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日 星期三

獨裁者養成之路/八個暴君領袖的崛起與衰落,迷亂二十世紀的造神運動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掌握其脈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3/04 第117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獨裁者養成之路/八個暴君領袖的崛起與衰落,迷亂二十世紀的造神運動
肉食星球/人造鮮肉與席捲而來的飲食文化
開始Podcast/千萬收聽製作人教你內容規劃、主持、上架指南
煩事問莊子/苦苓的莊子讀書筆記
閱讀筆記 【書評•新詩】楊宗翰/永不退休的抒情

新書鮮讀
獨裁者養成之路/八個暴君領袖的崛起與衰落,迷亂二十世紀的造神運動
文、圖節錄自聯經出版
圖/聯經出版提供
個人崇拜,是暴政的核心。二十世紀的獨裁者,如何精心打造受人民景仰的虛偽形象,同樣的招數,是否也正在當今社會上演?《經濟學人》2019年度最佳選書。《解放的悲劇》、《文化大革命》作者,揭露當代中國真相的歷史學家 馮客 全新力作

內容簡介: 在《獨裁者養成之路》一書中,馮客回顧了二十世紀八個最有影響力的獨裁元首。從精心編排的遊行到嚴格的審查制度,這些刻意打造而成的神祕面紗,讓獨裁者可以不斷地粉飾自己的形象,並且鼓勵廣大人民來歌頌他們。

馮客以絲絲入扣的敘事,檢視了人格的神化如何生根、茁壯、鞏固,證明個人崇拜就是暴政的核心!

作者介紹:馮客 Frank Dikötter ,1961年出生於荷蘭,香港大學人文學院講座教授、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作品曾榮獲2011年塞繆爾•約翰遜獎,並入圍2014年歐威爾獎。其撰述改變了歷史學家對中國的看法,像是經典的《近代中國之種族觀念》(The Discourse of Race in Modern China),以及記錄毛澤東時代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人民三部曲」——《解放的悲劇》、《毛澤東的大饑荒》、《文化大革命》,目前定居香港。

搶先試閱:〈毛澤東〉

  史達林出席了在莫斯科大劇院慶祝自己七十歲的生日晚會,鎂光燈下的他站在毛澤東和赫魯雪夫中間。毛澤東看起來很嚴肅,他一方面敬畏這位克里姆林宮的對手,一方面很不滿自己受到的待遇。他本以為自己身為帶領四分之一的人類走上共產主義道路的偉大革命領導者,會受到隆重的歡迎,殊不知他抵達莫斯科雅羅斯拉夫火車站(Yaroslavsky Station)時,只看見兩位史達林的屬下,他們甚至沒有陪同他前往下榻地。史達林曾答應給毛澤東一個簡短採訪,讚揚他在亞洲的成果,但幾個月來,蘇聯對中國共產黨的成就隻字不提。

  生日宴會結束後,毛澤東就被打發到首都郊外一棟鄉間別墅裡等待正式的接見。一等就等了好幾個禮拜,會面被取消,打電話也沒有人回應。毛澤東失去了耐心,咆哮著抱怨,他可不是大老遠跑來莫斯科「吃喝拉撒睡」的。等待的時間一天天過去,他不得不意識到,自己在這個以史達林為中心的共產主義兄弟會中,地位是多麼的卑微。

  在過去二十八年來,中國共產黨一直仰賴莫斯科的金錢支助。毛澤東這位高瘦俊朗的二十七歲年輕人,在一九二一年從共產國際那裡收到第一筆現金兩百元,足夠支付他到上海參加共產黨成立大會的旅費。但是這筆錢是有附帶條件的。因為列寧發現,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原則在歐洲以外的地方沒有什麼吸引力,他要求共產黨與對手國民黨結成統一戰線,打倒外國勢力。他這話不無道理,因為這個國家有超過四億八千萬人口,但幾年來,黨員一直只有少少幾百人。

  一九二四年,中國共產黨加入了國民黨,後者也從莫斯科那得到軍事援助。這兩黨的結盟本身就暗潮洶湧,兩年後,蔣介石領導下的國民黨從南方基地發動了一場軍事行動,試圖從地方軍閥手中奪取政權,進而統一全國。在毛澤東的家鄉湖南,他們聽從俄國顧問的指示,資助農民協會,期望能煽動一場革命。貧窮的村民利用這個機會把整個世界搞得天翻地覆,瓦解了農村的社會秩序,他們掌握了權力,批鬥有錢有勢的人,製造恐怖統治。某些人死於刀下,某些人身首異處。當地的牧師被打成「帝國主義走狗」,雙手反綁,脖子上掛著一根繩子,被迫遊街示眾,教堂則被洗劫一空。

  這一切讓毛澤東大開眼界,他被眼前的暴力迷住了。「他們把仕紳階級打倒在地」,他在一份關於農民運動的報告中欽佩地寫道,還做了一個大膽的預言,未來「將有幾萬萬農民從中國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他們將衝破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汙吏、土豪劣紳,都將被他們葬入墳墓」。

  多年來,毛澤東一直在努力尋找出路。年輕時候的他如飢似渴地閱讀,自詡為國民黨的文膽。他曾做過圖書館管理員、教師、出版人和勞工運動家。他終於在農村找到了他的使命。儘管他目前在黨內還不是個人物,但他將會是那個帶領農民走向解放的人。

  國民黨對農村地區的暴力敬而遠之,很快就退出了蘇聯模式。一年後,一九二七年四月,蔣介石的軍隊進入上海,發動了一場血腥清洗,處決了數以百計的共產黨人。中國共產黨轉為地下化。毛澤東帶領一支由一千三百人組成的雜牌軍進入山區,尋找能讓他登上權力寶座的農民。

