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焦的魚」和「牛排」哪個容易引發癌症?
「要吃魚還是牛肉?」當有人問你這個問題時,你會選哪一個?
最近,隨著飲食生活漸漸歐美化,很多人不像以前一樣以魚為主餐,而變成以肉為主。可是從「癌症」的觀點來看,這並不是件好事。
因為消化肉時,腸內環境會惡化,結果可能引起大腸癌。
近十幾年來,大腸癌的死亡率向上攀升,這絕對和飲食生活歐美化有關。
那麼,為什麼肉的消化,會讓腸內環境惡化呢?如果真是這樣,不就所有的美國人都會罹患大腸癌嗎?實際上,原因之一就是美國人的腸內細菌和亞洲人的不同,所以不會變成那樣。
各種生物體內的腸內細菌,會依照此生物的生活及環境而改變。
例如,日本人的腸內細菌裡,有可以消化海苔的細菌。最近的報告指出,顯示美國人的腸內細菌裡沒有這種細菌,所以他們即使吃了海苔也無法消化。
和其他生物比較看看,例如山羊是吃人類無法消化的纖維質而生存,這是因為山羊的消化道裡,有很多可以分解纖維質(細胞膜質)的腸內細菌。
美國人也是,其生活本來就以肉類為主,所以擁有配合這種生活的腸內細菌,因此即使吃了肉類,也很容易就消化。
至於日本人,從幾千年前開始就持續是以米、魚類為主食,因此擁有適合這種生活的腸內細菌,可以說難以分解動物性肉類及脂肪。
此外,關於「燒焦的魚」,可以把焦點放在「燒焦」的致癌性上。燒焦的食物具有致癌性,不過只要過著正常生活,吃進去的量很少,不須要太擔心。
●為什麼吃紅肉,糞便會變臭呢?
現在已知如果淨吃肉,腸內的壞菌就會增生。大量吃紅肉的話,糞便會變臭,不過這是因為壞菌「梭狀芽孢桿菌」增加了。
事實上,這種梭狀芽孢桿菌製造出來的物質,有致癌性。
因此,為了把腸內打造成好菌比較多的環境,大家把目光集中在「益生菌」(比菲德氏菌和代田菌等好菌的總稱)上。
有個實驗是讓一組老鼠只吃牛肉,另一組老鼠吃牛肉和益生菌,比較之後,發現只吃牛肉的那組老鼠裡有77%罹患癌症,而後者的罹癌機率比較低,為40%。
因此,飲食生活習慣以肉類為主的人,如果能養成吃優格的習慣,或許可降低罹癌風險。
●ANESR:日本人的腸內細菌比較難消化肉類,所以腸內環境會惡化,提高大腸癌的風險,此外,持續吃紅肉的話,腸內的壞菌就會增加,也會引起大腸癌。
★「花生」和「米菓」哪個含有強烈的致癌物質?
所謂的致癌物,顧名思義就是「誘發癌症的化學物質」。
食品方面,有可能附著在食品本身,或是以添加物的形式含在食品中,或是在料理過程中生成。
例如,本節的標題上出現的「花生」和「米菓」,花生(國外進口產品)裡,就可能含有強烈的致癌物質。
附著在花生、還有杏仁或腰果、榛果、核桃等堅果類上的黴菌,含有致癌物質「黃麴毒素」。
黴菌製造出來的代謝物質中,有會對人類及動物產生有害作用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統稱為黴菌毒,不過黃麴毒素可說是具代表性的強力致癌物質。
另一方面,米菓只是「擔心烤焦」而已,上一節也提過,不須要太擔心。
其他必須注意的還有煙燻食品。
煙燻製品是靠煙去燻出獨特風味,不過煙和煤炭含有很多致癌物質。
此外,煙的主要成分是焦油。
也就是說,就像被香菸煙燻,這些食物含有很多焦油類的致癌物質。
實際上,即使不是真正煙燻出來的便宜「煙燻食品」,也是浸泡在煙燻液這類像是菸蒂溶化成液體當中而成的,還是避免攝取比較好。
●料理過程也會製造出致癌物質
有時不是食品本身含致癌物質,而是在料理過程中產生致癌物質。
例如,致癌物質「丙烯醯胺」就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材,用120度以上的高溫烤、炸而產生,不只是市售的加工食品(洋芋片、薯條、餅乾等)才有,連自己在家裡加熱料理時也會產生。
在歐洲,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已於二○○五年,以「丙烯醯胺可能有致癌風險」,而呼籲消費者要注意料理方式。
但是,也不可能完全不吃油炸食物或燒烤食物,日常飲食中無法完全避免吃到致癌物質。
與其完全不吃,不如實踐「盡力避免吃到已知的不好食物」、「不要只吃同一樣食物」、「包含料理的烹調方式,要注意飲食均衡」,這樣就能大幅降低罹癌風險。
●ANESR:附著在花生上的黴菌,含有強烈致癌物質「黃麴毒素」,只是像這種含有致癌物質的食品很多,不可能完全避免食用,所以重要的是靠盡量避免食用、均衡飲食來降低風險。
~以上資料摘自《我選擇不得癌症》秋津壽男◎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