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6日 星期日

搶人大戰…大缺工潮來襲 餐飲最慘


【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1/17 第528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搶人大戰…大缺工潮來襲 餐飲最慘
記者陳素玲/專題報導聯合報
勞動部全國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的求才職缺強強滾。最新統計,去年一至十一月共有一一二萬職缺,推估去年全年工作機會至少一二○萬個。一○四人力銀行最近工作機會攀升到接近九十萬人,破了二十五年紀錄;一一一一人力銀行也發現,去年職缺人數一口氣從四十八萬個飆升到六十一萬個,也是歷年最高。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教授李健鴻說,台灣少子化後,人力原本就愈來愈少,近幾年科技業大爆發,企業最好有心理準備,「大缺工元年來了。」

製造業景氣熱 將會更缺工

勞動部官員表示,各行各業招募力道都回來,只有與邊境管制有關的旅行及航空較差。在前瞻基礎建設、台商回流建廠,以及製造業訂單爆滿情況下,製造業已連十個紅燈,廠商缺工會更明顯。

李健鴻分析,缺工問題是去年九月後大爆發,之前是營建業,後來疫情舒緩後餐飲業大缺工。他更用一個簡單比喻,來形容目前的「徵才生態鏈」,即傳統企業搶不過科技業、科技業裡多數搶不過台積電;中小企業搶不過大企業,其中又以餐飲服務業最慘。

餐飲業缺最大 也最難找人

一○四人力銀行資深副總暨人資長鍾文雄說,「從去年第四季就發現缺工特別明顯,大型飲料連鎖店反映,近期釋出的職缺,主動應徵幾乎都是零。

哪些行業缺工潮最嚴重?一○四人力銀行今年八十九點七萬個職缺中,排名第一是餐飲業,工作機會高達十三點四萬個,較前年一月,也就是疫情前的九點三九萬個職缺高出四萬個,成長幅度達百分之四十三。餐飲業缺最大,卻最難找人,將是今年缺工最悲情的行業。

工作成長數最驚人產業集中營造、不動產相關,如建築或土木工程徵才一點八萬個,較五年前成長百分之二二九;不動產業徵才二點九萬人,成長百分之二○五。

年輕人投履歷數 意外大減

一○四人力銀行發現,從去年第四季起,三十歲以下年輕人投遞履歷次數竟然大幅減少,這是過去二十五年沒看過的現象。近三年各季平均每月平均主動應徵人數,三十歲以下年輕人前年第三季達到二十三點三萬人高峰,然後就逐季往下降到十七、十八萬人,直到去年第三季回升到二十萬人,但去年第四季直線掉到十五點九萬人,非常驚人。

除了不少年輕人寧可選擇外送,一天送十小時,都比每小時一六八元高出許多。鍾文雄表示,還有不少年輕人去當房仲業、開多元計程車,這些工作可以兼差也可以全職,共通特點是時間有彈性,

一一一一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表示,今年來企業超級缺人,不只科技業,生技醫療產業也很缺人,尤其像聯發科等科技大廠祭出「年前到職就發十五萬至二十五萬元不等的報到獎金」。求才孔急,可見一斑。

▌延伸推薦:

【大缺工元年】25年來最嚴峻 台積電捧錢都找不到人…傳產只會更慘

 
困境…營建缺工□半導體產業最有感
記者何醒邦、簡永祥/專題報導聯合報
受惠於台商回流投資,台積電等科技業建廠需求強勁,加上近期房市火熱,國內營造業者喜迎榮景,例如老牌甲級營造廠達欣工,在建工程金額就超過六百億元,案量為五年來新高,而其中超過一半是高科技廠房,近三成為商辦及住宅建案。但目前營造業面臨的挑戰,除來自成本持續上漲,缺工是最大變數。

根據業界調查,由於台積電開出的條件非常優渥,且在竹科、中科、南科同步擴建,今年高雄也將展開建廠作業,預期缺工問題會更嚴重。

除台積電外,投資金額數千億元的晶圓廠還包括聯電、南亞科、力積電、華邦電,其餘投資金額數十及百億元還包括旺宏、世界、日月光、京元電、矽品等。換句話說,以台積電、聯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去年及今年都遭遇缺工的嚴厲考驗,搶工人也勢必成為今年重點工作。