  毛徹底顛覆了意識形態,拋棄了城市的工人,轉而支持正統馬克思主義者不屑一顧的農民。被流放到偏遠的山區之後,他和他的追隨者花了數年時間學習如何調動貧農的原始力量來推翻當權政府,掠奪當地資源,並控制越來越多的大片土地。他們成了游擊戰的專家,利用伏擊和突襲來騷擾他們遲鈍的死對頭國民黨軍隊。

  一直以來,他們的意識形態也跟上海的地下中央委員會衝突,後者與工廠工人的關係密切。有些人對毛的非正統策略不以為然。黨的軍事事務由周恩來掌管,他是一個溫文儒雅、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形容毛的軍隊是「到處流竄的土匪」。然而到了一九三ま年,毛開始引起史達林的注意。毛很懂得如何對付農村的「富農賤民」,也知道如何打敗競爭對手。他一心一意地追求權力,野心勃勃,善於操縱人類感情,他運用高超的政治技巧,在政治界如魚得水。但整肅過程同時也是殘忍的。像是江西富田就發生某一個營約一百多名軍官反抗他的領導,結果全被關在竹籠裡,全身一絲不掛,飽受折磨,其中許多人被以刺刀殺死。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適逢十月革命紀念日,毛澤東宣布在江西山區建立蘇維埃共和國,由莫斯科出資。這是一個國中之國,發行自己的貨幣和郵票,首領就是毛澤東,統領著大約三百萬人。上海中央委員會的成員也加入了行列,但是他們對游擊戰抱持著批評的態度。他們剝奪了毛的陣地,把前線的指揮權交給了周恩來。結果是一場災難,當時蔣介石痛擊紅軍,迫使共產黨人在一九三四年十月逃亡。他們穿越中國一些最險惡的地形,艱苦跋涉九千公里,這就是後來著名的「長征」。

  毛澤東藉著長征的機會重新掌權。在去陝西黃土高原遙遠偏僻的山區延安的路上,他以江西蘇維埃的挫敗為藉口奪走競爭者的權力,他趕走周恩來,奪回紅軍的主導權。

  原本軍隊有八萬六千人,在一九三五年十月抵達後只剩八千人,但剩下的人都是忠心耿耿的追隨者。毛澤東總是很會蠱惑人心,他視長征為某種宣言書:「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

  這並不完全是在虛張聲勢。毛指望來一場世界大戰,希望藉此引發一場全球革命。他知道自己已經引起了史達林的注意。幾個月前,莫斯科改變了外交政策,越來越擔心德國或日本的攻擊。一九三一年,日本入侵了自然資源豐饒的滿洲。滿洲這塊土地相當遼闊,從北京以北的長城一直延伸到西伯利亞。其與蘇聯之間的邊界紛擾從未停歇,包括空域進犯。到了一九三五年七月,共產國際公開稱東京為「法西斯敵人」。

  就像十多年前的領袖列寧一樣,現在史達林也鼓勵國外的共產主義者嘗試與當權者統一戰線,而非試圖推翻他們。但這個戰略需要提高共產黨領導人的權威。因此,一場對毛澤東全面性的讚揚運動開始了。共產國際讚揚他是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旗手」之一。那一年晚些時候,《真理報》發表了一篇名為〈毛澤東:中國勞工人民的領袖〉(Mao Zedong: Leader of the Chinese Working People)的長篇頌詞,隨後又出版了一本小冊子,題為《中國人民的領袖和英雄》(Leaders and Heroes of the Chinese People)。毛澤東就是「偉大領袖」(vozhd),這個頭銜過去只用來稱呼列寧和史達林。

  毛澤東趁機借題發揮,幾個月後,經過仔細思考,他邀請一位來自密蘇里州(Missouri)充滿理想的年輕記者艾德加.史諾(Edgar Snow)來拜訪延安。記者來訪受到非常大的禮遇,全程都是「安全、隱密、熱情、隆重」的接待。史諾在共產黨大本營待了幾個月,毛向他講述了他神話般的人生故事,談論到他的童年、青年和革命生涯。毛還會檢查並修改史諾寫的每一個細節。

  一九三七年,《紅星照耀中國》出版後一炮而紅。這本書向世界介紹了中國共產黨的神祕領袖,他是「一個精通中國舊學有成就的學者,他博覽群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講和寫作的才能,記憶力異乎常人,專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尋常,個人習慣和外表落拓不羈,但是對於工作卻事無巨細都一絲不苟,他精力過人,不知疲倦,是一個頗有天才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

▶▶ 閱讀更多 馮客 《獨裁者養成之路:八個暴君領袖的崛起與衰落,迷亂二十世紀的造神運動》

 
肉食星球/人造鮮肉與席捲而來的飲食文化
文、圖節錄自積木
圖/積木提供
一項創新、引人入勝的研究,以充滿幽默譏諷的第一人稱敘事,從培養皿到整個地球,嘗試勾勒人類的未來樣貌。2013年,一位荷蘭科學家發表了世上第一個實驗室出品漢堡。自此以後,用精心培養的組織製 作肉品的想法,就像野火一樣透過媒體擴散開來。同時,培養肉研究人員也開始與人口增長和氣候變化競爭,努力想要製造出具有永續性的蛋白質。《肉食星球》探 討如何在實驗室裡生成肉類的議題,並由此出發,提問設想食品在人類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內容簡介:本書雖然以「培養肉」為話題的核心,然而更像是一本人類學的田野研究,它同時也深入歷史,如同一種民族誌研究(雖然使用這個專門研究人本身的學科名詞來描述有點怪!),透過這面稜鏡,我們將可以深度檢視我們這個患上肉類功能失調的當代社會各個面向。本書作者既非支持者亦非批評者,而是投入五年時間研究,揭露有關實驗室培養肉的爭論如何超越了食品領域,肉類問題不僅僅是生產問題,在本質上是社會與政治 的問題,要我們去審視何謂正義,以及在一個共同且有限世界裡的理想生活模式。閱讀本書可能徹底改變我們對動物的看法,其與農田、使用、水的關係,並思考人 口問題,以及我們脆弱的生態系統維持生命的能力。作者認為即使培養肉「不成功」,仍能像科幻小說般成為一面重要的鏡子,讓與肉類有關的當代功能障礙現形。

