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昨(12)日公布7月金融指標,包括新增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和代表廣義流動性的M2增速等,全面低於市場預期,尤其新增社融規模,不及6月一半,反映實體經濟融資規模在在金融嚴監管下,持續低迷。人行統計,7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6兆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975億元,比6月則減少6,000億元。新增信貸也比機構法人預估的1.2兆至1.4兆元大幅縮水。
澎湃新聞報導,企業短期貸款是導致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增長的最大因素。7月企業短期貸款減少人民幣2,195億元,而6月則是大幅增加人民幣4,408億元,個人住房貸款和企業中長期貸款則保持平穩。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認為,導致企業貸款少增原因在於地產信貸監管強化,衝擊房企信貸;存貸款增速差仍然較大,制約信貸投放,尤其是中小銀行風險事件的後續影響逐漸顯現,負債端逐漸受限。
同時,人行宏觀審慎評估(MPA)在第1季納入對製造業企業中長期信貸的考核,銀行為了滿足中長期貸款比率的監管指標,壓降了短期信貸。在金融嚴監管下,融資表現萎靡。
另外,居民信貸變少則是地產金融監管中對虛假消費貸的打擊。
相比新增人民幣貸款,社會融資規模的表現更加遜於市場預期,不及6月人民幣2.26兆元的一半。
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人民幣1.01兆元,比上年同期減少人民幣2,103億元,創下今年次低,僅次於今年2月的人民幣7,100億元。其中,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在7月全部大幅減少。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指出,社融減少主因是信貸及票據回落,專項債放量難以有效對沖,預計8月、9月專項債加速發行會有助於社融回穩。
另外代表廣義流動性的M2和反映企業生產活躍度的M1年增速也出現回落。
社會融資規模與M2是一個硬幣的兩面,M2僅從存款性金融機構負債方統計,反映的是金融體系向社會提供的流動性;而社會融資規模則從金融機構資產方和金融市場發行方統計,反映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援。
人行統計,7月M2餘額人民幣191.94兆元,年增8.1%,但比6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4個百分點;M1餘額人民幣55.3兆元,年增3.1%,增速分別比6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3個和2個百分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