案號員警)、新北市十一例、高雄四例及桃園一例。其中新北樹林科技廠增十人確診,該群聚兩天已累計廿人確診。是否成立前進指揮所?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表示,尚無開設必要。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樹林科技廠擴大採檢九百人,九百八十人陰性、十人陽性,包括新北九人及桃園一人,全都是公司員工,僅一名為外籍,Ct值在十四點一至卅點五。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該廠目前仍停工,待這一波清理完畢,員工持陰性證明才可再上班。

兩確診者曾經出入同一超商

新北另增中和區、三重區兩名個案,感染源不明。侯友宜說,前天中和案二二五九八,匡列八人及職場擴大採驗一一八五人皆陰性。不過,案二二五九八與昨天確診的案二二六三九,兩人曾在不同時段出入中和統一超商和捷門市,由於足跡相關,衛生局已發出五四○通簡訊,呼籲同時段曾前往的民眾盡速篩檢。

新北三重區的案二二七○一,為卅多歲女業務,因為陪病需求,三月廿五日自行到醫院採檢陽性,Ct值十二點三。莊人祥說,此案病毒量高,看來像剛發病,目前無症狀,屬於獨立個案。

高雄化學公司再增四例確診,三人是公司員工,一人是確診者的同住家人,Ct值介於十四點八至三三。其中案二二六四一、案二二六四二是居家隔離後陰轉陽。

基隆市廿五日新增四名確診個案,其中有兩名警察,分屬不同分局偵查隊長及小隊長,皆參加廿四日晚間刑事餐會,當時席開廿桌有近兩百人,昨天晚間另外兩個分局一小隊長、一偵查佐確診,警方說,這兩人當晚也都有參加餐會,染疫原因待查。

基隆市其他新增確診個案與一二九卡拉OK、銀河小吃店相關。林右昌指出,這次群聚以經營卡拉OK小吃店為中心,市內二二四家兼營卡拉OK的小吃店,昨起一律暫停營業三天,店內清消至廿八日止,未來業者必須取得篩檢陰性證明才准予復業。

 
TOP
長期派飛、檢疫輪迴 機師壓力大
工會調查83%被迫飛2個以上長班 華索p合報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讓機師長期在派飛和檢疫中輪迴,身心靈飽受折磨。按照規定,每月若有超過兩個以上的長程航班,須獲當事人同意。不過根據桃園市機師工會內部調查,有高達八成三組員指出,航空公司在派飛前並未取得其同意,不排除近期要包圍民航局抗議。民航局表示,正在了解中;華航、長榮則強調,都有徵求同意。

根據本報取得函文,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日前發函給民航局,認為一月時,民航局及指揮中心基於保護機組員身心健康,曾指示航空公司「若有跨月造成長時間執勤或每月超過兩個以上長程航班,則應獲得機組人員當事人同意」,未料卻發現航空公司執行上存在巨大落差,兩個月以來,排班背道而馳依然頻傳。

函文上也附上工會針對三月長程航班表的調查,共計逾一七○名長程航班機師完成填寫。結果顯示,被航空公司排班需執勤超過兩個長班以上的機師中,未事前取得同意者高達八成三,其中華航組員占八成五、長榮一成五。

若以機隊來分析,七七七機隊占四成五、三五○機隊占三成五。再以職階分析,正機師占二成五、副機師占七成五,凸顯資淺副機師更容易遭到航空公司以違反指示的不利益排班對待。

機師工會理事長李信燕強調「問題很嚴重」,還有人飛到四個長班,若不能透過排班舒緩,狀況只會愈來愈嚴重,也很擔心因此會有飛安問題存在,呼籲應該要讓組員有時間喘息。

據了解,不少機師對於長期在值勤跟檢疫中度過,覺得無力,已有機師在內部群組串聯,打算包圍民航局抗議,屆時就算無法親自參加,家屬也會代表出席。

對此,華航說,公司皆依規定了解機組員意願,同意者才會派飛,機隊並無施壓。長榮則說,均會與組員協商並取得同意,同時自去年第四季起,在疫情期間連續派飛三個長班者,亦有提供激勵獎金。

民航局及指揮中心都表示,經民航局協調,航空公司同意每月第三個長程航班派遣事先需當事人同意,有關工會疑問,民航局了解中。

 
TOP
機組員一人一戶居檢 違規至少罰6萬
記者曹悅華/台北報導聯合報
機組員檢疫措施自本月七日鬆綁,允許一人一戶,由航空公司進行訪查,不過卻因航空公司居家訪查不易,導致有國籍航空公司實施首日就喊卡。為此,指揮中心已同意,若有組員不符一人一戶規定,民航法開罰六萬至卅萬元,並由航空公司安排防疫旅館或公司宿舍檢疫,管制期三個月,即日起實施。

民航局前天發函給航空公司,針對機組員發生規避、拒絕、妨礙一人一戶居家檢疫查核等情事,經民航局查獲屬實,不得再適用「國籍航空公司實施機組人員防疫健康管控措施作業原則」,且應由航空公司安排至防疫旅宿或公司宿舍執行檢疫,管制期為三個月,以航空公司通報民航局違規日期起算。另可依民航法第一一一條第二項第七款規定,處以警告或六萬至卅萬元罰鍰。