作者介紹:班哲明・阿爾德斯・烏爾加夫特Benjamin Aldes Wurgaft ,是一名作家與歷史學者。他曾先後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紐約新學院與衛斯理安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任教。他也是麻省理工學院的人類學訪問學者,以食物和其他主題為題的撰文,經常出現在《食品研究期刊》(Gastronomica)、《洛杉磯書評》(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與《刺蝟評論》(Hedgehog Review)等知名期刊上。

搶先試閱:〈書摘〉

在本書研究的二○一三至二○一八年間,我走了出去,試著就純理論生物工程的概念,尋找我所在更廣大社會的特徵。

培養肉不只是一種新興的食品技術。它是一種新興的對話,是一種被凝聚成實體的輿論——這個實體的實際體積非常小,因為在二○一三至二○一八年間,培養肉的生產規模仍然侷限於小型測試的水準,例如波斯特的漢堡肉。

儘管如此,這種對話的魅力非常大,而且這是有充分理由的。這是一場關於世界未來可能樣貌的對話,它將許許多多的人類行為者聯繫了起來,從布魯克林的純素主義者,到阿姆斯特丹的設計師、舊金山的創投家、東京的生物駭客等,更別說來自各種學門的實驗室科學家以及少許社會科學家、記者、作家與未來學家(或是又稱為「未來工作者」的顧問)。

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慾望帶入主題中;當然,也有渴望財富與名望的企業家,以及那些把創業當作達到目的的手段的人。有希望能將食用動物放生的行動主義者,也有人希望能為日益成長的人口提供糧食保障,或是藉此緩解氣候變遷,還有想要抓住機會利用挑戰的科學家。肉類有多重的意義,這一點也適用於實驗室的培養肉。儘管波斯特已經做出這塊漢堡,仍然有好批評者深信,培養肉永遠不會成功,波斯特與他的同儕永遠不會找到讓培養肉擴大至工業生產規模的方法,認為培養肉不過是一個時代的新奇事物,這種生物技術就好比一隻為了生存而長出超大鹿角的巨型麋鹿。

這本書講述的是我在培養肉這個新興技術的發展早期進行研究的這一段時間,在這個奇異的小世界中發現了什麼,以及沒發現什麼。我原本以為會花很多時間在實驗室裡觀察科學家進行操作,瞭解他們如何促使細胞增殖,探討他們對培養肉的未來有何期望。

這在某種程度上確實發生了,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我發現自己很少在觀察實驗室科學,反而有很多關於培養肉的公開對話需要參與和整理。

在五年研究期間,培養肉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得益於創投、媒體興趣(這在英文中是個不可避免的雙關語:細胞培養基與媒體在英文是同一個字media,胚胎產業有時也會因為媒體關注而蓬勃發展),以及致力推廣培養肉與其他畜牧業替代技術的非營利組織日益成長。在我研究剛開始時,只有波斯特的漢堡,以及關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的一系列廣泛且或許沒有答案的問題。換言之,我們身處未來學家的領地,未來學家推測新技術可能會把我們引向何方,因此,我也花了一些時間在未來學家當作工作坊的顧問公司與非營利機構,與他們進行交流。

人類學的田野工作者往往是在到達調查現場後,出於需要而學習當地語言。同樣地,我也因此忙於閱讀有關培養肉為數不多的科學文獻,並與企業家和投資人交談,瞭解科學與投資雙方闡述目標時所使用的語彙。截至二○一三年,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什麼時候」或「多快」? 該領域大部分研究人員與觀察者給出的答案是「大約十年」——十年後,一種可供銷售的培養肉才可能來到消費者手中,這或許是培養肉破壞傳統畜牧業的開始。

組織培養細胞用於非醫學應用的潛能,對許多具有不同目的的行為者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在二十一世紀的前十年,這些工作都是在相對安靜的情況下展開的。為了促進研究,善待動物組織在二○○八年宣佈了一項競賽:第一個能透過細胞培養製作出雞塊的實驗室,將能獲得一百萬美元的獎勵。沒有人贏得這項比賽,不過善待動物組織確實因此獲得報導。

有位巴西記者以幽默的口吻表達他的疑慮,他認為,也許在波斯特漢堡肉演示的催化下,二○一四與二○一五年迅速凝聚出一種熱切討論培養肉與食品未來的氛圍,已開發國家尤其是美國、荷蘭與英國的精英階層,熱切討論透過新生存策略來養活全世界的可能性。這個策略與這些精英階層的意識形態偏好一致,圍繞著環境保護、可持續的蛋白質生產、動物福利與人類健康來加以組織(就如波斯特的演示)。

一群來自生物醫學研究、創投、非營利界與其他領域的行為者,不自覺地扮演著其他精英在過去兩個世紀的歐洲與北美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他們把自己塑造成全球的飲食規劃者,也是為營養充足與營養不良者制定適當飲食實踐方式的仲裁者。

這種角色扮演可以回溯到人口學家湯瑪斯.馬爾薩斯的︽人口論︾最初的政治脈絡為英國的殖民擴張,即使沒有得到明確承認,這種角色扮演仍然保留了它的政治特徵。運用技術解決問題的偏好往往是一種政治偏好,即使表面上看來似乎忽略了政治。

