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機構公布經濟數據,原來7月數據不被看重,那是因為剛公布了半年經濟大數據,還有一段消化期。比如中國經濟界現在議論紛紛的是地方財政、地方債,那就是在消化上半年地方經濟數據。而今年7月,有些重要數據比預期的還要難看,有的難看得令人不解。那些比預期更難看的數據,主要集中在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筐裡,而難看而又令人不解的數據,是中國央行金融統計數據中的信貸數據。
按中國央行上周發布的7月數據報告,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4,636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4,57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人民幣減少197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人民幣4,773億元。
說這一數據看得令人不解,首先是比較「繞」,可以用兩個方法來解釋。首先是看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主要為住房按揭,也就是簡稱的房貸,數字顯示的是新增房貸超過了總的新增信貸;另一個方法更直觀,就是新增貸款只有房貸是正增長的,其餘信貸都是負成長的。
中國央行認定7月主要金融指標仍在合理區間,也希望人們觀察金融運行要關注主要金融指標的整體趨勢性變化,別拘泥於單個月份的短期數據波動。但這數據令人不解,特別是這數據產生的背景令人不解。
大家都看到,自去年底以來,中國一線城市樓市再現瘋狂,今年以來,二線城市再現地王瘋狂。於是近兩個月間,中國當局開始對樓市由放縱到調控,「限購」之類政策又開始用起,中共中央政治局也警告要「抑制資產泡沫」了。
也就是在這背景下,房貸居然了大增,成了信貸增加的主力,令居民房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以上,這來因何在?是喜是憂?
如果放寬眼量,也許會看到環球經濟仍不穩定,中國經濟還在滑落,人民幣雖有「保衛戰」,但仍有強烈的貶值預期,股市衰落投資無道,中國大媽不再搶金,絕大多數中國人民不相信樓市會狂跌,房屋幾乎是唯一資產保值之途。
看似難解,其實較易解釋的,是其他信貸不增反減,因為中國的經濟專家們還在那裡呼喚降息、降準,釋放流動性,但企業怎麼沒有信貸活動了呢?
一個解釋,是中國央行公布7月廣義貨幣M2的同比增速只有10.2%,幾乎逼近個位數。這說明中國央行在收縮貨幣供應量,而信貸增減與貨幣供應量有直接關連。另一方面的解釋,則是數據反證中國經濟沒有回暖,企業經營沒有活力、市場投資意願極低,銀行對企業信貸也沒有熱情。
再有種解釋就比較可怕,那來自中國銀監會給所有銀行和金融機構,發去一份文件叫「關於做好銀行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有關工作的通知」。這份文件的核心內容是要求對違約企業,「各債權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一致行動」,「不得隨意停貸、抽貸」,而要透過收回再貸,展期續貸等方式去「最大限度地幫助企業實現解困」。 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說的是中國經濟下滑,今年以來出現一批信用債違約企業,其中七成是國企特別是中央國企,公布的總違約金近人民幣250億元(約新台幣1,200億元),是去年的兩倍,但預估數字會近千億。
企業成批債務違約,當然會影響銀行對企業信貸的信心,很難說7月企業信貸負增長與企業債務違約事件無關。而經濟走勢如無改觀,企業違約行列還可走進更多新人,而銀行負擔加重和引出金融風險,導出的危機就會比房貸泡沬更加可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