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0日 星期一

產業電價調漲12.5% 民生電價凍漲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4/10/01 第594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產業電價調漲12.5% 民生電價凍漲
記者林海、江睿智/台北報導聯合報
電價費率審議會昨天拍板,住宅、量販店、超市與攤販集中市場等民生用電凍漲,產業電價平均漲百分之十二點五,其中半導體及資料中心電價調升百分之十四。這是三年來第四度調漲產業電價,影響逾五十萬用戶,新方案十月十六日起實施。

這次電價調漲只鎖定產業電價。經濟部次長連錦漳表示,台電提出平均調升百分之十四方案,但電價費率審議會委員認為不應齊頭漲,須考量個別產業狀況,除了「用電量」,又增加「產值」(製造業)及「銷售額」(非製造業)等衡量指標,因此有部分產業減半調或凍漲電價。

產業電價 每度來到4.29元

委員認為,產業電價調幅可再分類考量,務實反映產業復甦情形,因此決議產業用電成長者,例如半導體和資料中心等,電價適用最高調幅百分之十四。用電衰退百分之五以上且產值/銷售額衰退百分之十五以上者,維持凍漲。用電衰退百分之五以上且產值/銷售額衰退未達百分之十五,及用電衰退未達百分之五且產值/銷售額衰退百分之十五以上,調幅減半為百分之七。

經濟部稱,台電公司每賣一度電虧損○點四元,須逐步透過電價合理反映,這次調價有兩大原則,一為照顧民生及穩定物價,二為兼顧產業競爭力,審議會決議民生用電不調整。這波產業電價調升後,產業電價由目前平均每度三點八一元來到四點二九元,仍低於主要出口競爭國家南韓今年上半年四點六五元。台電預估,電價調漲今年可挹注台電一五○億元,全年增至七四○億元。

產業界促 勿輕易放棄核能

針對產業電價調漲,工總理事林才翔表示,產業界期盼使用有競爭力、可靠的能源,希望政府不要輕易放棄核能,並研究讓現有核電廠有持續運轉的法源依據。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說,此次電價調漲會導致企業獲利減少百分之五以上,經營壓力變得更大,廠商可能外移或關廠,影響勞動市場,無薪假、裁員的情形將增加。

台電發言人蔡志孟表示,民生用電不調整,且部分內需與食品加工產業的電價也凍漲,預估間接影響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約○點一五一個百分點,對今年CPI年增率影響○點○三個百分點。

凍民生電價 台電要虧 800億

台電爭取的一千億元補助目前仍卡在立法院,經濟部表示,這次討論是由台電的財務結構分析決定是否應該漲價,沒有討論到補助預算問題。此次民生凍漲,台電仍要負擔八百億至九百億元虧損,且過去民生用電多次凍漲,未來如果千億元補助撥下來,這筆經費會用來彌補累計虧損。

 
電價漲不停 「二大隱憂」恐牽動GDP、CPI
記者葉卉軒/台北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電價又要漲了,而且三年漲四次,經濟部30日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拍板工業用電調漲12.5%。對此,財經學者表示,二大隱憂恐牽動GDP、CPI後續發展。

首先是電價調漲對廠商成本轉嫁能力將是一大考驗,AI、半導體等高科技廠商獲利可能被壓縮,而對於尚未復甦的傳產業者來說則無疑是雪上加霜。二是,儘管此次民生電價凍漲,但由於目前國內通膨率仍高於警戒線2%,此波電價調漲是否再次推升民眾的預期心理,需密切關注。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信宏表示,電價再度調漲,對半導體、石化、鋼鐵等用電大戶來說,現在就看廠商反應成本的能力有多高。半導體部分,先進製程廠商的轉嫁能力應該蠻高,但成熟製程可能就不見得。至於鋼鐵業,近日雖已出現報價行情向上的正面訊號,但此波電價調漲對鋼鐵業後市發展的影響值得觀察。

僅管這次民生電價凍漲,只有產業電價調漲,表面看起來好像對一般民眾不會有影響,但真的不會衝擊國內物價和經濟成長嗎?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直言,「經濟部是自己騙自己,但騙不了大家」。

殷乃平表示,電價調漲,廠商的生產成本又再度上升,其實是很難消弭民眾對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一旦物價又再上升,工資勢必又要調漲,產業電價調漲對民生物價可能產生的連動影響,這是經濟部不應該規避的責任。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則指出,電價再度調漲,對廠商來說成本上漲、壓縮獲利,經營壓力自然是雪上加霜,尤其是對尚未復甦的傳產業感受會更明顯。邱達生透露,傳產廠商私下都自嘲,賴總統推動的五大信賴產業全是高科技業,「我們是不信賴產業」。

邱達生還提醒,一旦廠商因為電價調漲而造成利潤被壓縮,能夠分配給員工的報酬、給股東的股利,可能也會因此而縮水。此外,還有傳產業就業人數龐大,邱達生示警,政府後續也需留意此波電價上漲,是否也可能對勞動市場帶來衝擊。

邱達生並提到,由於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基期較高,或許此波電價調漲,在通膨率的數字上不會有很顯著的反映,受到基期影響,甚至還有可能出現通膨率回落情形,但「人民實際感受」並非如此。

 
觀察站/慷人民之慨 為錯誤能源政策埋單
本報記者林海聯合報
台電財務拉警報,電價審議會拍板調漲電價不令人意外;針對工業用電開刀、民生用電凍漲,或可降低人民對漲價的反對聲浪,但政府編列千億元預算補貼台電虧損,依舊是從人民口袋掏錢。官員說照顧民生,實際上是慷人民之慨,為錯誤能源政策埋單。

台電強調此次漲價是財務考量,政府也多次強調調漲電價是考量台電財務結構,但政府規畫天然氣發電占五成、燃煤占三成、再生能源占兩成的「五三二」能源配比,火力發電占了八成,不但不符淨零碳排的國際趨勢,更是導致台電虧損的主要原因。

台灣發電用的天然氣及煤炭必須仰賴進口,除了衍生國安問題,當外在環境受地緣政治影響導致原物料價格大幅波動,台電的發電成本就不斷地攀升,一場俄烏戰爭讓台電虧到快破產即是明證,如果再有國際環境變動導致進口能源價格飆漲,屆時是否又要透過補助再來全民救台電?