像波斯特這樣的行為者所思考與辯論的事態發展是非常真實的,其中包括由於氣候變遷導致農地無法使用(甚至被淹沒)、全球氣溫上升對動物身體的影響,以及崛起的中產階級將消耗越來越多肉類的可能性。

然而,他們提出的回答反映出關於什麼是理想人類飲食的特定(西方)信念,

以及有關人類身為食客與其食物來源的生態系統(指所有相關食物的產業)之間應該有何種正確關係的信念。

在我多年研究過程中,培養肉一直是媒體上引人注目的閃亮焦點,不過它是虛幻的,並沒有實體性。媒體報導的數目大大超過研究人員與實驗室的數量。據我所知,從當時到現在,只有非常少數的培養肉生產出來,而且也都沒有超過波斯特二○一三年那個漢堡肉的規模。然而,那些年相對不多的培養肉,恰恰是重點。培養肉曾經是一種尚未發展完成的新興技術,截至本文寫作之際仍然如此,因此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個抽象概念。

這本書並不是在嘗試預測,而是將培養肉當成對食品未來的一個思考特例來研究,並藉此觀察我們對技術如何改變世界的預測。無論這些預測是來自顧問公司或智庫的專業人士、對相關工作有個人投資的科學家與企業家,或是普羅大眾,它們在某種程度上都受到科幻小說這種普遍存在的世俗未來主義形式所影響。

▶▶ 閱讀更多 班哲明・阿爾德斯・烏爾加夫特《肉食星球》

 
開始Podcast/千萬收聽製作人教你內容規劃、主持、上架指南
文、圖節錄自高寶
圖/高寶提供
台灣第一本教你做Podcast的書!Podcast風潮大熱,越早學會,越快搶攻市場。業界沒有公開的經營心法+製作技巧一次收錄!不用很厲害、不用很專業也可以立刻開始!斜槓創業必讀,從本書開始屬於自己的Podcast節目吧!

內容簡介: 掌握7個要素,帶領你將「創意發想」變成當紅節目!你將從本書中獲得精準的重點建議與靈感,是大多數指南書、部落格文章和清單式文章所沒有談到的內容。它將幫助你循序漸進的全面規劃,從前置規劃到內容製作都詳實說明,包含節目長度、片段、訪談、主持風格等,依照自己的需求調整。

作者介紹:克莉絲汀・梅因澤 KRISTEN MEINZER ,美國Podcast主持人、製作人,也曾擔任Slate姐妹公司Panoply的非小說類節目總監。她的主持經歷包括Stitcher與Panoply平台的《By the Book》,Stitcher的《We Love You (And So Can You)》、CNN的《Decades of Movies》、Panoply的《When Meghan Met Harry》,以及WNYC與PRI的《Movie Date》節目。她製作節目的經歷包括《Happier with Gretchen Rubin》、《The Sporkful》、Food 52的《Burnt Toast》、《Girlboss Radio》,以及其他眾多獲獎的節目

  她的作品也屢屢被媒體讚揚,包括《時代》雜誌、《華盛頓郵報》、《Bust》雜誌、Buzzfeed、《倫敦標準晚報》、《Real Simple》雜誌、Indiewire以及其他數十個新聞出版品。克莉絲汀居住於布魯克林,紐約。

搶先試閱:〈釐清你想開始做Podcast 的原因〉

  最初,當我和蘭塔.格林伯格(Jolenta Greenberg)向Panoply 提案《By the Book》的節目概念時,我們必須端出最好的提案。Panoply 是為暢銷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和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這些大人物製作節目的公司。我們必須證明我們值得投資。

幸運的是,我們倆是好友,而且我們有一個好創意:一個自助理念的信徒與一個懷疑論者,將同時依據自助書的內容生活兩週。在我們依據書本內容生活的同時,也將錄下自己在工作中、在家中以及在這個世界上的生活狀況,展示這些書如何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或更糟。這將是一部喜劇節目!這將是一部真人實境秀!這將是一個書評Podcast !

  聽我們提案的人很感興趣,但是他們也有一個很大的疑問:「為什麼?」或者,更具體地說,「你為什麼想要開始做Podcast 節目?」這似乎是世界上最簡單的問題,但是,這也可能是最難的問題。不管簡單或困難,當你踏上這段旅程時,這都是你該問自己且最重要的問題。對於每一個告訴我想要開始做自己節目的人,不論對方是暢銷作家或是大學生,這都是我會問的第一個問題。

  最多人給我的理由是:「因為每個人都在做。」

  而當我聽到這個答案,我直覺的反應是:這理由不夠充分。這並不是說,我不曾因為其他人都在做,而跟風做某些事情。無論事情大小,我都做過。我容忍糟糕的男朋友,我穿不適合我身形的難看衣服,我假裝我喜歡英國喜劇。(關於英國喜劇,我要補充說明:如果你喜歡英國喜劇,我希望你享受幾千個小時的觀看和大笑。但是我討厭卑躬屈膝,而卑躬屈膝正是一半英國喜劇的內容,為什麼我會忍受不喜歡的事情多年呢?哦,因為我身邊的每個人都喜歡英國喜劇。)這讓我回到我的觀點:「每個人都在做」—不是一個好理由。這就是為什麼幾百萬年來父母都會問他們的孩子:「如果其他人都從橋跳下去,你也會跟著跳嗎?」在這個問題上,從古至今,身處在同儕壓力下的孩子,都會在跳下橋之前回答:「當然不會啊。」

  要開始做Podcast 節目,你需要比「每個人都在做」更好的理由。

  在向Panoply 提案《By the Book》這個節目的時候,這些是喬蘭塔跟我所給的原因:

