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最新報告,警告全球經濟「黑暗將至」,其中,大陸經濟成長放緩,影響全球至深。二○一九年的大陸經濟是寒冬或突圍,有哪些挑戰?本報今起推出系列專文,深入分析。跨入二○一九年了,近來又有不少財經專家預測今年的大勢和大市。近日北京媒體梳理了廿三家機構的二○一八經濟預測報告,發現除了經濟增長下行的預測接近,其他預測全錯。是以近日出籠的預測,很多人不以為然。就在這不以為然間,有個神預測走紅,這預測就是「二○一九年將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也將是未來十年中最好的一年」。
這句話也許想想後會心一笑,但那絕對是苦笑,北京頂級智囊都說,二○一九年充滿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就是最大的危機。於是,很多人開始出來數「黑天鵝」、「灰犀牛」、「明斯基時刻」了。
雖說二○一九年充滿不確定性,但大勢和大市還是要努力把握。其中,大陸經濟二○一九的「三個最」,也許有助把握,就是:最重要的判斷、最大的危機、最熱鬧的動作。
最重要判斷
首先看最重要判斷。中共執政最重要的是判斷大局,年年中共中央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一件事就是判斷全球和國內大勢,然後才據之定出政治路線、經濟方針、社會政策。
透過包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內等系列會議,有兩個重要的判斷,對中共今年的方針政策,影響至深。一個判斷是中共中央認定現在是「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另一個判斷是「中國仍然在戰略機遇期中」。這兩個判斷,一個是說大變,一個是說不變。大變那部分暫時可忽略不計,因那還不由你主導,但不變的這部分要仔細揣摩,因這決定其基本走向。
所謂戰略機遇期,是中共十六大提出,當時是指剛跨入廿一世紀的前廿年,大陸面對國內外有利條件,是加快發展的最好時期。中共十九大認定仍在戰略機遇期中,所以定出強國路線、民族復興道路。現在認定不變,意味著國際巨變下中共政治路線不變,但經濟方面要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變壓力為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最重大危機
再看第二個最,即什麼是今年最重大危機?有人認為是房地產或地方債泡沫破滅,有人認為是中美談判失敗後由暗算轉為明鬥,還有人認為就是大陸經濟整體硬著陸後崩盤。這些預測各有道理,但不符今天國際大局和中國特色,國際大局是中美鬥而不破,可能持續鬧下去但打不起來;中國特色是一旦執政者知道危險,就會全力管控,比如房地產,至於經濟崩盤,現在可能性不大。
那麼危機是什麼?是就業。共產黨執政,不怕經濟危機,但怕大失業和大通膨,因兩者都危及政權穩固。現在通膨沒有威脅,但失業的潛在危險極大。因何有這危險呢,一是經濟下行、企業倒閉;二是已有的外資撤資和可能更多的撤資;三是隱性失業和新增就業的困局同時爆發,其中,新增就業是今年有歷史最高峰的大學生畢業人數,隱性失業是以千萬計的農民工被迫返鄉。
最熱鬧動作
最後看最熱鬧。面對經濟困局,政府不能困獸不鬥,目前已在貨幣大放水、財政也要大減稅費。誰都知道放水和減稅費都有落到實處難的問題,且還有後患。所以得有別的招,現在使出,將十分熱鬧,且可能引領大陸經濟走出困局,叫做「新基建」。
所謂「新基建」,就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提法新鮮熱辣。基建在大陸經濟領域主要指鐵公基,即鐵路、公路、港口、電網以及供水供氣等城市基礎設施。過去主要以財政投資為主,又具乘數效應,在政府經濟調控中具重要地位。
現在的「新基建」,包括5G、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隨著科技發展,還可能加進更多內容。可以預計,到三月全國人大會議大拍板後,這一大熱將轟然而起。
(系列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