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

日本福島除外核災食品 有逐步開放進口可能


【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不只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Money錢電子報】貼近生活,全方位的實用理財指南;公正客觀,深入淺出,提供您正確的理財資訊!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16/05/30 第566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要聞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社會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日本福島除外核災食品 有逐步開放進口可能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聯合報
日本福島輻射外洩事件,我國隨即宣布禁止鄰近核災五縣的食品進口,加上去年日本核災食品改標事件爆發,我更要求日本其他地區輸入的食品需檢附官方產地證明及輻射安全證明。不過,近期日方報導,台灣即將解除對日本的禁令,食藥署長姜郁美日前雖極力否認,但她並不諱言,只要確認食品安全,考量民眾對食品的需求,確有逐步解禁可能。

福島核災事件後,各國依風險管理原則,對日本食品實施輻射安全管制,我國食藥署則立即公告禁止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五縣食品進口,中國大陸則採行特定地區「所有」食品暫停輸入。

隨著輻射風險因時間而逐步降低之際,台灣原本打算跟進部分國家對日本輻射食品輸出採取鬆綁,去年二月底卻爆發食品改標事件,問題食品將近四百件,引發國人恐慌。食藥署在立委的砲火聲中,立即要求問題產品下架、並祭出日貨雙證明辦法,並加嚴食品輻射安全容許量標準,管制更趨嚴格。

姜郁美坦言,日方從未放棄要求開放核災五縣市食品,食藥署也從未停止監測農林水產省的食品檢測資料,評估開放可能性。她認為,未來在經濟貿易談判的壓力下,除了福島以外,其餘四縣市食品逐步解禁,確實是有機會的,但至今沒有時間表。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表示,不管是哪一個政黨執政,日輸台食品一定要出具雙證明,至於管制範圍,可將區域管制改為特定產品管制。但無論管制手段為何、有無討論解禁,她強調政府都應做好評估並準備配套措施,否則免談。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所名譽教授孫璐西認為,台灣的食品輻射安全容許量標準已是全球最嚴格的標準,只要輸入食品在安全範圍內,解禁當然OK。

 
TOP
專題
我與日方 可能簽定「食安協議」
記者程嘉文、楊湘鈞/台北報導聯合報
據傳新政府將開放日本三一一核災的福島等五縣的農產品,知情人士透露,馬政府時期衛福部即已研議是否要有條件開放,但後來發生偽標事件,更讓馬政府有理由繼續「卡關」;這次傳聞新政府將開放,最可能採取的方式就是與日方簽定「食品安全協議」,在確保食安的大帽下,進而讓福島等五縣通過檢驗產品得以闖關。

不過,對於衛福部有意逐步開放日本福島等五縣的農產品,外交部發言人王珮玲昨表示並無所悉。她強調,外交部的一貫立場是,尊重衛福部的專業判斷。對於促進兩國經貿關係,外交部樂觀其成,當然先決條件是必須兼顧國人健康與食品安全。

知情人士表示,一年多前日方也傳出我方有意開放福島等五縣農產品;不過後來因發生日本食品偽標事件,衛福部實施日本食品輸台新措施,凡是日本進口的食品都要檢附產地證明,特定區域食品則要有輻射安全證明,也因此福島核災五縣地區所生產的食品依舊不得輸入迄今。

馬前總統當時曾表示,許多日本民眾覺得這項做法很不公平,因為根據科學檢驗,日本的食品很安全;不過,偽標事件導致國內消費者恐慌,也讓我國會議員相當憤怒,要求從嚴管制,因此政府才會做出這項決定,這已不是食安及科學問題,而是法律問題。

知情人士說,據知衛福部於馬政府任內,曾完成一份與日方的食安協議的草案;但隨著大選來臨,以及國民黨的敗選,也讓馬政府無由再做出與日本簽妥的重大決定。近日新政府會否藉由翻出此食安協議並與日方簽妥,再循此管道讓福島五縣農產品得以輸台,將是可能選項之一。

【記者李昭安、林河名/台北報導】日本共同社日前報導,有消息指出,民進黨政府七月前有可能解除日本福島核災五縣市食品不得進口的禁令;食藥署昨表示,在台日經貿談判壓力下,預期會「逐步解禁」。對此行政院官員昨回應,政院將進一步了解食藥署發言依據及其授權。

 
TOP
開放美豬聲聲催 台灣準備好了?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聯合報
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會不會開放進口?隨新政府執政,答案即將揭曉。立法院今天邀請農委會主委曹啟鴻報告,他上任前曾說:「台灣哪裡有能耐不開放美豬?」但各界疑慮隨之而起,立法院今日將砲聲隆隆。

經歷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一旦開放含瘦肉精美豬,政府有義務說明食用風險。學者則認為,政府應做好風險評估並建立制度,至少需時一年以上,然後強化標示,讓國人有分辨美豬的權利。

為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第二輪談判,助台灣出口商品獲優惠關稅,開放美國瘦肉精豬肉一直被列為交換條件。立法院今要求衛福部針對「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對國人健康風險影響及相關管制措施之可行性評估」蒞院報告並備詢。

楊志良表示:「美豬根本不是食安的問題,完全是政治問題。」以他處理開放美牛肉的經驗,當時擋不住美國要求,但還是先經風險評估、參考國際規範,訂出牛肉中萊克多巴胺限量標準。他認為,為了經貿發展,政府開放美國豬肉進口機率不低,應透過管理措施減輕危害。

台大食安中心執行長許輔表示,台灣本來就有進口少量美國豬肉,只是規定不得檢出瘦肉精;但以供應鏈來看,進口肉品多半進入食品加工廠中,民眾愛吃的新鮮肉片、豬腳等,還是以台灣養豬戶供應為主。一旦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對養豬戶及消費者的直接影響不大,但台灣人豬肉吃得多,食用量可能是牛肉的三到五倍,國內還是應該針對瘦肉精美豬對國人健康進行評估。