  • 我們想突破Podcast 節目的聽覺界限。在那時,幾乎所有的節目都是從公共廣播汲取靈感,有些節目則是學習談話性廣播節目。而我們是從真人實境電視節目中找到靈感。

  • 我們想以一種單純娛樂的方式,向聽眾傳遞擁有自主權且多元性的女權主義訊息,這會是複雜的一道菜,不是簡單的燙青菜。這在當時同樣很少見,大多數節目傾向對意識形態做簡單的討論(或是以獨白或演講的形式闡述)。

當然,這個問題有幾百個正確答案。這些是我聽到其他Podcast 所給的原因:

  • 我希望凝聚某項議題或某種身份認同的族群。• 我希望將某件我熱衷的事情傳遞給其他人。

  • 我希望教授某項我所具備的特定技能。(外語專業、商管知識等)

  • 我是一位企業家,將Podcast 視為增加品牌聲量的多一種管道。

  • 我想給我的讀者、受眾或客戶,多一種接觸我的創作的方式。

  現在,思考一下你的「為什麼」,除了「每個人都在做」以外,你一定也有很多充分的理由。

  但是,希望你的理由不包括我第二常聽到的答案。那些對於投入Podcast 有熱情的人常會說:「我的朋友戴夫和我真的很有趣。」然後再多解釋:「不誇張,主題是什麼都無所謂,因為戴夫和我什麼事情都可以聊,我們可以讓彼此大笑好幾個小時。」

  你知道嗎?當你說戴夫很有趣時,我相信你。我相信每次見到他,都會讓你想笑。而且我敢肯定你也很機智。你的雙眼閃爍著光芒,告訴我你有著敏銳的觀察力,你的見解既自謙又迷人。我喜歡你!但是,讓我們更深入地思考一下:如果沒有任何背景敘述,我是否可以了解你們的笑話?你和戴夫共有的幽默感,是否足以支撐一個Podcast 節目?

  我要在這裡提出我的意見,答案是:「不」。這並不是說你和戴夫不應該開始做Podcast 節目。你和戴夫很可能有潛力做出有史以來最棒、最有趣的Podcast 節目。但是要開始你們的節目,你和戴夫必須認真思考以找到那個不會被動搖的原因。

以下是一些其他有趣的人開始做Podcast 節目的理由:

  • 我們找到了一本我爸很久以前寫的情色小說,我們想要逐章分析這本書。

  • 我們想要以一種大學課程無法做到的方式,深入探討爛電影的歷史。

  • 我們認為現在的新聞事件都很令人沮喪,我們知道自己可以針對時事提供有趣的見解。

  • 我們熱愛真正的犯罪故事,但我們更喜歡找到幽默的切入方式,而不是為之悲傷哭泣。

  希望我不會讓你和戴夫感到沮喪,而且,我希望我已啟發你們開始更具體地思考,你們想要做這個Podcast 節目的原因。我希望你們正在寫下點子、對空揮拳,感到興奮,並且已經準備好讀下一章與再下一章了。但是在進入這些章節之前,讓我們最後談談你為什麼要開始做一個Podcast 節目。

  提示:我第一次提出這個問題時,是強調「為什麼」。

  為什麼你想開始做Podcast ?

  但是現在,我會將重點放在「Podcast 節目」,為什麼你想開始做一個Podcast 節目?具體來說,我想請你思考,為什麼要開始做Podcast,而不是寫部落格、寫書、經營YouTube 頻道、經營Pinterest 平台、持續更新Instagram 帳號等等。

  Podcast 真的是講述你的故事的最好方法嗎?你的故事是否畫面太生動,以至於Podcast 無法完整傳達精髓?如果將故事寫下來,或是作為獨立喜劇節目的橋段,或是做成多媒體互動的形式,你的故事會有更好的效果嗎?

  為了你的好創意,請你不要為了Podcast 節目而削足適履。簡而言之,即使你有充分的理由開始做Podcast,要呈現你的特色,這是否真的是最好的方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繼續讀下去吧。

▶▶ 閱讀更多 克莉絲汀.梅因澤《開始Podcast:千萬收聽製作人教你內容規劃、主持、上架指南》

 
煩事問莊子/苦苓的莊子讀書筆記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提供
遭遇困境,卜卦求籤?上網問鄉民?與其懷憂喪志,不如一起讀莊子。

從日常生活的解惑,到真實自我的追尋,且看苦子如何解讀莊子!人生只有這一條路,走得好就是成功、走不好就是魯蛇?--好消息!莊子就是要告訴你,並非如此。

內容簡介:人生得意需盡歡,失意就來讀莊子。人生如夢,夢如煙,煙如屁;凡事有什麼好Care的? 比起廣大無垠的宇宙,比起地球悠遠的歷史,我們人類不管達到什麼樣輝煌的成就,都只是「滄海之一粟」,相形之下是非常渺小的;而所謂的雄偉大國,也只不過像是蝸牛的一根觸角;更不要說是個人所能建立的那一點點功業了,簡直連一粒灰塵都比不上……這樣看來,還有什麼好自以為了不起的?還有什麼好看不起別人的?

作者介紹:苦苓 ,本名王裕仁,1955年生,祖籍熱河,宜蘭出生,新竹中學、臺大中文系畢業。

  曾任中學教師、雜誌編輯、廣播電視主持人,獲《中國時報》散文獎、《聯合報》小說獎,《中外文學》現代詩獎及吳濁流文學獎,著作五十餘種,暢銷逾百萬冊。

  之後於雪霸國家公園擔任解說志工,沉潛8年,驚豔於天地萬物超乎想像的各種生命形式,遂提筆書寫自然。

搶先試閱:〈你會做人嗎?做人真的很難嗎?〉

現在你的行為,就好像拿著智慧的光華,去照亮別人的汙穢,來顯示你的清白。你這樣做,當然人家就容不下你了。

我們常常聽說一個人被說是「很會做人」或是「會做事、卻不太會做人」,但是既然生而為人,只要活著就已經在「做人」了,哪有什麼會不會的呢?