民進黨政府緊抱「非核家園」神主牌,老是鼓吹危機論,說核電廠容易受地震、海嘯等天然災害影響引發災變、核廢料無法解決,若兩岸有戰事,核電廠還容易成為成為攻擊重點。但事實上,兩岸若發生衝突,不要說攻擊燃氣、核電廠,只要包圍台海,台灣馬上就會面臨無電可用的窘境,這就是能源無法操之在己的危機。

總統府日前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煞有介事地開會討論電網韌性,但真的要討論電力韌性,可曾想過如何強化供電或能源配比的韌性?

工商產業界、企業大老多次呼籲政府應該重新思考能源結構,不要貿然排除特定能源選項,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政府對企業界心聲置若罔聞,意識型態重於能源安全,都讓人民感到嘆息與無奈。

民生用電凍漲,說是照顧民生、穩定物價,但政府編列一千億元預算補貼台電虧損,未來立院審議通過後,等於台電一方面領補助彌補虧損,另方面又透過漲電價讓企業及人民挹注資金,為了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人民該付出多少代價?

 
調漲產業電價 學者:通膨預期心理恐上升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電價審議會昨(30)日決議調漲產業電價,財經學者表示,這對廠商成本轉嫁能力將是一大考驗,AI、半導體等高科技廠商獲利可能被壓縮,對於尚未復甦的傳產業者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儘管此次民生電價凍漲,但目前國內通膨率仍高於2%警戒線,此波電價調漲是否再次推升民眾預期心理,需密切關注。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信宏表示,電價調漲,對半導體、石化、鋼鐵等用電大戶來說,現在就看廠商反應成本的能力有多高。半導體部分,先進製程廠商轉嫁能力應該滿高,但成熟製程就不見得。至於鋼鐵業,近日雖出現報價向上的正面訊號,但此波電價調漲對鋼鐵業後市發展的影響值得觀察。

儘管這次民生電價凍漲,但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直言,電價調漲,廠商的生產成本上升,很難消弭民眾對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一旦物價又再上升,工資勢必又要調漲,產業電價調漲對民生物價可能產生的連動不可忽視。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則指出,電價再度調漲,廠商成本上漲、獲利被壓縮,經營壓力自然是雪上加霜,尤其是景氣尚未復甦的傳產業感受會更明顯。邱達生透露,傳產廠商私下都自嘲,賴總統推動的五大信賴產業全是高科技業,「我們是不信賴產業」。

邱達生還提醒,一旦廠商因為電價調漲而造成利潤被壓縮,能夠分配給員工的報酬、給股東的股利可能也會而縮水。此外,傳產就業人數龐大,邱達生示警,政府後續也需留意此波電價上漲是否對勞動市場帶來衝擊。

 
拍板!工業電價漲12.5% 食品、超商等產業凍漲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昨(30)日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台電在會中提案產業用電平均調漲14%方案,最後決議平均調幅12.5%,其中半導體及資料中心電價調升14%,但考量穩定物價,食品加工、攤販集中市場、量販店、超市及超商凍漲。這是三年內工業電價第四波調漲,預估逾50萬產業用戶受影響,全案自10月16日起實施。

經濟部表示,這波工業電價調升後,我工業電價由目前平均每度3.81元,來到4.29元,仍低於我國主要出口競爭國家南韓今年上半年4.65元。台電預估,這波電價調漲,一年可挹注台電740億元收入。

這波電價調漲,一開始就排除住宅及小商家,亦即民生電價凍漲,只鎖定工業電價。經濟部常務次長連錦漳在會後記者會表示,台電提出平均調升14%方案,但委員們認為,不應齊頭式漲,須考量個別產業狀況,因此除了「用電量」之外,又加了「產值」(製造業)及「銷售額」(非製造業)等衡量指標,因此有部分產業減半調、或者凍漲。

審議會昨日決議,考量民生內需產業與國內物價關係密切,如食品(含加工及零售)、攤販集中市場、量販店、超商及超市等,也就是民生內需產業,電價凍漲。

製造業方面,委員並認為,產業電價調幅可再分類考量,務實反映產業復甦情形,因此決議產業用電成長者,例如半導體、資料中心等,電價適用最高調幅14%。

至於「用電衰退5%以上、且產值(銷售額)衰退15%以上者」,亦維持凍漲。至於用電衰退逾5%以上、或產值(銷售額)衰退15%以上者,只要擇一符合,就減半調幅為7%,以緩和電價調整對產業影響。

台電副總蔡志孟表示,物價影響分有直接及間接影響。因這次民生電價凍漲,只調產業電價,且部分內需與食品加工產業也凍漲,因此間接影響全年物價0.151個百分點,因是自今年10月16日起漲,對今年CPI年只影響0.03個百分點。

經濟部表示,目前台電公司每賣1度電就虧損0.4元,須逐步透過電價合理反映,以使台電公司持續開發建設及穩定供電。


延伸閱讀

調漲產業電價 學者:通膨預期心理恐上升

工業用電漲半導體廠承壓 成本負擔升高、毛利率恐遭稀釋

立院退回千億元經費追加案 預算卡關電價決策急轉彎

電價漲不停 「二大隱憂」恐牽動GDP、CPI

 
工業用電漲 一路上調三年大漲66%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自2022年至今,國內工業電價已經歷四波調升,平均工業電價由2021年平均每度2.58元一路調升至2024年的3.81元,這波調整後,工業電價將來到4.29元。若和2021年相較,累計漲幅為66%。

工業電價因持續調漲,與住宅電價差距持續擴大。這波工業電價調整後,工業電價已經超過台電目前發電成本3.9元,而民生電價仍維持在每度2.77元,與工業電價價差達逾1.5元。

經濟部昨(30)日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因台電目前電價仍未足額反映成本,審議會綜合考量照顧民生及穩定物價,決議這次住宅、小商店約1,452萬戶(占95.2%)累進電價各級距不調整,未調足部分由政府編列預算撥補。農漁、學校(幼兒園至大學)及社福團體漲幅部分,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循年度預算程序編列支應。