 
TOP
蔣丙煌:沒有進口瘦肉精美豬 就沒有風險
記者陳雨鑫、鄧桂芬/台北報導聯合報
新政府上台,衛福部前部長蔣丙煌在卸任第一天接受本報專訪,針對美豬議題開砲。他強調,站在食安角度,對開放美豬「反對到底」,台灣豬肉品質好,政府根本沒必要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讓國人陷入健康危機。

針對農委會主委曹啟鴻上任前受訪表示:「台灣哪裡有能耐不開放美豬。」蔣兩煌認為,各部會自有立場,以他過去站在衛福部的立場,還是認為不應該開放美豬進口。

蔣丙煌表示,台灣養豬能力強,沒必要吃有風險產品。他以登山比喻,若登山有十萬分之一機率遇到山難,儘管機率不高,「只要不去登山,連十萬分之一的風險都沒有。」

記者詢問蔣丙煌,過去馬政府有無針對美豬議題,進行台灣瘦肉精豬肉攝食量風險評估?他表示:「完全沒有。」因為馬政府堅守不開放瘦肉精美豬的原則,沒有進口就沒有風險,也就沒必要做評估。

蔣丙煌提到,接任衛福部長沒多久,他受邀參加美國AIT官員聚餐,他才剛低下頭用餐,對方就問「台灣可不可以開放進口美國牛的內臟,還有含瘦肉精的豬隻?」他連忙放下餐具,告訴對方「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十六字原則,堅守不開放美豬和美牛內臟的立場。

蔣丙煌表示,若總統或行政院真的拍板開放美豬進口,他認為,不管其他部會立場為何,新任衛福部長站在消費者健康立場,一定要出聲表達反對。

 
TOP
學者觀點/美豬衝擊養豬戶 不及口蹄疫?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聯合報
在美方強大壓力下,含瘦肉精美豬可能開放進口,難免引發國內養豬戶恐慌。學者指出,國內不但缺乏對瘦肉精美豬的風險評估,也從未針對台灣養豬戶做出相關輔導措施。台大獸醫系名譽教授賴秀穗說,台灣豬隻的口蹄疫從一九九七年爆發至今都未撲滅,在在影響肉品出口及國內養豬戶的競爭力,以致豬農面臨內外夾攻的處境。

賴秀穗指出,與周邊國家比較,韓國三個月就把口蹄疫撲滅,日本花了半年,台灣則花了十九年還沒有撲滅。台大食安中心執行長許輔也說,日本人相當喜歡台灣豬肉,過去產量有一半銷往日本,口蹄疫爆發後,產量減少三分之一,外銷能力也相對減弱。

日前國家衛生研究院發表研究,根據二○○五年到二○○八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在三百名受試者體內發現七種瘦肉精殘留,驗出最多的是沙丁胺醇,最少的是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是氣喘藥,專家認為與民眾用藥有關,但萊克多巴胺可能來自肉品殘留,推測是台灣開放美牛前,國人就已經吃下含瘦肉精肉品。

國人聽到瘦肉精就恐慌,賴秀穗說,根據研究,人體要吃到七萬五千ppb(十億分之一)萊克多巴胺的含量才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以現行美牛含有瘦肉精的限量標準每公斤十ppb來計算,等於每人每天得吃下七千五百公斤含瘦肉精肉品,才會對身體有不利影響。他不並完全反對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

高雄長庚名譽副院長、神經內科權威陳順勝表示,台灣人食用豬肉、內臟的量太多,開放瘦肉精美豬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政府必須做好把關,「要禁就禁到底,要開放就好好管理。」

 
TOP
話題
蔡巡視佳山基地:怎可讓別人在領空耀武揚威
記者林河名、程嘉文/台北─花蓮隨聯合報
蔡英文總統昨天搭乘「空軍一號」總統專機抵達空軍花蓮基地四○一聯隊與佳山洞庫視察,進行首次國防視導。蔡總統致詞時表示,「我是三軍統帥,從今以後,國軍的榮辱,就是我的榮辱」,願意和大家一起全力以赴,讓人民以國軍為榮。

總統以四○一聯隊戰機機尾「太陽神」圖像,期許空軍官兵「未來的日子裡,都要像太陽神一樣守護我們這一塊土地」。她表示,「身為中華民國的空軍,我們怎麼可以讓別人在自己的領空上耀武揚威」,「只要是空軍就知道這句話的重量,我就用這句話來送給大家」。

蔡總統由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馮世寬、參謀總長嚴德發、空軍司令沈一鳴等陪同下,巡視佳山基地、南洞庫駐守官士兵,以及四○一聯隊。她表示,會跟大家一起為「軍人的尊嚴、軍人的榮譽、軍人的福利」而努力,一起讓國軍的士氣起飛,讓國軍的戰力起飛,讓國防的改革起飛。

蔡總統說,念茲在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提升軍人的尊嚴;雖然過去這段時間以來國軍承受一些批評,但她相信,挑戰就是機會,在大家一起努力之下,國軍一定會不斷地進步。

她說,念茲在茲的第二件事,就是要讓軍人成為一種吸引人才的生涯選項;未來新政府一定竭盡所能,改善營區生活環境與部隊管理的方式,讓年輕人願意投入軍旅。此外,也要讓國軍兄弟姊妹們,在軍旅生涯當中,培養第二專長;希望官士兵離開軍隊,回到社會的時候都是有競爭力的專業人士。