「工程案量變多、需求量太大,但工人的數量還是一樣,甚至逐漸凋零老化,所以全台都在缺工。」達欣工程副總經理陳士修說,移工因疫情來台不便,且東南亞各國國力崛起,經濟發展也需要勞動力;另外,國內年輕人大都不願做工,現有師傅逐漸老化,技能斷層問題也很嚴重。

業界人士說,自中美貿易戰以來,台商紛紛回流蓋廠,有本事的科技廠紛紛開出高薪搶人,例如在全台擴廠的台積電,蓋一個廠就十萬坪,五個就五十萬坪,用的策略就是多給工人至少兩成以上的工資,及提供住宿,讓工人不用跑來跑去去,然後工期穩定,保證一次可做兩三年。

至於營造廠對缺工的因應之道,陳士修說,現在可用系統化、規格化的工程技術,來減少人工需求,例如預鑄樓板,就像積木一樣,先做好後再組裝上去,雖然比較貴,但至少比較快;另外,現在營造廠都在展延拉長工期,所以投標時也會很小心地計算工期,以免到時做不完。

金仁寶集團策略長,同時也是康舒董事長許介立表示,台商回流造成營建大缺工,恐非短期可解決,此時如果新廠要銜接訂單,進度不能延,當然勢必也得加人搶營建工人的行列,否則就得緩一緩。

他說,金仁寶集團計畫在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內新建集團營運總部大樓,就已考量這個變數,因此把完工啟用時間,訂在二○二六年前完工,避開當前缺工的干擾。

 
解方…多元用人□留才、女性、中高齡
記者陳素玲/專題報導聯合報
「企業必須有多元化的用人策略,不能再像過去,只想找年資三、四年的年輕人,然後給低薪,這種單一用人策略,很快就會發現沒有選人空間」,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教授李健鴻指出,很多企業還是想用移工解決缺工,但是台灣不可能無限度開放移工,企業一定要往更多元方向思考。

「如何留住人才比找人更重要,」處在就業媒合第一線,一○四人力銀行觀察到人力市場已從賣方進入買方市場,提醒企業要更加強留才。

企業端部分,李健鴻建議,第一、愈來愈多中高齡勞工願意繼續工作,企業可以多開發中高齡員工,並善用勞動部進用高齡勞工獎勵津貼,提早熟悉管理中高齡員工。第二、開發女性勞動力,企業可以採部分工時,歐洲卅年前就用兩個部分工時等於一個正職工作量模式,大量進用二度就業婦女。第三、台灣年輕人一年以內流動率是OECD國家中最高,高達二成以上,企業應思考如果用畢業生,可以用什麼策略留住年輕人。

至於政府端,李健鴻提出四大建議。

其一、移工變移民,讓一些已在台灣工作多年的移民長期居留,成為重要勞動力;其二、原本在海外就業或打工度假,因為很多是三十歲以下年輕人,政府可以有長期協助方案。

第三、目前至少有六、七萬年輕人落入怯志工作者,政府應該認真思考如何找出這群人,協助投入就業。第四,這幾年有一群人因為照顧家人或是家庭問題退出職場,政府可以深入了解這群人目前就業狀況,是否可能重返職場?如果有,有那些配套可以協助這群人同時兼顧家庭與就業?

一○四資深副總暨人資長鍾文雄建議,企業要建構友善職場,調整管理風格,例如年輕人不想被高齡主管管,主管要更開放彈性,如居家上班、彈性工時、特休假給多一點,這些都是留才的方法。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就服組組長陳世昌表示,去年底推出產業缺工方案,如營造業除了個別媒合,另增「工班」團隊媒合,助業者更快找到勞動力。

 
少子化危機…缺工常態化 政府須靈活應對
本報記者陳素玲聯合報
少子化危機持續加深,台灣已連續兩年「生不如死」,十五歲以上工作人口紅利在去年畫下句點,此時碰上經濟榮景,台商回流加上製造業拉貨趕工都急需勞動力,官方及民間人力銀行徵才數創下新高,面對「大缺工元年」來臨,政府各部門應對策略要更靈活,不應任產業自生自滅。

台灣產業多年來都為五缺所苦,其中之一就是「缺工」,主要原因除了與少子化有關之外,很大原因是,技職教育弱化後,人人都是大學畢業生,製造業基層技術工、體力工,頂著大學光環的年輕族群完全看不上眼。