原來我們在做的這個「人」,不是我們自己這個人,而是我們身邊所有的人:如果我們跟大多數人處得好,就是會做人;相反地,不太能夠得到人家的好感或是好評,那就是不會做人囉!

問題是「人有百百種」(臺語),難道對每個人我們都要討好他、順他的意思才是會做人嗎?那樣活著也未免太辛苦,簡直像是有一百個婆婆的媳婦,光是用想的就快累死了—也可見得做人一定不只是光討好別人而已,顯然還有別的「楣角」(臺語,訣竅之意)。

楣角一:做人不要太「囂掰」

吳王渡江之後,來到一座山上。

山上有很多猴子,牠們看見有生人來了,紛紛躲到深山裡去了。其中只有一隻猴子在樹上跳來跳去,一點都不怕人。

吳王見了,就張弓射牠。那隻猴子很靈巧,閃一下就躲開了;吳王連續射了好幾箭,都奈何不了牠。

於是吳王就叫身邊的手下一起放箭,一轉眼就把那隻猴子射死了。

吳王對顏不疑(人名)說:「這隻猴子雖然靈巧,但是就因為誇耀自己的靈巧,所以送了性命。」

顏不疑回去以後,就拜董梧做老師,三年不出門,來去除自己驕傲的習性。

看來吳王也很會「機會教育」,甚至不排除是故意射這個猴子給顏不疑看的。想來這個顏某是有一些本事的,才能跟隨在吳王身邊,但一般有本事的人難免有些驕傲、看不起別人,也就很容易遭到猜忌、排斥,反而成了團體裡不受歡迎的角色……吳王這麼做大概是在提醒顏某不要太「囂掰」(臺語,囂張),否則如果處處被大家排擠,就算真的想做什麼事也很難成功,吳王也很難繼續重用他。

每個人都想表現良好、超越別人,得到大家的讚美與尊重;問題是能夠得A+的畢竟是少數,而如果因為自己成績(或績效)好而洋洋自得,甚至表現出看不起別人的樣子,大多數表現平庸的人自然會嫉恨你、抵制你,甚至設法破壞你的名聲。

雖然古人說「不遭人嫉是庸才」,但越是表現出色的人,而更應該謙和有禮,不讓別人感受到壓力,或是自慚形穢。這樣子至少可以在團體中維持和諧的關係,別人縱然不能成為你的助力,但也千萬不要讓他們變成阻力……自古以來,許多人自認英明卻一事無成,往往怪罪於無人賞識或運氣不佳,卻從來沒有檢討過自己就像那隻過度誇耀靈巧的猴子,在人生的戰場上早已經被亂箭射死了。

記得我小時候功課很好,考試必定是第一名,老師指定我當班長,模範生當然也是我……我自以為比別的同學都厲害,當然不用對他們太過客氣,動不動就會對他們說:「阿這個很簡單啊!」「你們怎麼那麼笨哪?」「欸講了你們也不懂啦!」同學們大多唯唯諾諾,也不敢還嘴,我還以為他們都很佩服我。

但是有一次老師不在,他們就忍不住「起義」了,集體霸凌我,雖然沒有傷害我的身體,卻用了許多難聽的話辱罵我,讓幼小的我十分震驚。

老師也很緊張,事後還特別到我家向我爸媽道歉。但是爸爸問明事情經過之後,什麼也沒說,第二天上學的時候,叫我帶一大包糖果去分給全班同學吃。

我心裡雖然不太服氣,心想怎麼壞孩子沒有受到應有的處分,但還是照爸爸的吩咐做了。沒想到同學們吃到平常難得嘗到的糖果(在那個時代是很難得的!請把時光倒推五十五年),而且很意外地並沒有受到老師的處分,從此對我的態度就變得比較溫和了。

我好像多少也體會了這其中的道理,不但偶爾會帶好吃的分給大家,還會把心愛的漫畫書帶來給大家看,後來還發現幫助同學做功課也不錯,甚至也能跟功課不好的同學「稱兄道弟」……慢慢地發覺大家似乎越來越接納我了,我也越來越覺得自己沒有什麼了不起,值得高興的反而是可以跟大家打成一片,這是比考第一、當班長、當模範生更值得高興的事呢!

後來老師開放全班票選班長,我竟然高票當選,在大家高興地簇擁著我的時候,我隱隱約約好像懂得了一點做人的道理。

我小時候就懂了的道理,有的人老大不小了卻還不明白,「做人失敗」指的大概就是這種人吧!

楣角二:「虛心」了,才能「受教」

再來說楊朱,他想跟老子學道。

沒想到老子一看到楊朱就嘆氣說:「你這個人真是無可救藥。」楊朱聽了,一聲都不敢吭。

兩個人到了旅舍之後,楊朱恭恭敬敬地替老子準備好毛巾臉盆,侍候好老子之後,才趴在地上向老子請罪。

老子說:「看你那一副跋扈的樣子,人人見了你都會害怕,你還想修什麼道?」

楊朱急忙說:「我一定遵從老師的指教,好好地自我反省。」

楊朱剛到這家旅舍的時候,主人很害怕得罪他,客人也不敢和他在一起,只要看到他來就紛紛讓開。

但是過了一陣子,楊朱要離開旅舍的時候,態度已經大大改變,旅舍的每個人都和他很親熱,甚至搶著要跟他坐在一起。

楊朱可能沒有跟小時候的我一樣,拿糖果和漫畫書給大家分享,但很顯然他對人的態度是不一樣了:想像一個辯才無礙、咄咄逼人的讀書人,忽然變得對人很客氣,講話也很謙和,甚至不吝於讚美別人,當然會受到大家的歡迎啊!