蔡總統說,她要告訴大家的第三件事情,就是新政府會用清楚的戰略指導、縝密的政策規劃、穩健的改革步伐、周延的社會溝通,以及充分的資源支持,讓國軍走向新時代。

 
TOP
「耀武揚威」改自筧橋英烈傳
記者程嘉文、林河名/花蓮報導聯合報
蔡英文總統昨天巡視部隊時表示,「身為中華民國的空軍,我們怎麼可以讓別人在自己的領空上耀武揚威」,氣魄豪壯引發矚目。其實這句話出自當年大為轟動的抗戰電影「筧橋英烈傳」,是片中空軍先烈高志航所說。

另外,蔡總統與官兵合影時,也依照往例比出「戰力強」手勢,未因政黨輪替而取消。

高志航於民國廿六年十一月廿一日,在河南周家口遭遇日機空襲。想要升空迎戰,但座機還來不及發動引擎,炸彈就已落下,他與軍械長馮幹卿當場身亡,年僅卅歲。

民國六十六年的「筧橋英烈傳」片中,部屬勸由梁修身飾演的高志航先掩蔽躲空襲,他慨然回答:「我們身為中國空軍,怎麼可以讓敵人的飛機飛在頭上!」堅持起飛應戰,終於殉國。

高志航當時有無如此講,如今已無可考,但這句話非常符合他好勝與愛國的個性,以及抗戰時空軍不惜犧牲的奮戰精神,不僅成為片中亮點,更從此成為描述高志航生平時的名言。

昨天攝影時,司儀仍然請大家比出「戰力強」手勢,蔡總統也欣然照辦,顯示傳言並非事實。

國防部官員指出,「戰力強」口號與姿勢的由來,是因扁政府後期,軍中為了歡迎總統視察各顯「創意」,演變出戴扁帽迎接,或高喊「巧克力,大帥哥」等,引起輿論譁然,遭痛罵阿諛拍馬。到了馬政府時代,國防部總政戰局就下達書面命令,規定部隊迎接統帥時的儀節,不允許自行發明「招式」。

 
TOP
觀察站/耀武揚威不只對岸 統帥挑戰
本報記者程嘉文聯合報
蔡英文強調「身為中華民國的空軍,我們怎麼可以讓別人在自己的領空上耀武揚威」。這句改編自「筧橋英烈傳」豪語,加上強調軍人尊嚴、榮譽、福利,令人矚目。

當今中華民國空防最大威脅,自然來自對岸。面對大陸經年經濟崛起,投注大把經費建軍,國軍軟硬體的提升幅度卻明顯不如人,使得兩岸軍力對比我方不僅在「量」瞠乎其後,「質」優勢也逐步流失。建軍必須砸下的成本,不是鏗鏘動人的演講能取代。

進一步說,可能在我國空域「耀武揚威」的也不僅是大陸而已。美國身為台灣重要的安全維護協助者,但卻不是義務相助的盟友。除了軍售龐大開銷,美方也不斷就美豬等議題要求我方就範。尤其兩岸關係緊張,美方對台灣恐予取予求。要如何盡量爭取美國的支持,又盡量避免犧牲國人利益,考驗蔡「小事大以智」的智慧。

日本也是可能對我「耀武揚威」的鄰國,沖之鳥事件即是顯例。民進黨人士常認為,結好日本是「抗中」有效手段,但不管政策宣示或實質的軍售層面,日方都未曾給過台灣任何具體協助。如今台日面臨沖之鳥礁海域漁權問題、福島農產品進口問題,我方一味柔婉,是否能換得對方讓利?恐怕未必樂觀。

蔡總統與國軍第一次接觸良好,但如何落實承諾,不讓外力在國人頭上耀武揚威,才是最大挑戰。

 
TOP
林全施政報告…依監督條例審服貿、協商貨貿
記者胡宥心、鄭媁/台北報導聯合報
行政院長林全明天將到立法院施政報告,政院依例提前送施政方針至立法院,報告指出,兩岸關係將「依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相關法律規定,處理兩岸事務」,並依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審議服貿,與對岸進行貨貿的後續協商。

林全首度到立院施政報告,傳藍黨團磨刀霍霍,杯葛林全上台。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林德福表示,明天院會前將召開黨團大會商討戰略;至於黨團與黨中央是否已達成共識,林德福不願透露。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表示,林德福有先和黨部交換意見,但明天才會定案。

面對對手可能出招,民進黨團幹事長吳秉叡說,明天黨團發甲動,視情況見招拆招,他們希望黨團幹部、不分區立委和具黨職身分立委改以書面質詢,就是希望七月還有時間處理法案。

林揆到立院的報告,關於財政金融部分,報告指出,將落實中央政府債務管理,提升財政適足及自主,未來每年債務成長率,不高於過去三年GDP年平均成長率;合理劃分各級政府收支,提高地方政府自籌財源能力,並鼓勵地方政府聯合治理。

經濟能源方面,內閣將推動新南向政策,配合總統府專責辦公室及國家級智庫規畫,建立東協及印度多面向夥伴關係。外界關注TPP、RCEP,報告指出,將打造良好的風險溝通機制,提出具公信力的風險及衝擊評估;並規畫對外經貿談判辦公室,提高決策層級,統籌對外談判及對內溝通。

曾引發爭議的服貿、貨貿,報告指出,將盡速推動兩岸簽署協議監督條例立法,「再依據監督條例規定進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審議,及兩岸貨貿的後續協商」。

兩岸關係方面,施政方針報告提到,致力維持現狀,建立具一致性、可預測性可持續性的兩岸關係;「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規,處理兩岸事務」,並積極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回應最新民意,落實「公開透明,人民參與,國會監督」原則。

 
TOP
綠今晚聚焦推動長照 升遺贈稅?
記者李昭安/台北報導聯合報
民進黨今晚將舉行第二次「行政立法協調會報」,討論本會期優先推動法案。因總統蔡英文曾宣示要以稅收制推動長照服務,是否將修法將遺贈稅從百分之十調高至百分之廿、是否另調高營業稅「擴增財源」,都是外界關注焦點。