加上餐飲、批發零售業內需產業開出許多職缺,吸納多數年輕勞力,相互拉扯下,傳統製造業找不到工人的艱辛工作,多數只能靠移工解決,因此業者急盼移工鬆綁。

偏偏這兩年全球除了疫情重大挑戰外,美中貿易戰也讓供應鏈產生結構性變化,台灣科技業廠商填補供應鏈主要缺口,不少台商也被迫移轉生產基地,回流台灣成為選項。

於是供應鏈造成台廠訂單爆滿,廠商無論為了完成訂單,或是廠房擴廠,都得找到足夠的人力因應;加上內需產業歷經了去年四、五個月慘淡歲月,好不容易迎來報復性消費人潮,當然加倍徵才。

也就是說,這兩年經濟結構改變帶來的人力荒,加上勞動人口紅利消失催化之下的缺工,極可能造成人力短缺常態化,已非過往「五缺」老生常談下的「缺工」。企業若不警醒,全面盤點用人方向及政策,只怕無力應對這股新潮流。

企業用人思維與心態一定要徹底改變,例如沒年輕人可用,就把眼光移往中高齡、二度就業婦女;其次,留才比徵才重要,既然招募不易,留用現有人力也是一種策略,與其要進入就業市場與其他企業搶人,不如優化現有勞動條件,拿出誠意留人。

面對企業因人力荒所苦,政府不但不能袖手旁觀,更有責任提出解方。雖然勞動力不可能憑空製造,但是如何讓現有勞動力全數上陣,人人可以人盡其才,就是政府可以使力之處。

 
國際財經要聞
迅銷搶才 開出10億日圓年薪
編譯王巧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快時尚品牌優衣庫(Uniqlo)母公司迅銷(Fast Retailing),最高將對職場老鳥開出年薪10億日圓(880萬美元)的超優渥條件,以吸引數位化、電商、供應鏈等領域的專業人才,迎戰亞馬遜等科技大咖。

日經新聞報導,迅銷集團執行長柳井正表示,今年將提高員工薪酬上限,開出的年薪比他領的4億日圓還高,且最高年薪者將躋身日本薪水最高的階層。日企執行長的平均年薪為1.2億日圓。

迅銷迄今都未對處於職涯中期階段的老鳥,提出明確的薪酬標準。迅銷希望能吸引數位化、電商、供應鏈領域的專業人才,以改變旗下服飾業務的獲利模式,並增強對科技巨頭的競爭力。

線上服裝銷售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幅成長,引發科技巨擘搶食商機,並可能對服飾業帶來結構性的變化。例如,Google已與主要線上零售商聯手,強化電商業務。

柳井正說:「將來,我們對手是Google、蘋果、Meta及亞馬遜,不是Zara。我們正尋找能創造新價值、從零開始思考業務的人才,而非顧問和在大企業工作的人。要找能力比我強的人才。」「若人才夠多,我們將需要100人,甚至200人。」

 
巴隆:Fed升息 美股可能暴跌20%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報導,華爾街持續密切關注美國聯準會(Fed)收緊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膨的發展,投資人憂心股票、債券、加密貨幣等諸多資產的投資氛圍會持續惡化,更擔心股市可能重挫。

巴隆周刊的圓桌論壇訪問了普信投資管理公司執行長吉羅克斯(David Giroux)、Parnassus投資公司投資長亞赫斯頓(Tood Ahlsten)、富蘭克林坦伯頓固定收益公司投資長德賽(Sonal Desai)等十位投資人。

與會者都認為隨著Fed開始升息,今年上半年通膨將持續攀高,股市可能暴跌,但情勢會在下半年回穩,股市報酬率將轉正,估計標普500指數全年包含股利的報酬率約為8%。

亞赫斯頓預測,美股今年將暴跌20%,年底前回升。德賽認為,市場預期Fed今年會升息3碼,但也可能升4碼,從而推升美國10年期公債利率,若美債殖利率升破2.5%,市場將劇烈動盪。Delphi管理公司創辦人布雷克(Scott Black)會避開固定收益資產、及Airbnb和Snowflake等炒作色彩濃的企業。

 
美國冰風暴 凍結供應鏈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強大的冬季暴風雪正挾帶著降雨、大雪以及強風,從美國南部與中部掃向美東地區,襲擊卡羅萊納州,田納西州到紐約及佛蒙特州,積雪最深達1英尺(30公分)。這場風暴已迫使航空業者16日取消至少2,000航班,並阻礙貨物運輸,使受災地區的供應鏈問題益發嚴重。