民航局說,指揮中心已同意,機組員採一人一戶模式執行居家檢疫時,航空公司除於第一次居檢時需訪視檢查,第二次後可採抽查方式或偏遠地區以視訊方式訪查。也請業者提醒機組員勿違規。

長榮航空關係企業工會理事長徐瑋鍠說,機組員在居檢期間違規比例微乎其微,希望主管機關足夠信任,不要拿很多極端個案來審視。

 
TOP
打疫苗送200元禮券 只到月底不再延
記者許政榆/台北報導聯合報
為提升疫苗打氣,指揮中心自今年一月起,提供十八歲以上國人兩百元(含)以下衛教品,經過三個月,兩度展延優惠發放時間,打氣依舊低迷。指揮中心表示,兩百元衛教品發放僅剩五天,至三月卅一日止,不會再延,呼籲民眾把握時間;針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發放的五百元衛教品,將持續發放到四月十日。

十八歲以上民眾施打第一劑、第二劑疫苗可獲兩百元禮券發放,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一月疫苗覆蓋率第一劑為百分之八十、第二劑為百分之六十九;優惠措施經過兩度延長,昨第一劑疫苗覆蓋率百分之八十三點四、第二劑百分之七十八點二,增幅不大。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以疫苗接種數看鼓勵措施成效,三月三日到九日,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總接種數為五萬七四六二人;十日到十六日為五萬八二一四人。是否可能再延長獎勵措施?莊說,十八歲以上不會再延長,但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獎勵有機會延長,仍鼓勵民眾把握機會盡速接種。

 
TOP
要聞
民進黨黨職改選 派系卡位權力核心
記者蔡晉宇、周佑政/台北報導聯合報
民進黨六都議員初選提名引發派系角力,初選登記前天才剛截止,各派系隨即將戰場拉長到五月後陸續登場的黨職改選。包括英系、正國會,甚至過去較不熱衷黨內事務的副總統賴清德陣營,近來都動作頻頻,要搶先布局卡位,爭奪總統和立委提名的話語權。

黨內人士說,這次黨職選戰和兩年前比較,新潮流與蘇系同盟的「新蘇」關係基本不變,在黨內最高決策機構中常會,仍握有坐三席望四席的實力,相形之下,「非新蘇」陣營的彼此協調空間愈來愈小,呈現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局面。

新蘇陣營中,又以賴清德動作最受矚目。新系人士透露,有機會問鼎二○二四總統大位的賴清德,很重視今年的黨職改選,賴系人馬已在各地上演搶黨員票大作戰。黨內其他派系人士也說,向來支持賴清德的前黨主席卓榮泰、民進黨前秘書長羅文嘉,都曾赴各縣市拜訪黨員大戶,幫忙拉票。

派系人士指出,上次賴清德與蔡總統的總統初選之爭,幾乎照著英系與挺蔡勢力的「劇本」走,關鍵因素是賴系在「黨內沒人」,有了上次「教訓」,賴系人馬對這次黨職改選開始超前部署。

「非新蘇」彼此間芥蒂漸深,黨內多視黨職改選為英系、正國會與湧言會的關鍵一戰。派系人士表示,黨部主委選舉部分,英系在台北市想推派自己人,湧言會在高雄市爭取連任的趙天麟,可能會對上新系立委許智傑,正國會目標同樣是要固守目前掌握最多的地方黨部主委。

中常會改選部分,派系人士分析,英系二席、正國會二席、湧言會一席的權力結構,這次可能有變。目前手握六席中執委的英系,布局動作最為積極。由於每三席中執委就能確保當選一席中常委,英系只要再搶攻一席中執委,就有進攻第三席中常委的運作空間,可與黨內最大派系新潮流平起平坐。

派系人士說,正國會掌門人林佳龍志在二○二四,對黨職選舉自然不會輕忽,由於目前中執委僅五席,尚坐不穩二席中常委,因此會以地方黨部主委作為主戰場;至於湧言會在精神領袖、三立前董事長林崑海逝世後,其他派系也不會再禮讓,湧言會將以守住一席中常委為目標。

 
TOP
冷眼集/民進黨派系內鬥 蔡總統像局外人
本報記者蔡晉宇聯合報
內有黨職改選布局、外有年底大選提名,民進黨派系近期就像逐漸回升的氣溫,交鋒日益火熱,議員初選登記前已先砲口對內,未來黨職改選牽涉「後小英時代」權力改組,茶壺風暴只會更激烈;但身為「大家長」的蔡英文總統大權一把抓,卻未能扮演調和鼎鼐角色,總統任期到了下半場時,她與民進黨關係備受考驗。

蔡總統早年因無派系色彩的學者出身,被稱為「最不像民進黨的民進黨人」,但接黨主席後不得不處理派系問題,「英系」因此應運而生,成為蔡總統對內的御林軍;二○一九年總統初選,更是在英系集結下才挺了過來。

