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5日 星期二

港房市全面「撤辣」 成交量倍增


【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Sports觀點報】提供知名運動評論家的精彩體育賽事評論文章,讓你輕鬆瞭解比賽及體育界相關訊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3/06 第561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港房市全面「撤辣」 成交量倍增
雁淮直流 送電量再創高
陸國內旅遊回暖 中國旅遊研究院:繁榮才剛開始
莞—港空港中心 進出口值破24億
海底撈開放加盟 30年首見
華為最貴智慧車 要價440萬
償付美元、資金到位 萬科債務違約警報解除
港製造業PMI連兩月萎縮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編輯小語
港房市全面「撤辣」 成交量倍增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近日,香港公布新一份預算案為樓市「撤辣」,即撤銷所有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取消重稅)。業內人士表示,新政策一出,樓市交投氣氛明顯活躍,香港多處屋苑的住宅成交量出現顯著增長,有的甚至達到1年多以來的最高水平。

中新社報導,在香港樓市全面「撤辣」後的首個周末(2日),香港多處屋苑成交量錄得倍數增長。其中,中原地產統計的香港十大屋苑錄得25宗二手成交,較之前一周反彈3.2倍,成交量創逾1年新高。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說,全面「撤辣」令香港樓市重回正軌,日前累積的購買力陸續釋放,不少仍持觀望態度的買家,在新政策公布後紛紛入市。他補充指出,全面「撤辣」後香港樓市一手和二手市場氣氛都明顯轉好,預計十大屋苑周末成交量將愈來愈多,有望達50宗水平。

另外,利嘉閣地產及美聯物業各自統計的十大屋苑在過去兩日的二手成交量,分別錄得31宗及27宗,按周同升超過3倍。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說,全面「撤辣」後的首個周末出現報復式入市動力,包括香港本地買家、投資者均樂意入市,一手市場更見轉旺,希望市場交投量漸至健康水平,樓價亦止跌回升。

「撤辣」除了刺激二手市場交投回暖,新樓盤成交市場同樣轉旺。作為香港樓市全面「撤辣」後首個開售的全新住宅項目,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長沙灣巴域街項目Belgravia Place銷情火爆。恆基物業代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在3日首輪發售138個單位,總成交金額約7.5億港元,買家主要為跨區客,超過70%的買家年齡介於31歲至45歲之間。

3日於中西區的多處房產中介機構發現,各門店幾乎都掛出海報推介優質房源,諮詢買房事宜的客戶量明顯增加,預約看房量也成倍增長。

 
雁淮直流 送電量再創高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表示,自2017年6月30日投運以來,±800千伏雁門關—淮安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雁淮直流)累計輸送電量突破2000億千瓦時,約合電煤70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96億噸。

中新社報導,±800千伏雁門關—淮安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是中國「西電東送」、「北電南送」重要通道,也是晉電「下江南」最大輸電通道。雁門關換流站是該輸電工程起點,截至今年2月28日,已穩定運行2434天。晉北地區的煤電和風電由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經1000多公里線路送到江蘇。

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雁淮直流約占山西外送負荷的50%。迎峰度夏(冬)及極端天氣情況下,雁淮直流大負荷運行成為常態,2023年度夏輸送同比增長20.5%、度冬輸送同比增長18.9%。

 
陸國內旅遊回暖 中國旅遊研究院:繁榮才剛開始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2023年中國國內旅遊市場高開高走、逐季回暖,冬季哈爾濱的爆火更受廣泛矚目。大陸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哈爾濱給2024年的旅遊業開了個好頭,與往年數據對比來看,相信旅遊市場的繁榮才剛開始。

中新社報導,2019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達60.06億人次,入境旅遊人數約1.45億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6萬億元人民幣。戴斌對比2019年與2023年的數據發現,2023年旅遊市場高開高走、逐季回暖,但中國國內旅遊人數和旅遊總消費只恢復到新冠疫情前\八至九成,入出境旅遊市場也只恢復到過半,未來仍潛力巨大。