美國從南部、東北部到中西部的廣大地區,上周末都遭遇冰暴、大雪及凍雨等惡劣天候襲擊。國家氣象局預測中心指出,大雪將覆蓋密西西比州及田納西河谷,下一波風暴將為愛荷華及北達科他州帶來厚達1英尺以上的積雪。南卡羅來納州與北卡羅來納州之間的皮埃蒙特高地15日夜間開始積冰;暴風雪將於16日侵襲阿帕拉契山、紐約到佛蒙特。

東北部的部分地區氣溫劇降到攝氏零度以下,從15日夜間開始大雪降臨各地,波士頓、費城與紐約市15日都將積雪4英寸,16日夜間到17日再轉為凍雨。整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及紐約州部分地區,15日的氣溫都遠低於攝氏零度。

航班追蹤網站FlightAware數據顯示,美國航空業者16日已取消至少2,000個航班,美國航空公司取消516個班次,占單日航班18%,西南航空也取消252個航班。

氣象專家指出,這一波嚴寒氣候涵蓋地區甚廣,對人員移動、樹木及供電都將造成重大影響,各地企業在好幾天內都很難輸送產品,業者難以補貨,超商貨架可能會空蕩蕩更久。市場研究機構IRI的數顯示,全美連鎖超市正苦於因應各類日用品供應緊俏,包括冷凍食品、肉品、餅乾等。

維吉尼亞、喬治亞及北卡羅來納州長14日就已經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氣象專家指出,南部其他地區、喬治亞及北卡羅來納州東北部從15日夜間到16日都是凍雨傾盆,北卡部分地區更出現「最具殺傷力的冰風暴,惡劣天氣將造成樹倒、斷電,並嚴重影響人員流動。

氣象學家並指出,大雪也將席捲田納西山區、肯塔基州東部、北卡羅來納州、西維吉尼亞州,直到與俄亥俄州東部與紐約西部,受暴風雪影響的居民數將達到空前水準。

 
學者讚法國疫後經濟全球最優 就業率不降反升
巴黎16日專電中央社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指出,COVID-19世代中,表現最好的主要經濟體可能是法國,並認為政府協助僱主支付勞工薪資,是讓法國就業率不降反升的大功臣。

克魯曼(Paul Krugman)在14日的專欄中寫道,美國媒體對法國經濟的報導總是不留情面地批評,儘管數據並不支持這樣的悲觀看法。

90年代起,美國媒體認為法國文化停滯,無法趕上現代科技;2010到13年的歐元危機,許多人也預測法國將加入經濟受衝的南歐。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甚至形容法國正面臨「自由落體」。

他歸咎原因,認為美國經濟商業論述由保守意識形態主導,而他們覺得法國龐大的社會支出與高稅賦,「應該要」造成財政拮据。

儘管法國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 per capita)低於美國,但克魯曼分析,這主要反映了幾個因素的結合,包括提早退休,以及更重要的─較低工時。「不像美國人,法國人是真的會去度假。因此,較低的GDP主要反映了選擇而非問題」。

此外,克魯曼指出,法國人青壯年人口的就業率高於美國,且在COVID-19疫情(2019冠狀病毒疾病)期間表現非常亮眼。

經濟學家會以25到54歲人口就業比例作為勞力市場情況的測量指標,據克魯曼提供的分析圖,美國此年齡層的就業比例從疫情前的近80%驟跌至2020年第2季的71%左右,雖目前已回升,但仍不如疫前。許多經濟學家提出「大離職潮」(Great Resignation),表示即使疫情減緩,勞工卻不願意或無法返回就業狀態。

然而法國就業率不僅未下降,甚至超越了疫情前標準。依照圖表,此年齡層的就業比例從疫情前的近81%,到2021年第3季微升至超過82%。

克魯曼分析,疫情迫使歐洲與美國多國進入封城狀態,但對於如何援助勞工收入,歐美採取不同路徑。

美國選擇加強失業救濟;法國則提供雇主補助,讓他們能持續支付勞工薪資。其目的在於讓員工與雇主保持連結,也更容易在疫苗出現時回到崗位。克魯曼認為,歐洲的解決方法優於美國。