進入總統第二任期後,蔡總統已無連任壓力,對民進黨「家務事」似乎又開始保持距離。去年派系藉「聯合聲明」逼宮行政院長蘇貞昌;全代會前對六都首長提名辦法始終喬不定,皆為派系內部反彈的例子,未見蔡英文以黨主席高度出面溝通。

台南市長黃偉哲的線民爭議,甚至在蔡總統親自坐鎮的中執會,上演了派系代表互嗆「不然來表決」的決裂場景。珍愛藻礁公投發起人潘忠政曾說過,總覺得蔡總統像是局外人,如今蔡總統不僅對藻礁,甚至對黨內家務事,都顯得像局外人。

除了本來就對派系事務興趣缺缺外,在蔡總統剩餘任期的未完清單中,外交關係應是排在首位,這也是蔡始終緊握在手上的權力,其次例如兵役改革等內政議題可能亦占有一席之地。但諸如協調黨內資源分配等,恐怕已是在清單的後半部排序了。

但絕對的權力是絕對的責任,蔡總統身兼黨主席,自然沒有迴避的空間,當自己人攻擊自己人,或是將手伸入國家機器時,難道要成為後蔡英文時代的註腳?

 
TOP
後蔡英文時代 英系搶當造王者
記者丘采薇、蔡晉宇/台北報導聯合報
民進黨步入「後蔡英文時期」,各派系都積極布局,為自己謀後路,標榜力挺蔡總統的「英系」也不例外。黨內人士解讀,英系近來動作頻頻,放眼二○二二年底選戰,即可嗅出英系布局最廣;黨內人士不諱言,英系終極目標,是掌握總統大選話語權,無論黨內誰想出線,都不得不拉攏的勢力,成為民進黨的「造王者」。

民進黨從二○一六年至今維持完全執政,但畢竟資源大餅仍有限,英系擴張也意味著將壓縮到其他派系空間,在其他派系眼中,英系近年軍容壯盛,再加上近期更經常「團進團出」展現兵力,已讓其他派系感受到壓力,甚至引發「英系」能否代表蔡總統意志的質疑。

據了解,蔡總統曾經不止一次在黨內人士面前,要求大家不要再自稱「英系」,有一陣子,這些人對外就改口說,自己是「挺英系」;但這群人也不斷對黨內外宣稱,唯一能代表蔡總統意志就是民進黨智庫新境界副董事長洪耀福。

洪耀福是否介入鏡電視的申請與人事,黨內外都在打探,特別是「英系」人馬,提了不少人參選縣市議員,更直接驚動到蔡總統。據指出,像「英系」在新北市中和區提名張嘉玲參選,對上曾任蔡總統新聞秘書的市議員張志豪,蔡總統第二天立刻向張志豪了解情況,甚至馬上親自簽名為張志豪加油打氣。

對於「英系」提名的布局,蔡英文並未特別說明;不過,了解蔡英文想法的黨內要角說,「這些情況,蔡總統都看在眼裡。」後續要如何處理,他說,「這要看蔡總統自己的判斷。」據指出,英系成員定期會到官邸與蔡總統見面,但蔡總統多半不發表意見,英系成員則是藉機要總統轉達意見給行政院。

 
TOP
焦點新聞
重病救不回…9歲男童器捐 造福3家庭
記者陳俊智/桃園報導聯合報

「只有照顧過生病的孩子,才知道有多辛苦」,九歲男童周明杰重病全癱四年多,父母盼不到奇蹟好轉,面對孩子離世,非但沒為此消極,而是決定替他做點事,同意器官捐贈,來不及長大的小生命,造福了三個家庭。

周明杰生前雖發展得比一般孩子遲緩,但健康與一般人無異。四歲那年,突然生了一場重病,全癱氣切讓他無法言語,只能透過表情傳達喜怒哀樂。即便如此,媽媽說,明杰相當勇敢,雖然拉筋復健、針灸治療之路辛苦,只要稍加安撫,馬上破涕為笑。

因為全癱,明杰進食、拍痰和上廁所都要靠人幫忙,醫師曾建議送專業照護機構,但父母堅持帶在身邊,「我們始終期待奇蹟出現,希望他哪一天突然好轉,再叫一聲爸爸媽媽」。然而,奇蹟並未出現,九歲的明杰在某一天中午灌食後,身體狀況急轉直下,停止呼吸心跳,最後只能忍痛放棄繼續急救,決定器捐。

明杰媽媽說,器捐是夫妻兩人共同決定,可以幫助其他病患脫離痛苦,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所以替明杰做了這個決定,捐出的肝臟和二顆腎臟,分別幫助了三個人,讓三個家庭得以圓滿。

明杰父母想對有緣的受贈者說「我的孩子雖然離開,但我們很開心能夠幫助到你,祝福你身體健康,記得多陪陪家人,勇敢說出愛與感謝。」

長庚大學昨為卅九名器官捐贈者及十五名大體老師舉辦追思大會,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林口長庚醫院長程文俊率師生及醫師向捐贈者家屬深深一鞠躬。湯明哲說,感謝器捐者大愛,讓徘徊生死關頭的患者可以重生。