政院官員昨天表示,今天會議可能討論到長照稅收制,但未必會有結論。過去幕僚作業大多建議調高遺贈稅,但也有智庫學者建議可同步調整營業稅,目前尚未定案,需要進一步討論,衛福部、財政部等部會也須評估可行性,作為決策參考。

此外,過去一周交通部宣布試辦端午連假國道夜間收費,以及環保署宣布禁止亞泥在太魯閣採礦權等,都引發討論,預期也可能成為議題。

不過,也因新內閣團隊上任一周各部會首長「砲火四射」,但部分新政甚至連自家民進黨立委、縣市首長都反彈,對內、對外溝通「卡卡」。行政院昨辦「新內閣機要幕僚共識營」,副院長林錫耀提醒各部會機要、幕僚當首長「耳目」幫把關,避免政策因溝通、配套不足「打折扣」。

林錫耀以「建構一個有效能的新政府團隊」為題發表演講表示,幕僚應提醒各部會首長,從政策研擬到成熟階段,各項政策優缺點、利害評估都要做好完成規畫,並跟相關部會、地方政府、立法院、公民團體做完善溝通,「不能一倉卒就漏掉」。

林錫耀說,政策執行階段要有完整配套,不能輕忽所有可能細節,「否則政策執行階段,會因一兩個小細節不足,效果大打折扣」。

對於新政策引發輿論批評,林錫耀也提醒各部會首長機要及幕僚:「不要因為有爭議就退縮,不敢推各項新政改革,有缺失就趕快檢討改善。如果政策立意良善,要爭取多數人認同支持,該做的還是要做,停止不前會更糟糕」。

 
TOP
觀察站/政策衝衝衝…蔡英文甩尾 綠委昏頭
本報記者林河名聯合報
蔡英文總統五二○上任後已一個多星期,新政府新政策一波接一波,甚至有立委直呼「蔡上八天勝過馬跑八年」;但政策貴在具體可行,在求新求變之餘,新政府也面臨黨內立委不滿政策暴衝的批評。愛開快車的蔡總統,如果使勁「小英甩尾」,就怕立委跟不上,反而暈頭轉向。

這周光是立委羅列的新政策就有十四項之多,包括行政院對太陽花學運撤告、停止亞泥在太魯閣採礦案、停止廢五金進口、「稻作直接給付」、「二○二五廢核,核四停建、核一二三不延役」、逐步試辦高中職全面免試入學、廢止微調課綱、不可以服儀為由將學生記過、端午節試辦國道夜間收費、試辦花東車票購票實名制、修法全面周休二日、調高基本工資、增加第四軍種、欠健保費不鎖卡等,令人眼花撩亂。

這些政策,部分是民進黨長期主張,有的只是試辦性質,可以邊做邊改;但也有大膽的「創意」,還有賴進一步研議。

比起馬政府許多政策胎死腹中或是令出不行,蔡政府讓人感受「政策有在動」。據轉述,蔡英文在中執會上直接向黨內喊話,要立委和閣員溝通可以直接一點,「畢竟我們是草莽的政黨」。顯然,她也感受到政策推動若與民意出現落差,還是需要立委勇於反映,甚至「直接拍桌」。

蔡英文有意放手讓行政院長林全盡力去衝,她鼓勵黨籍立委「不要客氣」,也能達到憲法「權力分立」與「權力制衡」的精神。不過,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就算林全扛起施政成敗的責任,人民不滿最終仍會以蔡英文為箭靶。蔡若要尊重行政院職權,不願混淆府院分際,只能想辦法透過事前的聯繫,避免政策暴衝。從競選期間,蔡英文就強調新政府將是「最會溝通的政府」,但溝通往往是事後補救;與其任令政策狂飆,等到激起民怨再來溝通,新政府更該優先做的,應是事前的「聯繫、聯繫、再聯繫」。

 
TOP
要聞
金門大橋 頭剃一半恐解約
記者蔡家蓁/金門縣報導聯合報
被金門人嘲諷為「選舉浮橋」的金門大橋,動工迄今屢傳工安意外,進度也嚴重落後,原預計明年底完工,目前只完成三成八,國工局限卅天改善,否則撤換廠商重新發包,金門縣長陳福海悲觀「預測」完工時間至少再延四年。金門民眾則擔心,找不到人接手,金門大橋又「沉」了。

國工局嘉屏工務所主任張震宇表示,雖給廠商卅天改善期,但按照之前經驗,卅天應不可能改善,「解約解定了!」

這項工程被前總統馬英九列為重大建設之一,今年一月馬視察工程進度,發現落後百分之八,要求克服困難,在他卸任前趕上進度,結果進度不但未趕上,還一路往下掉,落後至百分之十八。立院交通委員會委員上周到金門勘查時,忍不住罵「會讓對岸笑死」。

連接金門本島與烈嶼鄉的金門大橋,斥資七十三億多,除為解決小金門醫療需求,同時希望帶動金門觀光。

金門大橋自工程招標即命運多舛,前後招標五次,才由樺棋營造得標,卻發現資格不符,只得重新辦理招標,結果又經歷三次流標,才由國登營造得標。一○二年五月動工。

但國工局對國登施工進度不滿意,指經驗不足、人力機具不夠,資金周轉也有問題,加上施工期間發生多起工安意外,有三名工人喪命,國工局限期改善,否則撤換廠商重新發包。

對可能遭解約,國登副總經理李再興表示不平,強調國登也想加快施工,但因工安意外遭停工,致進度延宕,國工局限卅天改善,是技術性逼他們解約,先前國工局說他們的機具不足,現在好不容調到機具,反而不能施作,感覺很無奈。