他也指出,雖然法國也有反疫苗人士,但政治影響力卻沒有美國嚴重,因此法國近80%的疫苗覆蓋率也更勝美國的逾60%。

此外,法國疫情爆發早期,學校在內的全民兒童照護系統再次啟動,也讓家長容易也更願意重返工作。

克魯曼強調,他並不想美化同樣存在問題的法國社會與經濟,只是希望在美國共和黨批評社會主義的論述之外,提供法國之所以表現優異的觀點與做法。

法國疫後表現確實不俗,根據法國銀行去年12月公布的數據,2021年法國經濟成長率超過預期,高達6.7%,為逾50年來最高。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A)旗下東方財富管理(Indosuez Wealth Management)投資部負責人曼紐爾(Vincent Manuel)日前指出,法國疫後經濟復甦軌跡為歐元區國家之首,且即使國際觀光客無法回流下,國內生產毛額預期也將很快回到疫前水準。

但曼紐爾也提醒,2022年法國「不計一切」救助扶持的策略劃下句點,接下來長期的振興計畫更為重要且緊急。加上今年4月的總統大選,2022年法國是否能穩定復甦仍充滿未知數。

 
Uniqlo母公司開出10億日圓年薪搶才 迎戰科技巨頭
編譯王巧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快時尚品牌優衣庫(Uniqlo)母公司迅銷(Fast Retailing),最高將對職場老鳥開出年薪10億日圓(880萬美元)的超優渥條件,以吸引數位化、電商、供應鏈等領域的專業人才,迎戰亞馬遜等科技大咖。

日經新聞報導,迅銷集團執行長柳井正表示,今年將提高員工薪酬上限,開出的年薪比他領的4億日圓還高,且最高年薪者將躋身日本薪水最高的階層。日企執行長的平均年薪為1.2億日圓。

迅銷迄今都未對處於職涯中期階段的老鳥,提出明確的薪酬標準。迅銷希望能吸引數位化、電商、供應鏈領域的專業人才,以改變旗下服飾業務的獲利模式,並增強對科技巨頭的競爭力。

線上服裝銷售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幅成長,引發科技巨擘搶食商機,並可能對服飾業帶來結構性的變化。例如,Google已與主要線上零售商聯手,強化電商業務。

柳井正說:「將來,我們的對手是Google、蘋果、Meta及亞馬遜,不是Zara。我們正在尋找能創造新價值、從零開始思考業務的人才,而非顧問和在大企業工作的人。要找能力比我強的人才。」「若人才夠多,我們將需要100人,甚至200人。

截至去年8月底,迅銷集團擁有約5.6萬名員工。不計Uniqlo等門市人員,總部員工為1,600人,多數員工都在職涯中期階段入職,平均年薪約960萬日圓。日企常以年資決定員工薪資,這次迅銷大幅提高職場老鳥的薪酬,可能影響業界評估員工薪酬的方式。

 
iPhone 13暢銷 蘋果連六周蟬聯大陸手機銷量冠軍
編譯王巧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一項最新報告指出,拜iPhone 13系列機款熱銷所賜,截至在2021年底,美國蘋果公司在中國大陸市場打敗Vivo、Oppo等勁敵,連續六周蟬聯大陸智慧手機銷量冠軍,為2015年12月來首見。

香港市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報告顯示,iPhone 13的新相機功能及支援5G網路,加上價格相對親民,幫助該機款在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初步銷售額,超過其前代舊機。

iPhone 13機款於去年9月24日開賣時,蘋果便在上市第一周短暫躍居大陸智慧手機銷量冠軍,隨後被搶走頭銜,一直到11月底才奪回榜首,到年底前都穩坐銷量一哥寶座。蘋果上次稱霸大陸市場是在2015年12月,那時iPhone 6S銷售強勁。

蘋果這此之所以能壓制Vivo、Oppo等本土對手,不僅是受iphone 13熱賣的拉抬,還受益於美國對市場領導者華為祭出制裁。

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主任Tom Kang在報告中說:「蘋果在中國唯一真正的競爭對手是華為,由於美國的制裁,華為現在面臨嚴重的生產問題。」

他預測,蘋果有望在大陸市場持續繳出亮眼表現,直到其他對手在品牌和品質方面迎頭趕上。

蘋果市值在3日短暫衝破3兆美元後,成為全世界市值最高企業,歸功於在新冠疫情期間消費者需求激增之際,這家iPhone製造商推出的旗艦產品大賣,且服務事業也蒸蒸日上,屢創新猷。

 
要聞
防疫保單隔離理賠 最多5萬
記者廖珮君/經濟日報經濟日報

在金管會緊盯下,防疫保單隔離理賠額10萬元恐將絕跡。近期新安東京產14日新推出網路投保的「防疫隔離險」,隔離理賠已壓在5萬元,其他如泰安產、兆豐產也各壓在3萬元及2.5萬元,顯示業界「默契」隔離理賠額均值將不會超過5萬元。