 
TOP
3D列印器官 讓器捐大體完好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聯合報
全台約一萬多人等待器官捐贈,實際完成器捐比率不到二%。雙和醫院器官勸募團隊發現,部分家屬不願讓死去的親人捐出器官,最大疑慮就是不希望「死無全屍」。今年春節一位廿多歲的女子辭世,捐出全部器官後,器捐團隊運用3D列印補足已捐出的器官,保留完整大體外貌,也讓家屬好好地送親人最後一程。

雙和器官勸募小組在說服家屬的過程中,家屬一開始「不希望女兒死無全屍」,但又認為也許捐出器官能為社會多做些事,團隊為了不讓家屬遺憾,廿四小時內委託3D列印公司印製器官。

雙和醫院器官勸募小組負責人、神經外科醫師陸惠宗說,當3D列印的器官植入女子體內,家屬聽到醫療團隊說「手術完成」時,眼神中充滿感謝,且鬆了一口氣地感謝團隊協助。

陸惠宗表示,過去醫療團隊嘗試用棉花、布偶或其他填充物,印出器官的外觀貼上,象徵性代表器官。今年的這個案例,他和台北醫學大學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合作,印製3D列印器官,讓捐贈者遺體更完整。

 
TOP
政治新聞
朱立倫:18歲公民權複決不該綁大選
記者周志豪、潘欣中/連線報導聯合報
立法院前天通過十八歲公民權修憲案,接下來將交公民複決,綠營盼與年底九合一選舉合併投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天表示,既然去年底公投結果已要求公投不能與大選合併,應遵守公投決議,不要綁大選。

朱立倫指出,民進黨與中選會在去年底四大公投時強力堅持「公投跟大選要分開舉辦」,導致「公投跟大選綁在一起」這件事已被公投否決,那現在十八歲公民權修憲案公民複決,就應在年底九合一選舉日外,另找適當時間舉辦。

至於國民黨是否將宣傳十八歲公民權修憲案,朱立倫說,「當然」,國民黨全黨一致贊成十八歲公民權修憲案,相信只要安排好公民複決時間,每一黨大概都會努力,應該也沒什麼人會有什麼反對的,大家都會贊成出來投票。

行政院長蘇貞昌說,這次各政黨大家能夠團結一起,能夠在立法院通過,現在進入公告,後續複決的程序,還有一段辛苦的路要走,希望各政黨大家一起努力。

朱立倫認為,反正各黨都支持十八歲公民權修憲案,民進黨不要再想透過抹黑、透過睜眼說瞎話方式對其他政黨,不要去特意的做任何的政治操作。

 
TOP
社會新聞
檢察人事再生波 占缺升官就走人
記者張宏業/台北報導聯合報
各地檢察署即將開始填調動志願,法務部近年為解決一審人力問題,推動高檢署菁英檢察官回任制度,但實施三年以來,不少人都是占缺後借調其他行政單位,成為另類的「變相升遷」途徑,不僅未解決基層檢察官工作量問題,甚至造成基層更大負擔,不少基層檢察官抱怨「制度形同虛設」,痛批法務部改革做一半比不做還糟。

此種「占缺升官」的風氣,在台北地檢署最為明顯,近年不少取得二審檢察官資歷後、名義上回任一審,實際上就是借調法務部、國安局、廉政署及行政執行署等單位擔任行政職,尤其多位在辦案曾引發爭議的檢察官,卻獲得法務部同意占檢察官、轉調行政職,讓許多基層議論紛紛。

由於法務部近年在檢察官人事上的爭議日增,不少對檢察環境失望的檢察官紛紛轉任法官或離職,這幾年強勢主導人事的法務部長蔡清祥日前對檢察官的離職潮說,感謝留下來的檢察官不追求金錢權位。引起不少基層反彈,批評法務部留不住優秀人才、只會指桑罵槐。有檢察官在論壇留言質疑,「選擇離開不都是因為貪圖金錢、權位」、「樹葉的飄落,究竟是風的吹拂抑或是樹的不挽留」。

法務部前部長邱太三任內,推動人事新制,規定一審主任檢察官升二審三年後回任一審,檢察體系內俗稱「三專生」,用意是讓這些檢察官歷練二審業務後、回到一審經驗傳承,並分擔基層檢察官業務量;近來多位檢察官都質疑,說好的經驗傳承呢?有幾個三專生回任後真正待在一審?答案是「大鴨蛋」,相當諷刺。檢察基層盼真正充實人力,勿使三專生成為壓垮基層人力的罪人。尤其在各地檢署員額有限情況下,回任檢察官占缺、卻因借調其他行政職不分案,是最糟的結果。

今年北檢有七名主任檢察官將任滿八年,若無法升上高檢署,將回任檢察官,近來在檢察官論壇有人貼文抨擊,有些主任平日喜歡泡茶串門子,打聽人事八卦聊是非,俗稱「茶水間主任」,並無心指導辦案,呼籲人審應舉薦有能力者至二審輪調,不是以期別或任滿八年為優先考量。