他表示,繁榮有兩重含義,一是市場繁榮剛剛開始,二是產業鏈供給的恢復和創新剛開始,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戴斌認為,旅遊業在今後經濟社會發展中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遊客回來了,但回來的遊客不是『原來的』遊客了」。戴斌觀察到,帶動旅遊業繁榮的遊客人群和出遊理念都產生了變化。在過去一年,作為旅遊主力軍的「95後」、「00後」逐漸成為市場的引領者。「有體驗感的、美的元素,愈來愈成為年輕人到訪某一城市的原因」。   

與過去遊山玩水式或固定體驗式的旅遊不同,如今年輕人或許更喜歡在洛陽體驗漢服,在西安與李白「隔空」對詩。戴斌認為,文化成為推動旅遊業發展的新動能,無論是揚州的「二分明月憶揚州」,還是南京「24小時書店」,又或是成都「火鍋巴士」,年輕人樂於參與和創造屬於自己的文化。

 
莞—港空港中心 進出口值破24億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黃埔海關4日發布統計數據,「灣區製造」出海新通道「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項目自2023年4月18日正式運行來,截至2024年2月29日,進出口貨值已達24.21億元(人民幣,下同)。

中新社報導,該空港中心項目位於東莞虎門港綜合保稅區,橫跨內地與香港兩個關貿區。該項目創新性地將香港機場貨站功能和服務延伸至東莞,實現海關監管與航空安檢、理貨打板一體化作業。 同時,該空港中心也進一步深化了粵港和粵澳海關合作機制,推動跨關區轉關、跨境轉運的信用式、協同式互認。據悉,目前香港海關對空港中心貨物採用「信用式」管理,適用較低查驗率。

東莞進明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志偉說,過去,東莞去往香港的貨物大多通過陸路運到香港國際機場排隊安檢,手續較繁瑣。空港中心正式運行後,貨物在空港中心就能完成安檢和航空打板,然後直接在東莞港通過水路運輸到香港國際機場裝機運往全球各地,實現了由「雙安檢」變為「單安檢」,手續更簡單,物流等綜合成本下降30%左右。

此外,去年11月,海關還在東莞虎門港綜保區內配套設立「東莞港跨境電商中心」,其他內地地區的貨物也能享受到香港機場的便利。

「目前,多家知名大型電商企業已計畫在東莞港跨境電商中心開展跨境電商零售出口業務」。東莞港務集團副總經理賀新根說,空港中心業態疊加跨境電商零售出口模式,預計初期每月可為空港中心新增貨值約2800萬元。

 
海底撈開放加盟 30年首見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知名火鍋連鎖餐廳海底撈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將著手推行海底撈餐廳的加盟特許經營模式,這是海底撈創立30年來首次開放加盟。海底撈相關負責人昨(5)日表示,目前按照以直營為主、適時引入加盟特許模式,將有助於公司實現進一步的適度擴張。

早在2019年,海底撈就曾發布聲明稱,為了保證服務品質和品牌信譽,自2004年起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加盟、合作、特許經營等申請,也未授權或許可任何網站、企業、個人以公司名義開展加盟、合作等工作。顯然2020年爆發的疫情讓海底撈經營策略大轉彎。

南方都市報報導,海底撈指出,將推行海底撈餐廳的加盟特許經營模式,以多元經營模式進一步推動餐廳網路的擴張步伐,海底撈已成立加盟事業部,制定加盟特許經營相關模式細節及商務合作流程。

據海底撈官方網站顯示,加盟商需要滿足四個條件,分別是認同海底撈企業文化,價值觀一致;具有長期與海底撈一同發展的意願及規劃;具備多店發展的財務基礎;有地方物業資源,具備企業管理經驗。