金門縣長陳福海表示,工程預定明年底完工,目前看來不可能;國工局要找新廠商,由以往招標屢屢流標來看,恐無法短期內順利招標出去。即使標出去,也不知新廠商施工能力,他悲觀預測工期可能要再延長四年,「讓世人看笑話」。

 
TOP
金門大橋 浮橋變沉橋?
記者蔡家蓁/金門縣報導聯合報
金門大橋每到選舉就被候選人拿來當政見,選後即無下文,曾被民眾譏諷是座「選舉浮橋」;如今可能重找廠商興建,民眾擔心找不到人接手,「浮橋」變「沉橋」,等不到啟用之日。

金門大橋在興建前,是候選人最愛開的政見支票,承諾一定會督促政府早日規畫興建,但選舉過後即無動靜。年復一年,民眾始終等不到,譏諷這座橋「選舉時浮出來,選後又沉下去」,是座選舉浮橋。

當地民眾喊了廿多年,歷經五屆總統大選,金門大橋終於在一○二年動工,但工期延宕、工安意外不斷,並不那麼順利。如今可能三度換廠商,民眾擔心好不容易「浮」出來的橋,又要「沉」下去了。

蔡姓縣民說,這座橋若再換承包商,一定無法馬上上手,要有一陣子適應期,「完工日勢必遙遙無期」。他說,台灣廠商缺少海域施工的經驗,大陸這方面經驗比我們多,最省事就是交給大陸來興建,日夜趕工,「相信不用兩年一定蓋好」。

陳姓縣民表示,金門向來被視為藍營地區,現在已是民進黨執政,對於這座橋的政策與預算是否會像馬英九政府一樣的支持,就很難說了。

金門縣政府工務處長張忠民表示,類似跨海大橋的工程,對於大陸來說是很簡單的,這部分只要承接廠商通過專案申請,繼續引進大陸專業人才與專業機具,相信工程的施作不會是問題,不擔心找不到承包商。

國工局嘉屏工務所主任指出,在基樁部分,台灣跟大陸的技術差不多,工程所以延宕這麼多,主要是一開始不了解花崗岩地質,沒採用適當的機具、方式;經過這段時間的施作,對花崗岩的岩性已經了解,相信下一個承包商一定可以快速上手。

他表示,國工局已私下跟幾家甲級承包商接觸,希望他們來承接此案,不會有找不到承包商的問題,希望盡早達成完工通車目標。

 
TOP
漁網罩頂、垃圾遍地 珊瑚在哭泣
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聯合報
「這些珊瑚正在掙扎。」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委託潛水教練俞明宏等人,進行東部海域生物普查,意外在成功鎮基翬海域發現海底珊瑚礁區散布垃圾,部分珊瑚遭漁網覆蓋。他心痛地說,不能再放任這樣的事情發生,立即號召潛水志工搶救。

俞明宏表示,這次在成功鎮基翬海域調查範圍約一百廿平方公尺,深度八公尺至十二公尺,發現珊瑚區散布廢棄垃圾以漁具為主,包括漁網、繩索、浮球等,其次則是人類丟棄的瓶罐物。

他痛心地說,一株珊瑚就是一個生態系,珊瑚體內共生藻需要日照,一旦有覆蓋物或泥沙,都會導致死亡。

「台灣人的海洋文化要徹底改變,從現在開始多點關注,不要什麼都只想到吃。」他呼籲,珊瑚與人類是共存生態,不只是海洋生物鏈重要一環,更是穩定地球氣候的因素之一,一旦該生態系崩解,影響巨大;而台灣密集性的海底珊瑚群並不多,以墾丁、綠島、蘭嶼為多,成功鎮基翬海域珊瑚群十分難得,更要好好珍惜。

俞明宏將透過網路社群號召潛友擔任護洋志工,回到基翬海域協助撿垃圾。他強調,東海岸一直以來缺乏長期性的海域監測機制,應有更多人一起來重視與記錄。

 
TOP
造價21億鵬灣跨海大橋 「開橋秀」開一半卡住
記者蔣繼平/屏東縣報導聯合報
為發展大鵬灣觀光,政府耗費廿一億,建造國內首座開啟式景觀橋「鵬灣跨海大橋」,因開橋秀吸引人潮日減,且每次「演出」的電費、保全等開支就要三千元,鵬管處負擔吃力,考量節電等因素決定「開橋秀」每周減半。

未料減半之後,機械開啟的景觀橋,可能是疏於使用,「卡橋」頻率卻上升,四個月故障兩次,橋升不起來,民眾傻眼。

鵬灣跨海大橋是為發展大鵬灣水域觀光而建,橋面隨時可開啟,讓重型帆船進出;但停放水域內的重型帆船只有一艘,其他船隻都可從橋下通過。除二次舉辦國際帆船大賽派上用場,平日幾無要等開橋才可通過船隻進出。

「我們是放眼未來」,鵬管處表示,大鵬灣是閾內少有適合發展帆船的場域,眼前進出船隻雖無此需求,但未來若有需要,總不再把橋打掉重建吧?

