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瑪蒂達長大後...不挺身 誰會幫?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MUZIK古典樂刊】提供最新古典音樂訊息,以及有趣的音樂小知識,突破你對古典音樂的想像。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東寫西讀
本期索引
2018/12/18 第28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粉絲專頁
本期索引
本期索引
本期索引
 
小編微手記
誰偷喝?驗DNA揪出
英國廣播公司引述台灣媒體報導,台灣女大生測DNA揪出偷喝優酪乳的室友。截自BBC
圖片故事:

  台北市1名女大學生不滿飲料被室友偷喝,5名室友又都不承認,因而將飲料空瓶帶到警局報案。警方事後採驗女大生的5名室友DNA比對,揪出偷喝優酪乳的人,並將該名室友依竊盜罪送辦,這起案件的DNA檢驗費1萬8千元是由政府支付,雖有基層員警認為「簡直是大砲打小鳥」,但網友也有不少贊同的聲音。這起事件甚至也成了英國BBC中文網的熱門話題第一名。但那時大家只知道警方花大錢,只為一瓶50多元的優酪乳。

  女大生的室友後來在網路上說明事件經過,說明實情絕不是「一瓶飲料被偷喝了」那麼簡單。這位室友表示,一開始發現食物消失,「第一時間並沒有想到是家裡的人偷的,反而是覺得是不是外來的小偷,不知道怎麼樣進到家裡。」因而由四人集資買了監視器,監控客廳。唯一沒有告知的室友,是因為她平時就不互動,因而大家也沒找她出錢,也沒通知她。

  不過監視器裝完後不到一天,監視器就不見了,當時大家就想報警,但問了警方發現公共區域太多指紋,不太可能抓到凶手,女大生們因而作罷。

  會真的報警,是因為不斷有食物不見。女大生室友說:「我們發現東西被偷吃或是偷喝,都有第一時間在租屋處的LINE群組發問。但其他人都說沒有,在發現優酪乳上面有口紅印之後,大家也都說沒有(但是被告沒有說話,在大家都說不是而沒有人承認的狀況下,原告在群組上告知大家:『沒有人要承認,就要去找警察驗DNA了』大家都說同意。」

  當然,最後報了警,做筆錄,嫌犯依舊不承認,等DNA結果出來,也是事發5個月後檢察官傳訊,嫌犯才對檢察官說「不小心喝錯,真的想要道歉、賠償。」

好讀本周五問:

1.DNA是什麼?

2.對於女大生報警、驗DNA揪小偷,你支持或反對?理由是?

3.你覺得有沒有方法預防「吃錯室友東西」的狀況。

4.人際互動有時難免摩擦、衝突,你知道自己可接受的底線嗎?

5.從這個事件,你學到什麼?

●投稿回答上述五道問題,答案獲選者可得小禮物,編輯部另設有一位特別獎名額,神祕禮相贈。投稿截止時間12月19日周三晚上10:00前,投稿網址由此去:http://educoco.udn.com/photoquest

 
閱讀知天下
近距離賞畫 透過App擴增實境 屏幕變畫廊展示廳
荷蘭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與Google合作,推出擴增實境「了解維梅爾」應用程式。(圖/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與Google藝術與文化部門)
文/陳韻涵

新聞故事: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與Google藝術與文化部門合作,整合散落在7個國家、18座博物館的維梅爾作品,打造擴增實境「了解維梅爾」(Meet Vermeer)應用程式(App),打破地域隔閡,讓大眾近距離欣賞維梅爾的所有畫作。

  17世紀荷蘭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以敏銳的雙眼捕捉荷蘭家庭生活的寧靜之美,他不是位多產的藝術家,畢生只創作36幅畫作;這些畫作散落在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和法國巴黎,想飽覽維梅爾美學的人們過去必須旅行漫遊;但現今拜科技之賜,想看所有維梅爾畫作的人們可以不必舟車勞頓。

  Google藝術與文化部門及收藏「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和其他公立博物館、私人收藏家,共同響應「數位博物館」計畫,透過科技及擴增實境,拉近維梅爾畫作與大眾的距離。

  收藏維梅爾畫作的各博物館分別貢獻館藏數位影像給「了解維梅爾」App資料庫,其中美國嘉德納博物館分享了1990年失竊畫作「音樂會」的影像檔。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總監艾蜜利.戈登克說:「這是透過科技,實現在真實生活中無法做到的事情,因為這些畫作永遠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匯聚一堂。」

  戈登克解釋說,17世紀的一些畫作太過脆弱,無法承擔運送風險,有些畫作則屬於私人藏品,嘉德納博物館的作品則丟失了。

  戈登克說,雖然許多維梅爾著名畫作的影像已刊登於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官方網頁,但她想讓大家了解這些畫作之間的大小關係,這是這在「單一螢幕上的個別平面照片」難以傳達的概念。