也可見得:做人並沒有那麼難,未必要處處討好別人,只要完全用平等心來對待他人,正所謂「滿招損,謙受益」,別人對你的回饋,一定會讓你收穫滿滿的。

所以老子其實沒有真的教楊朱什麼,只是去除他的驕傲而已,而一個有本領的人只要沒有了驕衿之心、傲慢之態,「虛心」了之後,才能夠真的「受教」,也才能繼續進步、邁向成功。

楣角三:唱高調會被討厭

孔子周遊列國,被圍困在陳、蔡之間,因為缺乏糧食,有七天沒有開伙吃飯。

太公任前去問候他:「你這次幾乎遇害了嗎?」

孔子說:「是的。」

太公任又問:「你討厭死亡嗎?」

孔子回答:「那當然!」

太公任說:「我不是對你說過避免危害的道理嗎?東海有一隻鳥,叫做意怠。這隻鳥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本事:飛行的時候,還需要別的鳥來帶領;棲息的時候,牠要混在鳥群之中;吃東西的時候,也不敢搶先;所以牠一直能夠保住性命。你看那長得直的樹木,最先被砍掉;甘甜的泉水,最先被人家取光;這是很明白的道理。現在你的行為,就好像拿著智慧的光華,去照亮別人的汙穢,來顯示你的清白。你這樣做,當然人家就容不下你了。」

孔子聽了以後大為覺悟,就辭別了朋友,離開了弟子,獨自到山林裡修道去了。

這個故事顯然又是莊子在吃孔子的豆腐,但是也不完全沒有道理:孔子在那樣的滔滔亂世倡禮法、講仁義,確實是有一點在「唱高調」,尤其老是覺得別人沒有眼光、自己懷才不遇,說難聽一點,簡直就是在「自命清高」。

而當一個人被大家這樣定位的時候,或許還能擁有一群忠實的「粉絲」,可是真正有影響力的人卻覺得你的一言一行似乎都是對他們的反諷,即使表面上不方便(或者沒能力)反對你,但也絕對不會真心誠意認同你、幫助你,不在背後說壞話、扯後腿就不錯了。

記得有一次朋友聚會,忽然有人問到書本的蝴蝶頁是什麼意思,大家面面相覷,我就把自己所知道的都說了;本來這也沒什麼,壞就壞在有人很佩服地問我「你怎麼知道?」,我竟然輕率地回答說:「這是常識啊!」—這下GG了!我這樣不等於是在嘲笑他們都沒有「常識」嗎?光因為這句話,這些朋友對我的態度都變了,雖然還不到「翻臉」,但顯然已經不太想「見面」。

我懊悔不已,後來常常在想,當時我如果說:「沒有啊,就剛好不小心在書上看到的,這種知識也沒什麼用,好玩而已。」朋友們應該都會覺得舒服自在多了。說來說去,如果能夠「視己如人」、「待人如己」,那麼「做人」也不過就是真心誠意、完全平等地對待別人(當然也就會多為別人著想)而已。

當然一個人在某些方面表現傑出,難免自覺不同凡響,很難把不如他的人完全當作「跟我是一樣的」,偶爾流露出高人一等的神情,或輕視對方的言行,似乎也在所難免。就像有很多「博士」,只要提到其他「非博士」的人,臉上就會不由自主地露出一絲輕蔑,卻沒有好好想過:博士只不過是一個學歷而已,有需要變成一個頭銜,整天掛在自己「頭上」嗎?可見得關鍵不在於這個人的成就到底有多高,而在於有沒有一種「自以為了不起」的傲慢心態。

其實所謂「一山還有一山高」,不管在任何領域裡,都有人比你厲害。例如我愛讀書,自己覺得書讀的也不少,但是看到某些作者涉獵之廣,引經據典、運用自如,才知道人家才是真正書讀得很多的,而且重點是:他從來不刻意對人強調這一點,只是從字裡行間自然流露出來而已。

雄偉大國,只不過是蝸牛的一根觸角

我們來看莊子所舉的另一個有趣的例子:

魏惠王和齊威王互相結盟,不久齊王先違背了盟約,魏王很火大,想要出兵懲罰對方。

那時候惠子正在魏國,就叫戴晉人去見魏王。

戴晉人對魏王說:「有一種叫做蝸牛的小動物,大王你知道嗎?」

魏王說:「知道啊!」

戴晉人說:「有一個建國在蝸牛的左角上的,叫做觸氏;另外一個建國在蝸牛的右角上的,叫做蠻氏。觸氏和蠻氏常常為了爭奪土地,互相攻伐,死傷的人動不動就有好幾萬;軍隊互相追趕,一來一往也常常要半個多月。」

魏王說:「你這是在胡說吧!哪有這種事?」

戴晉人說:「大王你以為我在胡扯嗎?讓我證實給你看:我問你:天地四方有邊際嗎、有窮盡嗎?」

魏王回答說:「當然是無窮無盡。」

戴晉人說:「好啊!在天地之中有一個魏國,魏國中有個大梁城,大梁城中有個宮殿,宮殿中有個大王,那請問大王和蝸牛角上的觸氏或蠻氏有什麼不同嗎?」

魏王聽了以後,惆悵了很久,都回答不出來。

這就呼應了莊子第一篇所提到的「相對論」:比起廣大無垠的宇宙,比起地球悠遠的歷史,我們人類不管達到什麼樣輝煌的成就,都只是「滄海之一粟」,相形之下是非常渺小的;而所謂的雄偉大國,也只不過像是蝸牛的一根觸角;更不要說是個人所能建立的那一點點功業了,簡直連一粒灰塵都比不上……這樣看來,還有什麼好自以為了不起的?還有什麼好看不起別人的?