 
TOP
血汗桃檢 「帶便當」搶救「地獄股」
記者曾健祐/桃園報導聯合報
桃園地檢署積案量龐大,檢察官平均未結數破兩百件,長年居高不下,不僅檢方承受巨大壓力,也影響民眾訴訟權益,桃檢近期決議施行「帶便當」制度,由偵查調至公訴的檢察官須帶走部分未結案件,形同邊蒞庭、邊結案,基層盼遏止異動頻繁造成爆股窘境,也讓剛分發新人有更正常偵查品質。

桃園地檢轄區人口大量移入,有桃園機場、全國最多移工人口,每月新收案飆破五千件,但偵查僅六十四股,檢方雖成立審查中心分流四成多案量,但人力不足、異動頻繁,每年分發新人僅十人起跳,往往一接手就是破兩百件的「地獄股」,多年沉痾耗損檢方心力,被戲稱「逃」檢。

桃園地檢署代理檢察長陳維練表示,帶便當制度是以「離逾期未滿三個月的案件」為主,以去年同時間一百卅多件、十七個異動股來說,估計各股會帶約八件,該案件原檢察官已進行多次,細節掌握度最高,帶到公訴自結,避免給後手又重新起算結案時間,影響當事人訴訟權。

檢察官指出,平均未結破兩百件,三個月內連訂庭期都非常吃緊,輪分案都結不完了,一旦被指分大型專案,就恐面臨爆股慘狀,最嚴重還有人破四百件,從偵查輪調至公訴時,內部只能將一股切分成兩股,由剛分發的兩名新人各分兩百件。

依桃檢慣例,剛分發新人會在偵查兩年再轉到公訴歷練兩年,雖大部分人努力結案,仍難防有人留下龐大未結給後手,帶便當制度施行後,直接影響今年要去公訴的五十九期、明年的六十期新人,兩期又占偵查三分之一強,新人反對聲浪高一度引起正反意見激辯。

不少年輕檢察官認為,國民參審即將上路,公訴組頻繁準備模擬法庭,「並非大家想像中輕鬆」,若帶案過去辦,恐蠟燭兩頭燒。

 
TOP
經濟新聞
國發會:上月景氣估續亮黃紅燈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發會明(28)日將發布2月景氣指標及燈號,預估在外銷訂單暢旺,首度2月站上500億美元大關,出口374億美元,也是史上最旺2月的好表現,加上春節帶動內需消費,但也受到俄烏戰事2月底開打,以及去年基期已墊高等多方因素交互影響下,預估將續亮黃紅燈。

1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36分,較去年12月修正值38分減少二分,燈號亮「黃紅燈」,但2月底俄烏開戰,二國戰事對全球物價已產生更大壓力,特別是在能源價格和大宗商品部分。

國發會官員坦言,雖然俄羅斯、烏克蘭離我們相對遙遠,貿易往來的重要性也不高,目前雖還看不到對台灣經濟實質面的影響,但俄烏戰事對經濟景氣來說,的確是個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又加上面對去年成長強勁,今年經濟景氣成長要持續拉高,難度確實比較高,挑戰也多,目前還是維持經濟穩健成長的看法。

國發會官員表示,未來必須要特別注意的是,「國際油價」和「物價」持續上漲的壓力,我國又高度依賴原油進口,以及在希望能夠充裕庫存下推升大宗物資價格,關於油價和物價對整個市場的壓力,未來必須要多注意。

此外,若俄烏戰事持續,地緣政治一定會影響金融市場波動,所以可以看到1月的股價指數變動大了一點,但燈號仍在黃紅燈,代表景氣仍在相對高點,續居高原期,目前也尚未出現連續幾個月下滑的趨勢,顯示國內景氣仍屬穩健成長。惟近日俄烏軍事衝突擴大,對全球經貿的後續影響仍待觀察。

國發會官員指出,整體來說,出口方面,由於創新科技應用及數位轉型加速擴展,出口動能可望維持。

 
TOP
特斯拉擴產 台鏈業績爆發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特斯拉德國廠本周啟用,美國德州新廠也規劃4月7日舉辦盛大開幕活動,中國大陸除了上海廠外,也規劃興建第二座工廠。隨特斯拉今、明兩年三大新廠產能齊發,供應鏈廠業績可望跟著爆發。

特斯拉供應鏈包括電子控制單元的廣達(2382)、中控台的和碩、自駕車晶片的台積電、電源管理線束的貿聯、減速齒輪的和大、LED車燈的聯嘉、LCD螢幕的群創、觸控面板的TPK宸鴻、電源轉換器的台達電、充電槍的健和興、傳統系統零組件的智伸科與電池結構件的乙盛等。

特斯拉最早的工廠位於加州費里蒙市(Fremont),另外還有五座超級工廠(GigaFactory),分別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紐約州、大陸上海、德國柏林及美國德州。

其中德國工廠本周開幕,預估年產能可達50萬輛;至於美國德州工廠即將舉辦的開幕活動已獲當地政府許可,4月7日特斯拉除了帶受邀者參觀新工廠,還將在活動現場提供食物並準備二個音樂舞台,是個盛大派對。

特斯拉2019年時稱霸歐洲電動車市場,全年銷量超過10.9萬輛、市占逾31%,但2020年受到歐洲沒有產能,加上競爭激烈,銷量落後福斯等車廠。

依Schmidt Automotive Research數據顯示,2021年特斯拉歐洲市占率為14%,落後福斯的 25%和Stellantis的14.4%。隨著德國柏林超級工廠產能增加,排名可能出現變動。

