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研究,同樣是極嚴格的父母,為何一個孩子能在「虎媽」(或虎爸)的教育之下成長,最後在自己的領域成為頗有成就之人,但,有的孩子,一長大就離家,自我放縱,失去方向,對社會不抱希望,甚至自殘,成了孤狼?
到底什麼讓一個母親(或父親)成為成功的「虎媽」(或虎爸),什麼又讓一個母親,成為無論是言語、精神、或肢體暴力的「暴媽」?
關鍵就在──
她,到底有沒有「道理」?
那些暴力的媽媽(或爸爸),總是不合理的、突然間的責罵,或擊打。
只要是人,打從出生懂事起,就會避免自己受到傷害,這是動物本性的一部份,所以,孩子被媽媽打罵了一次,受到痛苦,只要夠痛,就一定會記取教訓,以免下次再受到痛苦。但,有些母親,即便是已經朝夕相處的孩子,仍從中找不到「媽媽何時會處罰我」的道理,不確定媽媽為何打罵、何時打罵,只覺得媽媽有時好、有時差,有時候,做了某件事會挨吼,有時做了同一件事,卻沒事?
到底怎麼回事?孩子歸納不出一個道理,唯一確定的是,原來,並不是照著媽媽做就OK,照著媽媽做,並不會帶來「安全」。於是,媽媽的教悔,等於白教,因為那些事,即便全都學會,也無法避免自己下一次再被打、被罵。
孩子又發現,當媽媽「高興」,就不會打罵他;媽媽「不爽」,才會打罵。也就是說,做得「對」,並不會為自己帶來好處,只有「惹她歡心」,才能得到安全,於是,這個孩子從小就學會,依著她,惹她歡心,讓她高興。讚頌她,迎合她,諂媚她!
不只這樣,還要更進一步、更進一步。
什麼是「更進一步」?孩子眼睛尖,觀察到那些因為母親的不合理而起而「對抗」之人(譬如她的配偶,或孩子的兄姐),就會遭到更強力的「懲罰」。雖然孩子有時會同情他們,但他也知道,惹媽媽歡心最快的方法,就是跟著媽媽,一起去打擊那些對抗媽媽的人!
扯吧?然而,這是人之常情矣。歷史顯示,被古代專制政府奴役下的人民也常有此表現──依著「強權」,去欺負、奴役一些那個強權所不喜歡、不認同的人,以求得那個強權的歡心。「謊言」是一定要具備的能力,「嫁禍」也是重要的武器,為了不斷討好這個霸權者,孩子不斷地攻擊原本應該是自己同儕或者是夥伴的人。
這些攻擊,有時過了頭!令那個母親(或父親),驚覺孩子走偏了!這個時候,有人不斷地呼籲這個強權者,要對這個小孩,再更嚴格一點!已經很嚴格了,還要再更嚴格!這個時候,即便受到這個霸權支持,但是這個已經受害的孩子,依然有警覺,自己已經「被害得過頭」了,所以開始「恨」這個「倡議者」,也就是那個教訓他的「外人」,可能是老師,可能是警察,可能只是某位看不過去出言教訓的「路人甲」,無論這個外人多麼合理,孩子就只會「恨他」。
注意,那個人,是出言糾正孩子者,而不是那個始作蛹的母親。孩子會出手毆打或出言反嗆任何一個想要糾正他的言行者,除了──那個最初罵他打他的親媽媽。
為何這個「暴媽」得以「免疫」,得到孩子一輩子「不恨」?因為孩子的機制,已在小時候設定得非常清楚,要自己「討好」這個媽媽,以免被打、被罵,那是他從小就養成的「目標」,於是,這個受害者,成了社會上的施暴者,而他仍在一直保護著的,竟是當年令他受害的那個原始施暴者──他媽媽。
或許,在那樣的媽媽、那樣的家庭長大,孩子不想再當那個「只會被傷」的人,他要當那個「給別人傷害」的人,因為,孩子發現,唯一不痛苦的,就是給別人傷害,只有給別人傷害,才能夠制止自己心中的痛。
他學到了。
每個父母都在意孩子的未來,無論怎麼教,無論家庭多離譜,出了社會,孩子總會被同儕群體型塑成某種「OK」的人,然而,表面OK,不表示內心OK,關鍵就在「關起門」以後,那一段童年陰影,不會消失──當這個孩子長大,結了婚,成了家,一關起門,同樣的事就會發生。這個看起來在社會上很OK的人,關起門以後會怎麼對待那個門內的人?之前看不出,未來也無法想像──這是現代社會的危機,幾乎就是一個「傳染病」,家庭問題,傳染又傳染給下一代。
所以,我來看「打人」這件事。打人的問題,不在打的「力道」,而是為何會有任何的可能性,來生出這樣的一個「我要打你」的「念頭」?無論是媽媽突然打女兒,或是少年突然毆打路人,這種「打」,其實都是「傳染」來的。
而且,神奇的是,當年的受害者,卻和施暴者成了一生難解的連結,一直相連,一直相互(負面)影響。曾在電影看到主角爸爸從小打他,然後,媽媽跑了,孩子竟仍是和他爸爸住,許多都和自己的施暴者住在一起,住一輩子,因為,那個「好的」,往往已在一開始就離開了。
所以,「虎媽」(或虎爸)和「暴媽」(或暴爸),不要傻傻分不清;孩子一生的成就,絕非最重要的,但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力享受最完整的「無痛人生」──這件事,絕不是任何一種「媽」有權力去剝奪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