最成功的做人,就是努力讓自己達到比較高的境地(不管是從哪一方面來說),卻不讓其他人絲毫有一點覺得他不如你,而且很清楚世上還有許多人是在自己之上的—如果能有這樣寬廣的胸襟、「容人」的雅量,應該就是最好的立身處世之道了。

▶▶ 閱讀更多 苦苓《煩事問莊子:苦苓的莊子讀書筆記》

 
閱讀筆記
【書評•新詩】楊宗翰/永不退休的抒情
楊宗翰聯合報
《無盡之歌》書影。(圖/印刻提供)
推薦書:陳義芝《無盡之歌》(印刻出版)

這部《無盡之歌》是陳義芝(1953-)第九本詩集,也是他自台師大國文系教職退休後出版的第一本詩集。教授詩人(或過往所謂「學院詩人」),倘若曾於文學副刊服務、具備編輯企畫經驗,在創作上似乎多勇於逐新追奇,譬如焦桐之於食色詩、向陽之於數位詩、孟樊之於戲擬詩;但跟他們三人同一世代的陳義芝,相較下就樸素得多,除了上接古典文學意象、承繼詩詞抒情傳統,簡直找不到其他絢麗鮮明的標誌。若以十年為一代,同樣純正的中文系出身教授詩人,比陳義芝晚上一個世代的唐捐、兩個世代的楊佳嫻、三個世代的曾琮琇,大抵也都有過一二殊異之標記為世所知,諸如摩羅金臂,抑或遊戲少女。就此層面而論,陳義芝可能是台灣當代最安靜的教授詩人。

從習慣附於書末的初刊索引及創作年表,可以看出這位安靜的教授詩人,書寫產出之穩定與自我要求之不懈。須知陳義芝很晚才從媒體主編轉入學院服務,人生的下半場改為得跟教學、論文、評鑑、升等奮戰,《邊界》(2009)和《掩映》(2013)兩部詩集卻同樣始於擺盪猶疑,終能航向沉靜篤定。不同於以「城居注十三則」與「花事十九帖」交織結構的前作《掩映》,這次《無盡之歌》裡五輯各有主張,自見面目。另一不同處,當與2015年詩人遷居淡水紅樹林有關。有了鄰菅芒、望觀音的山河之助,遂能與紅塵市聲隔出距離:「你說你住紅樹林/早晚都是白霧/關起窗子是小屋/打開小屋是迎風的路//沒人來訪也沒人經過/黃昏的紅樹林/不想遇見誰/也從沒遇見誰」(〈你說你住紅樹林〉);或寫住所外可親的菅芒:「在陰晴不定的窗外/從前與未來的山野/它不由自主地搖曳/搖曳在我紛亂的心頭/寂然的現在」(〈菅芒搖曳〉),皆能以疏淡幾筆,有致節奏,一翻凝定物象為流轉心境,在詩寫淡水的一串熱鬧隊伍中高下立顯。

陳義芝不只是抒情大家,更是擅彈愛情詩的低調高手:「不論黑夜白日,前世來生/妳恆是月光下誘人的拉鍊/呼喚我伸手觸摸/呼喚我秋天的裸體」(〈月光下的拉鍊〉)、「天風摩擦未碰觸的唇/星辰旋轉海馬迴的漩渦/山谷深深構設我們未完成的吻/當我青銅向下/而妳鐵紅向上」(〈創世之年〉)。畢竟是一貫儒雅的詩人,似乎只有在傳遞綿綿情意時,才肯稍稍放過自己。這類奇詭熱切之愛情詩想,讀起來不止動人,簡直誘人。唯此類作品無具體對象可指涉,像是埋藏在《無盡之歌》裡的驚奇彩蛋,占整部詩集之比重,遠不及上友古人或致敬舊識的連篇力作——前者如第三輯「遙想千年」所神交之屈原、東坡、淵明、靈運,後者見諸寫給心道、�憬間B陳怡蓁、蘇啟誠之詩篇。無論對象是隱或顯,這些佳構總能寓思辨於感懷,符章法,合聲情,展現詩人如何在妥帖中謀求突破,探詢以詩抒情的萬千可能。

在詩選集《遙遠之歌》(1993)裡,陳義芝曾說:「寫詩如練劍,有其正道大法,一首詩如不能托出厚實的情懷、深刻的情境,那麼字詞、語法之矯造,主義、花招之賣弄,徒使人厭而已。」今日《無盡之歌》再次證明,詩人堪稱是正道大法的守護者,完全對得起將近卅年前的這段自白。若要問這部詩集可以提供吾輩何種體悟,理應為:專任教職可以屆齡退休,抒情追求必得永無止盡。

 
走進陽明山的花花世界 賞櫻花現在正是時候
陽明山花季每年都由山櫻花揭開序幕,1月到4月間,陽明山的仰德大道沿途、前山公園、後山公園等地,將幻化為花花世界。可以觀賞的櫻花品種包括:台灣原生種的緋寒櫻(山櫻花)、昭和櫻、八重櫻、吉野櫻。

〈假如我有一座新冰箱〉解題步驟
寫作除了要頭尾有序,另一關鍵在:「如何處理文章核心問題?」。目前「國寫」引導式寫作,對「問題意識產生」與「處理問題能力」十分重視。以今年學測國寫試題〈假如我有一座新冰箱〉為例,假設性的「問題意識」便可從自身對「引言範文」的理解,提出三層次的疑問設定。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