因政院2024年編列千億元追加預算要撥補給台電,但現卡在立法院。對此,經濟部次長連錦漳在記者會上表示,尊重立法院。若千億元撥補能獲立法院通過,將用來彌補台電在民生用電凍漲的虧損。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表示,近三年台電補貼民生電價已有2,300多億元,一年平均要虧800億元。

據了解,會中有審議委員關切,國際油價有下滑走勢,是否有助於減少發電成本。對此,王耀庭表示,台電虧損主要是俄烏戰爭後,國際燃料價格飆漲所致。他表示,2021年時國際煤價平均每公噸為110美元,現在則為每公噸130至150美元,仍高於俄烏戰爭之前;國際天然氣價格也大致類似,發電成本尚無法明顯下降。

 
工業用電漲 半導體廠承壓…成本負擔升高、毛利率恐遭稀釋
本報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產業電價昨(30)日拍板調漲,半導體漲幅為14%,高於平均調幅,台積電(2330)、聯電、日月光投控、環球晶等半導體指標大廠首當其衝,面臨毛利率遭稀釋、成本提升等壓力。

傳產業也難逃衝擊,中鋼每年向台電購電達25億度,預期電價調漲後,年增電費約9.4億元。為降低電價調升的負面衝擊,各大廠紛紛擴大「節電大作戰」。

外資預估,產業電價調漲後,台灣晶圓代工廠電費將增加15%至25%。至截稿前未取得台積電回應。

主攻成熟製程的聯電也坦言,電價調漲會導致成本增加,惟影響程度有待進一步評估。

聯電強調,公司尊重政府政策,將致力於提升再生能源,並同步分散產能。聯電統計,旗下再生能源使用占比在2023年達11.1%,相較於2022年的5.1%翻倍增長,同時,於台灣簽訂裝置容量達181MW(百萬瓦)的再生能源採購合約,已自2024年起供電,以穩健的腳步向2025年25%和2030年50%的目標推進。

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方面,電費占公司總成本約低個位數百分比,公司早已在廠房導入智慧電網,為有效管理能源使用效率,除了要求製造廠區每年節電比率須達當年需求電力2%以上,也針對非再生電力密集度與高耗能設備電力密集度進行監控並要求減量。

本土半導體矽晶圓一哥環球晶表示,電價調漲確實影響台灣廠區生產成本,以集團的合併財報來看,對毛利率影響約0.5到0.7個百分點,將繼續節約用電,並積極開發綠電,希望可以將相關影響降到最低。

面板雙虎也緊盯電價動態。友達董事長彭雙浪強調,友達成立之初,就認知面板是耗電及耗水的產業,因此持續投入節能、創能及儲能。他舉例說明,以友達如此大的能源使用企業,2023年就達成節能3.3%的成效。

群創強調,公司在ESG永續的耕耘上,持續朝向淨零碳排生態系邁進,以落實低碳營運模式,形成永續共融生態圈。群創並積極設立明確減碳節能目標,全力支持各項節能減碳及低碳創新方案推動,具體落實企業永續理念。

電子代工龍頭鴻海並未回應電價調漲影響程度。業界人士分析,相較半導體、光電業都是用電大戶,受電價調升影響較大,鴻海為組裝廠,不是用電大戶,而且鴻海集團主要的組裝工廠都在中國大陸、越南與印度等地,受台灣電價波動影響不大。

傳產業也因電價大漲大喊吃不消,中鋼預期電價調漲後,年增電費約9.4億元,將積極展開大動員,為減少電價調漲衝擊,集團內持續執行節電方案,如更換主軋機為高效率馬達、增設風機變頻控制、及製程控制模式優化等。

在加大產線善用離峰電力方面,透過生產排程降低尖峰時段用電量,如安排中班計劃性停機進行換輥作業、中班檢修完延後起機等方式因應。中鋼加強節能、省電、減碳措施,預估可減少近10億元電力支出,對沖漲價的不利因素。

 
國際財經要聞
陸刺激政策帶旺澳洲股匯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澳洲股市在9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再創收盤新高,澳幣也一度觸及19個月新高,因為中國大陸降息和推出財政支持措施的預期,強化各界對經濟改善的期望,並帶動中國本身的市場以及受中國經濟增長影響的所有資產同步上漲。

澳洲標普ASX 200指數上漲0.7%,收在8,269.8點,再創收盤新高,11個交易日來第七次改寫歷史新高紀錄,9月月線上漲2.2%。

大宗商品類股在中國上周宣布經濟刺激措施後再次領漲,力拓、必和必拓和Fortescue的股價漲幅介於1.3%至2.9%之間。

澳幣30日盤中則升至19個月高點,主要是拜中國祭出房地產等刺激政策所賜,澳幣兌美元30日在亞洲盤一度升值升至0.6941美元。

KCM Trade公司市場分析師瓦特爾表示,中國大陸是澳洲最大且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因此如果那裡的經濟確實開始出現改善跡象,澳洲自然是受惠者之一。

 
追漲陸股 外資看法不同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大陸股市在政策一連串做多而狂漲之際,私人銀行業者瑞士隆奧(Lombard Odier)卻早已完全出脫所有大陸股票和債券,且表示毫不後悔。這也凸顯對於大陸近日來推出刺激措施是否能帶動市場和經濟,各界看法不一。

瑞士隆奧投資長史卓貝克(Michael Strobaek) 去年11月上任後頭一個重大決策,就是出清所有大陸資產。他上周五(27日)接受彭博專訪時表示,「我清空了所有中國資產」,轉進美國股票、公債和美元,而這決策「效益極佳」。

大陸當局祭出一系列刺激措施之下,陸股上周創下2008年來最大漲幅,但史卓貝克毫不後悔。他表示大陸部位目前是零。

史卓貝克這番談話也凸顯投資人之間對於大陸推出的刺激措施是否引發市場廣泛反彈的看法不一。億萬富豪投資人泰珀(David Tepper)表示正加碼凡跟大陸有關的「一切」。Eurizon SLJ Capital的任永力上周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則表示,陸股可能出現「認真反彈」。