目前海底撈已開放加盟通道,但並未透露將具體以何種形式開放加盟以及資金要求。

海底撈方面表示,加盟需要進入官網進行線上申請,後續事宜會由專人對接,加盟形式及資金等具體條件也會由專人進行洽談。

觀察者網報導,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海底撈開放加盟需要注意平衡擴張速度和品質,過快的擴張速度可能會導致服務品質下降和食品安全問題。

海底撈2月20日發布正面盈利預告顯示,2023年海底撈預計營收將不低於人民幣414億元(新台幣1,821億元);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44億元(新台幣193億元)。

2023年,大陸餐飲行業總收入首次超過人民幣5兆元,顯示出行業的積極增長趨勢。儘管如此,與國際市場相比,大陸餐飲行業的集中度和連鎖化率仍然較低。

大陸連鎖餐飲開放加盟的品牌愈來愈多,包括老鄉雞、九毛九、奈雪等多家大陸領先的餐飲企業紛紛加大力度發展加盟業務。以九毛九為例,該公司於2月初宣布開放旗下太二酸菜魚和山外面酸湯火鍋品牌進行加盟合作。

 
華為最貴智慧車 要價440萬
記者謝守真/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華為智慧車大聯盟又有新車要上路,江淮汽車與華為的合作車型提前曝光,江淮汽車在安徽的新工廠即將量產,華為新車型年產量目標約3.5萬輛,將打造一款高端的中大型MPV,據傳售價高達人民幣100萬元(約新台幣440萬元),將是華為最貴的汽車。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日前發布《江淮年產20萬輛中高端智能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顯示,江淮汽車新廠全部年產能20萬輛,投資逾人民幣39.8億元,將生產兩款車型。陸媒指出,華為與江淮合作的其中一款車型資訊亦在報告中曝光,預計年產3.5萬輛。

第一財經指出,江淮汽車新工廠位於安徽合肥市肥西縣,即是此前盛傳的負責生產華為和江淮汽車合作車型的安徽肥西超級工廠。而環保驗收工作的完成,也象徵該廠即將量產。

報告書中提到,華為和江淮汽車的具體合作內容也進一步明確。據悉,該計畫總投資高達39.8億元,資金全由企業自籌解決。江淮汽車於報告書中坦言,現階段的中大型車基本為「油改電」車型,競爭力不足,江淮建構全新的中高階純電專屬平台,全面滿足未來策略與發展的需求。

江淮汽車建構兩個純電平台DE與X6,一是重點打造全新的新能源專屬平台(DE平台),滿足大陸經濟型及改善型市場需求,產品覆蓋轎車、SUV及MPV車型;二是加強策略合作,透過華為智慧技術賦能,開發全新豪華新能源平台(X6平台)積極搶占國內高端市場,覆蓋車型等級涵蓋B級到D+級,可適應SUV、MPV、Crossover等車型的共平台開發。

報告中針對華為的X6純電平台提到,目前其覆蓋車型等級為中大型MPV車型。該車型預計車長達5.2公尺,軸距達3.2公尺。從產量規劃來看,MPV車型規劃達產年產能為3.5萬輛。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透露,華為正與江淮合作開發售價約人民幣100萬元的MPV車型。而後有消息指出該車型將在2024年上半年上市。

若年銷能達預期的3.5萬輛,相關銷售收入預計將達到人民幣350億元。據悉,2022年,江淮整年的營收約人民幣365.8億元,新車型的量產對江淮汽車的業績挹注相當大。

 
償付美元、資金到位 萬科債務違約警報解除
記者謝守真/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四大房地產公司之一的萬科,陷入債務違約風險,能否如期償付11日將到期的美元債,備受各界關注,萬科昨(5)日信心喊話表示,11日到期的美元債,所有資金已經到位,償債工作有序鋪排中。萬科股價4日大跌7%後,昨天股價止跌反彈小漲0.53%。

