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8日 星期三

[第375期]食物是/跨越時間與空間/愛情的紀錄《這一年吃些什麼好?東京家庭的四季飲食故事》七月暖心上市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大田編輯病第374期 2020.7.8 隔週三出刊│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
編輯物語 《這一年吃些什麼好?》
【推薦序】:「在四季流轉中,找『巧遇』滋味」/王浩一
鮮活閱讀 《以為長大就會好了》【推薦文】外表長大了,不代表內心成長了
    《這一年吃些什麼好?》冷素麵,想起小時候的夏天。
搶眼新書 《以為長大就會好了》
有隻兔子:【給燃燒殆盡,什麼都沒有剩下的你】
    《只是哭沒有用》 不是日常的日常
大田報馬仔 ●《以為長大就會好了》
重感冒半年被老公嗆裝病 醫:慢性疲勞讓病好不了恐致憂鬱症
大田報馬仔 ●《只是哭沒有用:人生無法隨心所欲,但對抗疾病隨我高興》
【暖心插畫】生病後才發現的事: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那些平凡而閃亮的小事
大田報馬仔 ●更多出版訊息
 
 

《這一年吃些什麼好?》

【推薦序】:「在四季流轉中,找『巧遇』滋味」/王浩一
旅遊各地,我喜歡走訪小鎮市場前的小農攤位。五月下旬,在台南的官田區,約是早上八點半抵達,市場前有一小攤車,小農是七十七歲的阿公阿婆,擺著今天採收的玉荷包荔枝,只有三把,他們說這是家裡田邊的荔枝樹採收的,十五年的樹齡,過去產量甚少,只夠自己吃,今年豐收,算是市場初體驗。端午前這一陣子,每天都採收三、四把玉荷包來此販售。我買了兩把,也問了攤上一包包自種的花生產季,台灣的花生多耕種在秋冬,為何他們家的,選在初夏暑氣前?那攤車上的十多顆大西瓜,又是怎麼回事?

離開荔枝阿婆,前往市場,有一攤菜販菜色不少,我好奇其中堆疊一落黏著紅土的白蘿蔔。白蘿蔔主產季是寒秋到三月,之後超市所販售的多是韓國進口的,眼前的一根根五月紅土蘿蔔顯然是國產的,我好奇問道哪裡種的?「埔里的!」我想起來了,埔里是台灣夏季蘿蔔的重要生產地,「大坪頂」海拔六百公尺,紅土微斜坡,不易積水,春雨少,日夜溫差大,多在梅雨季節前的五至六月採收。以前僅聽過埔里產夏季蘿蔔,今天開心買了兩根回家試試滋味。老闆問我要不要香菜?蘿蔔煮湯增添風味!

平常我總關注著台灣的四季飲食故事,也好奇世界各地的四季飲食文化。

閱讀著新井一二三的新作,開心想像作者筆下的日本四季飲食故事,《這一年吃些什麼好?》書名有趣,吃什麼?當然是著時的四季蔬果!我們的餐桌食材跟小農自家作物一樣,它們隨著四季流轉,也觸動著我們在寒暑之中味蕾不同滋味。橙黃綠橘四季作物引發食慾,大家日常而且簡單的隨季飲食,卻成就了自己家食傳承。小鎮城市也是如此,各地堆累了夠多的人文美食大數據,進而形成了動人的習俗傳統,甚至連結了節日慶典與美食之間的關聯。

《這一年吃些什麼好?》不僅說著四季作物與鮮魚店的漁獲,更娓娓介紹了飲食文化與四季的關係。我喜歡「六月美食」其中一篇〈我是壽司師傅的女兒〉,作者從新鮮嫩薑上市,說到她從父親處學到吃鮭魚子「軍艦卷」壽司,如何用嫩薑片蘸醬油,再把嫩薑片當成刷子,間接讓鮭魚子蘸上了醬油,避免壽司為了蘸醬油,發生了鮭魚子滑落到碟子裡的餐桌事故。文字裡的食材故事清新有致,食物的滋味躍然紙上。

新鮮嫩薑的萌發季節,台灣是四月,日本是五月。今年春末我在台東都蘭「巧遇」嫩薑小農,回家之後從網路學得如何「泡醋嫩薑片」的做法,白醋醃漬罐裡我則多添加了酸梅,讓甜鹹嫩薑更富滋味。說「巧遇」,則是如同作者所言:「菜市場上看到了嫩薑,就應該抓機會購買了,否則不知下次相見在何時。」