位於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內的跨海大橋,民國一百年三月通車,每當周休二日傍晚時刻,活動橋面單向開啟七十五度仰角,在音樂及夕陽下慢慢升起,每每吸引遊客駐足觀賞。

今年起,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將周六、日各一次開橋秀,改為僅每周六一次,但連續假期仍維持每天開橋。

鵬管處長許主龍表示,開橋一次花費約三千元,前幾年每月平均有一萬二千人觀看開橋秀,但人數越來越少,去年只剩五千人,觀光效益減少;加上配合政府機關省電計畫,才決定減少開橋次數。

開橋秀次數減少,民眾卻發現「卡橋秀」增多,今年一月及四月都發生靠海側的橋面下降時卡住無法密合,四月那次橋面與地面落差約廿五公分,車輛無法通行,臨時改成單線雙向行駛,隔天才恢復通行。

「去年全年才故障三次,今年就已經兩次了!」民眾揶揄說,跨海大橋自啟用後每年卡橋二至三次,今年特別「卡」,可能和開橋次數減少有關,「不常開啟感覺更容易壞」。

周邊業者指出,整個大鵬灣只有跨海大橋一個亮點,不開橋要讓遊客看什麼?今年以來不開橋周日遊客就掉了三成。

許主龍表示,臨海的大橋因鹽化、海風、溼氣重等因素,容易導致電路傳輸系統不正常,過去每年故障不超過三次,專業公司評估每年故障五次內屬正常,會要求廠商增加檢查保養頻率。

 
TOP
新聞眼/制度盲點 喬出這些橋!
本報記者鄭朝陽聯合報
金門大橋恐成「沉橋」和屏東「鵬灣跨海大橋」的開橋秀爭議,兩座大橋功能屬性雖異,卻同步凸顯目前公共工程從規劃到招標,制度上存在的盲點。

被譏「選舉浮橋」的金門大橋喊了廿年,常在選舉時浮出、選後沉沒,好不容易在馬政府期間開工,卻因承包商屢屢無法克服天候和施工難度延宕進度。

在工程界眼裡,這座五點四公里的海上大橋只不過是碟小菜,過去台灣雖無海上搭橋的施工經驗,但國際專業團隊多得很,沒理由落到與承包商解約的窘境。

但一開始相關單位就錯估海上施工難度,目前工程進入最艱難的深槽區橋墩工程,東北季風一吹,強勁海流湧起兩層樓高的風浪,教工程團隊幾乎動彈不得;深達廿三公尺的海槽都是花崗岩,讓機具卡關,進度一拖再拖。

因為錯估施工難度,交通部從決定標價、採用最低價標等決策就跟著連環錯,公務員刻意避開最有利標的圖利風險,不但招標階段一再流標,最後還找來沒類似經驗的工程團隊,把台灣第一座海上特殊橋梁的工程風險全押上去,註定要承擔苦果。

屏東這座「鵬灣跨海大橋」則是一座反客為主、做秀意味濃厚的「景觀橋」,凸顯「價值工程」的評估制度失靈。

若在交通需求的基礎上拿「開橋秀」招攬遊客,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大鵬灣沒有重型帆船,開橋時通過船隻少得可憐,橋「為開而開」成了荒謬劇,但巨額的工程費和維護費,這些代價都要全民埋單。

 
TOP
焦點新聞
救命恩人來了!綠蠵龜探頭、握手
記者吳淑君/基隆市報導聯合報
人龜有情 綠蠵龜興奮拍水

「潮境,救命恩人來了」,月前在海中被流刺網困住獲救的綠蠵龜,彷彿聽到呼喚浮出水面,看到基隆區漁會總幹事陳文欽興奮地拍水,讓陳感動得快掉淚;「潮境」是海龜救傷中心從流刺網救出的唯一活口,因為太幸運也被叫「奇蹟」。

基隆禁止海岸三浬內放流刺網,但這道禁令對惡質漁民作用有限。三月初記者搭船採訪望海巷保育區,就看見水中有流刺網,眾人花廿分鐘把網子拉出水面。

4月30日 流刺網差點索命

為取締流刺網,市府海洋事務科長蔡馥嚀、陳文欽和潛水教練王銘祥組成鐵三角,多次出海查緝,但總晚了一步。四月三十日中午,王銘祥接獲志工通報「又有人在放網子」,馬上聯絡蔡、陳搭船出海,果然在海面看到流刺網。

陳文欽用力把網子拉上來,拉到一半察覺網到東西,原以為是花枝,拉上來發現竟是綠蠵龜。王銘祥說,要是再晚十分鐘,綠蠵龜無法上來呼吸,必死無疑。

陳文欽剪去纏在牠身上的流刺網,帶往海洋大學海龜救傷中心照料。救傷中心博士生李思緯說,海龜遇上流刺網通常只有收屍的分,這是他第一次救活被流刺網纏住的海龜。

6月2日 預計讓牠重回大海

綠蠵龜是在潮境公園外海救到的,蔡馥嚀取名「潮境」。陳文欽和王銘祥常帶小卷等好吃的料去探望牠,潮境會讓他們親暱的摸頭、握手,好像在謝救命之恩。

海龜救傷中心負責人程一駿說,從事海龜保育廿三年,經手過二百多頭海龜,發現造成海龜死亡的最大原因是誤食垃圾,其次是誤觸流刺網。潮境預計六月二日重回大海,希望國內海岸三浬內全面禁用流刺網,給海龜和海中生物一條活路。

 
TOP
大武破37度 全台熱到要融化!
記者洪欣慈/台北報導聯合報

好熱!昨全台包括基隆、淡水、台北、板橋、新竹、宜蘭、大武等七測站都創下今年溫度新高;大武飆出卅七點三度,台北高溫也有卅六點七度,不少民眾直呼「要融化了。」中央氣象局表示,今水氣略多,加上風向轉變,高溫略降一些,但仍舊炎熱。

氣象局預報員張心華表示,與前兩日相比,今高溫約卅三、卅四度,各地仍以午後雷陣雨為主,中南部地區今清晨到上午就有一小波陣雨。明後兩天各地白天仍高溫炎熱,大多為晴到多雲,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午後其他地區亦有局部短暫雷陣雨。

炎熱天氣要直至六月三日才可望「消火」,三至五日受鋒面影響、全台有雨,中部以北及東半部地區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各地高溫略降,北台灣約廿九到卅度,中南部約卅二度。