但史卓貝克不以為然,「我不認為這會對股市或經濟產生持久影響」,「這是短期措施,用來提振市場信心。但當官方以任何實質方式介入資本市場時,我通常認為不是個好兆頭。」

 
OECD:全球企業稅率回升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總結全球稅制趨勢的最新報告顯示,在經過多年下滑後,全球的企業所得稅率去年趨於穩定,調升稅率的地區多過調降的地區,為2016年首見。

據OECD在9月30日發布的「稅制政策改革2024」報告,雖然去年觀察到的企業所得稅調升多為「大規模」調升,但各國也同時致力於稅基折減措施,或是稅捐優惠,以吸引或維持投資。特別是獎勵綠能投資的稅捐優惠,更是出現全球普遍增加的趨勢。

該報告表示,這種趨勢在高或中高收入國家最為顯著,這些國家經常尋求提倡投資電動車、乾淨能源轉型,或是乾淨科技。

美國拜登政府2022年簽署通膨削減法(IRA),包括提供投資乾淨能源計畫的企業數十億美元稅捐優惠。日本政府也設立為期十年的稅捐優惠,鼓勵企業生產綠色鋼材、綠色化學原料和永續飛機燃料等特定商品。

各國表示,提高企業所得稅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籌措更多稅收。

法國世界報報導,法國政府正考慮對營收超過10億歐元(11億美元)的大企業課徵8.5%的臨時額外稅,並對買回庫藏股課徵相當於名目資本價值減少8%的新稅,以降低預算赤字;個人所得稅則將維持不變,政府也將減少公共支出。

只不過,與總統馬克宏同黨的27名議員上周末投書到論壇報反對增稅,可能帶給這項計畫龐大壓力。這些議員表示,這項動作可能違反馬克宏不對企業和富有家庭增稅的親商派口號。

法國財政和預算部長上周警告,政府預算赤字比預期還要大幅擴大,今年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6%,將採取強硬行動,保護法國不失去歐洲最安全債券市場的地位。

 
歐洲兩車廠調降全年財測
編譯吳孟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洲車廠近期頻傳利空,繼福斯、賓士和BMW之後,Stellantis和英國車廠Aston Martin 30日也相繼宣布調降全年財測,主因受到中國大陸對進口車需求下滑、陸廠競爭與供應鏈受阻等因素拖累。

Stellantis示警,2024年經調整後的營業利益率為5.5%~7%,低於原先預測的10%,自由現金流量將介於負50億至負100億歐元(112億美元)間。將擬訂計畫以降低產量並增加促銷獎勵方案的開支,因應逐漸放緩且競爭加劇的汽車市場。但該廠還面臨美國高庫存量的挑戰。Stellantis的目標是在明年初以前,消化10萬輛該地區截至6月底的43萬輛庫存。

Aston Martin同日也宣布,今年全年毛利率預期將「略」低於40%,遜於原先約40%的目標;今年上半年自由現金流量也將為負值。此外,今年第3季經調整後的營業利益和批發銷售量,都將低於市場預期。

Stellantis股價30日義大利股市盤中一度跌15%,為2020年3月以來單日盤中最大跌幅;Aston Martin在倫敦更一度重挫28%。歐洲Stoxx汽車與零件指數一度大跌4%,近100億美元市值就此蒸發。

Aston Martin將全年批發銷售量目標,由7,000輛調降至6,000輛,主因零組件供應商交貨延遲。執行長霍馬克說,必須調降交車量目標,以抵抗中國需求減弱和供應鏈成本高昂的衝擊。

Aston Martin說,該公司全年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EBITDA)將可能落在接近、但不到20%的水準,低於原先比20%稍高的目標。

兩家車廠的壞消息,呼應數周來歐洲多家車廠獲利示警。福斯汽車27日下修全年財測,是三個月來第二度發布獲利預警,怪罪「市況不佳」拖累銷售。賓士和BMW近期也調降全年財測,理由是需求疲弱,以及電動車銷售成長放緩,加深對汽車產業惡化的擔憂。

 
英國全面淘汰燃煤發電
編譯劉忠勇、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英國將成為七大工業國(G7)中頭一個終止燃煤發電的國家,最後一座位於英格蘭中部的電廠預定9月30日關閉,為英國超過140年燃煤發電的歷史畫下句點。

早在2015年,英國便宣布計劃接下來十年內將陸續關閉燃煤電廠,以利達成氣候目標。當年,英國尚有近30%的電力來自燃煤發電,但這一比率去年已降至僅剩1%多。

「脫煤者聯盟」(PPCA)秘書處負責人史科魯普斯卡說:「英國已經證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淘汰燃煤發電是可能的。」

燃煤發電減少,有助於降低英國的溫室氣體排放,自1990年以來,英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減少一半以上。去年英國每度電碳排不到200公克,較2014年銳減58%。相形下,德國每度電減少38%的二氧化碳,美國則減少35%。

英國目標是到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並計劃在2030年前將電力事業去碳化,欲達此目標需要快速擴大採用風能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

碳排限制引發英國第一波燃煤電廠關閉潮,半數都在2015年大型燃燒廠排放規定(LCPD)的遵循期限前關廠、或轉為其他燃料。

與此同時,英國燃煤電廠也逼近其40年使用年限的尾聲。因此,電廠營運商也較不想繼續營運並遵循排放限制,因為這需要龐大的資本投資,潛在營收卻相當有限。另外,碳定價提高了業者的營運成本,也是過去十年英國汰除燃煤電廠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燃煤電廠紛紛關閉之際,英國2014年引入容量市場,有助緩解供電短缺的疑慮。政府還輔以差價合約競標、再生能源責任計畫,鼓勵捨棄燃煤發電的業者,投向風電、光電的環抱。能源大臣尚克斯發布新聞稿說:「燃煤的時代或許正要結束,但我國創造優質能源工作的新時代才剛剛開始。」

能源排放約占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四分之三,科學家表示,必須限制使用化石燃料才能達到巴黎氣候協議所設定的目標。今年4月,G7同意在2030~2034年汰除燃煤發電,但給予依賴燃煤的經濟體一點緩衝,此舉引來環保團體批評。

全球能源監測研究分析師謝爾表示,「要確保2035年的目標得以實現並提前至2030年,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別是在日本、美國和德國」。燃煤發電仍占德國電力超過25%,日本則超過30%。