「九月美食」的第一篇〈巨峰葡萄與新高梨子〉,作者多了一些台灣食材歷史的溯源。她的開場白:「不知不覺之間,西瓜和香瓜的季節已經過去了。」她介紹著新上桌的節令水果,述說著童年的啖食葡萄經驗。其中她特別「解惑」了我的困擾,原來在日本,桃子叫桃子,西瓜叫西瓜。但是葡萄就不叫成葡萄,反而以個別品種稱之,所以有了「貓眼」「巨峰」「晴王」等等,和最近開發出來的「香印麝香」等眼花撩亂的稱謂。作者爬梳著也深受我們喜歡的巨峰葡萄沿革,它又如何從日本引進到台灣。面對這個碩大甜美的鮮果,美食議題永遠吸引著我,興致盎然。

至於「新高梨子」更有意思了,「新高山」是日治時期他們對玉山的稱呼(玉山比日本最高峰富士山更高,多出了一百七十六公尺),當年日本人在玉山新開發出高品質的梨子,需要命名,然而日本有規定凡是新品種的命名必須有地名,於是「新高梨子」享譽日本,「新高山」也名聞天下。即使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了,這個水果至今還稱之「新高」,它成了歷史的一部分。作者還說「新高梨子」目前的日本占有率排行第三呢,想想,如果有一天我們在日本旅行,手持一顆「新高梨子」品嚐,會不會有些許微妙感覺?

我們的文化一直有「二十四節氣」的傳承,四季細分成二十四節氣,關於富饒的台灣田野山丘,隨著節氣變化,有許多美好的農作物,每次接觸這些蔬果,每次都令人感動。放眼日本,作者也跟隨著四季、十二個月說著食材的更迭,也更進一步講著她童年的、家鄉的、地方的、日本的種種衍生的飲食故事,溫馨而美麗,讓我們讀來有共鳴,也多了一些反觀。食材著時,永遠是美味!

>>>想看更多

 

 

《以為長大就會好了: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推薦1〕
外表長大了,不代表內心成長了
重點就在括號裡

看到《以為長大就會好了》這個書名,第一個想到的是,幾年前女演員吉高由里子上綜藝節目,製作單位準備了她小時候的照片,那張照片裡面的小女孩看起來無精打采,消極得有點讓人覺得低迷,吉高由里子就說:「我當時不喜歡人類也討厭大人,但等到發覺的時候,我也已經成長到被別人叫做大人的那個年紀了,沒辦法,就只好這樣一點點地接受他人,而且也必須要接受這樣的自己了。」當時看到她這幾句話,覺得說得真是太準確了。

因除了費茲傑羅筆下的班傑明以外,我們的肉身會隨著時間的流動而逐步成長。變高了、變胖了、頭髮長了、鞋子穿不下了,這些是外表上的變化,但是我們卻看不見心靈上的成長,就算外表已經成了大人,內心裡也許還是那個小男孩或小女孩,但因為外貌已經長成如此,也只好「一點點地接受」,即便內心的孩子是比外貌那個成熟男人或女性還要更易碎、更纖細的存在。心靈上的成長除了透過知識的增長,我們對於人類的基本認知,大多都是在組成社會的最基礎單位—家庭,我們從家人之間的相處而學習,父親與母親,兄弟與姊妹,他們的言行舉止,看待你的態度,這些互動都會轉變成我們怎麼應對這個社會的基礎。

在《以為長大就會好了》裡,金惠男及朴鐘錫醫師用淺白的敘述,以及彷彿在我們生活周遭就能看見的各種案例,舉出我們時常聽見,但未必真正瞭解的精神疾病,更或者是—在我們生活裡時常容易出現的情緒波動,竟也是一種症狀。記得阿德勒曾經說過:「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這句話竟也跟《以為長大就會好了》這個書名,以及書中舉出的案例會分析到「童年」這個關鍵點殊途同歸。

比方說書裡舉例,大考前一天容易引起的焦慮「恐慌障礙」,並非是日常生活裡突然變成焦點的「舞台恐懼症」,而是過度壓抑,是長期累積的壓力在最後一刻爆發,像滿溢的水杯再也裝不下。而這樣的焦慮,在我們的人生過程裡是容易出現的情緒,「完蛋了我一定會失敗」的負面思考,這樣的症狀並不是如肉體疲勞,只要睡一覺就會好,如果不注重、不在意,草率應對後,它會是影響一生的疾病。

