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眾議院大選十月卅一日落幕,執政的自民黨席次雖略減,但仍單獨過半,在全部的常任委員會都能獨占委員長並確保黨籍委員過半,所有議案都可依照黨意過關。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十一月一日上午談到選舉結果時說,能在這場「選擇政權的選舉」中確保執政黨過半數席次非常重要,將讓執政及國會運作確實順利進行。
提出加徵資本增值稅 導致「岸田休克」
岸田十月四日當選日本首相後,推出重新分配國內財富的計畫「新資本主義」。一些批評者卻認為這個計畫聽來更像社會主義,甚至戲稱為日本版的「共同富裕」。尤其岸田提出要加徵資本增值稅,這是政府向投資領域利潤徵收的稅款。很多人擔心這可能扼殺最近一波小零售業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興趣。
日本新首相當選通常都會引發股票市場反彈,但岸田上任後,日經指數連跌八天,被稱為「岸田休克」。岸田後來急轉彎,迅速撤回資本增值稅提案。
兩任日相奉行三支箭 股市旺薪資停滯
岸田的經濟政策風格與他的兩名前任菅義偉和安倍晉三有明顯差別。
兩名前任均推行安倍經濟學,這項經濟政策最著名的是所謂「三支箭」:大力推行寬鬆貨幣政策、財政重整以及增長戰略,目標是運用這三大槓桿,讓日本經濟擺脫數十年來趨近於零的增長模式。
這兩名首相任內,日本股市市值翻了超過一倍。安倍在二○一二年十二月第二度就任日本首相時,日經平均指數不到一萬點。今年二月,它自一九九○年以來首次超過三萬點。一九八○年代末的經濟崩盤使日本經濟低迷數十年,日經指數用了超過卅年才從中恢復過來。
儘管安倍經濟學獲得很多讚譽和國際關注,但人民並沒有感覺到益處。一些人甚至說,安倍經濟學導致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人們感覺自己口袋裡的錢沒有變多,原因之一是過去卅年平均薪資幾乎沒有增長。
BBC報導,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與美國和德國等國家相比,日本的平均薪資在過去卅年停滯不前。生產力指標上升也有限。日本人均國內生產毛額有起有落,但目前仍處在一九九四年的水準。
岸田比安倍著重分配 但政策卻說不清
岸田在他的第一場國會政策演說中,提及「分配」字眼共十二次。相比之下,安倍則十一次提到「增長」,菅義偉則十六次說到「改革」。但有經濟學家和投資人認為,岸田尖銳批評安倍經濟學,只是在大選前籠絡選民的伎倆,實際上並不會有重大改變。
投資人村上絢說:「岸田恐怕並沒有全面解釋過他的經濟政策。不過,看他十月初組閣時,任命高市早苗擔任總務大臣以及甘利明任自民黨幹事長,意味安倍經濟學很可能在岸田執政下繼續推行。」
高市早苗曾是自民黨黨魁候選人,得到安倍支持,甘利明則曾在安倍政府擔任經濟產業大臣,也是安倍經濟學的政策制訂者之一。甘利明十月卅一日在選區敗選,現任執政黨幹事長在選區敗選是日本政壇首見,被認為一大恥辱,甘利明已向自民黨黨魁岸田請辭獲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