 
歐洲議會熱議中國電動車案 歐盟官員:調查完可協商
布魯塞爾30日專電中央社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接近尾聲,歐洲議會貿委會今天熱議此案,歐盟貿易官員簡報說,調查結束後歐中仍可繼續協商解決方案,為這場歐中貿易「年度大戲」的結局增添更多變數。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去年發動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反補貼」(anti-subsidy)調查案,依法今年10月30日前須完成最終調查,被視為近年歐盟與中國最大一樁貿易糾紛。

執委會貿易防衛主任盧卡斯(Martin Lukas)說,這個調查案執委會內部動員超過40位人員,是一般貿易防衛案件動用5、6人的好幾倍,上週他幾乎每天都跟中國官員開會,討論中方欲透過進口價格協商來避免歐盟加徵關稅的技術可行性。

盧卡斯是在應邀出席歐洲議會(EuropeanParliament)貿易委員會報告本案時做出前述表示。他指出,執委會調查發現中國政府對電動車產業的補貼涵蓋整個產業鏈,因此得以低價打進歐盟市場,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在歐盟市占率從2020年的3.5%到今年第2季已達27.2%。

他並強調,打著中國自有品牌的電動車在歐盟市占率從2020年1.9%快速成長到今年第2季14.1%,而估計中國每年約有300萬輛電動車無法被中國本地消費市場吸收,這個數字是歐盟市場胃納量的2倍,中國過度補貼下的產能過剩對歐盟汽車產業帶來衝擊。

執委會打算建議歐盟國家同意採取加徵從7.8%到35.3%不等的反補貼稅(Countervailing Duties),盧卡斯強調,這個數字遠比美國、加拿大決定對中國電動車加徵100%關稅還低。

不過他表示,歐盟仍將與中國協商,且即便執委會於10月底前完成調查報告後,協商仍可持續進行。中國進口商8月間曾向執委會提出最低進口價格承諾,以緩解低價競爭質疑,但遭拒絕,盧卡斯說中方後來提出修正,「有一些進步」。

他指出,歐盟對中國所提協商方案的3大考量是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能有效解決補貼問題、能確實監督中方落實承諾。

這個案子受到歐洲議會貿委會議員熱烈討論,匈牙利籍的吉爾瑞(Eniko Gyori)質疑與中國發動貿易戰是基於誰的利益,因為企業會擔心報復、消費者想要便宜產品,歐盟國家裡也不乏反對者。

吉爾瑞隸屬親中的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在歐洲議會組成的「歐洲愛國者」(Patriots forEurope)黨團,她的說法立即引來其他黨團議員圍攻。

綠黨的捷克籍議員葛洛娃(Marketa Gregorova)表示發起貿易戰的罪魁禍首是中國;社會民主黨團(S&D)的法國籍議員格魯克斯曼(RaphaelGlucksmann)批評所謂「愛國者」卻經常反對捍衛歐盟利益的案子,保護外國的利益。

格魯克斯曼並提起歐盟太陽能產業被中國打敗的教訓,當時歐盟接受中國協商價格保證,結果卻無法監督中國出口商是否落實。他說「我們當時太天真,現在是時候展現我們不會受中國勒索而屈服,執委會、歐盟成員國必須堅強挺立,否則戰略性產業將被鏟除」。

 
石破茂震撼 日圓震盪日股挫…市場參不透新日相貨幣政策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日本股市在9月最後一個交易日開低走低,日經225指數終場重挫1,910點,因為被視為貨幣政策鷹派的石破茂,上周贏得自民黨黨魁選舉,將接任日本首相,令原先押注高市早苗會勝出並推出寬鬆貨幣政策的投資人措手不及。日圓盤勢則劇烈震盪,兌美元匯率一度升破142日圓,但隨後又回落。

「石破茂震撼」導致東京股市30日收盤重挫4.8%,以出口商災情最慘重,Sony、豐田汽車和東京威力科創分別大跌近3%、7.6%和近8%。日圓兌美元匯價在27日石破茂確認當選黨魁前一度跌抵146.50日圓,30日盤中最高曾升值0.4%,報141.65日圓,但之後又曾貶值0.55%至142.99日圓。

石破茂曾批評日本央行(日銀)在過去十年採取的超寬鬆貨幣政策。他8月接受路透訪問時曾說,日銀結束負利率政策是「正確的政策走向」。石破茂上周五擊敗貨幣政策鴿派人士高市早苗獲勝,但當時股市與債市已收盤,市場反應未能即時得知。不過,石破茂當選後,為緩解日股30日開盤後可能出現的賣壓,周末期間他向媒體表示,以日本目前經濟狀況而言,貨幣政策必須維持寬鬆,理由是現在還無法斷定能擺脫通縮,現在不應該討論利率。因此他的立場如何,目前似乎還難以確認。

另據共同社報導,加藤勝信有望出任財務大臣,這使得情況更複雜。儘管加藤身為「安倍經濟學」支持者,預料能緩解市場對於石破茂可能大幅削減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再通膨政策的擔憂,但加藤5月曾呼籲繼續推動貨幣政策正常化。

盛寶外匯策略主管查娜娜說,這些人事變動「為日圓增加了不確定性」,「石破茂的鷹派言論很有可能會影響日銀的政策思路。我們仍預期日銀將謹慎對待進一步升息,但工資-物價螺旋式上升顯示,日本央行有進一步正常化政策的空間。」

另外,石破茂曾支持提高公司稅和投資所得稅,也對股市構成另一道障礙。

彭博分析師克蘭菲德認為,日股不佳的走勢可能會延續至10月大選。石破茂30日宣布,他將在10月27日舉行國會大選。這也代表日銀在10月31日會議可能會維持利率政策不變,但接下來要觀察石破茂帶領的政府會如何影響日銀12月的會議。

野村證券策略師神谷一夫表示,大部分的拋售可能已經告一段落,日經225指數的38,000點大關顯然有強力支撐,已經有築底跡象。

 
道指史指再創新高 本月及本季全面上揚
財經新聞組編譯張大仁 / 綜合整理世界日報
史坦普500指數上漲,收盤創新高紀錄,結束一個月和一季的上揚走勢。

道瓊工業指數上漲17.15點或0.04%至4萬2330.15點。史指上漲24.31點或0.42%收5762.48點;兩個指數均創歷史新高收盤。那斯達克指數上漲69.58點或0.38%收1萬8189.17點。