大腦是太精細的器官,它細緻地被縮在人體有限的空間裡,它的大小會隨著肉體而成長,而在腦裡面的一切—人格、心靈、想法的視野,卻是遠遠比這個約二十公分的頭顱範圍還要大上千萬倍。但就是這麼精密卻小、廣闊而大的世界裡,憂鬱、怨恨、無力感、自我譴責,這些負面情緒在腦海裡與快樂那些正面情緒,只有一線之隔。無法理解的人,難以想像為什麼會有這些精神疾病?不就只需要轉念一想就好了嗎?為什麼要這麼侷限在這些負面思考?但其實並沒有這麼簡單。

這就是這本書可貴的地方,它用簡單的字句講出那些我們所認定的負面思考,並告訴讀者這一切都有所循,金惠男醫師說:「憂鬱的反義詞不是幸福,而是生動感。活著就要動,每天一點一滴的變化,才是擺脫憂鬱的唯一方法。」無論是外表成熟的大人,或是在腦裡、心靈裡的那個小孩,活著便是一種成長,透過累積、透過找到自己的生活,最後得到的收穫,也許這才是長大,也會是真正的成長吧。


>>>想看更多

 
 

《這一年吃些什麼好?東京家庭的四季飲食故事》
冷素麵,想起小時候的夏天。

想起小時候的夏天,除了清煮毛豆、西瓜以外,還經常吃冷素麵。
日本的素麵很像台灣以及中國福建省常見到的麵線,也就是長壽麵的亞種。
據說,最初在日本平安時代,遣唐使從大陸帶回來,早期叫做「索餅」的。到江戶時代,漸漸從宮廷、武士階級普及到民間去。明治維新以後,改稱為素麵了。

我兒時印象中的素麵是把煮好的麵條在流水裡洗淨冷卻,然後放在裝了冰水的大缽中,用筷子撈起來,蘸著柴魚湯吃。調味料只有湯汁中加的醬油,完全不含菜肉等,特別符合素麵這名稱。

嫁了大阪人以後,我才發覺:原來,在日本關西地區,人們吃素麵的時候,先以蝦米、冬菇熬湯,然後用醬油、味醂、少許鹽調味;同時也準備蛋皮絲、黃瓜絲、薑泥等配料的。婚後第一次,老公把大阪式冷素麵端上桌的時候,我非常驚喜,而其中驚訝的成分多過喜悅。

山形縣風味素麵蘸汁,聽別人說很好吃,所以要試一次。
原來,位於日本東北地區的山形縣有一種特別的冷素麵吃法,乃把罐裝的鯖魚放入湯汁中,把麵條蘸著吃的。試一試的結果,我們都覺得滿不錯。畢竟鯖魚是味道很濃厚的一種魚,大膽放入湯汁中,本來性格淡薄的蘸汁都變得夠有性格了。

- 素麵,在日本各地有不同食法,
我最想嚐一嚐關西地區的素麵!


>>>想看更多

 
 

《以為長大就會好了: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給燃燒殆盡,什麼都沒有剩下的你】
插畫家:有隻兔子繪圖


你是否找到與自己和解的方法?
你是否懷疑自己擁有幸福的資格?
憂鬱不是深不見底的洞穴,而是隧道。



>>>想看更多



《只是哭沒有用:人生無法隨心所欲,但對抗疾病隨我高興》

【不是日常的日常】

用雙腳走路,盡情吃想吃的食物、想喝的東西,
輕鬆聊天的日常,如今已成了無法隨意擁有的回憶。
好羨慕,可以跑,還可以穿高跟鞋,更可以染頭髮。
這篇故事,讓我想起推薦人插畫家 #Ning,他說:「這本書,讓 我開始省思,或許那些對我們來說平凡到不行的事情,對有些人來說是多麼羨慕的事。」



>>>想看更多



 
 


《以為長大就會好了》
重感冒半年被老公嗆裝病 醫:慢性疲勞讓病好不了恐致憂鬱症

《只是哭沒有用:人生無法隨心所欲,但對抗疾病隨我高興》
生病後才發現的事: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那些平凡而閃亮的小事

更多出版訊息,請參考大田出版粉絲專頁iPen i 畫畫粉絲專頁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26巷2號2樓 讀者服務電話:02-25621383 / 傳真:02-25818761 e-mail:titan3@ms22.hinet.net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