屆時是否梅雨來了?張心華表示,只要是五、六月來的鋒面,氣象局都認定為梅雨鋒,只是是否為「典型」梅雨鋒,須等鋒面通過後才能判斷。

氣象局另提醒,今天和六月二日馬祖易有低雲或局部霧影響能見度;六月一日東南部則有焚風發生的機率。

 
TOP
凋零的布農工藝 都在「霖卡夫的家」
記者黃宏璣/信義報導聯合報
南投縣信義鄉羅娜村布農族人王恩賜一家不忍見布農傳統工藝品逐漸消失,在父母帶領下,成立「霖卡夫的家」工作室從事布農編織文化推廣,成品相當有水準,結合阿泌弩射箭場提供遊客體驗布農傳統弓箭射箭技藝,成為文化亮點。

「不忍見傳統技藝在年輕一代消失,以傳承及分享的理念,成立霖卡夫的家。」霖卡夫執行長伍瑪夫提到,憂心原鄉工藝文化消逝的聲音在王恩賜心中迴盪,與家人討論後,決定成為行動者,一家人各司其職,保存發揚布農文化精髓。

「這是阿公作的石板雕刻!」在信鄉公所觀光文化所服務的王恩賜說,他們屬Dakiludung(達給魯頓)氏族,「王」為漢姓,89歲祖父霖卡夫及家庭中多數成員,都還保留氏族名字,以示不忘本與傳承。

達給魯頓家族成員至今已完成數百件石板、彩繪、飾帽、布農年曆等傳統工藝創作,還有Malasdabung、Pasibutbut等祭儀或古調歌謠紀錄,還規畫部落生態及獵人智慧遊程,以接待家庭模式做文化分享,文創商品可線上訂購,可電洽0968005620。

 
TOP
政治新聞
與媒體互動惹議 政院發言人童振源急改口
記者李昭安/台北報導聯合報
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上任剛滿一周,與媒體互動惹議。他前天深夜在行政院記者LINE群組中說,「為避免獨家、降低我的工作負擔、維護我的生活品質,我基本上不再個別回應媒體詢問」,請記者統一在群組提問;各界批評後,他昨晚急滅火,改口「手機隨時為大家敞開」。

童振源前天深夜在LINE群組中說,請記者透過媒體群組提問,他會回答,讓所有記者都知道,以示公平。

童振源表示,若有更好模式的建議,可提出討論;並數度強調,「希望能兼顧媒體公平性、媒體資訊需求及我的工作負荷」。

但童振源建議引發反彈,遭質疑限制記者發問,不讓記者追問各自掌握的獨家資訊;「發言人」應擔負哪些責任、是否享有生活品質,也引起廣泛議論。

不少曾任發言人職務的民進黨立委,熟悉媒體運作的立委助理、政治幕僚,昨天紛紛公開、私下對童振源提供「建言」。

童振源昨早還表示,他近日將與媒體餐敘、當面討論此事,希望達成共識,建立良好互動方式;沉澱半天後,童振源傍晚又在群組中說,很多媒體朋友私下給他建議,讓他更了解新聞工作者的辛苦、需求,他「受益良多、十分感動」,將盡可能忠實提供各種政策與政府運作的說明,滿足媒體朋友的工作需求,並持續改進他的工作。

童振源還說:「如有任何建議與指教,歡迎大家隨時告知,我的手機隨時為大家敞開」。

 
TOP
社會新聞
大林電廠鷹架倒塌 2工人摔死
記者歐陽良盈、蔡容喬、蔡孟妤、藍聯合報

高雄市台電大林電廠筒式煤倉工程昨天下午發生鷹架倒塌意外,七名工人從廿公尺高摔落地面,造成兩死五傷;高雄市勞檢處調查後,認定包商舜宏工程公司搭設鷹架未裝設與煤倉連結的壁連座,使得底部承受不住重量下沉塌陷而導致勞工傷亡,依違反職安法將負責人函送地檢署偵辦。

勞檢處表示,舜宏公司違反職安法部分,將依法裁處三萬至卅萬元罰鍰,台電公司及榮工公司,僅有口頭糾正包商疏失,後續卻未落實監督,未善盡承攬安全管理之責,勞檢處各裁處十五萬元。

台電大林電廠更新工程在廠區興建筒式煤倉,四座煤倉外牆已建好,準備執行頂部加蓋等工程;施工包商前天在一座煤倉搭建好鷹架,昨天由工人黃善修、黃鈺芸、襲仁義、趙宇凡、蔣承良、劉維承及曾維倫進行鷹架補強作業。

下午兩點十五分,黃善修等七人爬上廿公尺、約八樓高度時,鷹架突然「轟」的一聲倒塌,其中四人壓在倒塌的鷹架下,另三人摔出鷹架,現場傳出哀嚎聲,其他工人見狀立即報警,並趕緊搬鷹架救人。

消防人員到場破壞扭曲變形的鷹架,救出受困工人,其中四十七歲黃善修頸部遭鷹架鐵條勾住,頭部及頸椎變形當場死亡,黃鈺芸也奄奄一息,送醫後不治,其他五人分受輕重傷。

台電南區施工處經理陳政男表示,工程由榮工工程承包,倒塌的鷹架前天搭設,工人昨天檢修補強,不知為何會突然倒塌。

榮工協理薛憲征則說,鷹架是由另一家包商所承包,他不清楚倒塌原因。

 
TOP
出門吃早餐 啥!我家被拆了
記者徐葳倫、祁容玉/新北報導聯合報

新北市三重河邊北街林姓一家人昨天出門吃早餐,返家發現房子竟然被拆了,無家可歸。兩名拆除工人解釋是「拆錯了」,要拆隔壁誤拆到林家,被依毀損、公共危險罪嫌移送法辦。

林姓屋主表示,住處是約六十年的老房子,他在四十多年前買下房屋「地上權」,二年前地主與建商談合建,他曾與建商簽協議書「以屋換屋」,但最近地主又更換合作建商,房屋補償條件還一直談不攏,沒想到就突然被拆屋。