股指漲幅收復了聯準會主席鮑爾發表評論後出現的跌幅。他表示可能會進一步降息,但警告沒有預設路徑。並表示,如果經濟如預期發展,預計今年還會降息兩次,每次降幅為四分之一個百分點。

鮑爾表示:「這並不是一個急於快速降息的委員會。」

30日走勢代表三大股指強勁但波動的9月和第3季的結束。

股市在這個史上最疲軟的一個月開局不利,但隨著聯準會大幅降息半個百分點,市場出現反彈。

本月,道指上漲1.9%,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指上漲2.7%;史指上漲2%,創2019年以來首次9月上漲。

第3季股市多次陷入困境,導致投資人質疑2024年的大漲是否具有持久力。值得注意的是,這3個月期間包含了8月5日全球市場暴跌,道指暴跌超過1000點。

但投資人最終克服了擔憂,道指本季上漲超過8%。自7月以來,史指和那指分別上漲約5.5%和2.6%。

Bowersock Capital Partners執行長希爾(Emily Bowersock Hill)表示:「牛市熬過今年史上最疲軟的一季。」「至少到今年年底,這種情況可能會保持不變,因為獲利依然強勁,利率正在走低,而且消費者仍在支出。」

雖然投資人對今年最後階段普遍持樂觀態度,但10月對市場來說卻是一段令人不安的歷史。這是眾所周知的極度波動時期,華爾街曾在10月出現了一些知名的大跌事件。

本周市場參與者將密切關注勞動力數據,以深入了解經濟的健康狀況。

道指本季上漲逾8%,跑贏其他主要指數,應該祁分感謝3M和IBM。

3M本季飆漲超過33%,領先藍籌股;也是該股自1970年代初以來史上最佳單季。

IBM緊追在後,漲幅超過27%,是2002年以來最大單季漲幅。

即使本月開局不利,但股指似乎已經擺脫9月魔咒,史指迎來2019年以來首見9月上漲。

但Raymond James在最新報告中警告,近期可能會出現修正。然而,該公司仍認為市場在中期仍有上行空間。

策略師米爾札(Javed Mirza)寫道:「史指、多倫多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和羅素2000指數的每日價格動能正在減弱,強烈顯示新的1-3周短期暫停或回調即將到來。」「這種近期盤整為正在進行的中期股市反彈階段提供了一個有吸引力的切入點;到11月初的美國大選時,該階段應該會出現上漲,並預計史指下一個上行技術目標接近5800點,多倫多綜合指數2萬4000點,那斯達克100指數上看2萬2500點,羅素2000指數則是250點。」

PayPal和特斯拉帶領那斯達克100指數再創佳績,本季分別上漲約34%和31%。

這兩支股票都是集中指數最大單季贏家,其次是DoorDash和Constellation Energy,漲幅超過29%。Illumina和星巴克也大獲成功,股價均上漲至少24%。 Fortinet上漲約28%。

富國銀行策略師哈維表示,隨著選舉臨近,小型股看來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如果共和黨候選人川普獲勝的話

他在給客戶的報告中表示:「我們認為,小型股的預期回報出現了有利的偏差,在川普獲勝後,短期內表現顯著優於賀錦麗,而賀錦麗勝選後,表現不佳的情況有限。」

支持這個理論的一個因素是該類股在川普執政或被視為領跑者之前的表現。

報告指出:「根據2016年大選和2024年7月川普暗殺事件後的價格走勢,預計如果川普獲勝,小型股在1-3個月內的表現將優於5-10%。

哈維表示,如果月底的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報告優於預期,小型股也可能會受到提振。

 
要聞
中鋼專家分析:陸十一長假後 鋼鐵行情向上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祭出利多組合拳強勢挹注經濟能量,提升全球最大鐵礦消費國的需求前景,鐵礦石價格近期快速飆漲,中鋼(2002)專家昨(30)日指出,接下來中國十一長假後的拉貨、補貨潮將是觀察重點。根據商情研判,今年大陸十一假期約七天,節後市場前期包括鐵礦以及鋼材都可能呈現上漲態勢。

近期鋼鐵股表現強勁,即使昨天台股重挫,中鋼仍上漲0.05元,收在23.15元。

主因在於近期大陸官方推出的政策多以貨幣寬鬆政策為主,釋出龐大資金水位,有利各項投資推動,用鋼需求可期,加上第4季是傳統鋼鐵旺季,鋼價順勢向上拉抬的結構,如同順水推舟,多頭力道會更強勁。

不過要注意的是,近期鋼鐵行情快速上漲,鋼廠利潤修復較快,短期內增產預期強化,會不會因此造成產量快速增加,供給端壓力大增,反過頭來又壞了一鍋粥。

上市鋼廠主管指出,已經有分析點出大陸10月鐵水產量或增至每天230萬公噸以上,將導致後期供給量上升過快,不得不慎防。

此外,需求方面主要受剛需及投機需求釋放催化,但下游房地產等實際開工並未出現明顯好轉,部分市場人士對短期大陸鋼材需求的持續性存疑,萬一近期的上漲行情導致供需矛盾累積,不排除十一長假後因宏觀情緒降溫而出現回調行情。

 
Uber Eats併貓熊案 審理到期逕自通過
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外界關心Uber Eats與foodpanda結合案,公平會主委李鎂昨(30)日表示,業者的申報資料仍在補正階段,尚未正式受理。另遇到公平會四位委員屆期、人事案若卡關,包括兩外送平台等重大結合案,「若審理期限到期後,兩事業就可逕行結合」。

公平會昨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但焦點全部落在Uber Eats併購foodpanda結合案。國內兩大外送平台傳出要合併多年,終於在Uber Eats今年5月宣布將併購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後有了定案。

李鎂表示,公平會在5月14日收到Uber Eats申請遞件,申請文件不齊備,5月30日已經通知業者補正,目前資料還不完整,所以公平會還沒正式受理結合案,也尚未開始進行審查。

李鎂強調,委員會將以四大原則審查,包括兩平台結合後,對店家及消費者、外送員的影響;對其他潛在競爭者是否無法加入競爭;結合後對提高價格的可能性;跟其他業者是否有聯合行為。