另外,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1月的法說會中透露,下一座超級工廠新廠址有望在年底宣布。大陸媒體報導,這座新工廠可能在大陸,具體地點包含青島、重慶、西安、深圳及瀋陽等地;另外,特斯拉也積極擴張上海廠產線,目標是拉高Model 3和Model Y的數量。

上海廠產線優化項目投資總額達人民幣12億元(約新台幣53.8億元),主要涉及沖壓、車身、塗裝、總裝及物流操作中心的擴建,去年12月動工,預計今年4月完工。

特斯拉去年共交付93.62萬輛,年增87%,今年在德國柏林工廠與美國德州工廠新產能挹注下,該公司表示,預期新車交付量至少成長50%。外界預測,特斯拉今年新車交付量將挑戰150萬輛。

 
TOP
兩岸新聞
上海疫情重災區 顧經濟不封城
香港特派員李春、記者陳政錄/連線聯合報
中國大陸昨天通報新增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五千六百例,其中上海二二六九例,比例將近一半,為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上海市已改建七個臨時集中隔離收治點,並將核酸、抗原檢測(快篩)範圍擴至「非重點地區」。

對於外界呼籲封城,上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廿六日表示,如果這個城市停下來,東海會多出很多漂在海上的國際貨輪,影響國家和全球的經濟,「上海市民應該有這樣的大局觀。」

據大陸國家衛健委通報,三月廿五日,中國大陸報告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一千二百八十例與無症狀感染者四千三百二十例。自三月以來,本輪疫情大陸已累計超過六萬名本土感染者,涉及廿八個省市區、超過七十座城市,上海是這波疫情重災區。

面對疫情升溫,上海市除堅持暫不封城外,吳凡指出,上海正在探索按疫情將城市區分為「重點區域+非重點區域」,並透過「核酸檢測+抗原自檢(快篩)」的模式,用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恢復日常生活。他呼籲,請上海市民配合周末這一輪篩查,以最快速度實現城市的「動態清零」。

上海市衛健委主任鄔驚雷表示,對重點區域展開核酸篩查、非重點區域採用快速抗原檢測。重點區域實施全域嚴格封控,落實人員居家隔離或待在單位,展開核酸檢測。檢測結果未出來前,對區域內人員持續管控。他說,上海已啟用後備定點醫院,完成七個臨時集中隔離場所,上海世博展覽館也作為臨時集中隔離收治點。

香港疫情則進一步緩和,昨天新增確診個案跌到一萬以下,是第五波疫情高峰以來首次跌下萬宗確診,為八千八百四十一宗。香港衛生當局相信,疫情高峰已過。

香港第五波疫情以來,累計一百一十萬七千多宗確診,約每七個香港人有一人確診。死亡人數累計六千八百八十八名,其中近九成六是六十五歲以上,七成是八十歲以上,大部分無接種疫苗。香港目前有約一萬名確診者在接受治療,其中五十一人危殆。

 
TOP
兩岸觀策/該當煞車皮的陸委會 卻踩紅線
記者陳言喬聯合報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上周說,兩岸應「互相承認主權」,此說法不僅無法達到他期待的兩岸關係氣氛會變得很好,反讓兩岸關係更雪上加霜。

先不論邱主委的說法是否違反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相關規定,他的說法被大陸視為「搞二個中國或一中一台」。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回應邱是夾帶「兩國論」私貨,持續謀獨挑釁的本性,是妄圖以「兩國論」行騙,製造釋放善意假象行謀獨之實,完全是癡心妄想。

大陸批評蔡政府上下也不是第一次了,從蔡總統本人到蘇行政院長、吳外交部長,現在邱主委也被大陸認定加入「謀獨」行列。過去陸委會多半是政策執行單位,在政府部門中是比較客觀了解兩岸關係現況,尤其是複雜的政治的問題。

從大陸觀點看,陸委會十分清晰兩岸的衝撞範圍、框框在何處,不當煞車皮也就算了,明知此說法勢必踩到大陸紅線,仍執意衝到第一線,其背後動機與目的不言可喻-加入蔡政府持續駛向台獨的列車。

除邱太三外,最近發表兩國論的還有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他比邱太三提早兩天透過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發文,指「真正能為台灣帶來長遠和平的,是故總統李登輝和總統蔡英文提出的兩國論」,強調「保衛中華民國,需要兩國論」。他認為,兩國論能增加台灣的安全,也就增加了中國大陸吞併台灣的困難。

兩位一官一民的「前後呼應」或許沒有關聯,但從目前兩岸關係走向看,抱持與接受「兩國論」(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的台灣人、尤其是年輕世代已愈來愈多,再加上美國暗中鼓動拉台抗中,「兩國論」聲浪勢必愈來愈高;相對地,兩岸關係就會愈來愈緊張。

過去兩岸都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誰代表中國各有主張;現在絕大多數台灣人不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甚至不再認同歷史與地理上的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與台灣多年來被中共封堵在國際社會外圍有關。