市場認為,防疫保單隔離理賠額合理化後,可遏止有心人士不當套利,前年瘋搶低保費、高隔離費的「台產神單潮」也將只剩下傳奇。

金管會官員指出,防疫保單隔離理賠額10萬元,不合理有三大原因,一是,這次Omicron匡列隔離人數恐比去年5月那波還多,二是,防疫保單無職業等限制,所有人單一費率,目前業界均值就是5萬元。

三是,目前國內防疫保單,沒有國際再保公司願意做再保,無法轉移風險下,保險業者得自己全額承擔理賠風險,業者得估算自己承擔能力。

保險局長施瓊華坦言,防疫保單是費用型保單,是基於損害填補原則去訂定費用,保險局主要關切三大點,一是給付費用的合理性,二是費率合理性,三是保險業對自己風險承擔和移轉的程度。

據了解,國內這類防疫保單,國際再保公司根本沒人願意再保,也就是說,當產險業者無法轉移風險(做再保)下,風險只能自己承擔,就如同當初台產吃下400萬張防疫神單而虧損,和泰產就應有前車之鑑。

施瓊華坦言「台產當初沒有計畫,這不代表和泰產也沒有計畫」,如果和泰產認為隔離就理賠10萬元是合理的,那風險限額是多少?她也說,防疫保單的隔離費用,不是針對不同財力的人有差別給付,「是針對所有被隔離者的統一給付理賠,那業界就會有一個平均值」。

和泰產險在2022年元旦推出防疫保單,年繳保費895元、保戶被隔離就賠10萬元、確診再額外給5萬元,因隔離理賠額比照台產給10萬元「想搶下台產不續保的防疫保單客戶」,反被金管會盯上,急忙下架,和泰產原訂今(17)日重新上架新商品,昨(16)日緊急宣布暫時不會有新的商品組合。

 
虛擬號子 最快年底問世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銀行、保險公司「虛擬化」後,連券商的「號子」(營業處所的俗稱),也有機會從實體走向虛擬。金管會宣布2022年底將開放券商設「虛擬號子」,證期局長張振山說,設虛擬號子最大效益是,讓券商可將各地營業處所的中後台流程,全部集中整合到一個中心來做,降低營運成本。

券商認為,金管會開放設「虛擬號子」將有三大影響,一是分公司將加速轉往財富管理發展或整併,二是券商將中後台結算、交割做整併,以「區域結算中心」概念來降低成本,三是小型券商將以數位化方式做全台生意,免除增設分公司成本,受惠最大。

該券商說,與其說設虛擬號子、空中營業廳,不如說是讓券商從前台交易、中後台的帳務,全走向電子化,提高數位服務流程,藉此提高交易效率和安全。

該業者也說,若可藉由設虛擬號子,進一步鬆綁目前券商網路下單、或是承做財富管理的限制,才可以除了降成本的節流外,也可以開源。

金管會是在2020年公布資本市場藍圖架構中,提及將開放券商申設虛擬據點或提升實體營業據點數位化,日前則進一步確定時間點將落在今年底,下一步則評估「純網路券商」的可行性。

張振山表示,目前券商電子下單比例達72%,虛擬據點是「分公司網路化」概念,把分公司取消掉、變成網路,今年底會公布那些券商符合資格可以設虛擬據點。

他說,虛擬據點可以讓券商將中後台的帳務,集中到一個區域中心做整合處理,目前已有券商正採行這種模式,這是券商數位化的發展趨勢。

據證期局統計,全台券商分公司呈現逐年下滑,從2013年券商分公司還高達993家到2021年底僅剩849家,近九年來少了144家,主因是券商合併、或裁撤所致。目前券商營業員約3萬多人。

虛擬號子出現,分公司會大量出現裁撤,或是影響全台3萬多營業員生計?多數券商認為,這兩種現象應不會出現。

一家券商業者說,未來券商分公司將會從「全配」變「簡配」,變成一個簡易據點,營運成本降低,而節省的空間則會規劃成財富管理,加速分公司轉型,營業員就可替客戶規劃客製化的理財服務。