彭博報導,知情人士表示,萬科美元債規模約6.3億美元,萬科最近幾天與數家國有保險公司開始新一輪談判,尋求延長部分私募借款,不過,目前為止,尚未達成任何協議。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一些最大型保險公司就萬科的債務風險發出提醒,至少兩家總部在北京的保險公司,在上周告知其外部投資組合管理組合經理,要密切關注萬科的信用風險。而一家壽險公司還告知其養老基金管理人要限制風險部位。

上海報業集團旗下《藍鯨財經》指出,萬科由於深陷債務危機當中,4日股價大跌7%至人民幣5.6元。還有多支境內債券價格亦持續走低,其中,「22萬科06」走跌近36%,「21萬科04」跌超過20%,一度觸發臨時停牌,其他債券如「20萬科08」和「22萬科02」亦分別下跌超過9%和8%。

事實上,萬科去年10月就已傳出財務危機,當時萬科的境外美元債突然價格大跌、收益率狂飆。萬科隨後強調,財務仍安全。而中國基金報隨後指出,深圳國資委表態支持,並且提出多項具體支持措施。

據了解,這些具體措施包括:通過受讓、合作開發等方式加快推進萬科大型城市更新項目開發建設;通過協同、合作等方式,提高萬科持有的各類投資性房地產的流動性;配合萬科優化長期股權投資結構;積極組織市屬國有企業市場化方式參與債券認購等工作;積極協調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萬科融資的支持力度等。

而在事件過後,據中國房地產報報導,萬科於2月20日以人民幣23.8億元賣掉旗下有最賺錢的商業項目「上海七寶萬科廣場」的50%股權,換取現金來還債。

 
港製造業PMI連兩月萎縮
記者謝守真/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標普全球昨(5)日公布數據顯示,香港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49.7,較1月的49.9進一步下降,反映經商環境連續兩個月轉差。

港媒《信報》指出,標普全球調查指出,香港私營企業2月新接訂單量連跌兩月,緊縮程度為去年10月以來最嚴重。而來自海外及大陸的訂單在首季中段持續減少,顯示競爭趨升、市況轉淡、客數減少皆促使新增業務萎縮。

由於接單減少,企業活動三個月以來首次縮減經營活動,行業數據顯示以製造業的減產幅度最為明顯;外銷及來自中國大陸訂單都持續減少。不過,從總體私營經濟來看,因企業持續清理手上訂單,所以整體跌幅則偏為溫和。而受訪公司於月內增加人力,因此積壓工作水平創去年1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另,航運價格與原材料及薪酬開支持續增加,帶動採購價格與員工成本向上,導致整體投入成本通貨膨脹加劇,創下三個月以來高位。而行業數據顯示,從事批發及零售業的公司最受影響。即使成本通貨膨脹上升,但私營企業選擇承受部分壓力,個別更不惜減價銷售,因此產出售價升幅,回落至兩年以來最小。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研究部副總監Jingyi Pan指出,2月數據顯示香港營商環境仍然面臨壓力,市場需求轉差牽累經營活動滑入緊縮區間,也影響了當月的採購活動。此外,成本通貨膨脹升溫,但產出售價升幅卻回落至兩年最低,反映公司盈利受壓。

Jingyi Pan再指,展望銷售前景,企業普遍悲觀,因此對轉嫁成本顯得克制,惟恐進一步侵触市場需求;不過,她稱,數據其中一個亮點是就業增長復甦,惟升幅不大。「歸根究柢,還是要市場需求重拾增長,才能提振營商景氣。」

 
酸酸甜甜醬香客家小炒 快炒10分鐘輕鬆上菜
可當前菜也可以當主菜吃的客家小炒,是一道增進食慾會多吃一碗飯的經典客家菜,偏向重口味的好菜,我的玩味料理是調整過的健康飲食,不想出門的假日,自己來做吧!

特斯拉2024:技術創新與市場挑戰的展望
隨著2024年的來臨,特斯拉在電動車市場上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些挑戰源自於多個方面,包括市場競爭的激烈化、政府對電動車補貼政策的調整,以及消費者需求和預期的轉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