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人民幣走貶,許多台商在前一、兩年購買人民幣衍生性金融產品TRF(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遭巨額虧損,近百名台商恐掀起一波倒閉潮。一位不願具名的東莞台商說,與銀行簽訂的TRF兩年合約在今年3月到期,虧損高達400萬美元(約新台幣1.3億元),公司瀕臨破產。
據悉,還有其他近百名台商也面臨同樣困境,恐掀一波倒閉潮。 這位東莞台商表示,他常年在大陸工作從事家具業,TRF是由太太在台購買,但因合約內容都是英文,她根本看不懂,便聽信銀行銷售員介紹簽字,初期雖賺取2%獲利,但後來虧損金額不斷增加,已無法承受。
台商太太說,出現虧損後,銀行業務員就說服客戶簽新約,並提供權利金(Premium)補貼部分虧損部位,誘導客戶做外匯對賭,因此曝險單位就從100萬美元變成8,000萬美元,但銀行並未告知TRF最大風險曝單位金額。
因TRF虧損,目前這位台商的OBU存款約200萬美元(約新台幣6,674萬元)全被銀行凍結,在合約執行完畢前,這些存款都視為押金。
近期人民幣貶值,每個月得扣除對賭的虧損額,且風險不斷擴大,虧損高達400萬美元(約新台幣1.3億元)。
同樣處境的還有匯聚科技董事長郭永福,他在2013年11月簽下2年期TRF合約,卻沒想到去年底人民幣貶幅將近5%,對資本額5,000萬的中小企業,光是投資TRF就賠掉1,540萬元。
他不但提告銀行銷售過程有缺失,還籌組自救會抗爭,目前受害成員約70人,當中有不少人虧損上億元。
自救會認為,各銀行在銷售此類產品過程中未善盡風險披露責任(KYP),導致投資戶在承作後面臨無法事先預判風險,無力按銀行要求交割、補保證金或平倉。且各銀行對投資戶未作基本風險評估(KYC),未給予交易額度上限,投資戶無法承受其不相對稱的交易規模。
郭永福表示,銀行也需負擔一半損失,因為銀行主管監督不周,如TRF產品的投資條件門檻,台灣設定資產達新台幣5,000萬元,就視為專業投資機構、專業法人,而在國外則要有新台幣12億元,香港、新加坡也要新台幣2億元。
郭永福說,金管會對專業投資人認定,不應以投資戶之總資產為依據,而應改以實質投資人是否具有對金融衍生性商品的專業知識為主,總資產多寡為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