張振山也強調,讓整個券商都無實體化很難,因為仍有實務需求需要聯絡券商營業員,「分公司不會裁光光」。

 
升息效應 金融三業旺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融業2021年獲利上演驚奇,市場關注2022年金融業展望,根據法人研究與金控業者本身預期,在美國聯準會(Fed)可望今年重啟升息之下,資本市場熱度不滅,對銀行、壽險、證券仍有利多可期,中長期存股族應不必太擔心踩雷風險。

金控公司2021年獲利創新高,金管會公布金融三業去年前11月累計稅前盈餘超過9,000億元,全年稅前盈餘將可望創下逼近兆元的歷史紀錄。去年金融業獲利大幅成長是既成事實,投資人關切今年的表現還能不能繼續爆發?根據各家投顧、法人研究預期,去年以壽險擔綱演出的獲利驚奇,今年可能會稍微熄火,雖然高基期下可能成長不易,但基本面來看,升息是實質利多,預期美國若重啟升息循環,台灣央行今年內也可望跟進,金融三業基本面仍是旺。

法人指出,升息對銀行來說是關鍵性的利多,去年銀行業利息已經觸底反彈,今年升息一旦啟動,各家利差收益就會增加。壽險業的經常性收益率也可因升息改善,雖然美升息啟動推升長天期債券殖利率,對壽險的庫存評價、重置成本等有利有弊,但大型壽險未實現損益仍高,儘管去年基期墊高,但今年獲利仍將不俗。

 
金控今年股息衝2,600億 新高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控公司2021年大賺5,806億元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大增53%,投資人、存股族也對金控今年分派去年盈餘有高度期待,據法人以過去配發率概估,今年整體金控發出的現金股息上看2,600億元,雖比不上獲利的增幅,但仍相當可觀。

15家上市櫃金控在2021年分派2020年盈餘時,總計發出約1,848億元的現金股息,創下歷年新高;去年金控公司獲利爆發性成長,但考量壽險業分派盈餘尤其是現金股息部分,還要看金管會如何核准,以及其他如開發金有出售舊總部大樓的處分利益83億元,是否全部分派還有待內部評估,台新金去年有高額的併購壽險廉價購買利益依法不能分配等因素,因此儘管總體股利成長可期,但是增加的幅度仍是比不上獲利成長幅度。

14家上市金控公司除國票金以外,其他13家金控的股本都已超過千億元,股本最大的中信金更逼近2,000億元,因此近年來多數金控均以發放現金股息為主,避免股本過度膨脹,而也因為金控股本大,所以也是現金股息大戶,近年來發出股息總額年年高,提供股民豐沛的資金活水。

不具名的機構法人指出,金控公司獲利高成長,股利發放可觀,且去年在外資回補與存股風氣更盛之下,也帶動不少金控股價、市值顯著拉升,對投資人來說,存股同時仍可望在賺股息外兼賺價差。

法人分析,金控公司今年發放現金股息大幅成長,主要來自幾家大型金控,包括獲利雙雄富邦(2881)、國泰,以及中信、元大與開發金,其中,富邦金可望每股股利上看5元,即使如去年搭配股票股利,但與同樣賺逾一個股本的國泰金,兩家金控以過去配發狀況推出,合計就可望發出千億元的現金股息。

中信、元大兩家金控發放現金股息也可達200億元以上,開發金的股息總額也有機會挑戰200億元,但要注意的是開發金今年起百分百併入中壽,股本膨脹,再加上股價大漲的題材已逐漸從以往的高股息殖利率,轉偏向基本面的營運結構改變,因此發放股息總額增加未必能完全反映在殖利率上,且開發金是否會把出售大樓一次性利益全數配發,還是擬晴天存糧,也有待觀察。

部分向來會搭配股票股利的金控,法人指出,在金控股因獲利成長,全數脫離股價低於票面窘境後,只要基本面紮實、營運穩健,配發股票股利對存股族來說更好,尤其對零股投資人來說,也可加快累積成一張的速度,有利操作。

 
航運鏈染疫 美中出手救援
記者黃淑惠、李宜儒、國際中心/綜經濟日報

全球供應鏈染疫問題惡化,美中雙強出手救航運。據外電,美西雙港(長堤與洛杉磯港)勞工染疫數暴增,美官方啟動擴大檢測、縮短隔離政策,以防港口癱瘓;大陸則力抗供應鏈危機,在境內各大港籠罩染疫陰霾下,積極打擊運價哄抬,國務院親自出面「鼓勵企業直接與航商簽長約」。