  啟動「了解維梅爾」App,使用者宛如進入沒有天花板的博物館;使用者可透過按壓手機屏幕,擰起手指就能進入另一個展示廳。

  戈登克不擔心虛擬博物館會減少人們親自參觀博物館的動力,反而會鼓勵參觀者登門看畫。

 
話題補給站
瑪蒂達長大後...不挺身 誰會幫?
(上圖)主角瑪蒂達是3歲就能自己閱讀的天才。(《Matilda》、維基共享)(下圖)紀念出版30年,於作者故居豎立川普與瑪蒂達對視雕像。(美聯社)
文/魏君穎

看主角

3歲就能自己閱讀 父母失職校長蠻橫

  神童長大以後,都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

  《小魔女瑪蒂達》(Matilda)是英國著名作家羅德.達爾(Roald Dahl)的經典童書,並由知名插畫家昆丁.布雷克(Quentin Blake)繪圖。故事主角是3歲就能自己閱讀的天才兒童瑪蒂達,無奈爸爸是個賺黑心錢的二手車商,媽媽成天賭博不管事。兩人都覺得小孩子應該多看電視少讀書,對瑪蒂達棄之如敝屣,還好瑪蒂達有圖書館可以去。

  如果有著足以通報社會局的「失職」父母還不夠荒唐,瑪蒂達念的還是一所早該勒令關閉的學校,曾經是奧運選手的校長川契布爾會抓著學生的頭髮,把他們當鏈球甩出去。瑪蒂達還從高年級學生的口中,得知校長有個處罰學生的櫃子,裡頭既黑、又有著碎玻璃和釘子。要是頑皮惡作劇,就會被關在裡頭一整天,只能站著,不能靠著也不能坐下——《小魔女瑪蒂達》無疑是個有點黑暗的故事,它寫出了成人的傲慢無知,也寫出制度和權力的荒謬。

  幸好,上學後,她遇到好老師哈妮小姐(Miss Honey),哈妮小姐有耐心又溫柔,發現瑪蒂達的天才後,盡其所能地協助她。受盡各種不公平的對待,瑪蒂達用自己的想像力與超能力對抗校長川契布爾的無理權威,並替被欺負的哈妮小姐討回公道,也為自己找到理想的新生活。

  1988年10月出版的《小魔女瑪蒂達》,恰好在今年慶祝30周年。拜1996年的賣座電影和2010年由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改編的暢銷音樂劇所賜,這位擁有神奇力量的小女孩,從書中躍然紙上,帶著觀眾看她如何使用超能力,趕走學校裡作威作福的川契布爾校長。如果瑪蒂達確有其人,30歲的她會是什麼樣子呢?

  為紀念《小魔女瑪蒂達》問世30周年,長期與達爾合作的布雷克特別繪製了不同的書籍封面。儘管此書目前的出版社Puffin只要求一幅新作,布雷克卻一口氣畫了8幅,而其中3幅將成為30周年紀念版的封面。想像中,她可能成為大英圖書館的執行長,畢竟還有什麼能比在世界首屈一指的圖書館工作,更適合這位書蟲?或者,成為桂冠詩人、探險家、天體物理學教授、特效動畫師、美髮師、甚至是摔角選手?

  在紀念版發行的前言中,布雷克這麼說:「想像這位小女孩長大之後的樣子,是件非常好玩的事。既然她從小就有這麼多種不同天賦,想像成年的她能做什麼也不是件太困難的事。」

  有趣的是,負責管理達爾作品版權及商標的羅德.達爾公司(the Roald DahlStory Company)也廣徵大眾意見,詢問讀者們覺得瑪蒂達長大後,會是什麼樣子?最受歡迎的回答包括演員及倡議者艾瑪華森、歌手紅髮艾德,以及剛加入皇室的梅根馬可。

看現實

#MeToo席捲全球 沒人可以別過頭去

  許多文學經典之所以受歡迎,往往因為它帶給讀者豐富的想像世界,卻又能在當中看見自己。「後來怎麼了?」童話主角們長大之後的發展,也常是個有趣的引子,激發人們不同的想像。例如美國劇作家約翰羅根(JohnLogan)便曾虛擬想像《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女主角原型人物愛麗絲.李道爾和《彼得潘》原型人物彼得.盧埃林.戴維斯相遇,談論在故事之外,各自千瘡百孔的人生。

  在2010年的同名音樂劇中,鬼才詞曲創作提姆.明欽(Tim Minchin)第一首交出的作品便是〈等我長大〉(When I Grow up),歌曲本身跟故事主線沒什麼太大關聯,但大人聽來想必很有感覺,歌詞講的是孩子們期盼長大後能做的「好事」:

  長高高才摸得到樹枝

  夠聰明能回答所有該知道答案的問題

  每天吃糖果而且都很晚睡

  看很多卡通看到眼睛發直。

  孩子氣的歌詞也隱含了如何面對未知的恐懼:「我要舉起很多重物,而且我會跟床下的怪物搏鬥!」以及識破大人偽裝的小聰明:「我還要玩那些媽媽假裝不好玩的東西!」

  小時候想長大,長大以後又想變回小孩,這種矛盾的心情相信不少人都有過。期盼與懷舊之間,小孩與大人之間,或許我們總擺盪在另一邊的美好。回頭看,也許所有的成長在當下都是苦澀的,儘管大人的世界未必比較快樂,看在孩子的眼裡,還是很令人嚮往的吧。

