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ADD的孩子,越早診斷確定越好,否則長期受到誤解,被認為是懶惰、叛逆、古怪或惡劣的孩子,自我形象會嚴重受損。雖然診療並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但是至少可以使大家了解為什麼會有這些困難。 人們首先注意到有些孩子是ADD患者,但不知道大人也有這種現象。現在我們對ADD有更多了解了。根據保守估計,有百分之五的學童患有ADD,但是一般民眾的了解仍然有限,使這些孩子無法得到應有的診治。ADD的特徵—分心、衝動、活動力強—都被視為兒童的特質,而不會想到要給孩子做測試。大人會覺得「他還是個孩子嘛」。除非這個大人已經知道ADD是怎麼一回事,否則不會了解孩子的問題出在哪兒。
我們如何分辨正常的兒童行為和ADD的徵狀呢?如何知道孩子的情緒問題是因為ADD引起的呢?我們必須仔細看個案病史,依此下診斷。
有一些心理測驗可供診斷。魏氏兒童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也可以提供一些線索。典型的ADD患者在數字、算術和符號方面較弱。在語言和表現兩方面的成績也會有較大的差距。其他還有一些針對注意力和衝動的測驗,但是我必須強調的是,沒有一個測驗是專門針對ADD的。到目前為止,由孩子、家長和老師那裡蒐集到的個案病史仍是最有效的工具。
正常和不正常的界限並不清楚,我們必須拿每個孩子和他的同儕相比較。如果他比同學明顯更容易分心、更衝動、更靜不下來,又找不出任何原因,例如家庭不穩定、藥物上癮、憂鬱症或其他醫學問題,那麼他極可能是個ADD患者。當然,有經驗的專業人士才能真正下這個診斷。
任何診斷都有可能過猶不及。有的孩子注意力不足,卻沒有被診斷出來,有的孩子則可能被誤診為ADD患者。此外,並不是每一位老師、醫生、心理學者都知道有ADD這回事。
如果只依賴心理測驗下判斷,即使是知道ADD的專家也可能診斷錯誤。雖然心理測驗是有幫助的,卻不能代表一切。ADD兒童在心理測驗上不一定會顯露出來。這是因為測驗時的種種狀況,例如新奇感、結構性和動機,會暫時「治癒」ADD。孩子在一對一的測試情境中比較能夠專心,又因為一切這麼新奇,注意力特別集中,又很想「表現優良」,於是他的注意力缺失完全被壓下去了。這是為什麼其他的資料,例如老師和家長的長期觀察,是更重要的原因。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被誤診為ADD患者呢?因為其他原因也可能引起相似的徵狀,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我們必須仔細地評估各種資料,有時必須做一些醫學檢查才能確定。
即使沒有別的醫學問題,我們仍須記得ADD不是一個絕對的狀況,而是一個相對的狀況。我們不只要看徵狀,也要看徵狀的嚴重性和持續性。每個孩子多多少少會有不專心、衝動和靜不下來的時候,但是絕大部分的孩子不是ADD患者。我們必須小心不要輕易貼標籤。
至於真的有ADD的孩子,則越早診斷確定越好,否則長期受到誤解,被認為是懶惰、叛逆、古怪或惡劣的孩子,自我形象會嚴重受損。未被診斷出來的患者以及他們的家人則過著充滿了掙扎、指控、罪惡感、悔恨、低成就和哀傷的生活。診斷得越早,這些痛苦就可以越早結束。雖然診療並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但是至少可以使大家了解為什麼會有這些困難。
我們都希望孩子有足夠的信心和自尊心,能支持他們面對生活。毫無疑問地,孩子每天的經驗會互相交織,影響他的信心和自尊。如果他的生活充滿了羞辱、失敗和丟臉,那麼就很難建立自信。我們應該盡一切力量,使他的生活充滿了成功、信心和被公平對待的感覺。及早知道孩子有某些學習困難,會使我們更能協助他達到成功。
自古以來,許多偉大的人物都有各種學習障礙,最後仍然成功了。雖然我們無法確定,但是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就很可能有ADD。他是個極無耐性、衝動、不專心、活力充沛、有創意、點子多、不重視世俗之事、特立獨行的怪人。「結構」是ADD的最佳良藥,看看莫札特在樂理結構上的表現吧,結構可以抓得住這些到處漂蕩的天才們。事實上,許多ADD患者以及學習障礙症患者,都具有一些我們不知道如何形容的優秀特質,我們只能稱之為「特別潛力」。如果這個潛力被發覺出來,結果往往異常亮麗。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文學家愛倫坡(Edgar Allan Poe)、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藝術家達利(Salvador Dali)都被學校開除過,愛迪生(Thomas Edison)則是班上最後一名。美國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和汽車大王福特(Henry Ford)的老師都曾說他們毫無希望。小說家約翰.爾文(John Irving)高中時,因為學習障礙,差點被退學。這名單可以更長。許多人在學校表現得一塌糊塗,成年之後卻能非常成功。可惜的是,有更多的人因為學習障礙沒有被診斷出來、沒有得到支持,長期的挫折導致成年之後也是一敗塗地,潛力始終無法發揮。(摘錄自第二章)
吳佑佑(宇寧身心診所負責人)
林亮吟(心禾診所負責人)
花媽卓惠珠(「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柏格」部落格版主)
洪儷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兼主任)
一致推崇
最多人認識注意力缺失症的第一本書
兩位作者都患有ADD,但是都成為成功的精神科醫師,他們的親身體會和專業經驗使本書更具說服力和可讀性。《分心不是我的錯》長銷20年,創下銷售200萬本的佳績,已經豎立典範,成功幫助ADD患者擺脫長期的負面形象,重新建構自我認知,甚至化阻力為助力,擁有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對於經常有機會接觸ADD患者的教育工作者、心理治療師及相關專業人士,更是一本深具啟發性的好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