但台灣若執意走向「兩國論」,勢必挑戰中共的核心利益,也將面對中共的武力威脅,台灣是否擋得住解放軍的攻台遂成當前焦點,役男四個月的軍事訓練也頓成檢討的首要項目。

從美國前官員到國內大小官員學者均承認,台灣四個月的役期是無法形成戰力的,也許至少九個月、最好一年期兵役可以應付。以海軍來說,若有大量裝備進來,要有更多的官兵操作,義務役新兵從訓練到熟練,最少需要半年至八個月以上時間才能堪任槍帆兵、輪機兵初步形成戰力;但沒多久,他們又變成老兵等著數饅頭待退,如此周而復始的持續處於青黃不接階段,要真正具有十足的戰鬥力恐非易事,其他多數軍兵種皆然。

不知是否受到俄軍久攻烏克蘭不下的啟示,台灣有些人近來勇於向中共挑戰,但台灣不是烏克蘭,台灣領土是烏克蘭的十六分之一,常備部隊不如烏克蘭,沒有北約在後撐腰,更無烏克蘭上下同仇敵愾的勇氣與決心;烏克蘭即便暫時擋住俄軍猛攻,但也犧牲慘重,城鎮全毀、家破人亡、難民流離。

從俄烏戰爭的經驗,台灣得到的啟示,應是要避免戰爭風險帶來的國破家亡,而非將自己的前途命運賭在孤注一擲的凶險戰事上,即便徵兵役期恢復到一年也不能輕啟戰端。

 
TOP
國際新聞
基輔難打 俄軍第二階段轉攻烏東
國際組/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拜登廿六日在波蘭表示,自由世界齊心協力支持烏克蘭人民對抗俄國入侵,矢言要俄國為戰爭暴行負起責任。拜登並出席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長奧斯丁與烏克蘭外長及防長在華沙舉行兩國間首次的「二加二」會談。

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表示,美國對烏克蘭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支持「堅定不移」。烏克蘭說,已獲得美方進一步的安全承諾。

俄防長現身軍備會議

隨後,俄羅斯釋出國防部長蕭依古主持一場軍備預算會議的畫面,這是兩星期以來,他再度在電視上現身。俄國媒體宣稱,這項會議是在前一天舉行,蕭依古在影片中表示,「雖然我們目前遇到了困難」,但武器訂購和供應仍依照計畫進行。

俄國入侵烏克蘭超過一個月,俄國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第一副總參謀長魯茨科伊上將廿五日首度召開記者會,宣稱俄軍以削弱烏克蘭戰鬥能力為重點的第一階段行動「總體已經達標」。他說,俄軍今後將側重於「解放(烏東)頓巴斯的主要目標」。

西方國家軍事分析師指出,這是俄國為挽回攻占基輔失利顏面的說詞。曾擔任美國駐歐洲陸軍司令、現任智庫「歐洲政策分析中心」研究員的霍吉斯表示:「如果一開始的目標就是拿下頓巴斯,俄國何必大費周章從北邊、東邊和南邊入侵烏克蘭?顯然俄軍已經備多力分,必須集中攻勢。」跡象顯示,俄羅斯正在從喬治亞調兵,但最終目的並不清楚。

烏總統稱1.6萬俄軍陣亡

倫敦智庫「皇家三軍聯合國防研究所」地面戰專家雷諾斯也有同感:「俄軍的原始戰略是斬首烏克蘭中央政府,或者藉由大軍壓境讓基輔政權垮台,明顯事與願違」。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稱,「過去一周,我們英勇的武裝部隊重創了敵人,造成慘重損失。」他說,從俄國入侵烏克蘭戰爭開始以來,已有超過一萬六千名俄國官兵陣亡,遠高於俄國官方公布的數據。

澤倫斯基也再度向俄國喊話,以談判結束戰爭,但同時表明烏克蘭不會同意放棄任何領土換取和平。

拜登呼籲北約團結一致

拜登也在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陪同下,前往到國家體育館改裝的難民收容所,會晤來自烏克蘭的難民,傾聽他們被迫流離失所的心聲。俄國入侵烏克蘭迄今,已有三百八十萬人離境,其中兩百萬人來到波蘭。拜登說,整個北約都應該向波蘭看齊,接納難民。

在與波蘭總統杜達會晤時,拜登重申美國對北約的支持並表示:「歐洲的穩定對美國至關重要。在這個變動的世界中最重要的是北約團結一致,第五條(集體防禦)更是神聖的承諾,無論我們做什麼都是一致行動…,普亭想要分化北約的東翼是不可能得逞的」。

 
TOP
俄烏戰啟示 世界恐成最終輸家
記者張加、張文馨、羅印沖/專題報聯合報

俄羅斯二月廿四日入侵烏克蘭,戰事持續逾一個月,烏、俄損失慘重,美國、中國大陸等其他國家,也不好過。

「世界很可能成為最終輸家。」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傑出學者包道格說,俄中與西方之間,美中之間,歐洲與俄羅斯之間,分歧將加劇、深化,而制裁、供應鏈中斷搬遷、通膨、都讓全球付出高代價。