  然而,也許經歷成長之後的讀者,內心深處還是盼望著故事裡的主人翁永遠不會長大、永遠年輕。而陪著讀者長大的經典,總是讓讀者在不同年齡和閱歷時,都能有新的體會。在#MeToo運動席捲美國及歐洲等地,性別與權力不平等、霸凌等問題在電影、政治、藝術與文化界一一湧現,沒有誰可以別過頭去,假裝沒看到。或許,這個時候再次重溫《小魔女瑪蒂達》的故事,更顯得挺身對抗的重要性。

 
作文小錦囊
系列235 掌握題幹 首尾呼應
  一般閱卷老師批改作文標準,重在「立意」、「取材」、「結構」、「修辭」四者,再加上基本格式的審查(筆跡、錯字)即能完成作文批改。因此如何掌握上述原則,是考生最應用心注意的基本功。

  作文首重立意,立意首先是符合題幹要求,進一步是結合題幹,發揮個人意見,使作文具備「深入且深刻的見解」。以知性寫作來說,第一步是清楚題幹要求,並思考如何發揮個人意見。第二步就是從題幹中擷取訊息,亦即「取材」,第三步才是「理論的配合」,在題幹提示中,必有許多能提供作文書寫的元素,此時應注意抓住「核心概念」與「可用材料」,如作文題目為「環境永續發展」,核心概念就是題目「環境的變遷與永續發展」,在題幹中要注意提到跟題目有關的若干面向,將提示文字放入各段之中,最後再配合理論,以自己的見解進行分析,如此才不至於離題,結構也才不至於鬆散。

  建議考生練習立意與結構時,在擷取題幹訊息之外,記得除了頭尾兩段以外,中間各段應該在開頭與結尾提及「核心概念」,延續前文題目,第二段如果以「環境的變遷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作為開頭,段落結尾就應歸納段旨,如「因此,平時看似不經意的行為,都可能對環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中間各段頭尾均需「回應核心概念」,才能緊扣主要論述。

  即便是知性散文最常用的「正→反→合」寫作架構,進行反面論述時,開頭仍須扣合主題,如「現代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往往與環境的維護相互衝突,如觀塘天然氣轉運站與藻礁的維護……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還能自信地認為人定勝天,而不尊重環境的存續嗎?」在反面論證的同時,也需針對核心概念進行討論,頭尾分別融入「環境的維護」、「環境的存續」概念,就能使該段首尾呼應,並且概念清晰。

  因此,知性散文不僅是要求全文首尾呼應,在各段的頭尾更應注意呼應主題,才能在開展論述的同時,不致於離題過遠。

(本文由聯合報寫作教室提供)

●想知道更多寫作技巧嗎?《40週寫作覺醒》精選聯合報寫作教室專欄,集結出版。選購電子書可享66折,詳情請上udn讀書吧

 
活動報馬仔
有意思生活節-讓生活更有意思
有意思生活節 今年耶誕必逛市集
今年耶誕必逛市集

  聯合報系在台耕耘多年,首次針對女性規劃專屬展覽,以美麗、健康、質感生活之主題展示區,融合具有耶誕氣息的文創選品,活動現場更設計了觀展人與攤位互動的活動與神秘驚喜,讓民眾體驗更有層次的逛展樂趣。

  現場結合來自世界各地職人手作、網紅名人講座、人氣插畫家展場限定商品,涵蓋設計生活、美麗知性、互動體驗等七大主題專區,搭配應景的聖誕裝置打造過節氛圍,每一處角落都是拍照打卡熱點!即日起至12/20購預售票送限量「女子福袋」,入場抽「宏佳騰機車」。購票傳送> http://bit.ly/2DBbTsq

  日期:2018年12月21日(五) - 2018年12月23日(日)

  時間:10:00 - 18:00 (17:30停止售票入場)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北向製菸工廠 (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主辦單位:聯合數位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專線:02-7721-6955 (周一至周日,上午9點至下午6點)

  更多詳情也可至有意思生活節官方粉絲團查看。

 
訊息公告
讓馬麥醬銷售提升14%的瘋狂專案
食品類老牌子除了改名改包裝、推出新口味,如何玩出新意?聯合利華旗下的馬麥醬,沒有改變產品迎合消費者,而是靠著超狂宣傳掀起討論熱潮,成功讓品牌銷售提升了14%。

作家易患精神病?
寫作者常須挖掘內在情緒,一旦官能過於敏感或強烈,直到超出某個隱形的界線時,就容易被判定為生病。這麼說來,創作或許也是一種與情緒相處的藝術。
 
 
聯合報系教育事業部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 │ 電話:02-86925588 │ 傳真:02-86433968│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