 
統一超送暖 打造勸募生態圈
記者徐牧民/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統一超商(2912)持續發揮零售通路影響力,積極投入社會公益行動,7-ELEVEN發起「把愛找回來」公益募款平台,不斷深化與社福團體、社會企業的合作,超過7,000家7-ELEVEN門市推動「愛心零錢捐」、「愛心捐物」及「OPENPOINT點數捐贈」、「OPENPOINT線上捐款與零錢包捐款」,架構最完整勸募生態圈。

7-ELEVEN昨(30)日發起「為愛接力、傳遞暖心年菜認捐」活動,攜手供應商推出愛心便當及年菜,並擴大受助對象加碼瑞穗鮮乳認捐,將捐贈新北市社會局、台北市社會局與19個社福團體等扶持的街友及清寒家庭溫暖過節。

2018年起7-ELEVEN起運用門市預購資源,發起「把愛找回來公益募款平台」,並且協助社福團體擴大物資勸募,多年來幫助社會資源匱乏的兒童、家庭、街友、獨居長輩等跨年齡族群的全齡照護,幫助超過百萬個家庭。

7-ELEVEN「把愛找回來公益募款平台」長年舉辦的愛心年菜認捐活動,至今已幫助超過7萬人次圍爐過好年,10月2日至12月29日再度發起「愛心年菜認捐活動」,其中推出「名廚溫國智年菜套餐」、「胡同歡聚愛心套餐」、「一吉膳佛跳牆與福記桂圓米糕粥」、「苗栗南庄鄉農會有機黑木耳露」,共有499元至699元不等的四款組合冷凍或常溫套餐,以及適合牙口不好長輩的養生飲品。

7-ELEVEN表示,民眾到全台逾7,000間門市臨櫃或操作ibon機台,或是線上可透過i預購、i划算平台,即能參與認捐,公司同時邀集全球合作夥伴響應認捐,並媒合全台逾13家社福團體,如白永恩神父基金會、門諾基金會、屏東基督教醫院等,預計將幫助超過3萬個社會資源匱乏兒童、家庭、街友、獨居長輩寒冬送暖。

7-ELEVEN首度攜手新北市社會局及人安基金會發起「愛心便當認捐活動」,限量5,000組,每組內容特製熱便當三個與統一陽光豆奶三瓶,共計1萬5,000個熱便當與統一無糖豆奶。7-ELEVEN表示,9月16日活動上線不到一小時,5,000組愛心便當就認捐完銷,可提供17個縣市、幫助1,700位,每位家境貧寒人士、街友逾八餐的餐食,關係企業統一超食代也加碼捐出1,700顆飯糰,溫飽過好年。

統一超商藉由全台綿密網絡的物流體系、邀請全球供應商永續夥伴與全台超過7,000家門市店長與夥伴,協力配送至政府單位及社福團體的指定地點,透過民眾認捐、門市、物流及社工等的愛心接力傳遞物資,落實7-ELEVEN為消費者心中的生活服務平台之理念。

 
台幣猛 第3季狂升近8角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適逢季底最後一天,出口商拋匯賣壓大舉出籠,與蜂擁賣股匯出的外資相互對作,加上美元走勢疲軟、主要亞洲貨幣齊升,新台幣匯率昨(30)日終場升3.7分,收31.651元,連兩升並創近六個半月新高,與狂瀉近600點的台股走勢背道而馳。

央行統計顯示,新台幣匯率9月累計升值2.89角,升幅為0.91%;第3季升值金額擴大至7.99角,升幅達2.52%。

但觀察今年以來至9月底為止,新台幣匯率仍貶值9.16角,貶幅為2.89%。

匯銀主管透露,昨天逢月底與季底,出口商湧現拋匯賣壓,與大賣台股匯出的熱錢上演美元「你丟我撿」戲碼,中央銀行也適度進場調節,匯市交投熱翻天,總成交量擴大至21.98億美元。此外,因美元指數下挫,新台幣等主要亞幣都在升值,帶動新台幣匯率走強。

證交所資料顯示,台股昨天大跌近600點,收在22,224點,外資單日賣超逾400億元,並在外匯市場瘋狂敲進美元匯出;儘管外資把台股當成提款機後落跑,但出口商拋匯力道同樣不可小覷,新台幣匯率終場小升3.7分,收在收31.651元。

 
新新併股臨會倒數/反對派質疑 兩隻大象如何共舞
記者林勁傑、陳佩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新併股東臨時會9日登場,雖然兩大國際投票建議機構ISS及GL均發布對新新併建議投「贊成」票。但反對合併的股東林伯翰昨(30)日說,截至目前為止,以吳東亮為首、支持合併的股東,都沒有對於兩家公司合併後,公司要怎麼獲利,如何增資,「如何支撐兩隻大象共舞」提出說明。

林伯翰表示,後續最關鍵在於若股臨會通過合併案,金管會會怎麼做?他提出兩大質疑,首先是ISS報告中,直指新光金(2888)董事會15人中有七人為台新金的關係人,這些關係人在新光金股東會做出的決定,是否具有合理性及合法性?第二則是兩家公司合併後的財務計畫,究竟新光金是真的找到「富」爸爸嗎?

林伯翰在9月19日對外公開對台新金與新光金合併後的財務提出質疑,包括合併後2,500億元股本,要如何維持獲利,而合併後的增資問題,尤其是上千億元的增資額度,主管機關到目前為止,都沒有要求台新金提出具體計畫,還有合併後的增資問題,難道要一直發債,或是再發特別股來籌措,這些都沒有具體說明。

林伯翰昨日再發千字文予新光金股東,強調ISS發布的投票建議報告中,已承認新光金的15位董事中有七位與台新金有關聯;正如ISS所指這些關聯「很可能會成為任何潛在競標者的阻礙」,減少公平且具競爭力合併程序的機會。

林伯翰指出,Glass Lewis在2023年的董事會選舉中也提出了類似的擔憂;在其投票建議報告中,強調當時改革派似乎與台新金有密切聯繫,且台新金與改革派明確表現出台新與新光合併的意圖。

