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五種恩賜(續) 馬克.吐溫 IV 「再選吧!」是仙女的聲音。「還剩兩項禮物,一開始也就只有一項是珍貴的,目前仍在。」 「財富!財富即是權力。我之前真是瞎了眼!」男人說:「現在,生命終究值得一活。我要花費、揮霍、炫人耳目。那些嘲諷、鄙視我的人將匍匐在我跟前的塵土,用他們的嫉妒餵養我飢渴的心。我要擁有一切的奢華、享樂、心靈的所有迷醉,還有男人鍾愛的身體上的滿足。我要買啊!買啊!買啊!恭敬、尊崇、愛戴、崇拜,大凡這些塵世市場能獲致的虛飾光彩,我莫不網羅。我蹉跎日久,之前壞了選擇,過去就算了。當年無知,未能選擇那一目了然的。」 三年過了,某一天男人坐在寒酸的閣樓瑟縮著。他憔悴、蒼白、眼眶深陷、衣衫襤褸,啃著又乾又硬的麵包,喃喃自語:「塵世的禮物都合該詛咒,到頭來都是笑柄和虛飾的謊言。沒有哪一樣不是誤稱!它們不是禮物,而僅僅是借貸。享樂、愛情、名聲、財富都不過是痛苦、哀傷、羞辱、貧困等終極真實的臨時偽裝。仙女說得對,在她的儲藏裡僅有一項禮物是珍貴的,僅有一項不是毫無價值的。我現在知道的其他那些,相較於這無可限量的是何其貧乏、廉價與卑劣啊。那親切甜美與仁慈的禮物,能讓肉體之苦痛和吞噬你心靈的哀傷與羞辱,沒入永恆無夢的睡眠中。拿來給我吧,我累垮了,我想休息了!」 V 仙女來了,又帶來四項禮物,卻獨缺死亡。 她說:「我把它給了一個母親的專寵,一個小孩。他一無所知,但信任我,要我幫他挑選。而你並沒有要我幫你選。」 「喔,可悲啊!那還有什麼留給我呢?」 「只有你甚至都不配得到的:風燭殘年毫無來由的羞辱!」 作家側記 馬克.吐溫(Mark Twain,本名Samuel Clemens, 1835-1910) 誰是最偉大的美國作家?這問題可不像義大利人說但丁,英國人說莎士比亞,德國人說歌德,或是西班牙人說塞凡提斯那麼容易回答。但如果問哪一本小說最能代表美國?馬克.吐溫的《哈克歷險記》應該就是個十拿九穩的答案了。此書和《湯姆歷險記》、《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構成了一套美國本土文化精神的三部曲,樂觀、幽默、好奇又實用主義。這之前的美國文學大都仍是英國文學的支脈,屬於新大陸的貴族,儘管有時沒落破敗,帶著哥德式的鬼影幢幢,但仍然透著濃濃的英國腔。直到馬克.吐溫,天地才為之開闊。 中西部大城聖路易就坐落在密西西比河岸,那不是海洋,而是汪汪巨流,往南朝北,生機勃勃的帶著商品與旅客通往世界的想像。彩虹般的大拱門(The Gateway Arch),從頂處遠眺,一望無際的西部代表著疆界的無限可能性。沿河北上,兩小時車程之遙就到了馬克.吐溫的故鄉漢尼拔了。還沒到紀念館,迎面而來的一幅熟悉場景讓你會心一笑,可不就是詭計多端的湯姆正在收錢讓同伴幫他刷牆嗎?我們可以買張票進入密蘇里岩洞,學湯姆進入黑漆漆的洞穴尋寶,偶爾享受一下迪士尼式的驚嚇,美國的商業文化與馬克.吐溫結合可真是一點也不突兀。 我猶記得小時候讀他的作品是如何靠在床邊捧書偷笑的,改編的電影《乞丐王子》又是如何讓我反覆觀看,老是被同樣的情節所吸引。馬克.吐溫不唱高調,談起理論也絕不玄奧抽象,連幽默也都是平實易懂的,而這就是馬克.吐溫式的對成人世界的顛覆。我還沒有讀過,有哪一位大師能夠像他那麼擅長以孩童作為故事的主角。但他的才情不僅止於此,《古國幻遊記》是一部穿越時光隧道的反烏托邦小說,而《44號神祕怪客》則同時兼具推理小說與科幻小說的元素,可見他的創作不拘一格。至於〈生命中的五種恩賜〉這一則以童話表現的寓言,超脫了對他言必幽默的既定印象,展現優雅散文的功力,令人驚豔。 文章出處/資料提供:小麥田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