包道格受訪分析,俄羅斯肯定是最大輸家,中國大陸稍微好一些,尤其是美國將再次專注於歐洲與俄羅斯。

美中俄誰是贏家 引發討論

俄烏衝突,美中俄誰是贏家?這問題在華府等各地掀起討論。俄烏開戰以來,美國遭受國內外不少批評,共和黨指責總統拜登的「軟弱」,讓俄羅斯總統普亭發動攻勢,美歐聯手對俄的外交手段失敗,有損美國信譽與影響力;宣布對俄羅斯能源的進口禁令,影響油氣來源及進一步抬高能源價格,而美歐嚴厲的經濟制裁,尚無法止戰。

曾在前總統小布希時代任職國防部官員的包士可說,若烏克蘭投降或被俄羅斯擊垮,美國會因未更早採取更為強硬的行動,未設禁飛區等作為,失去最多(僅次烏克蘭);俄羅斯將受益最多,其次是與俄國有「無限制」夥伴關係的中國大陸。

北京原認為,保持不譴責俄羅斯,不介入、不干涉的態度,可避免捲入衝突,也能從戰事後地緣政治變化中獲益。但局勢發展出乎意料,烏克蘭抵抗超乎預期,歐盟覺醒,美歐等民主陣線一致抗俄,普亭成國際罪人,身為俄國緊密夥伴的中國大陸成美國施壓對象。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專家白明和甘思德都認為,北京在侵略前夕與俄國簽聯合聲明使自己陷入困境。白明專文指出,「合作沒有上限」的中俄聯合聲明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掌權以來最大的外交政策失誤,不僅使其聲譽受損,還引發全球對中方野心的擔憂。

對烏立場 中國方案漸清晰

俄烏開戰以來,北京立場屢成焦點。從初期「呼籲顧及俄方安全訴求」,到表態「必要」斡旋,向烏提供人道物資,再到習近平「不能兵戎相向」說法,漸趨中立。隨著局勢推移,「中國方案」逐漸清晰。更重要的是,從習與拜登談話顯示,北京並未關上中美協調大門,關鍵在於華府是否認同北京政策底線。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朱鋒就稱,中美可加強烏克蘭問題的協調,加速推進停火。烏克蘭危機的緩解與結束,可為深化中美合作、管控分歧提供動力。

從中俄關係看,北京大力批評西方制裁,且從未認定俄方「侵略」烏克蘭。另一方面,北京與烏克蘭的軍事和經貿聯繫也很緊密。解放軍武器裝備現代化自烏克蘭獲益良多。烏克蘭不只是中方糧食與能源主要來源,是「一帶一路」重要門戶,北京不會在俄烏之間選邊站。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資深分析師戴維斯向本報表示,俄羅斯可能「慘勝」,最終在持久消耗戰中擊敗烏克蘭,但普亭政權的聲譽、俄羅斯的經濟都遭摧毀。

【相關閱讀】

俄烏戰事推動美國打造印太版北約?美前官員、專家:不太可能

 
TOP
觀察站/「烏」雲下 美中態度強烈對比
記者張加、羅印沖聯合報

美國與中國大陸應對俄烏戰爭,可說是「清晰」對上「模糊」,展現不同作風,其態度與處理方式,影響雙邊關係未來走向。

俄烏衝突,美國總統拜登明確表態不出兵烏克蘭,想以外交手段解決烏克蘭危機,卻未能阻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共和黨批拜登軟弱,部分國家質疑美國的安全承諾、國際影響力。

俄烏開戰一個月以來,美國雖不出兵,但對烏克蘭提供軍援、金援,並帶頭與歐盟、主要亞洲夥伴形成抗俄陣線,譴責俄羅斯並祭出嚴厲制裁。美國面對烏克蘭危機的立場明確,與北京的曖昧態度,成強烈對比。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想與戰爭保持距離,但他很難不捲入其中,俄羅斯總統普亭二月初專程參加北京冬奧,兩人會後還發表聯合聲明,向國際展現中俄關係「不斷攀登新高」。

基於中俄緊密關係,各國呼籲北京展現大國風範,採取更積極作為,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作為,說服普亭結束戰爭;美國並警告北京勿暗助俄羅斯,否則將承擔後果。

面對來自世界各國的期望與壓力,習近平與拜登十八日就俄烏局勢視訊會,一方面談「國家關係不能走到兵戎相向」,另方面批評西方制裁,傷害全球經濟,同時又人道援助烏克蘭,顯示北京無意在這場亂局中陷入太深,若真要推動「必要」斡旋,也不會採西方模式。

這立場早在拜習視訊前就基本確定了,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此前向荷蘭副首相胡克斯特拉表示,中方將以「自己的方式」勸和促談,凸顯北京會走自己的路。

有分析人士指出,不能排除北京拋棄俄羅斯的可能性,或許俄烏危機能成修補美中關係的契機。

俄烏戰事逾一個月,各方壓力愈來愈大,北京將難以保持中立。若選擇俄羅斯或「所謂中立」,都是站在美國為首民主陣營的對立面。北京終究得做出艱難的抉擇,「模糊」恐不再是選項。

 
TOP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