美國方面,新冠肺炎Omicron變種病毒持續蔓延,致洛杉磯港與長堤港的缺勤勞工暴增,情勢可能惡化,阻礙美國化解港口壅塞困境的努力。

美國太平洋海事協會(PMA)主席麥肯納上周表示,截至13日,洛杉磯港和長堤港約800名員工都因新冠病毒相關原因而無法到班,整體碼頭人力減少約10%。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加州15日染疫人數增加1.7%,單周平均每日新增86,929名確診病例,平均每千名居民有231.9人染疫,超越2020年冬季的高峰,洛杉磯郡通報15日的新增確診病例為41,765人,意味洛杉磯港與長堤港的缺工困境可能惡化。

同時,在暴風雪侵襲下,美國南部各州州長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將阻礙卡車等交通運輸,增添排解塞港措施的複雜度。

為了緩解港口、碼頭的缺工問題,美國政府已宣布縮短新冠無症狀感染者的隔離天數至五天,較原本的十天減半,並且免費提供5,000萬組快篩試劑,19日起接受申請。

至於大陸,近期境內的三大港寧波、天津、大連港染疫問題嚴重,恐推升運價,而國務院祭出新政策,鼓勵貨櫃航商跳過貨代與大型直客簽長期合約,穩定貨櫃供給及合約價。業者解讀,「穩航商長約、打貨代抬價」將是中國大陸新政策主軸,立刻反映在最新的報價指數上。

根據1月14日最新對岸貨櫃報價,納入航商跟貨代的上海貨櫃指數下跌0.3%,但航商報價編撰的中國貨櫃指數,則續漲1.7%,顯示航商、貨代報價出現兩樣情。

去年底,大陸續簽約的遠東-歐洲線合約價,航商向直客報價從三倍起跳,每40呎櫃合約價甚至突破1萬美元。遠東-北美線合約價議定將陸續展開,預計對岸這項政策,有助於排除中盤分潤,拉高航商長期獲利。

大陸國務院公布「關於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指示,鼓勵外貿企業與航運企業簽訂長期協議,引領各區域企業與航運公司進行直客對接。對於「高運價很大程度是貨運代理哄抬行為造成」的傳言,該文件也明言依法打擊違法違規收費及哄抬。

 
三類網路交易 發票開法有別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數位經濟時代,人人都能從事網路代購、當老闆,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表示,常見民眾經營型態,主要分為代購、代收轉付、買賣三種,開立統一發票的方式各不相同,提醒營業人留意,以免因一時疏忽短漏報銷售額,而遭國稅局處罰。

中區國稅局表示,常有經營網路代購的業者向國稅局詢問,如果只賺取代購費,發票要怎麼開?對此國稅局指出,經營代購的統一發票開立方式有特別規定,應避免與一般買賣或代收轉付等方式混淆。

如果是經營「代購」,是指接受客戶委託,幫忙購買貨物或勞務,並收取代購費等佣金,此時需開立兩張發票。第一張是針對收取的佣金開發票,第二張則是要根據代購商品的實際價格開立發票,並在上面註明「代購」字樣。兩張發票都要交給客戶。國稅局並提醒,經營代購的營業人,記得要與客戶雙方訂定書面契約,確認為代購型態,以供稽徵機關查核。

而若屬「代收轉付」,也就是純粹代收款項,並未另外收取代購費,可將從貨物勞務銷售方取得的發票,轉交給委託代購的客戶即可,無需另開發票,對從事代收轉付的營業人而言,也無須列入銷售額,免納營業稅。

不過國稅局提醒,代收轉付必須符合收取轉付款項無差額、憑證買受人為委託人等條件下,才能照前述作法處理。

舉例而言,甲君在臉書成立社團,開放加入社團的團員向其訂購旅遊票券,甲君並未收取代購費,此時,甲君在向旅遊公司訂票時,要記得請旅遊公司載明發票買受人為各個團員,之後收到發票後,再交付給各團員即可。

除了代購、代收轉付等型態外,也有營業人是經營一般買賣,國稅局表示,營業人採進銷貨方式營業,依規定,要依照收取的全部價格作為銷售額,開立統一發票給買受人。

近年網路交易是國稅局查核重點,國稅局提醒,營業人應視其交易樣態,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及報繳營業稅,若有疏忽造成短漏報銷售額,在未經檢舉、調查前,應盡速向所轄稽徵機關補報補繳所漏稅款,才能免罰。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