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人生面對的最大變化球是「醫療風險」與「長壽風險」。長壽會讓醫療風險的發生率更為加乘,退休人士如果缺乏保險理賠金加持,其醫療開銷將會侵蝕其原本所規劃的退休生活費用,最終將導致入不敷出。
世界經濟論壇(WEF)已警告,世界各國退休帳戶餘額增加的速度,比不上壽命延長的幅度,可能導致勞工在辭世前十年或更長時間,存款就已經耗盡。尤其台灣在2018年已邁入高齡社會,人口老化問題相當嚴重,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占總人口逾14%,預計2026年就會邁向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將達20%以上,顯示愈來愈多人將會面臨到這二大風險。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治療救活率提高,人類壽命延長,但行動不便需要照護的時間隨之增加。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2017年65歲以上失能人數為41萬人,推估不到十年時間,2026年人數就會攀升到61萬人,而且年紀愈大,失能發生率愈高,85歲以上男性,約每三位就有一位失能,女性則是每兩個人就有一個失能。
國人一生中的長期照護需求時段,現在已經是7.3年,未來鐵定會愈來愈長。失能的長期看護費用很可觀,以照護人力及醫療耗材等費用來看,一年就要花費40萬至80萬元不等,這樣的照護費用是中產階級所扛不起的負擔。
為了協助客戶面對醫療與長壽雙風險,愈來愈多壽險公司聚焦保障型與退休型商品,利用AI(人工智慧)運算技術,推出「好客」GPS(全球定位系統),結合再購模型及客戶需求導向的雙軌運算基底,加入客戶視圖標籤,發覺客戶的需求缺口,使推動與拉動銷售相輔相成,快速將好的保險商品帶給有需求的客戶,創造消費者與業者雙贏的行動方針。
市售保障型商品琳瑯滿目,建議保戶從最基本的實支實付型醫療險開始配置,再進階到長期照護保障,以堆疊出完整且適合自己的醫療風險防護網。
退休規劃方面,民眾可善用壽險公司提供的功能性網站,一般而言,裡頭會有退休資訊、退休準備概念,及相關的試算工具,有的公司還會推薦民眾,可帶來美好退休生活的保險商品,讓國人在面對醫療風險時能夠付得起、扛得起,面對長壽風險時能夠活得起,從容優雅地面對退休人生。
(本文由新光人壽資深協理陳國揚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