林伯翰呼籲股東審慎思考當前的合併提案,並考慮董事會內部存在的重大利益衝突。一個公平、透明且具競爭的程序對於最大化股東價值至關重要。現存在嚴重的公司治理問題,現有合併提案並不符合新光金或其股東的最佳利益。他建議大家投票反對新新併,並推動一個能確保透明性、公平性和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程序。

對於委託書徵求部分,林伯翰表示,目前有許多大股東仍未表態,要等待最後時刻才會交出委託書或直接到現場投票,兩方委託書的徵求在伯仲之間,而外資預料在10月6日或10月7日左右才會進行電子投票,雙方還有得拚。


延伸閱讀

新新併股臨會倒數九天/公司派衝刺 贊成票有望達三成

 
新新併股臨會倒數/公司派衝刺 贊成票有望達三成
記者林勁傑、陳佩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光金(2888)與台新金合併案股東臨時會倒數九天,新光金表示,兩大外資投票顧問機構對新新併投下贊成票,讓委託書徵求事半功倍,昨(30)日已有兩家主權基金投下贊成票,據通路商預估,這次可望拿下三成支持,四成則還有得拚。

目前支持合併、以吳東亮派為代表的大股東,希望把投票率、支持率再向上提升,向金管會表達最高意思機關(指股東會)對此案的高度認同。

繼9月26日ISS(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發布贊成新新併的投票建議報告後,國際投票顧問機構GL(Glass Lewis)也呼籲機構法人在股東大會投下贊成票。

除了上述兩家最具影響力的機構支持,兩大主權基金加州教師退休系統(CalSTRS)及瑞典AP2等也表達贊成。

除ISS及GL之外,部分知名機構法人看好新新併,直接在官網上公開揭露表達已投下贊成票。包含兩大主權基金投資者:加州教師退休系統(CalSTRS);其為美國最大的教師退休基金,也是美國第二大退休基金,以及北歐最大的退休基金之一瑞典AP2。

新光金表示,董事會與經營團隊十分感謝世界各地機構法人的認可。主權基金是相對長期,安全與穩定的資產管理機構,肩負實現該退休金資產長期回報最大化的重要任務,新新併能獲得國際各地主權基金大力支持,意味現任經營團隊改革成果與經營績效卓越,深受國外法人機構高度肯定。

新光金董事長魏寶生昨日表示,包括他及總經理陳恩光都積極與外資溝通,目前已有兩家大型外資機構表達支持,分別是美系及亞系外資,而外資對於新新併的幾項疑慮,包括未來經營績效、程序的合法性、合併的綜效、換股比例的計算等,兩人都親自與外資溝通。

對於未來如何提高新光人壽的資本,魏寶生說,未來合併後,新壽加計保德信人壽的資本適足率(RBC)可達210%,而新壽在RBC達標後,已與主管機關溝通不動產返還利益120億元,也希望金管會允許壽險公司將保單已不存在的死利差互抵準備金轉列資本,這部分也有一、二百億元,另外也向金管會申請開放國外借券業務,預計每年可增加1至2億元收入,當然還包括未來發債計畫,這些都可以充實資本。


延伸閱讀

新新併股臨會倒數九天/反對派質疑 兩隻大象如何共舞

 
彭□明:2030年 碳費最高每噸2千元
記者朱漢崙、邱琮皓/台北報導聯合報
環境部長彭□明昨天表示,目前台灣在碳費徵收初期,一般費率初步落在每噸三百至五百元之間,到了二○三○年之後,隨著價格不斷拉高,甚至會在一千五百至兩千元。

儘管已確定碳費可扣抵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但初步費率與歐盟碳交易市場價格約七十歐元(約台幣兩千五百元)有很大落差,企業恐怕仍需向歐盟繳納碳關稅。

彭□明昨出席「壯大台灣資本市場高峰會」與上市櫃公司分享近期的碳定價政策進度。他表示,在碳費政策底定後,下一步台灣應該要趕快推動碳交易,承諾台灣四年內要做到總量管制碳交易,且未來碳費制度與碳交易制度會雙行。

他邀請業者明年與環境部一起出團赴歐洲取經,期盼未來集結減碳成效良好的業者們、畫定一個,在區域內先試行碳交易,作為未來總量管制碳交易制度的先驅。

影響房價小 不會有綠色通膨

彭□明指出,碳費將在明年試申報,後年開始繳納,初期也會有係數調整。

他表示,其中自主減量會是大部分企業的選項;至於碳費徵收的大部分對象,會是鋼鐵業、化學製造業、半導體業等,約占全國碳排量百分之五十四,涵蓋二八一家公司,其中一四一家為上市櫃公司,約有五百座廠,比率不到一成,因此「不會有綠色通膨」。

彭□明說,他最近特別約房仲來「喝咖啡」,因為不滿其對外誇大碳費對不動產的「綠色通膨」影響。他表示,碳費對房價影響不到百分之一,甚至不到百分之○點五。他也在演說中提到,因為不滿營建業不斷放話,環境部成立申訴專線,但八月底宣布碳費之後,卻只有一個人打申訴電話來,而且是抱怨根本沒有營建業宣稱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漲幅。

費率落差大 需向歐盟繳碳關稅

「碳費是從空汙費的觀念而來。」他解釋,台灣的碳費也不是特有,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是兩套制度。他分享日前訪歐行程,與歐盟官員針對CBAM交換意見,已經確定台灣碳費可扣抵CBAM,但台灣碳費一般費率初步落在每噸三百元至五百元,與歐盟碳交易市場目前價格約七十歐元(約台幣兩千五百元)有相當大的落差,企業恐怕仍需向歐盟繳納碳關稅。

彭□明表示,經濟部已訂定二一○億元輔導接軌碳費制度的預算,且碳費會專款專用;此外,環境部已兵分三路爭取資金投入綠色轉型,一個是爭取國發基金一百億元,由環境部主管的綠色成長基金。

第二是和金管會的合作綠色金融創新,爭取保險業資金來投資淨零和循環資源產業和台灣淨零基金,另外也找創投業者來談「台灣淨零基金」,很多公股銀行及民間大型金控也已紛紛加入。

他指出,台灣碳費制度和新加坡制度類似,而台灣很多企業也在新加坡,大家要對碳費制度接軌國際有信心。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