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通訊資訊科技與醫療產業相結合,一個新名詞「智慧醫療」(smart medical)因此產生。廣達創辦人林百里先生日前表示,智慧醫療將會是台灣的第2座護國神山。 前科技部長林良基也指出,2025年後全球智慧醫療的產業將達到15兆美元。如此龐大的商機,目前投資人對此仍然印象相當模糊。到底智慧醫療能為社會帶來多少改變?如何掌握未來的相關產業資訊呢?
科技加快醫療速度
首先我們必須先行了解,20世紀以來,各先進國家人民壽命持續延長,各國醫療人員開始出現人力不足及醫療人員過度疲累狀況。許多醫療人員甚至因此而轉職,此一狀況如不改善,2030年可能會出現高達990萬的人力缺口。
加上2020年起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告訴大家流行傳染病一旦出現,許多人將因為沒有醫療而失去生命,更顯出突發性醫療資源的缺乏。
此時推動智慧醫療,導入AI與科技分攤醫護人員的工作,合理醫療資源的分配,不但可以改善醫療品質,減少流程中病人與醫生間的等待時間,更可確保病人受到正確與適當的醫療照護。
舉例而言,一位慢性病患者,藉由智慧醫療大數據的長期追蹤,在發病的當下即可以「大數據資料」追蹤相關過往病例。且透過AI相關分析,迅速地告知病人如何求診,減少分科分類時間,而最終解決方案也可以由AI分析全球相關醫材醫藥等幫助醫生做出判斷。
再加上後續追蹤,過程更需要快速與穩定的通訊連結。印象中,病患的不舒服,到醫院檢驗總會花上很久時間,等待報告、分科求診等…,此一拖延狀況將會有效地獲得紓解。
其中,「AI醫療演算」將成為科技大廠介入醫療最重要的關鍵,其他包括檢驗、大資料數據、長期追蹤感應器、遠端醫療等,科技介入醫療的使用之後,將帶給我們完全不一樣的醫療感受。
新的醫療科技產業,在AI為首的科技應用之後,也將整個醫病關係上做出相關的變化。第一,提高看診前病人的自主管理,詳實將數據與相關狀況掌握。第二,診斷過程中可幫助醫療人員提高診斷效率,快速分析醫療相關數據。第三,就連看診之後的追蹤與遠距照護也由科技與醫療雲長期追蹤掌握。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21/11/12 No.1275】五倍券訂周刊最超值,讓你的5000變N倍!想了解更多,詳洽02-27660800 或 請上「非凡優購」網站查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