昨天上午十點多,林姓屋主一家五口出門吃早餐,約十二點接到鄰居通知「拆房子」,嚇得趕回,只見原本三層樓的鐵皮屋已被夷平,當場傻眼。

「接到鄰居電話,才知道家被拆了!」屋主難過的說,曾聽說隔壁房子要拆,但不知確切日期,沒想到會是自家房子先被拆。一瞬間「無家可歸」,小孩的衣物、夫妻的存款,全部都壓在破碎的房屋底下,「連拿的機會都沒有了」;他說一家人只能先借住朋友家,再想辦法。

新北市工務局昨派員前往,初步了解原本要拆的是與林家相鄰的房屋,不慎誤拆林家;由於該案是私人合建案,後續恐需建商、拆除工、屋主三方協調賠償。

工務局表示,該合建計畫今年一月申請建照,但還未申報開工,由於不確定林家和隔壁的地上建物是合法還是早期非法占用;若是非法占用,建商不需申請拆除執照,就無違法問題。

 
TOP
國際新聞
延漲消費稅 安倍為續任首相出招
編譯陳韋廷/綜合報導聯合報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原定明年四月將消費稅從百分之八增至百分之十,但日本媒體廿九日報導,安倍已決意將提高消費稅時間延後兩年半,到二○一九年十月才實施。由於安倍依黨章規定必須在二○一八年九月卸任自民黨黨魁,日本輿論認為,安倍延後提高消費稅,目的之一是施壓自民黨修改黨章,讓他續任黨魁與首相。

日本共同社等媒體報導,安倍廿八日在首相官邸向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等高層親信透露此一決定,官房長官菅義偉、自民黨幹事長谷垣禎一也在場。

消息人士說,麻生與谷垣對延期兩年半增稅面露難色,指出若此一重大政策出現轉變,就有必要解散眾院,在今夏與參院選舉同日投票選出新眾院,但安倍不置可否。

NHK報導,日本最大在野黨「民進黨」副幹事長福山哲郎說,提高消費稅時間若再度延後,顯示「安倍經濟學」宣告失敗,安倍內閣應總辭負責。民進黨總裁岡田克也已決定卅一日向眾院提交內閣不信任案。

安倍的親信幕僚下村博文廿九日表示,由於政府須優先考量經濟復甦,日本可能將上調消費稅時間自明年四月往後延兩年半。「我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推遲消費稅上調時間。若依原定時間增稅,可能反而造成稅收下降,不利安倍經濟學的目標。」

日本自民黨黨章規定,總裁任期為三年,可連任一次。安倍是在二○一二年九月就任自民黨總裁,依規定二○一八年九月必須交棒,屆時自民黨若還是執政黨,首相職務也將由新總裁接任,除非自民黨修改黨章延長安倍的黨魁任期。

因此,增稅延後兩年半實施,意味安倍將把這項棘手工作留給下一任首相。日本政壇已傳出陰謀論,稱安倍可能藉此施壓黨內修改黨章,讓他得以續任黨魁和首相,以處理消費稅問題。

安倍是在二○一三年十月決定逐步調高消費稅,目的是增加稅收償還日本沉重的國債,但專家早已警告此舉等於讓商品漲價,將影響消費與經濟復甦。安倍二○一四年十月曾宣布延後增稅,並誓言不再延期,之後又反覆表示只要不發生類似雷曼危機與東日本大地震等級的變化,就不會再延期。

 
TOP
全球最長隧道 瑞士後天啟用
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聯合報
瑞士人引頸企盼數十年的「聖哥達基線隧道」(Gotthard Base Tunnel,GBT),將在六月一日舉行啟用儀式。這條穿越阿爾卑斯山聖哥達山口的鐵路隧道,全長五十七公里,為全球最長隧道,長度是台灣最長隧道雪山隧道(全長約十二點九公里)的四點四倍。十二月中旬全面投入營運後,歐洲心臟地帶國家的旅遊將有更省時的新選擇。

行經GBT的列車,僅須十七分鐘即能穿越阿爾卑斯山。這條穿山隧道最初是瑞士工程師葛魯納於一九四七年發想,原定二○○○年開通營運,結果遲到十六年。根據瑞士政府的統計數字,隧道斥資一百廿億美元(約台幣三千九百億元)完成,動員約兩千四百名工人,共從聖哥達山口運走逾兩千八百萬噸石塊。

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歐蘭德和義大利總理倫齊及瑞士官員預料都會出席GBT的揭幕儀式。

GBT的構想,最初因官僚主義和憂心經費不足,拖至一九九九年才正式動工,歷時十七年如期完工。新隧道將取代長五十三點九公里的日本青函隧道,成為全球最長隧道。長五十點五公里的英法隧道排名第三。

GBT的起點為中部烏里州的埃斯費德市,終點為南部提契諾州的博迪奧市。未來從瑞士蘇黎世到義大利北部米蘭的鐵路旅行時間將減至兩小時四十分,比現今約省時一小時。

鐵路貨運的效率也可望提升,新隧道可支撐較重貨運,減少柴油卡車運輸,進而改善交通與降低空汙。

預估日載客量將在二○二○年時,從現今的九千人增至一萬五千人。

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的奈特說:「這是一大工程成就。」奈特指出,若是GBT於六十九年前即開始修築,工程師勢必得從事危險且價昂的爆破與穿鑿工作,幸而一九六○與一九七○年代,工程技術出現重大突破,GBT的興建才得以順遂進行。

GBT使用的鑽孔機有是一座長半公里的移動工廠,機器在穿山時,會將碎石拋向後方,同時將預鑄混凝土塊安置就位,形成隧道。另一套系統會以薄泥漿固定混凝土塊。

 
TOP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