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布的上海浦東新區未來發展五年規畫中,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馮偉明確提出,未來5年浦東將瞄準「中國製造2025」戰略。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區,浦東新區在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深厚基礎上,如何彌補自身的製造業不足?中新社報導,今年上半年,浦東新區第三產業比重達到75%,大幅超過「十二五」期間制定的65%目標。近年來,追求第三產業比重成為不少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之一。浦東75%的第三產業比重,居於大陸前列。不過,原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沈曉明卻認為,這個數字要再討論。
沈曉明認為,「第三產業比重高既有其發展的因素,也有工業持續下滑的因素。今年第一季,浦東的第二產業比重掉到23%,未能達到『十三五』設定的25%底線。工業下滑的主因是嚴重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值得政府警醒」。
深入剖析經濟發展態勢後,浦東找到造成製造業不足的幾大因素。首先是製造業質量有待提升。同樣是改革開放前沿,深圳的第二產業比重達41%,且與浦東工業主要依靠電子信息、汽車、成套設備等相比,深圳的工業發展熱點頻出,包括4G技術、新能源汽車、無人機等,在海內外影響日顯。沈曉明直言,抓工業,浦東要向深圳等區域學習。
馮偉分析,未來5年浦東要進一步優化電子信息、汽車、成套設備和生物醫藥、新能源、民用航空等「三大三新」製造業格局。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工業的比重超過1/3,全社會研發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4%。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振興實體經濟』,這為浦東和上海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東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朱金海說,在浦東這樣的地方振興實體經濟,發展一般的製造業不現實。浦東瞄準的是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製造業。
今年10月,投資675億元人民幣的中芯國際「12吋積電電路先進工藝生產線」在浦東啟動,成為上海發展先進製造業的重大戰略措施。此外,圍繞國產大飛機項目,浦東的航空城也在加快建設,未來將形成覆蓋航空服務和航空研發製造的全產業鏈。
在寸土寸金的浦東,發展製造業如何解決成本問題?「對積體電路這樣的技術密集型行業,人才至關重要。從我們的感受看,在浦東招攬高端人才的成本反倒不高。」中芯國際執行副總裁高永崗說。
除此之外,上海金融學院統計系主任溫建寧表示,一方面,還需要通過自貿區建設,持續降低企業發展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政府在人才、土地供給方面,不斷進行制度創新,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環境。
浦東南部的臨港地區,近年來推出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制度,十年起步。這一方面降低了企業土地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用地靈活性。呼應上海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浦東還計畫推出「張江首席科學家」計畫,為企業招募創新人才提供便利。
馮偉表示,未來五年,浦東將深化與科創中心建設聯動的體制機制創新,這是浦東獨特的優勢,比如生物醫藥全球協同研發便利化、積體電路保稅監管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